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深秋行之四:古道丹枫与唐诗遗韵

老鹰

<p class="ql-block">  11月26日下午离开北溪村之后,直奔当晚的宿营地:位于四明山镇旁山谷中的702度假山庄。昨天我们进山时是阴雨天,但是并不冷。今天寒潮来袭,天虽然晴了,但气温骤降。清早我本来是穿了羊绒衫加风衣出门的,下楼吃早饭时时发现冷得顶不住,赶紧回房间换成了小羽绒服,而等我们下午到达702度假山庄时,感觉更加寒意浸骨了,不得不在羽绒服外面又加上冲锋衣外套,换上加绒的裤子。但是,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最低温度也还没降到零度啊,怎么体感这么冷呢?不知今晚这个山庄是不是又被我俩“包场”了,静悄悄的除了我们之外见不到一个人一辆车。连总台都空无一人,打了电话好一阵子才有个小哥开车赶过来给我们办入住。小哥说,昨天刚走了大的团队,今天安静了。又说,你们订的标间只有空调没有暖气,今天没什么客人,给你们升级到有暖气的家庭房吧,山里面夜里太冷,空调都不管用,得暖气才行。</p> <p class="ql-block">这个度假山庄的前身是一个地下战备基地工程,建于1970年2月,为了保密,代号为702‌‌。后来改造成民宿时沿用了这个代号‌。它还有另一个别致的名字:句[gōu]余客栈。</p> <p class="ql-block">山庄是错落有致的一栋栋小楼,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背靠大山,面朝小溪,远离尘嚣,离红叶谷还很近,本身就是个风景优美的“天然氧吧”。如果是夏天,这里一定是个很不错的避暑休闲地。今天我们到得并不晚,本想安顿好住处出来在周边游览一下的,但是天太冷了,一进开着暖气的房间就不想出来了。不过,终归还是得出门的,还要吃晚饭呢。总台小哥说,晚饭得到镇上去吃。</p> <p class="ql-block">说是镇上,其实也就只有一条街。四明山镇是四明山腹地的一个小乡镇,镇政府在梨洲村,下辖十来个村(及村级单位),全镇户籍人口只有一万多。同样都是宁波市所属的“镇”,四明山镇与离它仅有30公里的“豪华”的奉化溪口镇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镇上吃了一锅羊肉,才感觉暖和些了,走回住处的时候,溪水两岸亮灯了,桥上还有灯光喷泉,韦先生饶有兴致地想看一下“夜景”,而我一分钟也不想在这冰箱似的地方多待,一溜小跑回房间取暖去了。</p> <p class="ql-block">  11月27日。今天将我们在四明山的最后一天,因为家里有事,明天我们要赶到上海去。我们昨晚订的房间是含早餐的,但是山庄总台的小哥说得去他们山庄开在镇上的音乐餐吧吃早餐。音乐餐吧在四明山镇客运站旁。来之前我看网上说四明山镇所在的这个梨洲村有红叶谷,可是地图上却找不到,没想到吃完早餐出来一看,红叶谷入口就在马路对面。我一直纠结今天的行程安排,是否去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因为在网上看各种四明山赏秋的攻略,大多数人都不进去,也有少数人说那里才是精华。而且,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不是一个集中的景区,是分散的好几个区域,也不知哪里秋色才好。昨天下午办理入住手续时与山庄的小哥聊了几句,他说如果你们已经去过了茅镬和李家坑村的话,就没必要去了,这边的也差不多,没有更特别的。而且,这几天下雨和大风,红叶已经几乎掉光了,就像红叶谷的一样。其实这里红叶每年红两季,春天红得更好看,以后你们可以五月份来。</p> <p class="ql-block">我不甘心,还是进红叶谷去看一下,果然,像那小哥说的那样,里面的红叶几乎都已经掉光了,只剩路边一两棵还在坚持。</p> <p class="ql-block">其实,所谓“红叶谷”就是一个苗圃。红枫又被称为紫红鸡爪槭、红叶,为槭树科落叶乔木,具有观赏性。四明山镇是全国最大的红枫生产基地。2001年5月,四明山镇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红枫之乡”,距今已有20多年的花木栽培历史,现有红枫苗木近2万亩。这就是为什么四明山区一到深秋满山遍野赤红的缘故。看见红叶谷已经“秃”了,我也下决心放弃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了。其实旁边还有四明山地质公园、四窗岩景区(四明山的得名就来自四窗岩)等等,但毕竟我此番主要是来赏秋的,不能忘了“初心”,否则今晚可能就出不了山了。这一路过来,发现四明山樱花树也很多,留点“念想”吧,说不定将来有机会再来春游呢。</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去下一个目标:唐田。唐田村位于四明山镇的东南部,属于宁波市海曙区、奉化区、余姚市和绍兴嵊州市的交界处,历史上曾经几易其治,现在归属余姚市管辖。因在四地交界处,唐田村无论到哪一个城区都很远,是名副其实的“地处深山“。山高路远,没有工业污染,还是一方净土。唐田村的村民多姓唐,南宋绍兴元年,其先祖嵊州人唐长三,游山乐水揽胜至此,见此间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梅潭琴泉,俯仰百变,不胜爱之,遂宅而居,仗剑开田,故名“唐田”。《唐氏宗谱》里有“剡东山水曲,唐田居林麓;奉嵊界中央,佳木连修竹;森森千余家,鸡声乱茅屋;霓桥落晚霞,凫岩悬飞瀑……”的诗句,可见此地风光之秀。经过近九百年发展变迁,唐田成为了四明山区规模最大和人口最多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因为见网上介绍说唐田欣赏红枫的最佳地带在幸福水库周围,幸福水库是唐田村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所以我们直接导航唐田幸福水库,在水库大坝下停车。与全国大部分水库一样,幸福水库建于1958年、全国各地大兴水利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唐田村是较早从事苗木种植的地方之一,村民种植的苗木以樱花和红枫为主,深秋时节,樱花自然是没法赏,此时是“夺尽风光美自收,红枫独占一寒秋”。</p> <p class="ql-block">水库的堤坝是一个很好的观景平台,可以远眺水库以及远处的风光,还可以俯视村子里的美景,有山有水,红枫漫山,今天上午阳光灿烂,似乎没有昨天傍晚那么冷了,漫步幸福水库旁,沐浴着初冬的阳光,赏漫山红叶,的确有幸福的感觉哦。</p> <p class="ql-block">四明山区有很多适合徒步的古道,我们前两天游览过的皎口水库附近有一天经典徒步道,李家坑村有“蟹坑岭古道”,北溪村有“丹枫古道”……。一提起“古道”,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还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古道江云厚,愁心浦月迟”。古人诗句中的古道充满离愁别绪、带着淡淡的伤感却又十分唯美。《古道歇棚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p> <p class="ql-block">唐田有多条古道相汇,既有从奉化区溪口镇栖霞坑村通往唐田村的被称为“唐诗之路”的栖霞坑古道,还有从唐田村通往溪口镇壶潭的壶潭红色古道,壶潭古道从乌岩岭的一片金钱松林穿过,每逢深秋时节,树叶变黄落地,灿若黄金铺路,因此称为黄金古道。我们此行没有徒步计划,前面几天的古道都没有走,今天是在四明山的最后一天了,是不是该体验一段古道呢?栖霞坑村是我们下一个要去的目标,唐田到栖霞坑村有一条古道,据说大概6公里左右。可问题是,我们的车子在这里啊,走到栖霞坑村不还得再回来取车?环线再走回来距离就得十多公里。而壶潭古道要走到终点大概也至少5公里,同样要回来取车。我们不打算走全程,太耗时间也没必要,毕竟我们不是以徒步为乐的驴友。就走一小段浅尝辄止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水库台阶往上走,右边就是壶潭红色古道起点了。路旁立有一块介绍壶潭红色古道的牌子,文案也是充满诗意:“行于古道,乱石盘踞、松涛怒吼,古树参天。向远处眺望,植被丛生,影影绰绰,还能听到飞鸟啼啭,空谷传响。抬头仰望,古树枝桠旁逸斜出,盘虬卧龙,郁郁森森。加上斑驳而褐色的树皮,在四季更替岁岁年年中,一如老农经历雨雪风霜后黝黑的脸,裂痕斑斑,突兀深郁。青石铺就的台阶,呈现出“苔痕上阶绿”的效果,在俯仰之间,岁月悄然流逝。”后来我实际走了一段路之后发现,这段文字介绍竟然也算是“所言不虚”,并没有夸张。</p> <p class="ql-block">沿着水库边羊肠小道走,也就是普通的山间土路,小道左边是水库,右边山坡上密密麻麻都是坟头,若是晚上走过这里恐怕感受到的不是“古意”而是“寒意”吧。</p> <p class="ql-block">走过百米左右,眼前开阔了些,红枫之外又多了些芦荻在风中飘荡。</p> <p class="ql-block">路边不时会看见立有一些科普牌,介绍当地的一些植物种类。</p> <p class="ql-block">再行几十米,过一小石桥,就到山脚下上山的路口。迎面一白发婆婆,拄杖蹒跚而来,旁边有个大嫂陪同,不知是她女儿还是媳妇,看样子也不像当地山民,应该是游客。我大吃一惊,这老人家看样子至少七八十岁了,也来徒步古道?可是看她身形和走路姿态也不像那种长年坚持户外运动矫健的“驴友”啊。</p> <p class="ql-block">这上山的道可不是城市公园里石头码得整整齐齐的台阶路,这是大小不一的石块混杂泥土凹凸不平的山道,而且很陡,一公里之内海拔爬升200米。我这个经常在外面跋山涉水的人都有点后悔没带登山杖了。不知这老太太是从古道那头翻山越岭而来的?还是刚准备上山然后看见前路坎坷知难而退的?不管怎样,本身走路都颤颤巍巍还有勇气来此挑战就已是老神仙了。</p> <p class="ql-block">一开始,我以为这“壶潭红色古道”的之所以冠上“红色”之名又是有什么革命故事,毕竟四明山是著名的红色根据地。走上来才发现,所谓“红色”是因为古道有一段两侧密密麻麻种植了红枫。红叶季,走在这条路上就像在红霞中穿行了。可惜此时这条路侧的红叶已全部掉光了,只剩光秃秃灰褐色的枝条,红色古道变成了褐色古道。奇怪啊,水库边上的红叶不是都没掉吗?这才隔了两三百米的距离,这边的怎么掉得这么快呢?</p> <p class="ql-block">越往山上走,视野越辽阔,回头能看见阳光下的幸福水库如碧玉一般镶嵌在仙境般的彩色世界里,美得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山路虽然难走,但好在山不高,很快就到顶了,山顶上面反而是比较平坦,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黄金大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几百米长的森林防火道,两旁是笔直高大的金钱松林。</p> <p class="ql-block">金钱松的树叶从金黄到落地只维持一周时间。每年因气候差异叶黄时间也不同,要等树叶黄了并且开始掉落铺满大道但树上叶子又没有掉光,而且还要是晴天的时候才是最佳观赏时,当然,每年这个时间段是非常短暂的,除非是常住附近的人,远道而来的,除了少数做攻略能力极强可以精确掌握叶情的人,一般游客能不能遇到就全凭运气了。我们肯定是来迟了,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了,不过地上厚厚的“黄金毯”还在。</p> <p class="ql-block">如果是最佳观赏期的话,这里是网红打卡点,游客定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而现在,也许正因为树叶已落光,游客很少,只偶尔有三三两两像我们这样的“年轻的老人”走过。越往里走地面的落叶越厚,阳光透过树梢斜洒进来,在“地毯”上漏下光影缕缕,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宁静之美。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林间漫步,只听见自己脚下踏着树叶的沙沙声,如此美妙,甚好!</p> <p class="ql-block">有一对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夫妻走在我们前面的,他们走了一半黄金大道就折返回程了。韦先生问:“怎么就回去了?”答:“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吧”。我们走到黄金大道的尽头,见有岔道,也不知都通往何处,韦先生说,我们也原路返回吧。我记得之前在网上看过看见有人说这里是有个环线可以走回水库边的,只是不知道前面还有多长的路。因为是山间小路,手机上地图上也不大明晰。这里毕竟也不是正式的公园,没有导览地图,山道上虽然偶有指路牌,但也不明确距离。而且,因为我们没认真准备徒步,只是想走一小段体验一下,所以我连随身背包都放在车上了,连水都没带。万一前面路程太远又没有补给点就麻烦了。所以,我也同意原路返回了。等我们回到水库边时,发现水库左边道上走下来几个人,正是我们刚才在山上遇到过的,看来他们是走环线下来的,也不远。而且韦先生发现左边道似乎车子还能开上去。</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都已经下山了,后悔也没用了。继续走下一个目标:栖霞坑村。从唐田到栖霞坑,徒步古道只需6公里远,开车则要绕十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栖霞坑村属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位于溪口镇西部的河谷地带,地处雪窦山西南侧的峡谷之中,这一带是亿万年前浙江造山运动留下的断岩带,村庄整体地势南北较高,之间自西向东峡谷穿越,属断岩峡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村口设卡拦路收20元停车费,这点被很多游客吐槽。我们进村时已差不多是午饭时间,村口有几家农家饭店,于是先吃饭,游客似乎还不少。</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仔细打量村庄,这是个细长的村子,一条筠溪穿村而过,村庄舍就沿溪而建,呈带状分居两岸。栖霞坑人以王氏、应氏、周氏为主,王氏、应氏、周氏都有500年以上历史,其中以王氏居多。据传王氏先人与与王羲之是同宗族祖。</p> <p class="ql-block">村口进去不远有一幢特别显眼的白墙灰瓦四合院建筑,当地人叫“洽成昌门”。大致始建于1870年,是王恩溥祖父王海水在上海经商发迹后所建。现在被称为王恩溥故居。门口晒着许多被子,像是有人居住。但是这个貌似“豪宅”的建筑内部已经比较破败,损毁严重,虽然有人居住,但保护得并不好。</p> <p class="ql-block">再走一段,有一“显应庙”,是清早中期建筑,分祀萧世显(北宋时奉化县令)。坐南朝北,四合院式。山门面开五开间,梁架三柱六檩,明间后檐设戏台,戏台设四柱,歇山顶,施藻井。大殿面开也五开间,明间梁架四柱九檩。此庙虽然被列为奉化市保护文物,但里面不知是正在修缮还是怎的,比较杂乱。</p> <p class="ql-block">离“显应庙”不远有一“王氏宗祠”,现在似乎是栖霞坑村的文化礼堂,大门紧锁。</p> <p class="ql-block">在“显应庙”和“王氏宗祠”之间有个牌坊,上书“栖霞古道”,牌坊后是一条上山小道,有一片苍翠的竹林。但我们走了几步感觉这应该不像是真正的栖霞古道,走了几步就折返回来了。只是不知这里是否也能连通到栖霞古道。</p> <p class="ql-block">一只小狗从“显应庙”门口就一直跟着韦先生,倒像他带来的宠物。</p> <p class="ql-block">  栖霞坑村虽然是古村,但村里的古建乏善可陈,虽然也有山有水,但这个村的自然风光也不如前面游览过的几个村子好。但栖霞坑村也有个亮点,就是长安桥,又名幸福桥、廊桥。</p> <p class="ql-block">该桥属单孔拱桥,横跨筠溪,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约270年。桥长18.7米、宽4.6米、拱高5米,桥身为大青石块砌筑,桥面由鹅卵石与碎石铺砌。</p> <p class="ql-block">上有廊屋可避风遮阳,廊体为木构架,屋顶为黑瓦铺砌。屋内供奉三尊佛像,中间为观音,左右分别为土地公和韦陀。</p> <p class="ql-block">桥北侧建有关帝庙,另一侧有两棵古香樟。</p> <p class="ql-block">有位大叔带着黑管和音箱在这里吹奏摆拍,因为这里是拍长安桥的好机位,他“占据”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别的游客只好把他当“模特”了。注意除了路上的拍摄者之外,桥下河床上和右上角天台上还各有一位在拍。</p> <p class="ql-block">  村子尽头,也就是筠溪的最西面有一座石拱桥,叫永济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建。这才是栖霞古道上一座标志性的桥,站在桥上,视野非常开阔,过了桥就是栖霞坑古道了,此去唐田约6公里,去壶潭11公里。我们前面已经体验过一段古道了,这里就不打算再走了。</p> <p class="ql-block">  奉化的雪窦山,海拔较高,常在云雾缭绕之中,唐代著名隐士谢遗尘游记中说:“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因此雪窦山一带,古称“二十里云”。而雪窦山之南的峡谷地带,则被称为“云南”。栖霞坑,旧时也称为桃花坑。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记载,桃花坑“在二十里云之南,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丈,其石红白相间,掩映如桃花初发,故名桃花坑”。因此,栖霞坑这一带古时也称“云南”。奉化进士孙锵曾在光绪二十四年撰文描述栖霞坑:“剡源之乡有坑曰栖霞,其地岩石犹崪,阻山夹涧,泉瀑若雷,终岁不绝。居民负山结屋若重楼,然四境陡峻,可耕可樵诚乐土也。然地当孔道,西界越嵊,东通奉鄞,行人往来不绝……”</p><p class="ql-block">“山中岁月无古今,世外风烟空往来。”</p><p class="ql-block">栖霞坑古道在2010年入选宁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近年来各地游人远道而来,重走唐诗之路,落寞多年的栖霞坑,又重现当年熙来攘往。</p> <p class="ql-block">栖霞坑古道还是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一部分,所谓“唐诗之路”是指从浙江绍兴会稽山到天台山约近百公里的山川之间,确切地说是从绍兴会稽山,溯剡溪,经嵊州、新昌、余姚、奉化、宁海直至天台山。沿线的秀丽风景曾让多少诗人墨客为之心驰神往,《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将其命名为“唐诗之路”。四明山便在这条“诗路”的中段。</p><p class="ql-block">栖霞坑古道与“唐诗之路”扯上关系,要感谢皮陆二人相应和的四明山九题诗。栖霞坑不是“云南”么, 陆龟蒙的“四明九题”中有一首《四明山诗·云南》:</p><p class="ql-block">“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p><p class="ql-block">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p><p class="ql-block">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p><p class="ql-block">若得山颜住,芝差手自携。”</p><p class="ql-block">皮日休应和的《云南》诗云:</p><p class="ql-block">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p><p class="ql-block">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p><p class="ql-block">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p><p class="ql-block">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原来我以为写下了一组“四明九题”的陆龟蒙一定是游遍了整个四明山区域。前两天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其实陆龟蒙本人并没有来过宁波,他是应四明山隐士谢遗尘的请求,在苏州远程为四明山的9个景点想象而作的诗。不知应和陆龟蒙“四明九题”的皮日休本人是否也没来过四明山呢?不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的作者也是“远程作文”,南京的阅江楼都没建起来宋濂就写好了《阅江楼记》。所以,在古代文坛,隔空“线上”作文大概也不罕见。</p> <p class="ql-block">无论人家到没到过四明山,因为皮陆二人的声名,“九题”唱和流传极广,及至宋人史浩、明末黄宗羲、清代全祖望仍在不断地和诗,影响千年。</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经学家、史学家,余姚人黄宗羲,又叫黄梨洲,针对皮陆二人的九题诗,作了《四明九题考并诗》,其中的《云南》诗写道:</p><p class="ql-block">南行云过尽,始见有人家。</p><p class="ql-block">名里今如故,遗风昔不差。</p><p class="ql-block">僧留人外偈,桃发自然花。</p><p class="ql-block">盘谷无嫌小,山将出路遮。</p><p class="ql-block">清代文人靳治荆又写了《和黄梨洲九题诗并引》,其中的《云南》诗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云南旧里在,烟火动山家。</p><p class="ql-block">树豁看才见,峰奇路恐差。</p><p class="ql-block">寺钟生竹坞,涧户闷桃花。</p><p class="ql-block">胜赏元尘外,层峦面面遮。</p><p class="ql-block">文人们关于“云南”栖霞坑的一唱一和,为栖霞坑增添了传奇色彩,有这么多“大咖”栖霞坑做“代言”,栖霞坑能不火吗?</p> <p class="ql-block">  除了李白之外,孟郊在《送萧炼师入四明山》中,也有描绘四明山美景:</p><p class="ql-block">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p><p class="ql-block"> 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p><p class="ql-block">而刘长卿的《游四窗》也是四明山纪游诗:</p><p class="ql-block">四明山绝奇,自古说登陆。</p><p class="ql-block">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p><p class="ql-block">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p><p class="ql-block">箕星分南野,有斗挂檐北。</p><p class="ql-block">日月居东西,朝昏互出没。</p><p class="ql-block">我来游其间,寄傲巾半幅。</p><p class="ql-block">白云本无心,悠然伴幽独。</p><p class="ql-block">对此脱尘鞅,顿忘荣与辱。</p><p class="ql-block">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p><p class="ql-block">这首十八句的长诗不仅描述了四明山远离尘嚣、令人忘怀世俗的景色,更流露出世归隐之心。</p> <p class="ql-block">当然,不仅仅是栖霞坑,唐代诗人代言了整个四明山区。唐代诗人似乎特别钟爱四明山。骆宾王、李白、杜甫、刘禹锡、元稹……从初唐到晚唐,有160多位诗人写过以四明山这片土地。四明山因此成为“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诗莫过于李白的《早望海霞边》:“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李白曾先后三次来到四明山,杜甫、孟浩然、白居易、刘长卿、孟郊、贾岛、杜牧等也都曾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爱彼山中石泉水,幽声夜落虚窗里”。“长忆去年风雨夜,向君窗下听猿时”……唐朝诗人施肩吾不仅游四明山,还偏爱四明山的夜晚。遥想当年,施肩吾也许就是从上虞丰惠城的浙东运河下了船,过梁弄,登羊额岭,经峙岭过李家坑,翻越蟹坑岭到杖錫寺,然后过百步阶,在大俞附近探访四窗岩……写下了《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宿四明山》、《忆四明山泉》、《寄四明山子》。而清代姚燮所作的一系列四明山诗,几乎与如今章水镇的四明山旅游线路重合。</p> <p class="ql-block">诗人们在四明山这片土地上一路探幽,一路吟唱,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唐诗遗韵化作了四明山的雾蔼云霓,四明山中的旖旎风景一直被吟咏,千年传颂。</p> <p class="ql-block">  离开栖霞坑村,前往奉化溪口镇,沿途是亭下湖的美景(当然,没有停车拍照)。本来想顺路看看亭下的网红“孤独一棵树”的,但我导航搞错了地点错过了,就懒得回头了。韦先生来四明山第一天就有点感冒,这两天可能受了寒,症状有加重的趋势,今天准备早点出山,到溪口镇找药店买点药,并夜宿溪口镇。</p> <p class="ql-block">因为以前来过,所以没打算再参观老蒋的老家。买完药看看离吃晚饭时间还早了点,于是到武岭街散散步,还不到下午五点剡溪就已经没有落日只剩余晖了。真的是要“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啊。</p> <p class="ql-block">走到文昌阁下的憩水桥,有了意外的惊喜。多年前我们曾经来过这里,也曾在憩水桥上留过影,但不是秋天。现在,文昌阁后那棵200多年树龄的枫香树换上了秋装,秋色映衬下的憩水桥更加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深秋的暮色中,“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给我们的四明山之行画上一个金色的句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2.20.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