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淘行知先生教诲/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中华民族振兴路上作出更大贡献

润物无语

<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心去做整个校长”。</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首先,这句话强调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校长的信任。国家把学校交给校长,不仅是对校长个人能力和品德的认可,更是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这种信任是沉甸甸的,需要校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回应。</p><p class="ql-block"> 其次,“用整个心去做整个校长”则是对校长职责的明确要求。这里的“整个心”指的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投入教育事业,把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而“做整个校长”则意味着校长需要全面考虑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得到有序推进。</p><p class="ql-block"> 具体来说,作为一位优秀的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1. 坚定的教育理念:校长需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能够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引导师生共同追求教育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2. 全面的管理能力:校长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力,能够带领团队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3. 深厚的教育情怀:校长需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p><p class="ql-block"> 4. 持续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校长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勇于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校长的鞭策和激励,更是对整个教育事业的期望和呼唤。每一位校长都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回应这份信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振兴中华,教育先行。陶行知先生论教育名言:</p><p class="ql-block"> 1.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p><p class="ql-block">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p><p class="ql-block"> 3.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p><p class="ql-block">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p><p class="ql-block"> 5.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p><p class="ql-block"> 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p><p class="ql-block"> 7.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p><p class="ql-block"> 8.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p><p class="ql-block"> 9.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p><p class="ql-block"> 10.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11.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p><p class="ql-block"> 1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p><p class="ql-block"> 13.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14.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振兴中华,教育先行》</p><p class="ql-block">教育兴国运昌隆,</p><p class="ql-block">千秋伟业赖此功。</p><p class="ql-block">振兴中华为己任,</p><p class="ql-block">知识光芒照苍穹。</p><p class="ql-block">书声琅琅传千古,</p><p class="ql-block">笔墨飞扬绘新荣。</p><p class="ql-block">学子勤奋攻书苦,</p><p class="ql-block">传道授业为师宗。</p><p class="ql-block">乡村教育不可弃,</p><p class="ql-block">均衡发展应并重。</p><p class="ql-block">留住师资育桃李,</p><p class="ql-block">振兴乡村擘画宏。</p><p class="ql-block">科技兴国赖人才,</p><p class="ql-block">教育先行贯始终。</p><p class="ql-block">华夏儿女齐努力,</p><p class="ql-block">共筑中华复兴梦。</p> <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原名陶文濬,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景星学社社员。</p><p class="ql-block"> 1908年,17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1933年,他与厉麟似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藏于南京北郊晓庄的劳山脚下。</p><p class="ql-block"> 中文名陶行知,别名,陶文濬;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逝世日期,1946年7月25日。</p><p class="ql-block"> 人物关系</p><p class="ql-block">妻子,吴树琴;</p><p class="ql-block">前妻,汪纯宜;</p><p class="ql-block">老师,约翰·杜威;</p><p class="ql-block"> 学生,王越、杨效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