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74期线上分享会主持词:</p><p class="ql-block">撰稿人:郭菲</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分享嘉宾姚放辉老师、俞春霞老师、吕菲老师,各位云端相聚的蜜友以及默默为读书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来自河南的郭菲老师。欢迎来到第74期《奶蜜盐》共读分享会。</p><p class="ql-block">书有光,读最美。在阅读时刻里,沉浸式的体察与分享是每个人最美好的精神面相。明天是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人间烟火气息的节气。常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冬至,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是终结,也是开始。在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天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而最长的日子就是冬至。时间是世间最公正无私的法官和见证者。一日十二时辰,父母的陪伴在哪里,孩子的成长就在哪里。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在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本周精读部分:《奶蜜盐2》第三章: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放手,只为让孩子主导自己生命成长。“父母经常会以爱的名义,用爱作为包装,总认为对孩子的某种严格要求有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但实际上对孩子精神成长的巨大伤害,隐藏着更深的危机,对孩子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困扰,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幻灭感。”每每读到此,会不明觉厉。爱孩子,就要给他最合适的生命教育。爱读书的老师们带来爱孩子的生命呵护,也带来善于思考的正能量发声。欢迎共同开启今天的共读分享。</p><p class="ql-block">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湖北荆州的姚放辉老师。工作是会计,湖北万道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业务经理),10年经验纹绣师,晨跑爱好者,愿通过奶蜜盐成长为知性温柔的妈妈,处事慢慢的“快”,用蜜滋养身边的每一人,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姚老师分享主题:《放手只为让孩子主导自己成长》</p><p class="ql-block">》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是父母管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孩子将来去到社会,他终将自己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父母终究是不能管他一辈子的,他总有一个时刻得自己去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那么他得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得为解决问题而去思考,去尝试。他自己的人生,他应当亲自体验。不要让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失去了独自面对风雨的能力。拥有独立性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更有自信地面对挑战,也更容易在未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然而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常常陷入两难:过度保护怕孩子受委屈,完全放手又担心孩子走弯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从来都不是思想和行为的禁锢,而是适时放手,给他们成长的自由,孩子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跌倒了他会重新站起来,害怕了他会给自己加油,困惑了他会自己想办法,受委屈了他会自我安慰,我们大人只需要站在孩子身后,给他们一些机会,静静守望孩子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他将来优秀与否都是一次人生的体验,我想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不能剥夺孩子体验人生的权力,只有正确教育孩子,避免溺爱,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和体验,才是真正的成长。相信在家校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找到平衡点,培养出健康、独立、有责任心的孩子。爱不仅仅是保护和照顾,爱更是一种智慧的放手。作为家长,更需要理性地看待孩子的需求,正确引导他们的成长,相信孩子的潜力与能力,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守护他们的天赋与梦想。</p><p class="ql-block">第二位分享嘉宾是江苏南京的俞春霞老师。俞春霞工作在南京市溧水区明觉初级中学, 热爱读书、思考、旅行,在教育中找到自我。俞老师分享主题:《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陪伴孩子一路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情绪导师”。情绪稳定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稳定的爱和满满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坚实基石,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勇敢探索世界,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当父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表达关爱时,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同理他人。这不仅让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提升,更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拥有了强大的内在力量。在这个教育特别卷的时代,不少天真、活泼可爱、无辜的孩子硬生生地沦为了这个时代的“牺牲品”,小小的脑袋从小就开始高速运转,被迫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或智能训练。大家都在抢跑,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人生是马拉松,快跑者未必先达;人生是持久战,力战者未必能胜。其实,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作为父母每天在家里制造情绪垃圾。</p><p class="ql-block">第三位分享嘉宾是来自湖南长沙的吕菲老师。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清溪小学德育主任,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理成长指导师,奶蜜盐共读指导师,吕菲家校共育工作室首席。愿做一个温暖的人,浅浅笑,轻轻讲,静静听,用爱传播教养智慧,助力儿童成长,辐射更多家庭。分享主题:吕老师分享主题:《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将父母之爱融入早餐》何为“立人”?“立人”首先意味着塑造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个体。人字撇捺组成,有家庭也有学校教育的共同支撑。家是成人的地方,学校是成才的地方。先立人,在成才。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的方法,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尊重生命。在张文质老师的文字里,我们都到了生命最本真的成长需要和成长营养,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的榜样影响,更是耳濡目染的环境影响。我们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陪伴,是言传身教的默默影响,父母的终身学习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对待孩子,不只是身体的陪伴,更是情感的长久抱持。给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生命快乐幸福。教育绝不是让孩子弥补自己的遗憾,教育是让孩子感受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全程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有一种爱叫做妈妈厨房,有一种美食叫妈妈味道。最普通的家常便饭里藏着父母最养胃最养心的味道。就像我,离家久了就会怀念妈妈包的饺子,没有名贵食材也能津津有味,没有花式摆盘也会大快朵颐,这种味道是飞鸟归林,池鱼入渊的自在与安定,是过尽千帆,花红柳绿的真挚与踏实。吃出来的健康与好身体,是对孩子最安心的守护与成长陪伴。</p><p class="ql-block">第二项:颁奖环节</p><p class="ql-block">因为坚持,才有声声不息的力量。每一次分享都是思维的拾阶而上,每一次倾听都是收获的满载而归。感谢长久以来坚持在群里读书分享的蜜友们,感谢热心热情一路推动的最美志愿者们,让能量从一开始复制,让你我万千受益。感谢守候,下期再会!</p> <p class="ql-block">放手,只为让孩子主导自己的生命成长</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姚放辉</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孩子寄宿这个问题,因为我曾经到一所学校去做研究,发现这所学校的一些小朋友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针对这种状况,我首先思考的是亲子之间的紧密纽带断裂,或者亲子之间发生疏离、隔离这些问题,因为这样显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这些年经常有朋友来咨询,说他的孩子特别强烈的希望到学校去寄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诉求呢?这是要深究的。有些孩子在家庭里面与家人的关系特别糟糕,情绪状况也很成问题,跟父母经常有很多冲突。有一些冲突是外显的,父母是知道的,比如说他不愉快,他对父母不满,他对父母的很多意见不能接受,或是表现出情绪化的一些倾向,这些父母都能感受得到。可是,还有一些孩子,他的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因此很奇怪为什么孩子还要到学校去寄宿。其原因就是孩子希望离开父母,早一点离开父母,这时父母总会有很深的失败感,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自己对孩子很好,孩子跟他的关系也很好,但是他不知道孩子深藏在内心的很多苦恼。往往在这种家庭里面,尤其是以母亲为主导的家庭里面,母亲体会不到自己的琐碎、唠叨,甚至苛刻的要求,已经在孩子逐渐成长的心灵中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个时候,孩子执意要求到学校去住,也可能是为了摆脱这种心灵上的麻烦。对孩子而言,住校生活可以让他摆脱父母,能够在学校里跟其他伙伴交往,让他感受到心灵的放松。很多家庭对孩子精神的成长总是重视不够,实际上很多孩子的疾病也跟精神方面的障碍或者伤害是有关的,在孩子很小甚至刚出生几个月时,这样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是很不容易表达出来的,即使孩子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了,父母也不一定能感受到,比如说孩子生病了,你只想着是身体的原因,却没有想到生病有时候是一种精神上的困扰与障碍。孩子有时候表现出一种情绪来,父母更多的是想到青春期时孩子跟父母的冲突是很正常的,认为是孩子生理发育的问题,很少会去思考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实跟家庭环境有关,而环境最核心的就是精神因素。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成长,父母的精神没有变化,父母跟孩子相处的方式没有变化。对孩子的尊重非常不够,他们总认为对孩子的某种严格要求,有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殊不知,这些严格的要求,一旦越过了对孩子人格尊重的边界,往往就会变成一种伤害。这时有一些父母就会从能够促进孩子成长的有益父母。变成有害父母,就是说这时父母的教育成了祸害。这样的祸害,父母经常会以爱的名义表达出来,用爱作为包装。有了爱这层包裹之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往往是不够到位。还有一些父母,拥有一定的社会权利,或者在某一些方面做的比较成功,这种成功就会不自觉的“越界”,就会从事业“越界”到家庭,从一个机构的管理“越界”到对孩子成长的管理。这里面有一种错觉。实际上这类父母并没有发现机构的管理跟家庭的管理是不一样的。他对机构的管理有时候还比不上他对孩子的管理那么严厉,那么强势。在家庭里面,父母过于严厉、强势,唯我独尊、实际上就构成了对孩子精神成长的巨大伤害。这种巨大的伤害隐藏着更深的危机------这会对孩子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困扰,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幻灭感。因为他不能主导自己生命的成长,不能逐渐的主导自己的生活,主导自己的爱好,主导自己生命成长的方向。这种幻灭感最终会成为一种绝望,有些孩子会因此陷入非常可怕的精神危机之中。遗憾的是能够真正理解到这一点的父母还是很少的。所以悲剧有时候就会发生。”</p><p class="ql-block">关于对孩子放手,我做对了吗?</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宝贝:腾昊 </p><p class="ql-block">此时已深夜12点10分,妈妈拿起笔感慨万千,今早发生一幕,是我们娘俩都应该深刻反思?还是妈妈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每到周末,妈妈情绪就很低,莫名的心烦气躁,我以为自己知道原因,都是玩手机游戏缘故,(其实学了家庭教育后才知道,真正原因并不是“手机”作怪),你玩游戏,总控制你时间,只能玩多久啊,要交手机啦,一直以来没有正确引导你怎么对待手机,不被手机所控制,对手机要有自律性,怎么正确使用手机。 这几年,宝贝一直羡慕同学有手机,而你没有,其实也是妈妈不够信任你,担心你玩手机没有节制,不懂得控制时间点,影响学习,看一些不健康的视频之类的东西,我应该相信你的,很多时候是满怀信心选择相信你,好像宝贝总是让妈妈失望了呢?妈妈一直教导宝贝,做人一定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做个诚实的好青少年,这些你认为看不见的东西,也许你现在觉得无所谓,大点,你会渐渐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比如:诚信不好,需要帮助或紧急关头,需要借钱周转时,那么对方肯定会考虑,我要不要借钱给这人,他喜欢撒谎,借钱不还或诚信不好,还是不借了吧,但诚信好,对方会不假思索的给于帮助。 目前妈妈既要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杂碎、还要监督宝贝学习,每天啰里啰嗦一大推,妈妈也觉得很讨厌这样的自己,如果我是宝贝,我会很厌烦嘴巴一天到晚吧唧吧唧的妈妈,其实妈妈也很累,妈妈希望通过家庭教育多学习,怎么与宝贝和睦相处的方式,今年还是有效果的,妈妈还是变化了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宝贝初一后也很大变化,语数外老师都表扬过你,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语文会举一反三,英语课也是回答问题积极,虽然数学差点,没事,我们尽力就好,学习成绩差点无所谓,最重要宝贝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妈妈对你没有高要求,当然,谁有犯错的时候,我们改正就行。 妈妈这几年一直对你是批评又批评,用过最恶劣的语言,你经常唱反调反驳,我更气,认为你顶嘴不听话,其实这方面是我做的不够好,不能那样伤害你,你是有尊严的,我的各种原因导致坏脾气没地方撒气时,你很不幸,成为了妈妈的出气筒,对不起宝贝,这些不好的语言让你成为了“生物疤痕”,只有相互的爱,双向奔赴的爱,给的蜜越多,孩子才会有生命的底气,孩子会在人生路上昂首挺胸。张文质老师在书中提到不要在孩子发怒的时候沟通,孩子大吼大叫时,父母也生气的对着孩子吼,好像就是说的我自己,那时候孩子生气我也生气,不想与你说了,说不通,然后,房门砰的一声关门,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担心孩子会闭上倾诉的嘴巴,不在愿意袒露自己的情绪跟情感了,张老师说,作为父母,不能跟着孩子情绪走,他生气你也生气,甚至想着用更大的怒火去压制他的怒火,这种方式非常不好的,不管孩子怎么生气,你都不能跟着他生气,你需要用身为父母的宽容去接纳他,理解他、包容他、给予蜜的鼓励、拥抱、父母学好克制,避免动怒,同时要用更积极、更乐观的方式跟孩子交流,每一个孩子身上不是缺点,都是特点,量变到质变,时间积累,主动改善关系,调整方法,帮助孩子,我们也不会觉得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内心会更踏实。谢谢宝贝每次还主动给妈妈道歉,给妈妈台阶下,这方面要好好学习宝贝的宽容大度,不愧是男子汉大丈夫,不与妈妈这个小女子计较。宝贝,妈妈现在经常咨询优秀的老师一些我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妈妈也觉得你是手机游戏没有玩好过,总担心妈妈时时刻刻收回手机,经过再三思考,我想把以前的手机彻底交给你,属于你个人的手机,但是我们得有约定:你认为可好?1、首先你先把该做的都做了,妈妈不限制半小时或1小时时间,你该玩就玩;2、上学期间(周一至周五)不能碰手机,周末作业完成后,可以自己合理安排使用手机,不健康的视频不能看哦;3、手机不能设置密码,就算设置密码,妈妈须知道密码是多少;4、不可用手机查找作业,周末玩手机时间不可超过22:30分;每晚须主动上交手机到妈妈手里。5、手机搞坏了,自己用私房钱修理,6、因玩手机原因导致被老师批评未完成作业,一个月不能触碰手机,这是约定,需遵守。妈妈最担忧的是:你是否能合理使用手机,不被手机所控制,手机游戏不是万能,有很多比这更有意义,有趣的东西,是宝贝没有发现而已。以后我们共同努力磨合吧,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眼里对宝贝有爱的妈妈! </p><p class="ql-block"> 永远爱你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陪伴孩子一路成长</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俞春霞</p><p class="ql-block">读《奶蜜盐》,总让我处处感觉到温暖。张老师告诉我们,在孩子小时候要给与足够的奶,也就是关爱,成长过程中给予,蜜,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给予盐,让孩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暑假参加了共读指导师的培训,也是收获颇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陪伴孩子一路成长》,聊聊我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所用的方法。我有两个孩子,儿子今年13岁,上小学6年级。女儿今年7岁,上幼儿园大班。我的近几年的学校工作特别繁忙,每年都带分管主任及班主任,所以在学校工作压力很大,回到家筋疲力尽,但是周末有一天一定是给孩子们的。</p><p class="ql-block">一、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要理解情绪的概念。如果我们把他当作自己形影不离的朋友,情绪是我们每天所要面对的,情绪包括快乐、兴奋、悲伤、难过、恐惧、羞辱等。现在夸奖人比较高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那么再我们遭受到疲劳,压力,不公平对待以及创伤记忆时,会引起负面情绪。我们有时会对陌生人礼貌,而对亲近的人生气。一个问题,如果家着火了,我们是追贼还是先救火?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生气时,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这是需要练习的,愤怒是魔鬼,在气头上所说的话伤人伤己。我们可以通过静坐或者运动的方式去排泄这种情绪。现在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运用的方法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平复之后,用温柔的语言和同事或孩子交流。</p><p class="ql-block">二、好好陪伴,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1.家长做一个成长型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努力成长,做一个让孩子自豪的妈妈。我有一次和孩子的对话是,你希望妈妈在工作上做出成绩吗?还是希望妈妈做一个家庭妇女型妈妈。我儿子的回答是希望妈妈工作优秀,希望妈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因为妈妈优秀了,孩子也会像爸爸或妈妈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照着父母的样子去成长。因为工作繁忙,孩子的作业我很少检查,每次回来他都做完了。然后自己看书。今年,我减肥减了30斤,对他也是有影响的,我每天坚持运动,我没有喊他运动,让我吃惊的是,昨天晚上,儿子让我陪他打羽毛球,我答应了,我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亲子活动,一起运动,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感情。这说明我的运动对他潜移默化的造成了正面的影响。</p><p class="ql-block">2.学会放手,家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我家两个孩子,相差6岁,放学回家后,就黏糊在一起,一开始好好地,不一会儿,就打起来了。都来让我评理,我不予理睬,让他们自己解决。不一会儿,两个人又抱在一起快乐的玩耍了。让他们从孩子的视角和语言去解决,对于孩子,少一点命令,多一点商量,少一点询问,多一点等待。少说多听,把话语权交给孩子。逐步引导,创造安全社交环境,及时肯定,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理解孩子情绪,学会倾听,与孩子一起共同进步。将语言变得温柔且坚定,就事论事。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做孩子的“树洞”,对于女儿,和她一起讲绘本故事。引导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女儿现在会自己用煎蛋磨具煎蛋。儿子幼儿园时把幼儿园发的柚子藏在口袋里带回来给我吃,现在上小学6年级了,放学后,有时在学校门口买两个烧饼,放在书包带回来给我吃。小时候,会给我把牙膏挤好,刷牙的水倒好,妥妥的一个小暖男,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教过他。在假期时, 我会带孩子们出去旅行,今年去了方特乐园,爬了泰山,去了徐州博物馆,去了威海海边,吃了淄博烧烤,吃了盱眙龙虾,去了中山陵...只要有时间,就带他们出去见识。孩子有一次在英语作文里写到have a trip to ZiBO.这些都是在旅行中所见所闻,会运用到考试中去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给孩子做好陪伴,引导成长。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作为父母,先处理情绪,在处理事情,和孩子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以学校德育主任、家校共育工作室首席视角谈家庭教育 </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 吕菲</p><p class="ql-block">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2》序言中的深刻见解让我深受触动----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这一理念不仅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家校共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p><p class="ql-block">在序言中,张文质老师强调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塑造。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p><p class="ql-block">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这正如我们常说的“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立德是根本,树人是目标。在家校共育工作中,我时常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我发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过于注重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发展。这导致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树立“立人”的理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我特别认同张老师的“先有理念后有方法”。钟校长特别重视我们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在2022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2月就成立了吕菲家校共育工作室,我们工作室的理念是用爱传播教养智慧。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家长还需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作为校方老师,我们要更新观念,形成共识,才能共育。为了实现家庭教育的共识共育,我们需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家长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公众号,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此外,我们学校搭建了清溪《奶蜜盐》共读会这一平台,组织家长沙龙、专家讲座等活动,为家长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形成共识共育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总之,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树立“立人”的理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识共育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p><p class="ql-block">将父母之爱融入早餐《奶蜜盐2》让我意识到,父母的爱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表达,更在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早餐,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载体。它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生理需求的一餐,更是孩子心灵的滋养。一顿营养均衡、充满爱的早餐,能够让孩子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天,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我很认同张老师说的,早餐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是非常重要的。早餐吃的越好,孩子的专注力越高,学业成绩也就越好。每周四早上,我在学校门口行政值日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的早餐是很凑合的,有的是边走边吃。临近校门的时候,才把最后一口包子或鸡蛋塞到嘴里,食物还没有完全咽下去就跟我打招呼说“老师好”,有的甚至坐在校门口的风雨长廊下面吃早餐。其实孩子的学习非常的辛苦,我们要帮助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去调整。孩子从每天早上7:50入校,也就意味着七点半差不多要从家里面准备好出发,到了学校之后,经过一天的学习。中午的午休,下午的课后服务,在放学的时间是差不多到五点一刻。那么在这一天中,孩子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张文质老师以细腻的笔触,将父母的爱比作滋养孩子成长的“奶蜜盐”,而早餐,则成为了这份爱最具体、最温暖的呈现方式。他告诉我们,早餐不仅仅是一顿饭那么简单,它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期待,是孩子一天活力的源泉,更是亲子之间情感交流的宝贵时光。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体育、运动、心理、作息等等方面,但是一定不要忽视了早餐。要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需要从提高孩子的早餐质量开始。早餐不仅是要让孩子吃饱吃好,还要有丰富多样性。另外,早餐也是跟孩子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时机。父母亲自为孩子准备早餐,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孩子感受到的来自家庭的支持。如果早餐都吃不好,应付了事,他又怎么能去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己呢?那么,怎么能让孩子喜欢生活,喜欢父母,喜欢父母做的每一餐饭,然后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呢?这就需要我们花一点小心思。比如说,我们营养餐的设计,餐盘的摆放,食物的搭配。精心准备早餐,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更能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是对孩子一次感恩教育。当我带家长们一起读《奶蜜盐2》第一章身心发育:让孩子成为正常的人,读到《让父母的爱转化成对孩子早餐的关注》时,我开始带动家长进行早餐打卡。很多家长都觉醒了,认识到了早餐的重要性。尝试每天早起一会儿,为孩子准备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每一次精心挑选食材,每一次耐心烹饪,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在一天的开始,就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从挑选食材到精心烹饪,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家长的心血与爱意。当孩子坐在餐桌前,看到那一份份色彩鲜艳、香气扑鼻的早餐时,他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满足。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早餐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它成为了我们之间爱的纽带,让我们的心更加紧密地相连。在书中,张文质老师还强调了家庭教育中的沟通与理解。同样地,早餐时间也是父母与孩子增进感情、交流思想的绝佳时机。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了解孩子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的喜好与需求,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这样的早餐时光,不仅滋养了孩子的身体,更滋养了他们的心灵。有时候,我们会一起讨论早餐的菜单,让孩子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这样的互动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让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份早餐,我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我告诉他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我们都不能忽视对家人的关爱与陪伴。而一顿美好的早餐,就是我们对生活热爱的最好证明。读完《奶蜜盐2》,我更加坚定了要把对孩子的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尤其是早餐这一环。我相信,通过这样细微而持久的关爱,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健康、自信、有爱心的孩子。因为,爱,不仅仅在于言语,更在于行动;而早餐,就是那份行动中最温暖、最直接的体现《奶蜜盐2》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爱孩子,更让我明白了,爱是需要用行动去表达的。而早餐,就是那份最简单、最真挚的爱的表达方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用心地准备每一顿早餐,让这份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同时,我也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都能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早餐,用我们的双手和爱心,为孩子编织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早晨,用爱滋养他们的成长之路。因为,这正是我们对孩子最真挚、最深沉的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持这份爱的早餐,让它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温暖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