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杨胡子暨同行朋友</p><p class="ql-block">文字:杨胡子</p><p class="ql-block">器材:iphone 13</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阆中之恋》,沙宝亮、姚贝娜演唱</p> <p class="ql-block">一、再游风水宝地—阆中古城(D2,2024.12.18)</p> <p class="ql-block">阆中,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南充市代管,古称保宁,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自元朝阆州升格保宁府以来,历代均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p><p class="ql-block">阆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p><p class="ql-block">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称,杜甫在此留下名句“阆州城南天下稀”。境内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古城建址完全按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建设,被誉为“风水古城”,在画圣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中称为“嘉陵第一江山”。战国时,阆中曾为巴国国都之一,前314年,秦惠文王始置阆中县,距今2300多年,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蜀将张飞在此镇守7年之久,西汉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太初历》恒定春节,因此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了评审,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清初曾在此设四川省会20年。1991年,撤县建县级市。</p><p class="ql-block">阆中市是首批内陆开放城市、国家创新改革试验田,2020年11月,阆中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p> <p class="ql-block">1、华光楼</p><p class="ql-block">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南楼,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南上华街南端,始建于唐代,现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华光楼是一座过街门楼,楼身建于6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4层,三重檐歇山式屋顶。</p><p class="ql-block">华光楼被誉为“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2002年12月27日,华光楼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阆中两大名片:张飞牛肉、保宁醋!</p> <p class="ql-block">2、风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阆中风水博物馆,简称风水馆。</span>位于阆中古城大东街100号,占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建于200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7年正式开放,</span>是国内唯一的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旅游景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阆中古城核心景区之一</span>。该馆以易、卜为主脉,诠释神秘的中国风水。馆内宽敞明亮,九曲回环,各展厅分别挂出一些图文展板或跟风水相关的实物,可将中国风水学的起源、发展和阆中古城风水的来龙去脉及诸多玄妙一览无余。她分为博物馆、祭祀、讲常、驿站、吉祥物等五个功能区。最具特色的是馆内五行客栈,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命名的五间客房,房内的色调以及装饰完全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来布置的。该馆的建成填补了国内风水文化展览馆的空白,旨在弘扬阆中风水古城,成为古城景区新的旅游亮点。</p> <p class="ql-block">王皮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土生金钱庄</p> <p class="ql-block">放翁别院</p> <p class="ql-block">3、状元坊</p><p class="ql-block">状元坊是阆中古城的标致性景点,位于古城旅游区和新城生活区的交界处。阆中古城文化沉淀深厚,而在众多厚重的文化之中,状元文化也比较令人感兴趣,阆中承载状元文化的景点就有状元街、状元阁、状元府邸和状元坊等。今天我们看到的状元坊是2000年重建的,四柱三门,高20多米,宽10多米,是为了纪念古阆州的4位科举状元而建。所以两侧的横梁上有四位状元的金色名字,分别是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p><p class="ql-block">状元坊原来是为了纪念以上4位状元中的一对兄弟状元而特别建造的。明清时期,木质结构的状元坊位于学道街与状元街的交汇处。民国时遭拆毁。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状元坊是2000年于阆中东街重建状元坊,它是来纪念阆中全部四位中榜的状元,已经成为进入阆中古城前必访的一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4、中天楼</p><p class="ql-block">中天楼又名四排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始建于唐,民国年间拆毁,2006年原址重建, 2008年国庆前夕正式对外开放。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它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人在修建中天楼选址时非常讲究,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围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p> <p class="ql-block">5、川北道署</p><p class="ql-block">阆中川北道署即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清乾隆年间成为管理府州县的一级政权机关。位于阆中市阆水中路33号。</p><p class="ql-block">现存的阆中道台衙门遗址、遗迹肇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筑仅存仪门。大门、戒石坊、大堂、二堂、三堂均通过实物、雕塑等再现清代场景,各堂东、西厢房按原功能进行文化内涵布展,有展室二十余间,各类展件千余件;另有《道台审案》等古装实景演出,为全国罕有。恢复建成后的道台衙门将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而且比建于光绪年间管理关防的哈尔滨道衙渊源更早、管理地方职权更大。它将为阆中古城增加展现清代高级“官德文化”的旅游景点,再现古代阆中作为川东北行政中心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柏台亭</p> <p class="ql-block">张澜任川北道宣慰使</p> <p class="ql-block">天鉴在兹</p> <p class="ql-block">阆中在清初为四川省会20年(1645-1665)</p> <p class="ql-block">6、清代四川贡院</p><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又名四川贡院、阆中贡院,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学道街,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坐北向南,由考生考试区和生活办公区两部分组成,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主要建筑,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清朝初年,清廷以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并在阆中设贡院先后举办了五科四川乡试。</p><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川北道贡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至公堂</p> <p class="ql-block">内龙门</p> <p class="ql-block">监考官</p> <p class="ql-block">号房</p> <p class="ql-block">清代举人试卷原稿</p> <p class="ql-block">7、张桓侯祠</p><p class="ql-block">张桓侯祠,又名汉桓侯祠、张飞庙,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西街,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遗存,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张飞镇守阆中7年。关羽在荊州失守后败走麦城,遭到东吴的埋伏被擒,最终被孙权斩首。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张飞同刘备发兵攻伐东吴。张飞在军中下令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范疆、张达误听三日内制作一百套白旗白甲,告诉张飞时间不够筹备,张飞便大怒,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吐血。</p><p class="ql-block">二人回到营中商议肯定完不成张飞布置的任务,心头一横,想还不如杀死张飞投吴。张飞这天夜里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刺死张飞,割下人头,投奔东吴而去。不过好巧不巧的是,范疆和张达还没有抵达东吴,就听说刘皇叔战败,吴蜀已经议和,迫不得已范疆和张达只好把张飞的头颅扔进长江里。人头顺流而下漂到了云阳,被当地的一个渔民捞起。据说是张飞给他托梦的缘故,渔民才得知这是张飞的头颅,因此就有了张飞“身在阆中,头在云阳”的故事。后来阆中、云阳均建有张飞庙。</p><p class="ql-block">张桓侯祠为明清时期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 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张桓侯祠对研究阆中地区古建筑群早期规划的思想及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张桓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二、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D3,12.19)</p> <p class="ql-block">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地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川陕渝红色旅游线、“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三国文化旅游线上,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道教西部正一派中心。</p><p class="ql-block">红军渡 ·西武当山景区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市18公里,紧临剑门雄关、女皇故里、红色巴中、朱德故里、小平故居、生命家园唐家河等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是一个以“红土地、绿山水、梨乡情”为主题,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梨乡民俗风情、道教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p><p class="ql-block">红军渡红色文化旅游区有红军渡标志铜质塑像,全国“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火种采集地标建筑,红军渡口遗址、将帅台、红军石刻标语碑廊、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林、红军街、渡江指挥所、王渡河、功勋馆、万名烈士纪念碑、将军陵、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碑等重要旅游景点。武当山旅游区建成了中国西武当,有真武宫、慈航殿、南天门、闻钟楼、仰天楼等重要旅游景点,是道教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1、红军渡—出发!</p> <p class="ql-block">石刻标语碑廊</p> <p class="ql-block">红军渡渡口遗址</p> <p class="ql-block">红军渡雕塑</p> <p class="ql-block">将帅台</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苍溪红军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渡江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p> <p class="ql-block">英烈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功勋馆</p> <p class="ql-block">英烈墙</p> <p class="ql-block">领导、将帅题词长廊</p> <p class="ql-block">2、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p><p class="ql-block">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位于四川省苍溪县西武当山景区内。这个景点占地180余亩,是一个集原始、神秘、悠远、厚重于一体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园区由一轴(大门、祭拜台、华胥宫)、二区(管理服务区及景观功能区)、三门(前大门及后侧门)、七大观景区(入口景观区、祭拜台景观区、华胥宫景观区、艺术长廊景观区、个性姓氏展示景观区、艺术雕塑景观区)组成。其中,大门为汉唐建筑风格,三层两门式,青灰瓦覆顶,中间上部竖书园名“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祭拜台寓意中华民族与姓氏起源,主雕高六米,伏羲与女娲身着古装,一手互揽,一手高举,紧紧缠绕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园区内还有一条名为“龙凤大道”的特色道路,全长38米,宽11.6米,坡度约45度。这条大道以青石铺就,分左右两道,鲜花与植被点缀其间,八棵银杏树分列两旁。大道中间是三对飞龙舞凤组成的浮雕图案,龙与凤隐现云中,腾翔相绕,一刚一柔,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的园区,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审美趣味,是了解中华姓氏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伏羲、女娲雕像</p> <p class="ql-block">杨姓</p> <p class="ql-block">华母亭</p> <p class="ql-block">仰天楼—千里嘉陵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八仙过海</p> <p class="ql-block">3、真武宫.天师殿</p><p class="ql-block">中国西武当山真武宫位于苍溪县城东南角,因其形如笔架,古时叫“笔架山”,是中国西部罕有的以“武当”命名的道教名山,历代都是道教圣地,自古称之为洞天福地。明朝时修建玄帝庙,内藏“真武镜”,永乐年间大兴武当道教时改为武当山真武宫,之后又更名为“西武当山”,由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继禹大师题写山名。西武当山雄塞嘉陵,山势巍峨,突兀挺拔,与道教仙山“云台观”遥相辉映;山里山外自然形成的两个太极图,阴阳相生、银水归堂的独特风水,凸显道教风韵,实乃天造地设。位于山腰悬崖峭壁间的“二仙坪”,历史上凿建有老君洞、天师洞、娘娘洞、八仙洞、牛王洞等道教景观,仙气萦绕,道风充溢,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按照传统习俗,每年三月三日都要举办盛大庙会,行香,驱邪,荡魔,镇宅安民,保十方平安。1949年苍溪县解放,庙观无道士。50年代“真武宫”被城郊乡没收作了铧厂、农具厂,大跃进时整个庙宇拆毁。70年代,当地的善男信女,组织民众筹资筹物,恢复真武宫(三间小庙房)。80年代又被佛教占领,拆了“真武宫”,修建了“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为弘扬道教文化,振兴苍溪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展道乡风采,为社会为民众做出无私奉献。2005年,苍溪县金厦建筑安装公司总经理张绍国,以德善为本,乐善好施,慈悲为怀,慷慨解囊,捐巨资1000多万元,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收复失地50亩,新建真武宫,于2006年6月开工新建殿宇、楼堂、馆所、亭榭、道士住宅等古建筑群5000多平方米,古朴壮观,绚丽多彩,于2007年10月全部竣工,2008年元月正式开放,供游人、香客旅游观光、休闲、赏道乡风貌的最佳境地。</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真武殿</p> <p class="ql-block">慈航殿</p> <p class="ql-block">真武宫山门</p> <p class="ql-block">同行书法名师张先生题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