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地处亚欧交界的十字路口,东西交通的孔道,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位于外高加索地区最南端,北接格鲁吉亚,南临伊朗,西与土耳其毗邻,东与阿塞拜疆接壤。据基督教《圣经》故事,“诺亚方舟”在大洪水退去后,即停靠于历史上亚美尼亚地区的圣山亚拉拉特山(目前位于土耳其境内)。公元4世纪,亚美尼亚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奉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p><p class="ql-block">独持的地理位置使东西方文明在这片土地交汇,亚美尼亚人民在高山起伏之间发展出悠久厚重的独持文化。本次展览臻选了近百件埃里温历史博物馆馆藏的18—20世纪亚美尼亚文化珍品,涵盖传统服饰、珠宝银器、手工艺品、古城影像、活态遗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新篇章,共同编织成一幅亚美尼亚人民的风俗图卷,带来一场美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Armenia),是位于欧亚交界、外高加索地区的内陆国家。1991年,亚美尼亚独立,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独立的许多共和国之一。亚美尼亚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在历史上曾是多种文化和商业力量交汇之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奉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地处外高加索地区南部,境内山脉纵横、河湖密布,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亚美尼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迹丰富,人民善良淳朴、热情好客。</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是一个坐落在外高加索地区南部的内陆国家,位于亚美尼亚高地的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与土耳其接壤,南部是伊朗,北部是格鲁吉亚,东部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处于欧亚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国旗自上而下由红、蓝、橙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p><p class="ql-block">红色象征亚美尼亚民族的韧性、牺牲精神和所面临的斗争;蓝色象征和平的天空与未来,代表亚美尼亚人民对安定繁荣国家的期盼;橙色寓意亚美尼亚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农业遗产,代表亚美尼亚人民在农业耕作上的辛勤付出和坚定决心。</p><p class="ql-block">几个世纪以来,这三种颜色及相关含义一直是亚美尼亚文化和身份认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旗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亚美尼亚音次获得独立,迄今为止,它仍然是全世界亚美尼亚人民族自豪和团结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国徽</p><p class="ql-block">为一盾徽,由鹰和狮子护持。中间的小盾所画的图像为诺亚方舟停于亚拉拉特山山顶,代表亚美尼亚的自然风光。盾的其余部分分为四个象限,四组图案代表历史上的4个王国:左下角为双鹰回头对视,象征阿尔塔什斯王朝;左上角为背负十字架的狮子,象征巴格拉图尼王朝;右上角为双头鹰,象征阿萨息斯王朝;右下角为爪持十字架的狮子,象征鲁本王朝。四个象限象征国家悠久的历史。盾下方是一条被利剑斩断的锁链,交叉着绿色树枝和箭头,还有麦穗、羽毛和绶带。</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是外高加索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地国家,平均海拔约1800米,全境90%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民族与社会</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族约占98.1%,其他民族有俄罗斯族、乌克兰族、亚述族、希腊族、格鲁吉亚族、白俄罗斯族、犹太人、库尔德族等。</p><p class="ql-block">国家元首:总统政府首脑:总理首都:埃里温</p><p class="ql-block">政体:议会制</p><p class="ql-block">总面积:2.97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人口:299万(截至2024年1月1日)</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1世纪,在阿尔塔什斯王朝提格兰二世的统治下,亚美尼亚进入鼎盛时期,领士从黑海中南部海岸一直延伸到里海,从地中海一直延伸到今天伊朗的乌鲁米耶湖。</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人信奉基督教,当地传说诺亚方丹最后停靠在亚拉拉特山上,这是亚美尼亚人的精神图腾。亚美尼亚有独特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信仰与文字为亚美尼亚民族的身份认同与文明延续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p> <p class="ql-block">诺亚方舟是一个著名的圣经故事。在《创世纪》中,方舟是诺亚在上帝的指挥下建造的一艘大船,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各种陆上生物躲避洪灾。</p><p class="ql-block">在亚美尼亚传统中,诺亚方舟的故事具有特殊意义。根据亚美尼亚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亚拉拉特山被认为是诺亚方舟最后的停靠之地。许多亚美尼亚人相信方舟仍然存在于山上,尽管对其确切位置仍然争论不休。</p><p class="ql-block">此外,亚拉拉特山在亚美尼亚文化中也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经常在艺术、文学和宗教绘画中出现。亚拉拉特山也是亚美尼亚国徽的构成部分,象征着亚美尼亚人民在充满挑战的时代中的忍耐力和生存能力。</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诺亚方舟的传统深深植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之中,具有重要意义,至今仍然是亚美尼亚人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公元301年,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的国家。亚美尼亚基督教属于亚美尼亚便徒教会,基督徒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语属印欧语系,独特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有自己的字母表,与亚美尼亚文化和身份密不可分。亚美尼亚语有东亚美尼亚语和西亚美尼亚语两个分支,主要在发音、词汇和语法上稍有差异。东亚美尼亚语是亚美尼亚的官方语言,而西亚美尼亚语主要由海外亚美尼亚人使用(特别是在黎巴嫩、叙利亚和美国等国)。由于政治和历史因素,俄语是亚美尼亚人最常用的外语;英语是亚美尼亚第二外语,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外语。</p> <p class="ql-block">5世纪早期,圣梅斯罗布•马什托茨创造了亚美尼亚字母表,由36个字母组成,后增加至39个,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发音。</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手稿</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语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当时被用于宗教文本、编年史、诗歌和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中。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是最古老的基督教教派之一,对亚美尼亚语的发展和保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印有铭文的烟盒 1898年</p><p class="ql-block">这个烟盒小巧实用,上面刻有“1898”字样及亚美尼亚文字“阿尔塔什斯”“萨特尼克”。阿尔塔什斯王朝的建立者阿尔塔什斯一世和阿兰王女儿萨特尼克公主的故事,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他们的婚姻被视为不同民族和文化统一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窗帘 18世纪</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教堂的银窗帘,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它将圣所和中殿分开,代表尘世与天堂之间的界限。窗帘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及其复杂的设计,使其成为亚美尼亚基督教崇拜与文化的重要元素。这件银窗帘上有风格化的花瓣、叶片装饰,象征着生命之树。</p> <p class="ql-block">圣扇 1729年</p><p class="ql-block">基督教礼拜仪式圣扇,简称圣扇,是基督教的传统礼拜仪式工具,特别流行于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教堂中。埃里温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也使用圣扇,其主要作用是在圣餐期间驱赶苍蝇和其他昆虫。</p><p class="ql-block">圣扇通常为长柄,由两个或多个形状像扇形或圆盘的金属片组成。此件圣扇上刻有铭文,中心部分为十字架造型。</p> <p class="ql-block">印有亚美尼亚铭文的圣物盒 19世纪</p><p class="ql-block">圣物盒上印有亚美尼亚铭文“埃奇米亚津”和埃奇米亚津教堂的图案。圣物盒主要用于存放和展示与圣人或重要宗教人物有关的遗物。人们通常认为这些遗物是神圣的,具有治疗作用或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高脚杯 19世纪</p><p class="ql-block">这种用玄武岩制成的石头高脚杯属于饮用器皿,通常用于庆典、宴会或宗教仪式等正式场合。这只高脚杯上有一只精美的鸟类图案,增添了独特的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传统服饰</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传统服谛塔拉兹(Taraz)历史悠久,Taraz一词具有样式、时尚等多种含义,用以指称包括裙子、外衣、围裙、帽子、鞋类等在内的一系列服装。早期塔拉兹多用羊毛、棉布等制作,在丝绸传入亚美尼亚后,富裕阶层的塔拉兹也开始使用丝绸。塔拉兹图案精美、颜色鲜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至今仍是亚美尼亚传统与身份的重要象征。在地域环境、历史变迁、本土传统和外部文化的作用下,亚美尼亚不同地区发展出不同的塔拉兹传统。</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西亚美尼亚男性,新朱勒法女性,埃里温女性,阿古利斯女性,扎瓦赫季女性,东亚美尼亚男性</p> <p class="ql-block">东亚美尼亚服饰</p><p class="ql-block">受战乱影响,历史上亚美尼亚逐渐形成了东、西两部分,两地民族服饰在颜色、图案和刺绣风格上也大有不同。东亚美尼亚大致以现在的亚美尼亚共和国为中心。</p><p class="ql-block">男装具有泛高加索风格,衬衫与裤子多以自制的帆布缝制,外套则用羊毛、绸缎等制成,以深色为主,搭配羊皮帽;女装大多用羊毛、棉、丝绸制成,以金银线、珠饰装饰。</p> <p class="ql-block">新娘礼服和新娘衬衫</p> <p class="ql-block">浴窒凉鞋 19世纪</p><p class="ql-block">这种浴室凉鞋专门用于淋浴,穿脱方便。凉鞋上的珍珠母是一种个性化的装饰元素。</p> <p class="ql-block">衬衫 19世纪</p> <p class="ql-block">洗礼衫 20世纪</p> <p class="ql-block">披肩 1960年</p> <p class="ql-block">头饰:亚美尼亚人认为女性的头部装饰非常重要,视其为家庭福祉的保证。头饰上有很多绳结,除了实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仪式意义。亚美尼亚人通常认为,绳结能够永久缠住恶灵。已婚女性去教堂时必须佩戴头饰。在东亚美尼亚,头饰比较复杂,甚至需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完成组装。</p><p class="ql-block">腰带:这条腰带上装饰着程式化的植物和谷物,象征着成长更新与生生不息。在不少文化中,树木和谷物常用以表达“生命树”的概念,与生长、富足联系在一起。带扣上的“1895”字样表明了制造腰带的确切年份。</p> <p class="ql-block">腰带:在东亚美尼亚,腰带用丝绸或棉织物制成,大多为红色,通常搭配在围裙外面,带有穿着者或订购者的名字以及制作目期。这条腰带上的文字意为“供伊丽莎白享用”。</p><p class="ql-block">外衣:女士外衣的制作经常会使用天鹅绒,颜色有暗红色、绿色、紫色、深蓝色等。不同的面料和颜色,往往也反映了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外衣上通常用金线刺绣风格化的花卉、叶片纹样。对细节和刺绣的重视,突显了亚美尼亚传统服饰的精湛工艺和艺术表达。</p> <p class="ql-block">男式外衣/朱可是比较流行的男士外套,功能用途广泛。这种服装舒适温暖,不仅可日常穿着,也可作为节日庆典的服装。多数朱可在胸口两侧都有弹夹状装饰。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拍摄的照片中,亚美尼亚男性大多穿着朱可。</p> <p class="ql-block">夹克背心也是亚美尼亚各地男子的常服之一,常以羊毛、皮革、棉布等耐用材料制成,与长袖衬衫和长裤搭配穿着,其设计因地区而异。</p> <p class="ql-block">西垭美尼亚服饰</p><p class="ql-block">西亚美尼亚以今天土耳其东南部的奇里乞亚为中心,与东亚美尼亚的服饰风格相比,西亚美尼亚的传统男装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廓形,女装的剪裁方式也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西亚美尼亚服饰通常更加绚丽多彩,细节丰富,刺绣华丽。</p> <p class="ql-block">这件外衣精美的植物图案刺绣尤为醒目,象征着成长、生育以及与自然的联系。金线编织在袖子的接缝和侧缝上,增添了服饰的华丽之感。金线是传统服饰中的常见元素,通常象征着财富、地位。</p> <p class="ql-block">围裙是西亚美尼亚服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带有丰富的刺绣,由棉或昂贵的织物制成,如天鹅绒、阔幅布。红围裙是已婚女性的穿着,年轻女性则不会穿。</p><p class="ql-block">在西亚美尼亚,女性头饰款式多样,色彩丰富。亚美尼亚女性喜欢将传统风格和个人品味融合起来,年轻女性经常会编长发辫,在辫尾装饰银饰和珠子,配上面纱、玫瑰等头饰,在这些头饰上还经常挂有仿制银币或金币的圆形装饰物。到了20世纪,人们也逐渐使用真正的钱币作为装饰。这顶碗状帽子上面镶嵌着银币状装饰。</p><p class="ql-block">这套服饰包括外衣、长袖夹克、腰带、围裙和头饰。红色围裙是这套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已婚妇女穿着,象征着生育能力。长袖夹克、围裙和腰带都装饰着由金线绣制而成的花朵图案。碗状帽子是最重要的头饰,上面镶嵌着银币状装饰。佩戴在帽子上的红色头巾有石榴花图案和精美的花朵装饰边。</p> <p class="ql-block">奇里乞亚服饰在11世纪深受亚美尼亚高地不同民族服饰的景响,体现出了纷繁复杂的历史,受到了多元的文化塑造。它与上亚美尼亚和瓦斯普拉坎服饰非常相似,表明了亚美尼亚各社区之间共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服装元素。这套服饰的显著特点是精致的金线刺绣工艺,胸部和袖子边缘的刺绣表明了对这些区域进行艺术表达的特别关注。胸部两侧的装饰品含有象征成长和生育的符号,具有深刻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埃夫多基亚传统服饰包括长短外衣、女裤、头饰和其他服装。节日服装和日常服装具有类似的装饰风格,强调精致而复杂的设计。衣领和袖口通常有金线刺绣,增添了服饰优雅之感,体现出制作者的精湛工艺和艺术技巧,特色之处包括覆盖着丝线的球形纽扣和用丝线编织的环,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提升了服装的整体美感。</p><p class="ql-block">此件外衣是阿尔哈利格,这是一种传统的亚美尼亚服饰,长袖无扣,衣长至膝盖,搭配银腰带或丝绸腰带,男女皆可穿着。</p> <p class="ql-block">袜子</p> <p class="ql-block">女士拖鞋</p> <p class="ql-block">枕套</p> <p class="ql-block">罩子</p> <p class="ql-block">传统纹样与色形</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传统服饰色彩鲜明、纹样丰富,不同的服饰颜色和纹样代表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也体现了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通常女性服饰颜色多样,男性服饰颜色相对较少,以深色为主。亚美尼亚传统服饰纹样题材丰富,有古代纹样、动植物纹、几何纹等,兼具装饰与仪式意义。传统服饰的纹样一直流行到20世纪初,并不断革新,广泛用于现代装饰和应用艺术,特别是纪念品上。</p> <p class="ql-block">色彩</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传统服饰所用的颜色通常具有特别的意义,包含着许多信息。14世纪,亚美尼亚哲学家格里戈尔•塔特瓦齐(GrigorTatevatsi) 认为,颜色代表着不同元素,黑色代表土,白色代表水,红色代表空气,黄色代表火。</p><p class="ql-block">红色常用于亚美尼亚传统服饰,象征着喜庆与欢乐。女人身着红色围裙意味着已婚。</p><p class="ql-block">绿色的使用也很广泛,象征着青春与生长,因此常与红色一同出现在婚礼礼服中。</p><p class="ql-block">白色象征纯洁,用以表达亚美尼亚人对信仰的虔诚。</p><p class="ql-block">黑色象征哀悼,被广泛用于哀悼头饰中。</p> <p class="ql-block">纹样</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服饰的丰富纹样兼有装饰与仪式意义,人们相信这些精美的图案能保护穿着者免受邪祟侵扰,腰带、衬衫上也会绣有“穿戴此物,健康保佑”等文字。纹样主要装饰于衣服的腰部、胸部、脖子和手臂处,古代纹样的主要来源是考古发掘、墓碑图像、教堂和十字石以及微型画。</p> <p class="ql-block">用于亚美尼亚传统服饰的纹样主要有几何、植物、动物三大类:</p><p class="ql-block">(1)几何纹样的使用最为广泛,特别是中间有十字的圆圈图案。圆圈象征着宇宙,人们相信它能保护自己免受邪祟伤害。</p><p class="ql-block">正方形纹样与数字四有关:世界的四个角落、四季、气水火土四个元素。正方形纹样上经常描绘出一个十字架,象征着生育。在亚美尼亚人看来,十字架纹样有辟邪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女装纹样的几何图形一般是三角形和多边形。倒三角形象征着女人,正三角形象征着男人,多边形则象征着结合,即生育能力。</p><p class="ql-block">(2)植物纹样主要包括枝、茎、叶。衣服边缘有花瓣刺绣,象征着永恒的生命,这种纹样是西亚美尼亚服饰的特色。在亚美尼亚民间信仰中,花也象征着永恒的青春,而常用于妇女围裙上的杏仁状纹样则象征着生育和免受邪祟的侵扰。</p><p class="ql-block">(3) 动物纹样使用较少,使用最广泛的是蛇纹。在亚美尼亚民间信仰中,蛇与家庭幸福有关,还象征着不和永恒的青春。鸟类纹样使用也较多,色彩鲜艳的鸟羽象征着生育能力,因此鸟类纹样常成双出现。</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银器</p><p class="ql-block">自青铜时代早期,亚美尼亚高地就是一处重要的珠宝和银器制作中心,至今已经延续了数干年,并成为了亚美尼亚应用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亚美尼亚饰品技艺精湛、审美独特,以乌银镶嵌、花丝技艺等为代表。精美的饰品除了用作装饰之外,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辟邪作用,体现了亚美尼亚人独持的审美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银腰带是亚美尼亚传统服饰必不可少的配件,既是时尚的饰品,也是亚美尼亚民族认同的象征。银腰带通常用于婚礼、宗教仪式和文化节日等特殊场合,不仅象征着佩戴者的社会地位与财富,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仪式意义。</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不同地区的腰带各有风格,这些地域差异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影响和历史传统。腰带上往往装饰有精美的图案,包括十字架、动物和花朵等图案,最常见的是“生命树”和“雌蕊图案”,象征成长、活力和生命的循环。</p> <p class="ql-block">腰带</p> <p class="ql-block">凡城地区的腰带以精湛的技术和各种装饰艺术而闻名,设计精巧复杂。青蛙形状的带扣为腰带增添了独特风格,带扣上有豆芽、花朵、谷物和其他装饰图案,象征着成长和富饶,还饰有亚美尼亚教堂建筑的图样与相应文字。</p> <p class="ql-block">第比利斯地区的男性腰带通常饰有植物、花卉纹样,象征自然和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阿哈尔卡拉基地区的男性腰带通常饰有圆锥形突起、植物、谷物、花卉等纹样,象征着生命树。圆锥形突起代表自然界的事物,如丘陵或山脉,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特殊设计的谷物是农业富足和繁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条腰带来自塞凡盆地,采用乌银镶嵌技术,饰有花朵、果实纹样,带扣刻有“1929”字样。腰带上的花朵使整条腰带更加精致美丽,具有成长和生命之美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这件腰带来自戈里斯南部,通常被称为戈里斯腰带,以其独特的设计和象征意义闻名。带扣由乌银镶嵌技艺制成,饰有花朵、叶子、花苞等精致复杂的图案,象征着生命树与成长更新。腰带两端还有鸟的图案,象征着家庭和伙伴关系。</p> <p class="ql-block">18至19世纪,乌银镶嵌技术在亚美尼亚十分流行。这种技法是在金属表面錾刻出花纹,再以黑色的金属混合物填充凹槽,待冷却后将表面抛光。黑色的花纹与金属的光泽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装饰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条腰带饰有象征着生命树的圆锥形突起、植物、谷物和花朵图案。带扣的外观像盾牌,具有防御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首饰类型主要有头饰、耳饰、戒指、手镯和胸饰等,装饰华丽、工艺精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仰和文化内涵。首饰上常见的装饰元素有“双臂十字架”、石榴和复杂的几何图案、植物图案等。亚美尼亚人认为,护身符和珠宝之类的银器具有辟邪作用。</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饰品制作技艺精湛,大量使用镂雕、铸造、花丝、雕刻、搪瓷涂层、结壳、造粒和镶嵌等技艺。装饰之外,饰品还被认为具有辟邪作用。例如,妇女佩戴的手镯和腿镯,以及蛇形戒指、项链和三角形、杏仁形坠饰等。</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非常流行,亚美尼亚的十字架是双臂十字架,被视为基督教信仰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石榴符号广泛应用于亚美尼亚艺术,象征富饶、繁荣和生命的延续,或以榴实的形态,或以石榴树的形态,既可以作为单独的装饰图案出现,也可与小鸟、葡萄、十字架等图案组合使用,表达亚美尼亚人的民族精神与信仰。</p><p class="ql-block">几何图案也很流行,大部分亚美尼亚装饰品装饰有复杂的几何图案,如星星和六边形。这些几何图案被认为代表了宇宙的秩序与和谐,也被看作是亚美尼亚数学和科学成就的反映。</p><p class="ql-block">植物图案通常是藤蔓、叶子和花朵,象征成长、更新及人与自然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带扣</p> <p class="ql-block">带扣由三部分组成,构成一个扣结。每个部分都是一个精美的饰品,装饰着花朵、谷物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衣服饰品</p> <p class="ql-block">胸饰</p><p class="ql-block">这件胸饰整体作飞鸟展翅状,器身镶嵌绿松石、红宝石等,间以五角星形装饰。三朵花形和谷物状吊坠既增添了精致和优雅之感,也象征生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头饰上的装饰品和悬挂的银币状吊坠共同构成了鲜花形状,表达了生育观念,也被视为太阳的象征,代表生命与希望。这是高加索地区最传统的装扮与佩饰。</p> <p class="ql-block">脚环</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镯类饰品款式丰富,风格各异,或细腻精致,或大胆厚重。脚环和手镯是广受欢迎的首饰。在亚美尼亚,脚环多由少女佩戴,以塑造优雅、匀称的步态。</p> <p class="ql-block">包包</p> <p class="ql-block">在亚美尼亚家庭中,银器通常被用作餐具,不仅反映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是财富和繁菜的象征,许多家族会把珍贵的银器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在传统婚礼中,亚美尼亚家庭会使用华丽的银盘、杯子和餐具,作为新人的祝福或礼物。</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盛产葡萄酒,拥有超过六千年的悠久酿酒历史。酿酒和饮酒,自古以来就是亚美尼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中世纪时期,亚美尼亚葡萄酒文化十分盛行,常见各种手稿描绘亚美尼亚国王在宴会上饮酒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壶主要用于各种仪式上盛放水或酒,也可作为传家宝珍藏,是亚美尼亚人热情好客传统的象征。此壶刻有精美的石榴与小鸟纹饰,体现了亚美尼亚的银器工艺和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银盘和长柄勺</p> <p class="ql-block">调味碗,主要用于盛放调味品和酱料。</p> <p class="ql-block">在亚美尼亚,共同饮酒是一种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共享一杯酒意味着友谊、好客。酒杯兼具装饰和收藏价值,杯身上精心设计的图案和符号,反映了亚美尼亚的文化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白兰地高脚杯通常用于宴会或宗教仪式等场合。杯子上的植物叶片纹样,用到了乌银镶嵌的技法。</p> <p class="ql-block">桌布</p> <p class="ql-block">餐巾</p> <p class="ql-block">地毯编织是装饰艺术的古老分支之一。亚美尼亚地毯编织历史悠久,是亚美尼亚文明的活化石。尽管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磨难,亚美尼亚人仍然保留了从先辈继承而来的地毯编织技艺,并创新艺术和设计,向全世界宣扬地毯编织艺术。丰富的绵羊毛、山羊毛、骆驼毛、丝绸和价值非凡的胭脂红天然染料,以及亚美尼亚绚烂的文化背景极大地促进了地毯编织艺术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最古老的地毯</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至前4世纪,在阿尔泰的巴泽雷克墓葬中发现的最古老的地毯(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被认为与亚美尼亚文化有关。该地毯由亚美尼亚的双结编织技艺制作而成,地毯上的红色丝线由亚美尼亚胭脂虫红染料染成,饰有骑手、马与麋鹿图案。</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地毯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地毯的基本结构是纵横交错的经纱与纬纱,双结编织技艺十分常用,其方法是在每两根经纱上打结,从而构成丰富的地毯图案。亚美尼亚织工使用胭脂虫、石榴外皮、飞燕草、木樨草等为羊毛线染色,传统的染色工艺使地毯的颜色富于变化。</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地毯的名称</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人一般将无绒毛的地毯称为“karpet”,有绒毛的地毯称为“gorg”。“地毯”在亚美尼亚有更宽泛的含义,不仅指用于地面、墻壁等的平坦纺织物,还包括手提袋、马鞍包等织物。有一种推测是“carpet”一词的词源可追溯至亚美尼亚语。此外,地毯还被称作"khali" st "bazmakan".</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地毯图样</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地毯用途广泛,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和丰富的象征意义。题材丰富的地毯图案有的产生于地毯制作过程中,有的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来自细密画等其他艺术形式,还有图案可见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的地毯上会带有表示制作者身份、制作时间和地点的亚美尼亚文字。</p> <p class="ql-block">地毯 19世纪</p><p class="ql-block">此件地毯做工精细,设计复杂,图案丰富,饰有花卉、几何和动物图案装饰物,且带有亚美尼亚地毯标志性的钩形装饰,毯面两侧和中央有“生命树”图像。</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龙地毯</p><p class="ql-block">龙地毯(Vishapagorg)是高加索地区的著名产品,其生产可追溯到16或17世纪甚至更早。地毯上的龙形图案通常与生命树、花卉等图案组合使用,早期较为具象,后期则更加抽象化、几何化。人们认为龙具有辟邪、守护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此件为龙地毯,以黑色为背景。毯面上的主要装饰是三个大徽章,也被称为盾牌,徽章像造型独特的十字架,象征着世界的四个方向或自然界的四种元素。徽章内有几何化的花卉与龙形图案。整个毯面还饰有造型别致的鹰翼、羽毛和隊状装饰物。地毯上有亚美尼亚文字与明确的制作年份“1899”字样。</p> <p class="ql-block">此件为挂毯,属于奇里乞亚流派,带有十字形图案和几何化的花卉图案,色彩和图案的组合体现出高超的制作水准和工艺。</p> <p class="ql-block">马鞍包,也被称为库尔津,是一种给驴、马、骡子穿上并驮上货物的袋子。此件马鞍包的几何形图案设计精巧、色彩对比鲜明,带有白线编织的亚美尼亚文字和风格化的植物以及亚美尼亚传统符号。</p> <p class="ql-block">作为少数几个古老的文明之一,亚美尼亚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独持的地理位置,使得亚美尼亚文明极具开放性,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亚美尼亚商人足迹遍及东西,建立了有力的国际性商贸网络,并因其出色的语言能力、沟通技巧、经商技能备受赞誉。商业上的成功,为亚美尼亚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奔波于丝路城市的亚美尼亚人,成为所行走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使者,激发不同文明交流和碰撞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Yerevan)是世界闻名的古城,是亚美尼亚最大的城市,也是国家行政、文化和工业中心,位于赫拉兹丹河沿岸。埃里温自1918年以来,就一直是亚美尼亚的首都,也是亚美尼亚历史上的第14个首都。城市名称的变体之一“Arevan”意力“阳光之城”,寓意人们的心和这座城市一样温暖。</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的设计师</p> <p class="ql-block">在旧埃里温,除了显赫的贵族和杰出的神职人员外,有一个独立的阶层—商人。老埃里温商人不仅是亚美尼亚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而且被视为这座城市的“父亲”。</p><p class="ql-block">该阶层分六类:销售欧洲珠宝和纷织品的巴扎兹(Bazazes)、从事当地贸易的阿塔尔(Attar)、从事农产品贸易的阿拉菲(Alafi)、果品商人巴赫卡尔(Bakhkal)、酒水商人杜坎奇(Dukanchi)和米基坦(Mikitan)。其中巴扎兹备受推崇。他们主要从莫斯科和下诺夫哥罗德进口货物,有时也从华沙和维也纳进口。一般来说,这些商人在市中心—阿斯塔菲扬街(Astafyan)的沙加尔(Shagar)和阿林博德坎塔尔(Kantar)都有商店。</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的城市简史</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在公元初年即在西方世界与中国的交往中扮演中介角色,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至7世纪,亚美尼亚与唐朝的交往加强,亚美尼亚商人的形象逐渐为中国熟悉。在马可•波罗之前,元朝宫延已有亚美尼亚人的踪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亚美尼亚商人兼取陆路与海路前往中国,他们将本国的珠宝、药材、染料、皮革运往中国,将中国的丝绸、陶瓷带至亚美尼亚。17世纪以后,广州成为他们人口最集聚的家园之一,形成了许多亚美尼亚商人聚居区。当时抵达黄埔港的众多海外商船之上,便有亚美尼亚人的身影,珠江边也有亚美尼亚人建立的商馆。</p> <p class="ql-block">《后汉书》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外交通史家冯承钧通过语言对音的分析,认为《后汉书•西域传》中“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 的阿蛮国就是今天的亚美尼亚。</p> <p class="ql-block">《杜氏通典》明嘉靖十七年至十八年(1538一1539)刻本</p><p class="ql-block">唐天宝十年(751年),杜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被大食所俘,后得以游历中亚、西亚、北非地区,并将见闻写在《经行记》一书中。此书今已失传,我们仅能在杜环的同族杜佑编撰的《通典》中读到残存的文字,其中一段写道:“末禄国在亚梅国西南七百余里,胡姓末者,兹士人也,其城方十五里,用铁为城门,城中有盐池,又有两所佛寺……”根据历史学家冯承钧推测,《经行记》提及的亚梅国应为今天的亚美尼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活态遗产</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以其丰厚的文化遗产而著称,涵盖了在亚美尼亚人群、社区中不断实现再创造的多样活态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等,它们随代代亚美尼亚人不断更新,迸发出不绝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亚美尼亚共有8项传续至今的活态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杜杜克笛及其音乐</p><p class="ql-block">杜杜克是亚美尼亚古老的吹奏乐器,拥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杜杜克由管身、两个簧片、调节器与管帽组成,以杏木制作,音色深,略带鼻音,具有一种微妙的颤动感,常用于演奏哀伤、沉郁的曲调,被认为是最能反映亚美尼亚民族情感的乐器。</p><p class="ql-block">杜杜克与汉魏时期沿丝路由西域龟兹传入中原的传统乐器荜篥(悲篥、芦管、茄管)形制相像,从地理联系、历史渊源与乐器特点来看,杜杜克与荜篥应属一脉。</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十字石艺术—十字石的象征与工艺</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十字石,是亚美尼亚及亚美尼亚侨民社区工匠雕刻的石碑,被视为纪念碑,或用于祭祀。</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十字石高约1.5米,使用当地石头制作,雕刻精细,中间是一个架在太阳或轮子上的十字架,旁边雕刻有植物、几何、圣人、动物等图案。十字石工艺通过家庭或师徒传承,传授传统技法和图案的同时,鼓励地区特色和即兴创作,亚美尼亚的5万多个十字石细节各异,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表演</p><p class="ql-block">《萨逊的大卫》以桀骜不驯、不畏强暴的大卫为主角,他勇敢地对抗外敌,保卫家园。这部史诗继承民间英雄故事传统,将亚美尼亚人民最深沉的情感和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史诗以抒情且有节奏的语调进行讲述,各章节以押韵的诗歌风格吟唱,通常在亚美尼亚的节日与文化活动中表演,讲述者身着民族服装,在杜杜克的伴奏下讲述大卫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萨逊的大卫》是亚美尼亚人民信仰、神话、哲学、宇宙学、习俗、伦理等知识的百科全书和宝库。</p> <p class="ql-block">拉瓦什薄饼</p><p class="ql-block">拉瓦什是历史悠久的亚美尼亚薄饼,以薄软和弹性质地而扬名,历来是亚美尼亚美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拉瓦什的制作需要集体协作与经验,先用面粉和水制成面团,擀薄后铺在特制椭圆形垫子上,之后将其拍打在锥形炉的炉壁上烤制。拉瓦什通常卷着当地奶酪、蔬菜、肉类食用。在亚美尼亚婚礼上,拉瓦什被放置于新婚夫妇的肩上,意味着生育和繁菜。</p> <p class="ql-block">科恰里传统群舞</p><p class="ql-block">科恰里是亚美尼亚传统群舞,在亚美尼亚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在各种庆典和集会上被广泛表演。</p><p class="ql-block">科恰里的特点是动作活泼、充满活力,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亚美尼亚民间舞蹈之一,也是少有的从未中断传承的传统舞蹈。科恰里舞蹈还带来共同的认同感与团结感,延续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反映了亚美尼亚人民的欢乐、坚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亚美尼亚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字母艺术及其文化表达</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字母艺术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表达,以圣梅斯罗布•马什托茨创立于公元405年的亚美尼亚字母表为基础,涵盖精致的亚美尼亚手稿、字母装饰文化及其字母艺术的多样应用。这种艺术不仅承载亚美尼亚的书写传统,还可用于数字、密码、谜语、手工艺品等,几乎渗透亚美尼亚社会各层面,艺术家、地毯编织者、刺绣者、雕塑家、语言学家、书法家、珠宝商等都参与其传承与实践。字母艺术是亚美尼亚人民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圣达太修道院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圣达太修道院位于伊朗西北部,这座历史悠久的朝圣地对基督徒,尤其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具有重大意义。每年七月,朝圣者从大不里士出发,经数百公里的路程前往圣达太修道院,居住在帐篷里,参加为期三天的朝圣,以纪念十二使徒之一的圣达太(St. Thaddaeus) 以及第一位女性基督教殉教者圣桑图卡德(St. Santukhd)。朝圣活动包括纪念仪式、亚美尼亚传统民俗表演与菜肴分享。</p> <p class="ql-block">久姆里铁匠传统</p><p class="ql-block">数世纪以来,铁制品的制作和修理等铁匠传统,一直对塑造、维系久姆里的地方特征和文化特色起到核心作用。当地居民保留着老铁匠制作的窗棂、栅栏、大门、门、烛台和吊灯等物品,并在日常生活中锻造和使用这些铁制品。铁匠通常在家族中非正式地传承铁匠技艺,将技能和风格传授给子孙后代。铁匠技艺是久姆里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勤奋、诚实、公平工作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在私人和公共建筑内外都能看到铁匠技艺制品。</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加尼神庙</p><p class="ql-block">位于首都埃里温以东28干米处的加尼村,是亚美尼亚境内唯一的希腊一罗马式神庙建筑。</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位于首都埃里温市中心共和广场正北,始建于苏联时代。馆内的展品涵盖亚美尼亚从上古至1921年加入苏联以前的所有时期。</p> <p class="ql-block">共和广场</p><p class="ql-block">位于首都埃里温的市中心,原名列宁广场,又称马赛克广场,是建筑师亚历山大•塔马尼扬在1924—1936年设计的埃里温总体规划的核心。广场周边也是亚美尼亚国家核心建筑集中区,亚美尼亚国庆阅兵就在这个广场举行。</p> <p class="ql-block">诺拉旺克修道院</p><p class="ql-block">诺拉旺克修道院地处亚美尼亚西南部,距埃里温约120千米,坐落于悬崖边上,四周被砖红色的山丘环绕。这座始建于13世纪的古老修道院包括两座主要的教堂建筑,其内外墙壁都有精美的浮雕,是13-14世纪亚美尼亚的主要宗教和文化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塞凡湖</p><p class="ql-block">塞凡湖又称戈克恰伊湖,意为蓝水,位于埃里温以东约60千米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也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高山湖泊,有“高加索的明镜”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霍瑞维拉修道院</p><p class="ql-block">位于亚拉拉特山北面的一座小山丘上,首都埃里温以南40千米处,是亚美尼亚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这里有将基督教引入亚美尼亚的圣徒圣格里戈利被囚禁的深坑,以及以此为中心建立的几座教堂和庄严的祭坛。修道院背后的亚拉拉特山是亚美尼亚人的圣山,也是其民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格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p><p class="ql-block">格加尔德修道院建筑群位于埃里温东南40公里的阿扎特山谷入口处,主要建于13世纪,最早可追溯至4世纪,包括一座中心教堂及其门廊、若干岩洞教堂和坟墓等。建筑群以凿岩为主,坐落在山崖峭壁间,与美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代表了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位于埃奇米亚津主教座堂以东4公里处,包括主教座堂及相关附属建筑群,其中主教座堂建于643-652年。教堂内部为四半圆室式,外有走廊环绕,轮廓为三十二边形,远观则显出圆形。</p><p class="ql-block">廊柱设计以篮状柱首为特色,并结合爱奥尼式涡形柱首、雕有鹰的柱首及葡萄卷草纹饰,显示出文化融合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亚津教堂建于公元301-303年间,位于埃奇米亚津市的亚拉拉特山脚下,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基督教主座教堂。教堂结构呈十字形,四臂均设有半圆室,中央穹顶由四根支撑柱承托。这一形式是亚美尼亚教会建筑对基督教建筑的杰出贡献,后经由拜占庭传播到中欧和西欧。教堂自创建以来一直是亚美尼亚最重要的地点之一,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总堂和亚美尼亚宗主教驻地,被称为“亚美尼亚的梵蒂冈”</p> <p class="ql-block">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p><p class="ql-block">哈格啪特修道院位于业美尼亚北部洛里州哈格帕特村,始建于976年,包括一座中心教堂、若干附属教堂、圣條、图书馆以及钟楼等,中心教堂为长方形圆顶建筑,东西方向略微拉长,内部呈十字形平面。这座教堂以其和谐统一的内部设计与宏伟的主拱顶而著称,是10和11世纪亚美尼亚建筑新风格的辉煌典范。</p><p class="ql-block">萨那欣修道院位于哈格怕特修道院以西3公里处的萨那欣村,和哈格帕特修道院几乎同时修建,包括一座中心教堂、若干附属教堂、图书馆以及钟楼等,其主教堂将亚美尼亚中世纪古典建筑形式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位于亚欧交界的亚美尼亚,是不同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从古老的方舟传说,到一针一线中的精妙图案,无不诉说着延续千年的厚重积淀,闪耀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