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之行(五)小城奥马鲁

心荷

&nbsp; &nbsp; &nbsp; &nbsp;2024年11月15日早晨,我和三位女友吃过早餐,就驾车离开新西兰南岛第一大城基督城,向东海岸小城奥马鲁出发了。<div>&nbsp; &nbsp; &nbsp; &nbsp;从基督城到奥马鲁这一段路约250公里,基本沿着南岛东侧的海岸线行驶,比较平坦,路两旁是大片碧绿的牧场,常常看到大群的牛羊,途径了几个村镇,路上除了汽车和摩托车,很少见到行人。马姐开了前半段,我开了后半段。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新西兰上高速公路上行驶,因为已经熟悉了新西兰右舵左行的驾驶规则,我们一路顺畅,三个小时后顺利抵达奥马鲁。</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进入奥马鲁,主街道最醒目的位置是高耸的一战纪念碑。新西兰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参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过三万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新西兰的修建了多座建筑来纪念那些在战争中捐躯的士兵。</div>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小城的整体建筑风格呈现出浅浅的灰白色,建筑基本使用产于当地的石材建成。这种石材被称为奥马鲁石。&nbsp;<div>&nbsp; &nbsp; &nbsp; &nbsp;奥马鲁石属于石灰岩的一种,颜色通常呈浅灰白色,质地细腻均匀,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在新西兰各地都有广泛应用。因为随处可见奥马鲁石建造的房子,这座城市有一个别称,叫“白石城”。<div>&nbsp; &nbsp; &nbsp; &nbsp;19 世纪中后期,大量欧洲移民来到奥马鲁,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建筑传统,其中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对当地影响深远,这些移民按照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建造房屋、商店、银行等建筑,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维多利亚历史街区。<br></div></div>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维多利亚历史街区两侧大多是一些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商铺,还有许多艺术工作室和画廊,展示了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从绘画、雕塑到手工艺品等,体现了当地的艺术创造力。这些建筑外观有着精美的雕刻和装饰细节,再加上浓郁的欧式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 19 世纪的欧洲小镇。 &nbsp; &nbsp; &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 世纪中期到奥马鲁的欧洲移民以苏格兰人居多,因为苏格兰处于高寒地区,那时生活环境恶劣,而奥马鲁所在的奥塔哥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金矿的开采,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劳动力,苏格兰人的到来迅速改变了这里的面貌,为这里带来了浓郁的苏格兰风格建筑和文化。 &nbsp; &nbsp; &nbsp; &nbsp;每年 11 月的第三个星期,奥马鲁会举办的维多利亚艺术节,期间有各种表演、游行和复古活动,包括苏格兰高地运动会,风笛演奏、苏格兰舞蹈表演等传统项目,让游客充分沉浸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氛围中。<div>&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在规划此次新西兰自驾行程时,也考虑到奥马鲁艺术节的举办时间,特意将到达奥马鲁的时间定在艺术节期间,希望能感受到这里不一样的气氛。<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虽然并没有遇到大型的艺术活动,但处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艺术节气氛。&nbsp;</div>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历史街区中一座高大的房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一座建于 1882 年的原谷物仓库,仓库里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各种老物件,还有大量富有艺术气息的创意展品,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包含了当代的创新元素,让人眼前一亮。&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艺术节期间,会举办各种以复古为主题的文艺表演活动,这个布置得古朴典雅的大厅内,一些穿着维多利亚时代服装的演员们好像在排练剧目。 &nbsp; &nbsp; &nbsp; &nbsp; 复古,是艺术节一个重要的主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身着古装。 这个照相馆前展示了一些精美的古装照片,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尝试古装,感受维多利亚时代的那份优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古装照相馆前的模特吸引了我朋友好奇的目光。 &nbsp; &nbsp; &nbsp; &nbsp;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也很受欢迎。这个小店出售各种线条简洁流畅,文字幽默诙谐的小漫画。例如,有一个漫画上写着:”如果你的手机死机了,你就需要一张我这样的小画看看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些画作采用了拟人化的艺术风格,奇幻又生动幽默。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蜜蜡做成的各种小花花,小水果和小动物,每一个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nbsp; &nbsp; &nbsp; &nbsp; 谁会忍心把这些蜜蜡做成的精美的蜡烛点燃呢 ? &nbsp; &nbsp; &nbsp; &nbsp; 精致的生活就体现在这一个个小小的香水瓶和可爱的手工皂中。&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在维多利亚历史街区的尽头,是一栋三层的独立建筑,这就是“蒸汽朋克总部”博物馆。<div>&nbsp; &nbsp; &nbsp; &nbsp;提到“朋克”,人们一般都会想到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行,如朋克乐队等。可“蒸汽朋克"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原来,“蒸汽朋克"是一种结合了蒸汽时代(19 世纪)的技术美学与科幻、奇幻元素的独特文化。<div>&nbsp; &nbsp; &nbsp; &nbsp;”蒸汽朋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科幻文学。其中,K.W. 杰特尔(K.W. Jeter)被认为是最早使用 “蒸汽朋克” 这个术语的人。他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充满机械装置、蒸汽动力的另类维多利亚时代世界。这些小说常常以 19 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为背景。</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而奥马鲁维多利亚历史街区又是一个以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街区,因此,蒸汽朋克总部博物馆就建在这里。</div></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蒸汽朋克总部博物馆除了主体的三层楼房,后面有一个室外的场地,放置着各种大号的机械装置,博物馆门前停放着一辆老旧的蒸汽机车头。<br></div> &nbsp; &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作为蒸汽朋克总部,这里展示了大量蒸汽朋克风格的艺术作品和装置,将维多利亚时期的元素与未来科技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奇幻的氛围。&nbsp;<div>&nbsp; &nbsp; &nbsp; &nbsp;蒸汽朋克总部博物馆的大门都独具特色,整得像个破旧的厂房的小门。门上写着参观的票价,成人15元(新西兰纽币),儿童5元,家庭票30元。我们买了票,工作人员友善地提醒说,里面的所有展品都可以触摸,也可以随意拍照。</div>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博物馆里的休闲角,这把粉色格子的贵妃躺椅有19世纪的特色。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各种神奇的机械装置。&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一只被锁链束缚的手提着灯笼,灯下是一个造型诡异的人头,这里充满了神秘和恐怖的气氛。 &nbsp; &nbsp; &nbsp; &nbsp;还有用废旧金属拼成的各种动物造型。 &nbsp; &nbsp; &nbsp; &nbsp; 这个房间像一个神秘的科学实验室,堆满了各种书籍,黑板上写了未完成的计算公式,旁边还是五花八门的实验器材。 &nbsp; &nbsp; &nbsp; &nbsp; 这个长着牛头的人在专注地盯着笔记本看 ,身上的服装充满了蒸汽朋克的元素,让我们心生好奇。 &nbsp; &nbsp; &nbsp; &nbsp;博物馆里蒸汽朋克主题的展品不计其数,馆内已经放不下了,更多的大个头展品都放在后院里,很有年代感的蒸汽机车是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展品。 &nbsp; &nbsp; &nbsp; &nbsp; 博物馆楼外挂着一艘巨大的飞艇。&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轮子巨大的三轮摩托车,我们都上去试驾了一下 。 &nbsp; &nbsp; &nbsp; &nbsp; 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火炮里面竟然宽敞得可以搭乘四个人。 &nbsp; &nbsp; &nbsp; 蒸汽朋克博物馆里各种充满奇幻和神秘的展品让我们眼界大开,也让我们对这个充满科技美学的独特艺术形式有了新的认识。 <br>&nbsp; &nbsp; &nbsp; 感受了复古文艺的维多利亚时期小店,参观了风格另类的蒸汽朋克博物馆,我们也饿了,根据网上的攻略,我们找了历史街区旁边一个啤酒厂改造的餐厅,解决了午饭。<br>&nbsp; &nbsp; &nbsp; 啤酒厂巨大的不锈钢酒桶竟然也能成为餐厅的内景,让我们颇感好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两份美味的披萨驱走了我们的寒冷和饥饿。 &nbsp; &nbsp; &nbsp; &nbsp;吃饱了饭后,我们继续在奥马鲁街上溜达,寻找值得参观的地方。一座高耸的哥特式教堂也是19世纪的风格。走到教堂门口,却吃了闭门羹,我们继续寻找其他可以参观的地方。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找到了展现当地历史和文化的怀塔基博物馆和档案馆,在这里看到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和图片资料。 &nbsp; &nbsp; &nbsp; &nbsp;博物馆进门处的大厅墙上布展生动有趣,右侧黑色的部分是奥马鲁所在区域的地图,左边配上巨大的鲸鱼和小巧的小企鹅,形象地描绘出奥马鲁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 &nbsp; &nbsp; &nbsp; &nbsp;这个博物馆既有奥马鲁地区出土的古老的动物化石,也有毛利人的生活工具,当然还有欧洲殖民者留下的老物件。这些宝贵的文物,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nbsp;<div>&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一头海豚的化石,数百万年前,新西兰还被一片温暖而略浅的海水覆盖,留下了这样珍贵的化石。</div> &nbsp; &nbsp; &nbsp; &nbsp;毛利人发现亚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材料,他们用亚麻扎成小船,这样的小船还真的可以用于水上航行呢。 &nbsp; &nbsp; &nbsp; &nbsp; 亚麻编织的袋子颇具美感,旁边是毛利人早期制作的石斧。 &nbsp; &nbsp; &nbsp; &nbsp; 19世纪中期,奥马鲁是大英帝国繁荣的前哨,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移民来这里定居,追求更好的生活,殖民化深刻地改变了这里的景观和毛利人的生活。<div>&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欧洲殖民者使用的生活用品。</div>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消息传到了奥马鲁,激动而兴奋的奥马鲁人冲上街头举行庆祝活动,这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nbsp; &nbsp; &nbsp; &nbsp;1954年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亲王菲利普访问奥马鲁 ,这是她首次以在位君主的身份访问新西兰,这一次她在新西兰停留超过一个月,期间她访问了 46 个城镇,出席了 110 场活动。女王在她的任上到访过新西兰十次。 &nbsp; &nbsp; &nbsp; &nbsp; 当地人利用海洋生物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nbsp; &nbsp; &nbsp; &nbsp; 这些图案也都来自于海洋生物。 &nbsp; &nbsp; &nbsp; &nbsp;新西兰的绘画辨识率很高,那些独特的线条和构图让人印象深刻。 &nbsp; &nbsp; &nbsp; &nbsp;在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小蓝企鹅的栖息地。&nbsp; &nbsp; &nbsp;&nbsp;<div>&nbsp; &nbsp; &nbsp; &nbsp;每天傍晚,小企鹅都会从海上到岸边的栖息地休息,这里成了一个观赏小蓝企鹅的热门地方。 小蓝企鹅观赏地门前牌子也成了打卡的好地方。</div>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到的时候大约下午四点,离小企鹅归巢还有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没看到小企鹅,却看到了七、八只在海滩上玩耍嬉戏的海豹。 &nbsp; &nbsp; &nbsp; &nbsp;除了海豹,还有大量的海鸟在水边飞翔,红嘴鸥最多。 &nbsp; &nbsp; &nbsp; &nbsp;因为我们到奥马鲁的时间恰逢艺术节,这里的住宿很紧张,我们没有订到城区内的住宿,订了一间距离城区十多公里的位于郊外的民宿,路线也不熟悉,我们四个人商量了之后,决定放弃傍晚看小蓝企鹅归巢的打算,直接早点去民宿,只能遗憾地跟小蓝企鹅说再见了。<div>&nbsp; &nbsp; &nbsp; &nbsp;在栖息地门前的墙上看到了一张小蓝企鹅的照片,专门拍了一张照片,以弥补我们没有亲眼见到小蓝企鹅的遗憾。</div> &nbsp; &nbsp; &nbsp; &nbsp; 我们第一次尝试用“爱彼迎”APP订房,订到了一间位于海边的民宿。这间民宿有两层,房东把第一层向阳的大客厅和卧室开辟出来作为民宿,卧室里一张大床,客厅里靠窗的位置有两张单人床,房间干净整洁,视野开阔,房东很热情,我们住得很满意。<br>&nbsp; &nbsp; &nbsp; &nbsp;16日早晨一醒来,天放晴了!看到窗外蓝天白云,碧海无边,真是太美了! &nbsp; &nbsp; &nbsp; &nbsp;窗台上的小帆船和“Gone to the Beach(去海边)"的文字跟窗外的美景很搭。 &nbsp; &nbsp; &nbsp; &nbsp; 灿烂的阳光照在门前的茶几上,一切都那么美。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享受丰盛的早餐,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离开第一家民宿前,跟我们的爱车在房前留个影。 &nbsp; &nbsp; &nbsp; &nbsp;时间还早,我们步行5分钟,先到海边走走,欣赏一下海边的风光。走在海边这条无人的路上,看着无边的大海,美丽的海岸风光,我们的心情也无比欢畅,姐妹们的心情都要飞起来了! &nbsp; &nbsp; &nbsp; &nbsp; 这里的海滩上清静而优美,几乎看不到其他游人,只有我们四位在这里,独享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 &nbsp; &nbsp; &nbsp; &nbsp; 坐在在大树下的长椅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听着海浪拍打着沙滩,任凭海风吹拂着脸庞,姐妹们用照片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里的大海碧绿宁静,岸边黄色的鲁冰花刚进去花期。 &nbsp; &nbsp; &nbsp; &nbsp; 在海边玩儿了一会儿,我们又该上路了,今天前往南岛东岸另一座城市但尼。在去但尼丁之前,先参观一下奥马鲁附近另一个著名的景点——摩拉基大圆石。这一段路不是高速公路,窄窄的山路对第一次驾车的女友来说还真是挑战,车子在起伏的丘陵中穿行,美丽的田园风光留在了我们的照片里。 &nbsp; &nbsp; &nbsp; &nbsp; 从民宿出发,向南开大约二十分钟就到了摩拉基大圆石景点, 这是海滩上一组巨大的球形石头。这些圆石的直径从 0.5 米到 2.2 米不等,最大的重达数吨。<br>&nbsp; &nbsp; &nbsp; &nbsp;这些巨大的石头分布在平坦的海滩上,涨潮的时候,大圆石会被海水淹没,我们到的时候是早晨,退潮之后,它们全都裸露在海滩上。海滩上的沙子很瓷实,完全不用担心脚会陷入软泥里。先跟可爱的大圆石合个影。 &nbsp; &nbsp; &nbsp; &nbsp;关于摩拉基大圆石的形成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一种认为它们是由海底沉积的钙和碳酸盐结晶形成的,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和侵蚀,逐渐露出海面。另一种理论则认为它们是由火山喷发或陨石撞击形成的。&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无论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如今这里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人们到这里来,就为了见识一下这个自然界的奇观。&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细看摩拉基大圆石,上面附着着很多贝类的东西,原来它们叫上紫贻贝,&nbsp;喜欢附着在岩石、码头桩柱等硬质表面上。紫贻贝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过滤海水获取食物。它们的贝壳呈楔形,多为深蓝色。<br> &nbsp; &nbsp; &nbsp; &nbsp;这个大圆石是我们见到的圆石中个头最大的一个。 &nbsp; &nbsp; &nbsp; &nbsp; 有些圆石头因为长久的风蚀、日蚀和海浪侵蚀,已经裂开了口子,有几个已经破损,不再是圆形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浩瀚的大海,见证了摩拉基大圆石的成长和消亡。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跟大圆石拍了无数张照片,我们就要跟这一片平静而美丽的摩拉基海滩告别了。 &nbsp; &nbsp; &nbsp; &nbsp;有趣的是,这个景点里的餐厅、纪念品商店等公共建筑也都建成了摩拉基大圆石的样子,大圆石给了设计师灵感。 &nbsp; &nbsp; &nbsp; &nbsp;在奥马鲁停留了不到24个小时,我们参观了复古的维多利亚历史街区,见识了另类的蒸汽朋克展品,了解了奥马鲁的历史,见到了摩拉基大圆石,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归巢的小蓝企鹅。<div>&nbsp; &nbsp; &nbsp; &nbsp;下一篇,将跟美友们分享新西兰南岛另一座城市但尼丁的美景。</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谢谢赏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