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拾岁月的流痕 (八)一一那年儿子高考(副本)

夏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8.6.19.</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的指针悄然划过,这一天,电子琴班群里老师发来一则温馨提醒:“请各位学员注意,高考期间不要在家中弹琴,以免打扰到考生。”我随即回复:“必须的!”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对莘莘学子的尊重与关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如期而至,它像是一场无声的号角,唤醒了无数家庭的紧张与期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的高考,在细雨蒙蒙中拉开了帷幕,仿佛老天也在为这些苦读十余载的学子们助威。清凉的空气,不仅让考生们能以更佳的状态迎接这场人生的重大考验,也让家长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那丝丝细雨,仿佛是上天对学子们的温柔抚慰,让他们在这关键时刻,多了一份宁静与从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细数起来,已经有近二十年未曾如此关注过高考了。毕竟,吾家无考生。然而,曾经家有考生的日子,那份紧张与期待,至今仍历历在目。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个家庭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7年9月,儿子告别了从学前班到初中就读的母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独立高中学习生涯。那一刻,心中五味杂陈,既有不舍,也有担忧。不舍的是,儿子即将离开我的视线,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担忧的是,他能否继续保持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也圆了我未竟的心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还好,儿子每学期的成绩单,总能给我带来些许安慰。看着他在班级、年级中的排名,我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那些数字,不仅是他努力的见证,更是我们共同期待的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三的最后一学期,备考的紧张气氛愈发浓厚。为了给儿子争取更多的时间,我私下与班主任商量,让他不再上晚自习,而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学习。这一决定,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未来的期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考前两周,我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个消息:儿子喜欢的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美国大片即将在中央六套上映一周。这一消息,却让儿子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无论我如何劝说,他都坚持认为过了那个时间段学习已经没有什么效率了。无奈之下,我只好妥协,任由他放松。看着他倒头便睡的样子,我心中既无奈又抓狂,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情急之下,我向班主任求助,希望他能劝劝儿子。没想到,老师却反过来开导我,说高考前让孩子适当放松是应该的,还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你家儿子若考不上,班里就没人能考上了。我喜忧参半,带着复杂的心情无功而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0年7月,骄阳似火,高考的考程为期两天半。我像所有考生家长一样,跓足在考场外,心中充满了紧张、焦虑与不安。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可当它真的来临时,却又仿佛没有做好迎接它的心理准备。在那两天半的时间里,考场外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的漫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两天半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每次看到儿子从考场出来时略带轻松的表情,我如释重负,那颗提到嗓子眼的心也逐渐平复下来。那一刻,所有的担忧与紧张,都化作了欣慰与喜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回想起来,家有考生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自己所处的那个年代,有学上却无课本可读,不是学工就是学农,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缺失了很多本不应该缺失的东西。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孩子赶上了好时代,能够安心读书,勇敢追逐自已的梦想又是何等的幸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