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2)萨卡拉的秘密

陌上花开

<p class="ql-block">摄影:陌上花开</p><p class="ql-block">文字:部分根据展馆说明编辑整理</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埃及的版图像一柄张开的、有着长长的杆茎的荷叶,那萨卡拉就位于叶片和茎交界处,尼罗河的下游,离现在的埃及首都开罗、当时的首都孟菲斯都不远。古埃及人将定都孟菲斯作为其历史的开端。它是圣地,也是一段回忆,更是在这二者基础上一段真实的思想史。萨卡拉正是整个孟菲斯墓区最重要的环节---这是被古埃及人沿用最久的古老墓地,有3到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也是贵族墓葬、动物木乃伊埋葬极其密集之处。</p><p class="ql-block"> 2020年,萨卡拉的考古新发现,包括修建于公元前600年的猫女神神庙遗址及猫神祭司地下合葬墓穴中的完好遗存等,被列为当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展厅的所有展品均来自萨卡拉墓区。文物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动物木乃伊,重点是猫木乃伊,和木乃伊彩绘人形棺)共四个单元:</p><p class="ql-block">1. 神圣动物崇拜中心。浅显的介绍各种动物木乃伊,重点文物 “彩绘神龛上的鹰神像”、“牛犊像”、彩绘木制鹰头人形棺模型”。</p><p class="ql-block">2. 猫神与猫神庙。此展厅着重呈现猫木乃伊,看到迷人的猫被制作成严严实实包裹的如同“粽子”,有些瘆人。重点文物“猫坐像”、“塞赫迈特护身符”、“巴斯泰特立像”。</p><p class="ql-block">3. 猫神祭司的生活。聚集了众多木乃伊彩绘人形棺,既有色彩艳丽,图案繁复的彩棺,也有色彩单一,装饰简洁的素棺。不过最吸引人的倒是小巧的“萨布提俑”(类似中国墓葬中的人俑)和彩绘普塔-索卡尔木雕。重点文物:“彩绘木制金字塔锥”。</p><p class="ql-block">4. 复活之都。这部分展品相对较少,最主要的就是以锥形台阶摆放的各式人物小雕像,也是栩栩如生、极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单元:神圣动物 崇拜中心</b></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后期,国家的分裂、外族的入侵和社会动荡的加剧导致民间对魔法和巫术的信仰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神圣动物崇拜因而风靡一时。对应特定神灵的动物,如朱鹭、狒狒、猫、鹰乃至鳄鱼被成批饲养和宰杀,制成木乃伊售卖给大众,作为献给神的供奉或还愿物。</p><p class="ql-block"> 动物木乃伊最终的呈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某些动物有着“标准化”的姿势,如猴子多呈蹲坐状。蛇木乃伊有时呈盘绕状,也有棍状。牛木乃伊则采用斯芬克斯式的姿势。鸟类木乃伊更是多姿多样:朱鹭呈坐态,头部或扭曲至腹部或紧贴背部;鹰隼木乃伊则呈站立姿态,有些乍看形似站立着的人类,在早期发掘中甚至被误认为人类幼儿。</p><p class="ql-block"> 崇动物所代表的力量是一种古代风俗,许多动物曾是各原始部族的图腾。埃及统一后,部分地方神成了国神,大多数神衹都人格化了,有些神只保留着动物的头。</p><p class="ql-block"> (---来自展馆说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甲虫(3件),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年一世1059年)</p><p class="ql-block"> 这组是三枚釉面镶金边的圣甲虫护身符。在古埃及,圣甲虫被认为代表着初生的太阳。圣甲虫的象形文字形式读作“Xpr”,意为“出现”,这也与它的象征意义互为表里:即太阳神乃至整个宇宙秩序的重新诞生。除此以外,圣甲虫之所以如此重要,更因其在丧葬习俗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并不是所有被做成圣甲虫形制的纪念物都是用于丧葬领域的。如阿蒙荷太普三世与爱妻泰伊的圣甲虫石就曾被这位国王当作礼物赠予各个封君乃至贵族,令他们的爱情佳话得以广泛流传于地中海世界。除了圣甲虫护身符外,还有绿松石和紫水晶材质的其他圣甲虫首饰,展现出圣甲虫在新王国时期埃及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多样功用。</p> <p class="ql-block">彩绘阿努比斯木雕,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最古老的丧葬神之一,其形象源自游荡于墓地附近、食腐的犬科动物,古埃及人将其神圣化,把破坏的力量转化为保护的力量,因此阿努比斯也被尊称为“圣地之主”、“防腐者”、“圣山上的神”。考古学家在萨卡拉北部发现了祭祀阿努比斯的遗址,2015年,这一遗址曾出土近八百万具犬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鹰神木雕,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鸟类在古埃及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与鸟类有关的符号至少有四十多个。鹰隼是最受古埃及人崇拜的鸟类之一,被视为宇宙力量的化身,日月是其双眼,星辰是其羽毛上的斑点。因此从早王朝开始,鹰隼就被视为国王和王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埃及曾存在多位鹰隼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大部分都被地位最高的荷鲁斯神同化了。在萨卡拉所在的孟菲斯地区,人们崇拜的鹰隼神是索卡尔。索卡尔是一位冥神,因此其形象多见于墓葬中。从古王国到后期埃及,索卡尔神的节日一直盛行于孟菲斯地区。</p> <p class="ql-block">彩绘神龛上的鹰神像</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藏品均是普塔-索卡尔神(即普塔-索卡尔﹣奥赛里斯神)的彩绘木雕。普塔﹣索卡尔神的形象是一只趴伏于神龛上的鹰形木乃伊。神龛四周则刻画了“荷鲁斯四子”的形象--肝脏的保护者、长有人头的艾姆谢特,肺的保护者、狒狒头的哈比,胃的保护者、豺头的多姆泰夫,以及肠的保护者、鹰隼头的克贝克塞努弗。因此这种神龛可能也用来存放木乃伊的内脏。</p> <p class="ql-block">  神龛上方则供有一尊头顶翎毛的鹰神雕像,神龛本身则被刻画为象形文字中传统神殿符号的样态。神龛上的鹰神通体为黄色,头顶翎毛则红黄相间。荷鲁斯的身体颜色均同神龛四周诸神的木乃伊身体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由木头和石膏做成的牛犊</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年一前30年)</p><p class="ql-block"> 牛在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中扮演重要角色,早在公元前7000年被驯化之前,牛就已经在尼罗河谷附近备受崇拜。在古埃及的所有神祗的形象中,牛的形象与特征也频繁出现,许多神灵头上都有牛角装饰,有些神灵则索性化身为牛。</p> <p class="ql-block">  这尊牛犊雕像是用一种制作木乃伊盒的材料(cartonnage,译为“卡托内支”,一种用多层亚麻布和纸莎草混合而成的材料)覆盖在木制框架上制成的,并饰有彩绘。雕像表面被绘成了一头带有黑色斑点的白牛,背上覆盖着一个模仿红布的图案,红布上还有着蓝色和黄色相间的串珠网。牛的双眼之间绘有一个倒三角形图案,头上画有一个太阳圆盘,太阳圆盘上有一束悬垂的花束。牛的耳朵呈九十度角伸出,涂有红、黑和白三色。牛角向上。牛的眼睛绘有眼线,鼻孔用粉红色表示。牛的臀部绘有一只展翼的鹰,它的每只爪子都抓有一个象征永恒的环状符号。这座雕像斯芬克斯般的姿势对牛来说是不自然的。X射线显示,这座雕像内部实际上包含一头真正的牛犊的部分身体,且雕像头部位置放有牛的头骨。雕像的身体主要是木质结构,但也包含一些包括下颌骨和骨盆在内的零散的骨头。</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制鹰头人形棺模型,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这件鹰首人形棺头戴蓝色假发,面部为金色,棺椁通体以黄色为底,黑墨书写,制作精良,风格独特。棺木中央写有一列象形文字铭文,为奥赛里斯的名字、头衔以及相应祷文,胸前描绘了六位木乃伊形态的神衹,左右两侧分别是伊西斯和哈托尔,中间为荷鲁斯四子。</p> <p class="ql-block">“神圣动物” 木乃伊</p><p class="ql-block"> 在其漫长历史的最后几百年中,古埃及人将大量的“神圣动物”制成木乃伊并埋葬,作为献给神的还愿物,包括猫、鳄鱼、狒狒、狗、鹰等,其中猫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尊崇。猫木乃伊被置于棺木中或猫神像内部,其中一些还像人的木乃伊那样被加以装饰。这些“神圣动物”并非神本身,当时的古埃及人将它们视为神与人之间的信使,因此将猫做成木乃伊献祭在古埃及晚期成为了猫神崇拜的主要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木盒中的猫木乃伊,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猫木乃伊,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在巴斯泰特的三个主要崇拜中心,即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中部埃及的斯皮乌斯·阿提米多斯、以及萨卡拉的巴斯泰特祭祀区,几乎每个大型神圣动物墓地都容纳了数十万只猫木乃伊。</p><p class="ql-block"> 现代的X光片发现这几只猫木乃伊里面确实有猫的尸体。</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制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代埃及最知名的纪念性物品,方尖碑是分外重要的“礼器”之一。此件“方尖碑”是死者敬献给女神伊西斯的贡物,以祈求在其死后为之提供保护。相较于国王彰显功绩、震慑外邦的高大方尖碑,这一仪式性用品当然会特点独具,展示出古埃及所谓“艺术品”的功能性特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单元:猫神与猫神庙</b></p><p class="ql-block"> Bubasteion是希腊文名字,特指萨卡拉墓区入口处的猫神巴斯泰特祭祀区。据考证,新王国时期这里就有一座猫神庙,目前只有部分围墙保存下来,这是埃及境内存世不多的猫神庙遗址。在古埃及,巴斯泰特有三个重要的崇拜中心。除萨卡拉外,另两个分别为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Bubastis)和中部埃及的斯皮乌斯·阿提米多斯(SpeosArtemidos)。在萨卡拉巴斯泰特祭祀区,自公元前500年以后开始大量埋葬猫木乃伊。与别处不同的是,萨卡拉的猫木乃伊是埋在千年之前的新王国时期的古墓里。古墓中的猫木乃伊与其他动物木乃伊混杂埋葬,这是动物木乃伊的常规掩埋方式。</p><p class="ql-block"> 巴斯泰特集狮子与猫的特性于一身,有危险与温和两面。和其他母狮女神一样,巴斯泰特被看作太阳神“拉”的女儿、“拉神之眼”的化身,也是与月亮相关的“月之眼”。</p> <p class="ql-block"><b>猫女神</b></p><p class="ql-block"> 在巴斯泰特节日庆典中,神像会被请出神庙,乘舟南下,再转而复归。</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有在新年时互赠猫咪护身符和幼猫的习惯,巴斯泰特的名字也被刻在新年使用的水瓶上,人们相信她的力量能带来丰饶,并在年末的五天“凶日”时起到驱邪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猫坐像,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猫木雕(5件)</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带基座、略有彩绘的猫神木雕,出土于萨卡拉神圣动物墓地中的猫神庙遗址区。猫的形态特征明显,有的身长、头小,纤细而挺立,有的则炯炯有神,脖子前倾,似乎有探询之貌;还有的眼白明显,憨态可掬。雕像有进行颜料勾勒及灰泥打底的痕迹,虽然目前能看出的只有用作勾边的黑色涂料,但个别雕像的配饰、眼眶乃至基座和猫身纹路都清晰可见。联系到猫像各自的独特形象,这组展品的精致程度显然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猫神所做的事情(拍摄于上博馆长讲座)</p> <p class="ql-block">巴斯泰特持叉铃像,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巴斯泰特女神常常以猫头人身或直接以猫的形象示人,其信仰最早可以追溯至早王朝时期。起初,巴斯泰特被视作战争女神,象征着凶猛冷酷和军事力量,巴斯泰特逐渐与同样掌管军事和保护士兵的上埃及狮女神塞赫迈特融合,即女神暴怒好战的时候化身为塞赫迈特,温柔愉悦的时候化身为巴斯泰特,但二者这种“分工”并不总是那么明晰。巴斯泰特还是太阳神“拉”的女儿,她勇猛保护古埃及免受外敌的侵害,但逐渐被守护者形象取代。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化身为温柔家猫的女神更多与母性、家庭与保护产生关联,并且开始兼具音乐、舞蹈和美等众多古埃及女神所具备的职能。巴斯泰特青铜像则具象地体现了这两种特质,猫首人身的女神站姿威严,身着图像繁复的长款褶皱裙袍,手中常常持有古埃及重要的乐器和仪式用具叉铃,以及装饰着日轮与神首的盾形护符或宽项圈,她的身上和脚下时而还会伴随有多只小猫以彰显女神的生育能力和母性光辉。</p> <p class="ql-block">  巴斯泰特的崇拜中心是下埃及地区的布巴斯提斯,意为“巴斯泰特女神的居所”。自第三中间期以来,她被尊崇为与欢乐、生育及保护家庭和孩童有关的女神,作为“布巴斯提斯的女主人”的巴斯泰特在这一时期备受推崇,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朝圣者前来参加盛大的巴斯泰特节。根据古典作家希罗多德记载,这里的巴斯泰特神庙宏大壮观,周围有女神的圣湖围绕,而信徒会在节庆期间宴饮奏乐,乘游船在尼罗河上下狂欢,还会到神庙里向巴斯泰特女神祈祷供奉小雕像和猫木乃伊,以期获得女神庇佑。这种崇拜在托勒密时期到达巅峰。</p> <p class="ql-block">塞赫迈特女神坐像护身符,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猫木雕,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单元:猫神祭司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 埃及祭司分为多个层级,工作的类别也多种多样,因为无论神庙、墓地还是先王们的祭祀场所都需要专门的 “服务人员”。同一个人可以身兼多个神灵的祭司,也有的高官同时兼任大祭司的职位。祭司大致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瓦布祭司:意为“洁净之人”,是神庙中的基层祭司,负责运送供品,在神庙的每日供奉中担任辅助工作,以及在节日时肩扛圣船参加庆典游行。</p><p class="ql-block">诵经祭司:有读写能力,主要工作是在仪式中念诵祷文和咒语,因此在葬仪和神庙祭仪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神之父”:负责神庙的食物和其他供应,以及清点神庙财物。他们也参加神庙的每日供奉仪式。</p><p class="ql-block">“神之仆”:通常为高级祭司,他们掌管神庙每日供奉所用物资,拥有财权。</p> <p class="ql-block"><b>费昂斯饰品</b></p> <p class="ql-block">费昂斯侏儒小雕像(2件)</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一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象形文字滚印</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人面挂饰</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带把手的陶壶</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这件红底单耳陶壶,绘有几何状图案,黑色的菱形线条两两交织,所交之处又加绘白色点状图案,整体繁复而有序,代表了古埃及人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情趣,亦是其秩序观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制金字塔锥,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锥是古埃及金字塔的顶石或方尖碑的最顶端。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它被称作“奔奔特”,这一名称象征着神话中的原始山丘“奔奔石”,表明了金字塔锥的神圣地位。古王国时期,它们通常由闪长岩、花岗岩或一种非常精细的石灰石制成,然后在上面覆盖金或银。到了晚期,它们主要由花岗岩制成,并刻有文字和符号。尽管在埃及发现的金字塔远逾百座,但却很少有金字塔锥真正是在金字塔顶端被发现的。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金字塔锥出土于达舒尔的斯奈夫鲁红色金字塔区域,被发现时已经残缺不全,修复后整体高约0.75米,目前被放置于达舒尔红色金字塔东侧。新王国以降,在一些贵族墓中,也出现了放置于地上墓室顶端的金字塔锥。相较于早期可能的实际用途,此时金字塔锥的象征意义无疑更为重要。在萨卡拉发现的这件晚期木制金字塔锥显然属于此类。它的顶端以红、绿、白相间的横纹作装饰,每一面都绘有一位木乃伊形态的神衹,分别是:塞赫迈特、阿努比斯、拉神和阿蒙神,并在一旁附有指向其身份的铭文。</p> <p class="ql-block">彩绘人形棺,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这件“绿脸棺”是典型的带底座人形棺,脸部所呈现出的绿色象征着传说中死而复活的奥赛里斯,同时也代表着泛滥的尼罗河,是一种具象的神话元素。头部佩戴了标识其成神西去的假发与同样象征故去之人的宽项圈。与一般的胸饰不同,木棺上的宽项圈描绘精细、装饰复杂,一共分成了十二层,最外部还有一圈吊坠。在宽项圈的下方,张开双翼的努特女神挺身跪坐,上身赤裸,头上绘有以金色勾边的太阳圆盘。棺外铭文从中部一直延伸至底座,底座上亦写有一行铭文。在木棺的背面,假发的黑色弧线一直延伸到铭文之上,此下又写有四行铭文。</p> <p class="ql-block">  人们到布巴斯提斯城集会时,经过的情况是这样的:男女循水路而来,每条船都坐着许多人,一些妇女手中打着响板,一些男子则全程吹奏笛子。其他乘客,无论男女,都歌唱鼓掌……在布巴斯提斯,他们用丰富的祭品来庆祝节日。单这一个节日所消耗的酒,比一年其余时间所消耗的总和更多。参加集会的人数,即使不算小孩,单是成年男女,根据当地人的说法,便有七十万人。</p><p class="ql-block">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彩绘盖板</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萨布提俑,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萨布提俑,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费昂斯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b>第四单元:复古之都</b></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有着悠久的“朝圣”传统。古老的宗教中心既是他们前往朝拜、参加宗教仪式的目的地,也是他们选择墓地或者建造神庙之处,因此古墓常被再次利用。萨卡拉就是这样的圣地,在古埃及三千年的历史中,萨卡拉的造墓活动没有停歇,出现过三次高峰,分别是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新王国后期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后、以及26王朝到希腊罗马时期,而每次造墓高峰的出现都是出于回归传统的复古之举。</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将定都孟菲斯作为其历史的开端。它是一个圣地,也是一段回忆,更是在这二者基础上一段真实的思想史。作为古埃及人打造文化记忆的圣地,孟菲斯的核心墓区萨卡拉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宗教实践和仪式庆典的轨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给人们带来相同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石灰岩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石灰岩圆顶石碑</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年一前2160年)石灰岩,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块出土于萨卡拉的圆顶石灰岩石碑为古王国乔赛尔时期遗物,石碑主人是国王的女儿奈布缇霍特普·荷瑞特和因特卡伊公主,二者的名谓均被刻写在了碑上,一旁还附有头衔:“看见阿努比斯和荷鲁斯的人。”这几行象形文字围绕在国王乔赛尔的金荷鲁斯名周围,构成了石碑的核心内容。在其右侧边缘,工匠还雕刻了由瓦斯权杖和生命符号等构成的“超级符号”,这些元素都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重要意象,而其与王权的紧密联系也进一步强调了石碑主人的显赫身份。</p> <p class="ql-block">假门与供桌,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年一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 “假门”是古代埃及一种特殊的仪式性建筑,它不是真实能开合的门,只是被雕刻为门的样式,作为仪式空间的一个重要通道。在象形文字里,“假门”和“门”同音,但是限定符号(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却不同。假门,它的基本意思是“房屋之口”,实际上更表示墓葬、享殿乃至“冥府”之门,有极强的宗教象征意涵。古埃及人相信,假门是亡魂与现世沟通的渠道,能起到像真门一样的作用,死者可以通过它同活人的世界交流,也就是说,死者能够来到供品间享用那里的供品并且能够听到为他所念诵的经文。从古王国时期开始,人们便会在墓中修筑假门,并设置供桌,这样死去的先人便能通过假门回到现世,享受供品,现世之人亦可借此寻得庇佑。这件假门即为古王国时期遗存,由石灰岩制成。假门上的供奉铭文中刻有其主人胡瓦哲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供桌也是古埃及墓葬中最重要的物品之一,专为殡葬而设。起初,向死者供奉的食物是放在垫子上的,到了古王国时期,这种垫子被石供桌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奉食物和饮料的种类与数量逐渐增多,在墓葬遗址的墙壁或假门石碑上也可以找到供桌的图案。古埃及人相信,人在死后进入冥界之后,其肉体依然需要维持其生命力,因而供桌的最主要功能是收集食物和饮料,以便在为死者准备的新鲜食物不能准时到达时,能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提供给死者,供其在死后食用。供桌位于祭拜者可以接触到的地方,以便于后来者在供桌上放置新的供品,帮助死者维持其肉身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雕像</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石灰岩,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古王国时期的埃及礼制严密,等级森严。在雕像的制作中,往往通过形象大小来表现人物的身份,这也是礼制的体现,后来成为了古埃及艺术的准则之一。</p> <p class="ql-block">  “萨卡拉的秘密” 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地区展开自主考古以来取得的重大发现,追寻信仰实践的漫长轨迹,包括神圣动物崇拜、猫神巴斯泰特的供奉和猫神祭司丧葬习俗等,解读萨卡拉作为复古之都的文化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