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月,先后参观了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藏品之少、之单调超出了预期。</p><p class="ql-block"> 马来的国家馆主展厅里,基本是马来克力士刀具。刀炳、刀鞘精致小巧,估计应是当时上流社会身份的一种象征。刀子蛇形具多,有几款形状倒“妖娆”别致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印尼国家馆从进大门开始,两边就摆放着石菩萨,一直到内厅全是有着岁月感的石雕石佛,造型、承载的文化与印度风格相似相近,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p> <p class="ql-block"> 造型一样手势不同的石佛菩萨有很多。这各种手势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类:</p><p class="ql-block">1,说法印:这是佛陀说法时的惯用手印,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状,表示佛陀说法的庄严。</p><p class="ql-block">2,禅定印:此印象征佛陀在菩提树下习道时禅思入定的手势,双手心向上放在下腹部,右手置于左手上,表示坐禅安定。</p><p class="ql-block">3,触地印:此印见于右手覆于右膝,手指头触地,表示佛陀在成道前降伏魔众的意志。</p><p class="ql-block">4,与愿印: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萨能为众生满愿。</p><p class="ql-block">5,施无畏印: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表示佛为救济受苦众生的大悲心。</p><p class="ql-block">6,合十印:又称合掌印,食指并拢,双手相合,表示合十法界于一身。</p><p class="ql-block">7,施依印:又称皈依印、护法印,左手拇指的指尖轻触小指以外任一指的指尖,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宝。</p><p class="ql-block">8,智拳印:又称菩提印或毗卢大智印,两手分别作金刚拳,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于胸前,表示大日如来的无上智慧。</p> <p class="ql-block">世界三大名刃是指:</p><p class="ql-block">马士革平面花纹刃(大马士革刀 ),</p><p class="ql-block">马来克力士刀(剑),</p><p class="ql-block">日本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p><p class="ql-block"> 花纹刃的铸造技术,以大马士革平面花纹刃(大马士革刀 ),马来克力士剑和日本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最为出名。</p> <p class="ql-block"> 大马士革刀原产地印度,是用乌兹钢锭制造,表面拥有铸造型花纹的刀具。大马士革刀通常为弯刀,其最大的特点是刀身布满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这种花纹是在铸造中形成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马士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术秘密,不为外界所知。</p> <p class="ql-block"> 马来克力士剑指的是自菲律宾至印度一代古代所用的剑,不止马来群岛地区,也并不单指马来西亚一国,主要包括爪哇、苏门答腊、巴厘等诸岛。马来克力士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王国,属于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中的尖端精品,精美绝伦。其制造工艺极为精细,仅反复锤锻入火一道工序就要重复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史料记载,三国时期,魏太子曹丕爱剑,曾招楚越良匠为其打造百辟刀剑,也不过是在打造刃身时“入火”一百次。</p> <p class="ql-block"> 日本刀全称为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虽然是中国唐代仪刀的传承,但是在日本本土随着战争的锤炼,姿态和锻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日本本土的资源匮乏,铁矿和高温燃料的不充足,钢铁的性能受到限制,为了解决刀刃锋利保持很好的硬度,同时具备非常锋利的性能,刀身又要保持适当的弹性,日本刀开始采用三明治式的锻造技术(刀体分为脊铁、皮铁、芯铁、刃铁;脊铁和皮铁只能算作中碳钢;可以充分展现铸造匠师的技巧及手法,强化美术观感。芯铁算作低碳钢;目的在于为刀剑提供一定的柔韧性。刃铁则是高碳钢;除了实用性外,还是流派鉴定的重要依据。)由于使用材料的性质不同,在淬火的时候金属内部产生的应力不同,刀刃开始变的有弧度,从此日本刀逐渐脱离的中国唐刀的影响,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兵器制作之精良誉满寰宇,如重见天日之吴王剑与越王剑,仍难解其繁复之锻造过程。进入铁器时代亦不乏精美作品,唯因我国素有入土陪葬习俗,铁器特性与铜器相反,铁器一旦入土大多锈蚀殆尽,因此我国传世之精良钢铁兵器为数不多,日本鲜有入土陪葬的风俗,加以日人勤于保养,所以其传世兵器为数不少。</p> <p class="ql-block"> 日本刀最早仿自中国西汉环首刀,至唐朝模仿“唐大刀”,其后以“唐大刀”为基本蓝图,对冶炼方法,淬火技术,造形变化等逐年加以改进,至仓时代初期(西元第十二世纪 )其兵器之制作已脱胎于我国而自成一格,而且对于历代刀工名录,各系锻造方法均做极有系统的整理,其系谱如字典般精确而且查阅迅速。</p> <p class="ql-block"> 马来克力士刀(剑)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王国,其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精美绝伦,制造极为精细,光反复锤锻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马来克力士剑纯以陨铁打造,即天外坠落的陨石铁,传说是打造神器的原料。不过马来人钟爱陨铁,倒是确实是无奈之举,主要是因为马来群岛上铁矿贫乏,且冶铁工艺不精所致。而陨铁中含镍,可以增强刀身坚韧而不碎折,且刃上的花纹也非陨铁不能获得。因此在古代马来,所有发现的陨铁都必须上交国有,再由国王特交给制刃师使用。</p> <p class="ql-block"> 铸剑师的待遇优崇,被尊为国师,俸养终身,赐给土地,并可世袭接受俸禄。后来随着中国、波斯等地的钢铁输入,加上马来本土也探出了少量铁矿,因此铸剑师在锻剑开始加入其他钢材,但仍运用部分陨铁来保证刀剑的品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