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全国大多地方都有正月元宵迎龙灯的民俗活动,但是各地又有各地的特色。而新建居民是由安徽程氏分迁,又紧靠过去由安徽所辖的婺源,因此其习俗方式更接近于安徽,但是由于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又形成了自已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龙灯与许多地方一样,也是用板凳板二头挖眼插入木棍相接而成,一板称一桥,一桥的长度在一米八以内,不同于福建,一桥长度达三米;毎一桥上置二盏花灯,也就是用竹篾彩纸箍扎而成形似花瓶的灯笼,上插有各色彩纸做成的花卉,这又不同于浙江只是单色的灯笼;新建龙灯的龙头是一条完整的龙,而尾部是一只斑斓猛虎,这与其它地方前置龙头、后置龙尾也是有区别的;新建迎龙灯的起灯和收灯时间与其它村也是不同的,比如相邻的丁村或婺源起灯时间是正月十三、收灯时间是正月十五,而新建起灯时间是正月十四、收灯时间是正月十六。最值的一提的是新建的开路灯陈中,由能工巧匠箍扎而成的各种花卉、生肖动物灯,最是精美,至今都令上下三村称赞。</p> <p class="ql-block"> 迎龙灯的起灯,是很讲究仪式感的,首先要设坛祭拜,给龙虎点睛,鸣炮奏乐,由牌灯引导,按设计好的路线,在村中街道上游行,当龙头走尽所设计的街道时,则改为虎尾为前,沿原路返回起点,此谓退灯。退灯三次,然后出村在宽阔的田坂或操场上旋灯,即他邑所谓的盘龙。</p> <p class="ql-block"> 新建迎龙灯都是在夜间进行,所经之处,沿途群众鸣放礼炮焰花、设案相迎、夹道围睹。如果从空中俯视,就象一条巨大的火龙,时快时慢,在村中街上蜿蜒游走,好象随时都会腾空飞起,蔚为壮观。孰不知驮灯者却在经历着体力和技巧的双重考验,特别是俗称的“锯角”(龙灯过转弯的墙角,与其产生碰撞和摩擦);和“退灯”时由于龙灯改变了行走方向,前后行走速度不一致,使某段龙灯灯板扭转折叠在一起又猛然拉开,如果驮灯人力气过小,或技术不熟处理不当,轻则烧灯、重则伤人。旋灯是迎龙灯的高潮,当龙灯来到了宽阔的场地时,首先头尾相接盘成一个大圈,然后龙头和虎尾同时向大圈中心盘入,又同时折返而出,形成一个与原旋龙方向相反行走的大圈,如此反复三次,称为旋灯。至此,因为驮灯人只在给龙灯换蜡烛时才稍作休息,体力消耗也差不多了,龙灯则按原路返回起点,当晚的迎龙灯也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 到了正月十六最后一晚,迎龙灯最为激烈,因为是最后一晚,不用顾忌烧灯的发生,迎灯结束后,众人则把尾虎打扁烧掉,俗称“打虎拐”;把龙头的扎纸和箍篾带回家中,放在鸡笼上、贴在畜栏旁,护佑六畜兴旺,俗称“吃龙肉”,至此,一年一度的迎灯活动也就落下了帷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