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兴安岭 浓浓风雪情

高庆东🌲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作者高庆东/图片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1962年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体验生活,创作了著名的诗篇《大风雪歌》。</p> <p class="ql-block">  一、《大风雪歌》描写了林业工人在小兴安岭当年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木材生产的劳动场面。诗人首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描写了任意肆虐、狂暴猖獗的大风雪,呼啸的北风,可怕的寒流,炸裂的冰川,夹杂着砂一样飞逝的雪花,渲染了小兴安岭当年一个极其寒冷可怕的冬天。</p> <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样昏天黑地、极端恶劣的天气,一串钟声,伴随着一阵欢笑,我们的林业工人出场了。诗人笔下的主人翁完全没有顾忌到肆虐的大风雪,完全没有意识到极端的寒冷天气,他们每天习以为常,谈笑风生走向生产一线。</p> <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样的大风雪里,诗人通过描写林业工人手中的钢锯亮开银牙,铁斧迸出金花,来表现林业工人火热的劳动场面;通过描写高亢的劳动号子,来表现林业工人高昂的劳动热情;通过描写冰雪滑道、森林铁路等生产场景,来表现林业工人所创造的丰硕的劳动成果。</p> <p class="ql-block">  二、《大风雪歌》赞美了林业工人战天斗地、以苦为荣的乐观主义精神。林业工人出场就是一阵欢笑,在林业工人眼里,大风就是喇叭,白雪就是鲜花,森林就是火把;在林业工人眼里,风如马,云如雪,林海雪原就是家,哪里有任务哪安家。</p> <p class="ql-block">  正是林业工人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折服了大风雪,征服大严寒,大自然向林业工人屈服;正是林业工人以苦为乐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诗人,在诗人的笔端流淌着林业工人迎风斗雪的欢乐和生产劳动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源于对党的忠诚和祖国的热爱,源于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有这样的诗句“鲜血呀,把白雾染成红霞”,这是对林业工人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的赞美。正是几代林业工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祖国建设和林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三《大风雪歌》抒发了诗人对林业工人战天斗地精神的敬佩之情。诗人与林业工人在生产一线体验生活,已经与林业工人融为一体,已经被林业工人不怕严寒、不畏风雪的精神所感染。诗人面对火热的木材生产劳动场面,激情满怀,热血澎湃。</p> <p class="ql-block"> 诗人把所有的感情融化在诗篇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林业主人忘我精神的敬仰,充满了对林业工人奉献精神的亲佩,表达了对林业工人创造惊天地泣鬼神业迹的赞叹。诗人怀着对可亲可敬林业工人的深厚感情,抒发了对主人翁可歌可泣业绩由衷的赞美之情。</p> <p class="ql-block">  四《大风雪歌》以浪漫主义创作方式,谱写了一曲林业工人的赞歌。全诗以大风雪贯穿首尾,前后以风雪照应,一条大风雪的主线,表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通过展示林业工人的精神面貌,挖掘出主人翁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大风雪,表现木材生产的大场面,突出赞美林业工人的大主题。</p> <p class="ql-block"> 诗人综合运用夸张、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使用排比句式、“楼梯”句式和民俗语言,增强了表现效果,增加了语气和语势力量,道出了林业工人的心声,唱出了林业工人心底的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