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关键手段,其公正性与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市场的活力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然而,当前一些领域和地方存在的滥用行政裁量权、执法不公正等乱象,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亟待解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执法乱象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严重损害了法治尊严和民众权益。行政执法该严不严、该宽不宽、畸轻畸重、类案不同罚等现象时有发生,这让当事人在面对执法时深感迷茫与无助,公平正义的天平在这些不合理的执法行为中发生倾斜。部分执法人员将执法办案异化为“以罚代治”“以罚代管”的逐利工具,“趋利性执法”不仅伤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更侵蚀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而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等简单粗暴的方式,缺乏精准性与科学性,极大地削弱了经营主体对法治的信任,使其在市场活动中战战兢兢,难以安心经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乱象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微观层面看,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受到直接侵害,无论是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还是群众的日常生活,都因不合理的执法行为而受到干扰和阻碍。从宏观角度而言,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被破坏,不利于我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而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桎梏,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动摇发展的根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问题,已多次作出有力部署,为驱散执法乱象的阴霾带来了曙光。2022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为规范执法提供了制度基础。2023 年国办印发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进一步强调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并加强动态管理和备案审查,持续推动执法质量提升。在国务院第十一次专题学习会上,总理李强针对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存在的“基准覆盖不全面”“裁量幅度不合理”“地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精准施策,提出完善措施,并高瞻远瞩地部署了明年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从规范执法程序、优化执法方式、强化执法监督等多个维度为解决执法乱象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充分展现了政府治理执法乱象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治理执法乱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治意识,确保每一次执法行为都经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检验。广大民众和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执法乱象勇敢说“不”,形成全社会监督执法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总之,尽管执法乱象依然存在,但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建设和有力的行动部署,我们坚信执法不公正等乱象必将逐步得到有效遏制,行政执法将朝着更加规范、公正、透明的方向迈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法治保障,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