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仍江:《核心素养“以一带三”教学例谈》

严仍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核心素养“以一带三”教学例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 严仍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新时代的语文教学,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是不是四个方面,明中暗里齐头并进、平均使用力量?四个方面怎样兼顾?新课标给了我们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中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进一步形象阐释: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承、文化理解,都应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教学中“以一带三”。我理解,就是以显性的、语文学科特具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教学路径和主线,将其他三个隐性方面蕴含其中、与之融为一体,随之发展而落实。这无疑是正确、合理、可行的操作方式,但怎样具体操作呢?</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p><p class="ql-block">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年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p><p class="ql-block">这一段写少年闰土月下看瓜刺猹,语言生动、形象,文字优美。作者鲁迅用精到的白描手法,为读者写出了美丽的景象、美妙的故事、美好的人物。特别是句末“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更是巨匠的神来之笔:不仅写出了那猹狡猾、机敏、胆大,反衬出少年闰土的勇敢无畏,还避免了一个血腥场面的发生,保持了整个画面的美感与和谐、记忆的情趣与美好。这是作者在写记忆中的美少年,因为难忘,所以作者将之放在开篇,因此应为教学的重点段落之一。怎样“以一带三”来教学这段课文,落实素养发展要求?下面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示例。</p><p class="ql-block">活动1:1.学生自由读文,圈出句子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天空、圆月、沙地、西瓜)2.默读课文,思考、交流: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学习写法: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写了颜色、位置、多少)从中你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片天地?(抓住词语“深蓝、金黄、圆、都、一望无际、碧绿”,体会出人物所处环境的辽阔、静谧与美好)</p><p class="ql-block">活动2:1.学生自由读描写少年看瓜刺猹的句子,画出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的词语并想象画面(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尽力刺去);2.默读课文,思考、交流:作者是怎样叙述事情、描写人物的?(抓住人物年龄、外貌与动作;按照事情发生顺序叙述)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一个勇敢、机智、敏捷的农村美少年)</p><p class="ql-block">活动3:1.学生自由读描写猹的句子,画出描写猹行为的词语并想象画面(一扭、逃走),思考:这是怎样一匹猹(狡猾、机敏、胆大);2.默读课文,思考、交流: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衬少年闰土的勇敢无畏,增加事件的跌宕情趣,保持整幅画面的和谐美好)</p><p class="ql-block">活动4:学生边看图,边默读边体会:前半句与后半句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先写景,后写人和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托动;景美,事美,人美,美美与共,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活动5:学生朗读、背诵,读出画面,体会闰土在作者心中的美好而难忘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不难看出,这个设计依据本文的特点,以前面第四单元已学小说阅读方法为基础,以本单元语文要素“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为训练重点,统整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活动1,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词句的理解;活动2-3,是对月夜海边发生的事件与人物的理解;活动4-5,是将环境与事件进行联系,从整体上去感悟事件、把握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前后有内在联系、层层推进的系列活动,来推动教学,将自由读、默读、朗读与背诵,圈画、看图与想象,思考、体会、交流与说说(见上面教学设计中画横线的词语)等这些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为明线,贯串教学始终,推动教学。学生从中感悟文本,快乐学习,积极建构,使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并将思维培养与发展、审美体验与创造、文化理解与认同内含其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通过依据图文想象静谧美好的海边月夜画面、主人公奋力刺猹的画面、猹反向逃走的画面,朗读、背诵想象连续的画面,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的开阔性;通过看图、读文体会,比较句子前后描写的不同及这样写的好处,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辩证性、创新性;通过思考、交流:你读出了怎样一个少年形象、怎样一匹猹,通过体会闰土在作者心中的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提高思维的整体性、深刻性、敏捷性。</p> <p class="ql-block">——在圈画词语、读悟句子中感受白描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与优美;在朗读背诵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在看图、读文,不断想象画面中感受环境的优美,跌宕起伏、有惊无险的事件的美好、少年闰土人物形象的可爱,以及由这些组合在一起的整体画面的美妙。同时,引导学生在学法、写法学习体悟中,感受和明了这些“美”是怎样创造和表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充分感受到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悠久、洗练、准确与优美,从内心深处给予认同和赞美,并油然而生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在对美好的环境、人物、事件的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加深对美的认识,特别是在对写猹反从胯下逃走的写法好处的探究中,认识了画面的和谐之美、人性的和善之美;在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中,明白了勇敢机敏、勇于探索是我们民族所倡导的正向价值取向;同时,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法,见识“读写结合”的学习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用活动中实现融通,达到统一。</p><p class="ql-block">诚然,以课堂教学必须以素养为导向,需“以一带三”,要在每节课中,以语用这个“一”,带动思维、审美和文化自信这个“三”,但是有两个认识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我们不能认为只要抓住了这个“一”,那个“三”就会自然而然随之落实了。仍需要我们树立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将那个“三”安排和融入到这个“一”中。二是无需在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平均使用力量。这个“一”一定是基础,是课堂显性的系列活动主要承载的内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个“三”的各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与课型、学期与单元、体裁与题材、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等不同而各有侧重,并非平均使用力量,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这也是上面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严仍江简介〉</p><p class="ql-block"> 六安市教科院原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市督学。省教育学会理事、省演讲学会理事、省朗诵艺术学会会员,省教育学会小语专委会副秘书长、书法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市演讲与朗诵学会常务副会长,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原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市严仍江小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全国“教师好声音”诵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朗读《岳阳楼记》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