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有感

农夫

<p class="ql-block">  对于写作我已经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了,起码在最近。写好写不好一回事,有没有心劲去写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不知人老了之后,除了点爱好生活的乐趣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冬至十日便是年,年关将至,又是一年,天寒地冻,满目萧索,难免影响心情。感觉老年的生活犹如村口的池塘,无论你怎样的搅腾,它都是那样泛不起涟漪,日复一日的平平淡淡。“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入怀,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里何曾到谢桥”。别看平日里身壮如牛,走路脚底生风,自以为岁月尚早,实则外强中干面面货。昨天下楼去给车卸掉几颗旧螺丝钉,费了好大的劲只卸下了三个,还有一个死活不认卯丝纹不动,只好与之拜拜啦。干活时尚不觉得,上楼回到家里感觉好像累的不行了,老了就是个花瓶中看不中用了。平日里浑浑噩噩浑然过去,偶尔静下心来想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有一句是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当年的少年都已满头苍然、衰颜驼背了,感叹人生如此不堪。</p><p class="ql-block"> 老和孤独是相依的。不说不是喜欢而是已经习惯,不是不知而是无可奈何。所谓的孤独就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孤独是老的副产品。当孤独成为生活的常态,说明真的老了,尽管我们嘴里不认可、不服输,对生活依然充满激情。</p><p class="ql-block"> 人非圣贤活的那样通透,又非神仙那样不知生死别离为何物。别把自己装扮成什么金刚不坏之身故作坚强,也不能无所寄托,兴致全无退隐与江湖。人要有一点信仰的。对经历过千山万水的老年感受更深,寄托希望犹如心中的一束亮光,为什么不能坦荡真诚的对待自己,老年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撑。</p><p class="ql-block"> 最近看到了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满江红《老子当年》很受启发。词人一开口就是:“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宵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和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说老子年轻的时候,经常都是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有年轻的美女相陪,喝酒、赏月、打秋千。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的马鞍子都绣着花,马笼子都是镀金的,日子过的如此的靡靡快活。下阙笔锋一转,感叹往事如梦“空萧条”,人老了平添许多孤独。还要被朝廷召来派去的驱使,明年还能期待啥?不过是一匹跑来跑去的老马,“情交恶”,心情坏透了。</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何许人也!南宋爱国主义的将领,词坛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与苏轼一起好称“辛苏”。他笔锋雄健,词风气吞山河,慷慨激昂,向来都是以硬汉的形象著称于世。“栏杆拍遍,无人问?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创作的每一篇作品都充满着激动人心的力量。而这篇满江红却一反常态,一改昔日婉约豪放的文人词风,满嘴的匪气,“老子当年”,以欣赏的口吻回忆了青年时代浪子寻欢的生涯。虽然最终表达的是对官宦生活的厌倦,但人到老年也说了句大实话。人生追求的不过舒适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人一生“半纸虚名,万里修程”,晚年却一无所有,不是物质上的没有而是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官职、地位、财富,事业,除了证明曾经的拥有还能证明什么。生命,只有生命和你同生共进,其它都是过眼烟云。“休夸少年风流,人易老,好景不长”。我喜欢辛弃疾的那种坦率豪放,事业是事业,生活是生活的处世观。爱惜自己吧,做一回坦诚真实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问青山何时老,青山问我何时闲,心怀美好,慢度时光。</p><p class="ql-block"> 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的青年才俊刘禹锡。博学多才,坦荡如砥,二十一岁同柳宗元一起考中进士,同年授予监察御史。三十三岁那年同王叔文、王伾一起推行永贞革新,作为核心人物登上了政治的舞台。不知是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过大,还是天意如此,在146天的改革里,支持革新登基不到八个月的新皇上突然中风不语,变革的领军人物王叔文母丧丁忧回乡,王伾病倒。加之缺少政治谋略和果断手段,改革失败了。又一个新皇上登基之后,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及柳宗元等一干精英被赶出了京城。这就是历史上的永贞革新和二王八司马事件。</p><p class="ql-block"> 永贞革新既使青年队的刘禹锡崭露头角成为政治新秀,也是他政治生命的终结。从此一贬再贬,充满坎坷,屡屡遭受反对派的打击迫害和小人的使坏而依然初衷不改,后半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始终从容而坚定,天不怕地不怕,头都碰成疙瘩了还致死不改乐观豪放坦荡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在被贬朗州远离朝廷的十年间,他从不忧世叹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生活,改造了民歌中庸词俗曲,创立清新的词牌《竹枝词》。“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有情还无情”,“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816年他同柳宗元一起被召回京都,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看花戏赠诸君子》。诗中写道:“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嘲讽那一群趋炎附势者,就像新栽的桃树一样,这一下击到了执政新贵的痛处,他被贬更远的播州,今日的遵义市,后改连州,柳宗元被贬到江西永州。网上有评论说这是刘禹锡嘴贱惹祸。实际上没有看到刘禹锡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此后的十三年里,他经历丧母,失友(柳宗元)之痛,流转在南方的几个山区里担任刺史。在和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八十一个字的《陋室铭》 再次表明了自身的孤傲清高和与旧势力不妥协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唐宝历二年(826年)结束了长达二十三的逐臣生涯回朝任职,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田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讽刺当年的新贵们哪里去了?战场不取决于谁先胜,而是谁最后能留下来。十三年前因赋诗被贬,十三年后“复为主客郎中又回到了长安。豪放的气度依然不减当年。联想他与好友白居易见面时,白写诗感叹为他抱屈,他大度的写诗回赠说:“巴山楚地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竟然使他长命不衰。</p><p class="ql-block"> 冬至长夜,阳气回升,回望窗外灯火满长安。恍然大悟,这世上留三分贪痴嗔傻以防与世俗脱节分离;剩七分一本正经以图问心无愧度余生。</p><p class="ql-block"> 只要精神不垮,世上没有什么能打败你自己。</p><p class="ql-block"> 明朝大才子张岱,家产万贯,富霸一方。但他年轻时不求于闻达于世,游手好闲妥妥的公子哥。他生不逢时 ,处在明末清初朝代更替的战乱时代,家产被挥霍一空,晚年生活处于贫困之中。但他最可贵之处是一生酷爱读书,内心清高自傲不附会与浊世混流。崇祯年间,杭州三日大雪,天地一片混沌,天气寒冷的连一只鸟都看不到。他却带着船夫,穿着毛皮大衣,提着火炉去西湖湖心亭赏雪。回来写了一篇二百字的游记却流芳百世。他一生写了一部《夜行船》,同样誉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历史几千年,皇帝英雄几百个,财阀大款更是多的惊人,留下名姓的有几人。相反,历史上哪些著名的诗人作家既无权又无钱,他们的作品小孩子都能张嘴就来。哪些文人性格都不完美,李白经常喝的铭酊大醉,没钱喝酒了发个牢骚都成了流惊世人的名篇。蒋捷流落庙宇 ,杜甫差点饿死小船上,但他们都保持一份最后的“不合时宜”。张岱的船夫就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之相公者”。</p><p class="ql-block"> 学学张岱,老年不要追求完美,不要听信那些老年要遵循的几条几条清规戒律。我们一生都苦于生活生存,到老来又钻进精神的牢笼里。孔夫子说;“人过七十,随心所欲无所拒”。虽然往后的日子依然会有孤独寂寞,但只要有乐观的精神,通透的人生,明天的太阳依然温暖明亮。</p><p class="ql-block"> 写的时候只是一种情绪的冲动和宣泄。写完后才在思考为什么?大概是美篇上结识的一位美友,今年已79岁高龄。一生从医,文笔极好,我经常读她的文章获益不少。这几年日子不顺,老伴走了,她身体不好,大概子女都在国外,一个人孤苦伶仃,文章多有伤痛之感。十二月十二日这天,写了一篇纪念自己生日的文章,调子低沉,哀伤惆怅。我虽小她五岁,也是老年人了,又是同月同日生,由此有感而发。老是不可逾越的,没有经历过老的生活就不叫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冬月冬至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