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古城墙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历经七个世纪之后,如今古城墙已不见踪影,原城墙被二环路替代。古城墙呈“凸”字形,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墙周长25公里,墙基宽24米,墙通高12~14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老北京说的四九城就是指内城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和九个城门(东有东直门、朝阳门;西有西直门、阜成门;南有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北有德胜门、安定门)。</p> <p class="ql-block">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崇文门东大街东便门至崇文门明城墙遗址的1.5公里范围内,这段城墙始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城的标志。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城墙遗址破坏严重,为保护文化遗产,再现古都风貌,北京市政府决定修复城墙,建设明城墙遗址公园,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1540米的城墙遗址进行修复,以现状维护、排险加固为主,以少量补缺为辅,最大程度保存城墙的原状,同时景区内200多棵古树被保存下来,大面积铺设了草坪,广植各种名贵花木,2003年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p> <p class="ql-block">老树明墙,感受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城墙的墙基都是用大块的条石铺就而成</p> <p class="ql-block">站在残缺的城墙前,仿佛面对着一位六百岁的老人,倾听他讲述着曾经的繁荣与发达、没落与屈辱,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残垣漫步,感受城墙遗址的清静、自然、古朴与苍凉。</p> <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勾起儿时对城墙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被恢复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东南角楼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是军事防御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大、北京仅存的一座城垣转角楼,历经沧桑,历代屡次修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角楼坐落在城东南角的墩台上,台高12米,楼高17米,总高29米,平面呈曲尺形,楼内四层,楼顶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楼内侧附抱厦两座,墙外体分别辟有四层箭窗,每层36孔,共有箭窗144个。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建筑形式特殊,是我们今天尚能见到的明清城防设施的独特例证。从不同的角度看角楼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是从西南角看到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从东南角看到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从东北角看到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从西北角看到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参观角楼入口</p> <p class="ql-block">上城墙的路原为立砖铺就的马道,为方便游客参观改为石条台阶。</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墙的映衬下,角楼显得更加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旗杆石</p> <p class="ql-block">角楼的两座抱厦</p> <p class="ql-block">参观角楼入口</p> <p class="ql-block">二十根金柱支撑起角楼的梁架</p> <p class="ql-block">角楼分为四层,通过木楼梯到达箭窗。</p> <p class="ql-block">箭窗</p> <p class="ql-block">箭楼脊兽</p> <p class="ql-block">铺舍</p> <p class="ql-block">铁炮</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上向西望去,依稀可见前门楼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CBD的中国尊</p> <p class="ql-block">北京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复兴号列车驶出北京站</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列车</p> <p class="ql-block">一进一出两列绿皮火车在此相会</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石阶</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角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