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转文:严荣富</p><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柏度</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江南江北我的家</p><p class="ql-block">演唱:雷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仪征小城好家乡!</span></p><p class="ql-block">龙潭长江大桥即将通车,阻隔了千百年的南京龙潭与扬州仪征的长江天险即将变通途,很多人对江北小城仪征了解甚少,为此,特作一篇关于仪征城的介绍。</p><p class="ql-block">仪征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西接南京,东连扬州,南濒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部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自古就是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仪征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之势,地貌多样,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为重要的农业区,北部、中部为缓岗丘陵区,是天然的防御屏障。</p><p class="ql-block">公元964年,迎銮镇升为建安军,开始修筑城池。最初仅是个军事城堡,规模并不大;后升为州府,人口大增,真州古城建设迎来了黄金期,城门之上加建了城楼,最大的城门应该是东门——望海门,还修建了东门水关;当时最为气派的应该是南门——宁江门,南门之外就是护城河——今仪城河。</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发,南门外江滩已成为重要的农业区,沿河两岸民居鳞次栉比,一片繁荣景象。到了南宋嘉定九年(1216),因真州“富民繁会,居城南者十倍城中”,于是开始扩城,陆续建造东西翼城。到明武初年,建筑连接东西翼城的南城墙。经过300多年建设,仪征古城的扩建才完全定型,宁江门从此处于城区中心,原来的仪城河变为了城中市河,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仪征最为繁华之处。</p><p class="ql-block">经过宋元时期战乱,原来的城楼早已损毁。入明后,社会趋于稳定,又处于江河交接处,仪扬运河日渐繁忙,仪真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明成化二十三年间(1487),在原来宁江门遗址上开始复建城楼,就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鼓楼,楼体建在有拱门通道的高台基之上,面阔三间,高两层,为带回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式木结构建筑,屋面铺筒瓦。底层有楼梯可上,登楼四顾,远近景色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嘉靖三年(1524年),鼓楼被辟为关王祀祠,楼中供奉关公,一时香火鼎盛,热闹非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仪征古城由于城楼高大,城墙坚固而未被倭寇攻破,但城外的居民遭到洗劫。据说,在原来鼓楼的底层东壁上还存有碑记两方,记录了那一段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历经清代及建国后多次维修,2000年又对鼓楼进行了大修,保存了原有风貌,才建成现在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鼓楼现位于仪征古城的繁华地带,南部有仪征“小秦淮”仪城河流过,接仪扬河河道。现在河两岸已建成河滨游园,河北岸建成文化古街,西边建有扬子公园。</p><p class="ql-block">扬子公园北边是图书馆和博物馆。图书馆建筑造型新颖,设置简洁大方,充满现代气息,恬静雅致的内环境和景观自然的外环境交相辉映,演绎着“净湖碧波印书楼”的意境,是文化与时代气息交织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外观吸收了“鼎”的形式,古朴端庄,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成为仪征一道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鼓楼附近还曾经有“泮池新柳”景观。泮池是学宫(仪征县学府)前的一个水池,池呈月牙形,中有堤,称瀛洲。池水原来与仪城河相通,有“泮水源通淮泗远”的说法。池边遍植细柳,池内满泛荷花,流觞曲水,要嫩碧,芹藻飘香,伴随着雀鸣莺簧,构成了一个上佳的读书环境。周围原有一组建筑群,孔庙的肃穆,奎楼的飞檐,牌坊的巍峨,宫墙的富美,以及明伦堂、四贤祠、尊经阁等,让人瞻仰留连,给真州八景之一的泮池新柳增辉生色。</p><p class="ql-block">泮池边的奎光楼,又名文昌阁,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是欧阳修的裔孙、当时的仪征知县欧阳照主持建造的。楼有三层,登临其上,眺望大江奔流东去,运河蜿蜒西来,山峦起伏,阡陌纵横,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前人描述登临时的情景是,“凌云空际出楼台,奔赴江山眼底来。盖代文人因地胜,雄州图画自天开”,还在楼上竖起扁额,说是“秀挹江山”。 </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仅有的奎光楼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因年久修而拆除了。</p><p class="ql-block">如今,只有鼓楼与天宁寺塔隔河相望,成为源远流长古真州的象征。 ↓ </p> <p class="ql-block">仪征真州镇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真州地处水陆要冲,运河由此入江。隋唐起就是漕运、盐运和货运的中转之地,因而逐渐成为江淮一带的繁华富庶之地。据载,宋时,单是粮食,年运输量占全国漕运总量的四分之三。就在刘宰的这首诗中,还有一句:"沙头缥缈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舟",交待的就是真州当时的"转运半天下"的盛况。</p><p class="ql-block">真州城南原有大码头,是过去河西街、都会街和商会街的统称。如今河道已经淤塞,码头已经不在,街道的名字却还在。商会街、都会街,两街相连。听其名,应该不难想像其昔日繁华境况。</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真州,富裕到何种程度?《老残游记》一书中就曾经提到:"到了仪征大码头,可以随便吃一些美酒佳肴,那里住有数万富户……"大码头的繁荣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现如今,三条街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街道,从商会街一路东行,整个算来也不过十来家小店面。</p><p class="ql-block">真州历史悠久,据志记载,最早的人类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因为漕运的发达,唐宋时即为华夏著名的工商和园林城。域内,历史上留下名目的文物古迹遗存颇丰:天宁塔始建于唐代,距今1300多年;鼓楼建于明代,为全省仅存的3座鼓楼之一;慧日泉是宋代遗下的著名井泉,苏东坡曾在此汲水写经……</p><p class="ql-block">如今,真州镇最著名的文物古迹当属天宁寺塔和鼓楼。↓</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位于仪征市区工农路与前进路交汇处,西北方向与鼓楼隔河相望,西侧有仪征文化名人盛成故居,东邻仪征古代著名文化遗址仪征县学。天宁寺塔的塔身外部原来为正八面形仿楼阁形状,每层都有回廊,塔体内部为正方形,层层收缩,交错上升,原有刹件、腰檐、平座等,可惜已毁,现仅存一砖筒塔身,原塔高近70米,现高47.2米,仍为江苏省境内最高之塔,是来仪征观光的必到之处。</p><p class="ql-block">在唐朝的景龙三年(唐中宗李显的年号),仪征(当时叫白沙)来了一位泗州僧,他看中了这个地方,修建了七级佛塔,用以镇水压邪,并在塔后创建了永和庵。</p><p class="ql-block">据巫晨介绍:这位“泗州僧”的姓名和法号已不可考,但是佛塔是他倡议修建的。为什么选择在此地建塔?原来,唐代仪征已经是漕运枢纽,南方各省的粮食经长江从仪征中转进运河,由于当时这里还是长江入海的喇叭口,广陵潮波涛汹涌,船舶运输风险很大,翻船搁浅事故频发,泗州僧考察本地山川地势、风水形胜,认定必须建宝塔镇水压邪,保一方平安。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七级浮屠,并且在塔后澄江桥附近创建了永和庵。</p><p class="ql-block">现存重建后的天宁寺塔,砖木结构,虽是明代早期建筑,但犹有唐宋建筑遗风。明代修成后历经战火,多次维修,光绪三年(1877)由于寺内炊火之灾,仅存塔身。↓</p> <p class="ql-block">胥浦集的传说:</p><p class="ql-block">胥浦河至今仍在悠悠流淌,这可是伍子胥当年渡江逃亡的地方。后来,他念念不忘这位有着救命之恩的渔丈人,吃饭之前都要进行祭告。这件事见于《吕氏春秋》异宝篇和《史记.伍子胥列传》,明《隆庆仪真县志》也有记载,并有“渔丈人传”。后来,人们便将伍子胥渡江的地方称作胥浦。</p><p class="ql-block">胥,即伍子胥;浦,水的意思。唐宋间,又在胥浦建造了清忠英烈庙(又称伍子祠),庙周围栽植的树木成林后,人们称为伍相林。到了明代,伍子祠中增加了芦埼渔丈人的画像,与伍子胥一起接受人们的祭祀。除此,胥浦一带还一直流传着浣纱女救伍子胥和伍子胥报答浣纱女的又一动人故事,并被记入仪征地方志。在明《隆庆仪真县志》“鸡留山”一目中是这样记载的:“鸡留山在县三十五里,旧志云,伍子胥欲报浣纱女而不知其家,乃留鸡于山祀之。”后人称此为鸡留山。↓</p> <p class="ql-block">青山小镇的由来</p><p class="ql-block">仪征西南沿江与六合交界处有一片东西走向的临江群山,仪征这边称青山,六合那边有神山。青山、神山,旧志均有记载。青山因“山色长青”而得名,青山之名始于何时无考。</p><p class="ql-block">青山镇,南临滁河和长江,与江对面的江南龙潭古镇隔江相望。这个山清水秀的江边小镇。1983年,以原青山矿区为主体设立青山镇行政建制。西、南(部分)与六合为邻,北连原青山乡,东与原胥浦乡相接。境域范围大致就是青山附近,面积有限。是年,仪征西部就有了两个以“青山”命名的行政建制,乡、镇各一。</p><p class="ql-block">青山镇以(青山矿区)为主,本篇中们“青山”泛指这一片逶迤群山。↓</p> <p class="ql-block">捺山国家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地处仪征城北16公里以外的捺山海拔146米,为苏中第二高峰,其南边的铜山为苏中第一高峰,大致捺山以北为淮河流域,以南为长江流域。</p><p class="ql-block">500万年前,这里曾经是古长江入海口。一天,平静的江底因为地壳的变动,突然火山爆发,喷发出的炽热岩浆还来不及溢流,即遭受到四面汹涌而来的江水海潮扑击,岩浆沿着地壳裂缝侵入沉积岩中,并迅速冷却,在缓慢降温的过程中结晶成有序的玄武岩六方结晶柱体。由于火山活动的反复进行,岩浆多次涌动侵入,已冷凝成形的玄武岩柱受挤压呈多姿多态的垂直状、斜插状和平卧状,形成了现在的石柱山。</p><p class="ql-block">曾经的沧海桑田随岁月埋没,直到上世纪末,人们在挖砂石的过程中,陆续挖出了条状石块。后来经地质勘察,才知道这些条状石块曾是淹没在江底的火山石,它见证了大自然罕见的一段"水火相融"的奇迹,不仅成了我省唯一的一处火山地质奇观,在国内也是十分罕见。</p><p class="ql-block">"这里地质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现存最为久远的木骨化石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地处仪征城东北方向27公里处的“仪征后花园”刘集镇,从改革开放前的穷乡僻壤变成现在新时代的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地处仪征城北偏东方向25公里处的陈集镇是一个百年老镇,最有名的景点为“地藏寺”,它东与刘集接壤,西与月塘,谢集相望,南与马集相邻,是仪征“后山区”的美丽乡村集镇!↓</p> <p class="ql-block">地处仪征城东北(偏中)11.5公里的《龙河镇》由一条弯曲的古代遗留来的运河而得名至今。据史记传说龙河始开发于古西汉代(公元197年),距今巳有18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弯曲的龙河于文革年代的1972年进行了第一期“截弯取直”治理改造,2000年后又进行第二次河道延伸扩大治理,现在的龙河镇已成为一个水网纵横,环境更加优美的江北鱼米水乡。↓</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还有仪征辖区的大仪,月塘,谢集等等的集镇介绍及图片正在整理中,整理完毕待发!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