北海北岸西部的建筑<br>五龙亭位于北海北岸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代屡有修葺。此处原是明代太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太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 五龙亭伸入水中,由五间亭子组成,五亭俱为方形,前后错落布置。玉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故称龙亭。<div><br>中间亭子最大,称龙泽亭,为皇帝休息时所用。屋顶为重檐攒尖顶,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着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左边两亭名为“澄祥”、“滋香”,澄祥亭为重檐,滋香亭为单檐;右边两亭名为“诵瑞”、“浮翠”,与左边相同。合称五龙亭。整组建筑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安排,且不同建筑形式的设置也充分显示了皇权等级的区分。</div><div><br>五亭皆为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檐下梁枋施小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龙泽、滋香、浮翠三亭石岸下有单孔石桥一座,通向北岸,每座亭正面檐下各悬华带匾一方。</div> 当年,龙泽亭是专供封建帝后们钓鱼、赏月、观焰火的地方,其余四亭是文武官员陪钓的地方。清人诗曰:“液池西北五龙亭,小艇穿花月满汀,酒渴正思吞碧海,闲寻陆羽话茶经。”<br>雍正齐妃曾寄住在此。她死前一个月,崇庆皇太后和乾隆帝来看过她。 北海五龙亭:曲桥映月,龙戏水景<br>在北海公园的西北岸,五座亭子依水而建,形如巨龙戏水,因此得名五龙亭。这些亭子一字排开,均为方形,飞檐斗拱,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五亭之间以曲桥相连,桥形呈S形,在水面上若隐若现,仿佛浮动的水中巨龙。<br><br>五龙亭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原为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观焰火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木制弧形桥被改为石桥,并加装了青石栏板和柱子,更加坚固美观。<br><br>如今,五龙亭不仅是北海公园的一大景观,也是游客们必到的打卡地。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水面上,五龙亭在曲桥的映衬下更显神秘莫测,仿佛五条巨龙在水中嬉戏。 北海五龙亭位于北海公园北岸西部,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原为明代太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太素殿被拆除,改建为五座亭子,形成了今天的五龙亭。<br><br><br>五龙亭的设计独具匠心,五座亭子均为方形,屋顶为重檐攒尖顶,寓意天圆地方。亭子之间通过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形成“S”形,如同巨龙戏水,因此得名五龙亭。中间的亭子称为龙泽亭,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其余四亭则为文武百官陪钓的场所。五龙亭的整体设计金碧辉煌,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r><br>在历史背景方面,五龙亭曾是历代帝王们钓鱼、赏月、观焰火的游乐场所。龙泽亭专供皇帝使用,而其余四亭则是文武官员陪同的地方。五龙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北海公园的重要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文字资料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