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深度游:艺术史博物馆

红萝卜

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西南方,有一个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收集的欧洲珍品、世界第四大的艺术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艺术史博物馆外观,图片来自网络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兴建时预算充足、建设工期也没有任何限制,因而建筑物内部装饰的无比精美华丽,处处透露着金碧辉煌的皇家气派。 先来看一组内部高大上的照片。 大理石柱和展厅入口 展厅门上的雕塑 中庭大厅的迴廊 中庭的咖啡厅 主楼梯入口 墙壁上的精美雕刻 走廊里的雕塑 一层展厅索引 二层展厅索引 沿着恢弘的楼梯拾阶而上,迎面而来的第一件展品是19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根据希腊神话雕刻的《忒修斯战胜半人马》。这是为拿破仑量身定作的雕塑。拿破仑倒台后被弗朗茨一世皇帝收购,之后搬到新建的艺术史博物馆。 主楼梯与顶上的绘画 《忒修斯战胜半人马,1805-1819》 在雕像处回看二楼 博物馆藏品分以下类别布展: 一、埃及和近东(此部分拍片较少) 12000多件藏品时间跨度近4500年,从古埃及史前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至早期基督教。地理上跨越埃及、努比亚,东地中海、两河流域及阿拉伯半岛。 木乃伊 国王与法老的头像 高达3~4 m国王雕塑的头像 肚子上的符号代表什么? 二、古典艺术 展出约2500件藏品,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青铜时代的陶器直到早期中世纪遗存,还有大量精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 奥古斯都宝石(古罗马浮雕挂坠),高19厘米,长23厘米,是一枚出自古罗马的浮雕宝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浮雕宝石之一。它利用一块双层的缟玛瑙石材雕刻形成天然的黑白套色效果,工艺精湛,对比鲜明。宝石浮雕上下两层图案:上层为诸神为奥古斯都加冕,这也是宝石名称的由来;下层是罗马军团树立起一根标杆,象征罗马帝国对外征战的百战百胜。这件作品在奥古斯都时期就已经存在,后经皇帝鲁道夫二世的收藏,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镇宝之一。 奥古斯都石的上层印在博物馆门票上 忒修斯的马赛克镶嵌画 这幅作于公元4世纪的古罗马艺术品,1815年在萨尔茨堡附近一座罗马别墅中被发现。 神话说,年轻的雅典王子忒修斯乘船来到克里特岛(最上图),这里有个可怕的半人半牛的怪物弥诺陶洛斯,每九年国王米诺斯要用七对童年童女进贡。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爱上了年轻的忒修斯,她向忒修斯吐露了爱慕之意,并交给他一只线团,教他把线团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然后跟着滚动的线团一直往前走,直到丑陋的弥诺陶洛斯居处。另外,她又交给忒修斯一把用来斩杀弥诺陶洛斯的利剑。在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忒修斯杀死了怪物(中间图片)并走出迷宫,带着阿里阿德涅逃出了克里特岛(左图显示)。然而由于众神阻止,忒修斯没有得到心爱的姑娘,阿里阿德涅最后成为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妻子(右图)。 网上下载的全图 一座墓碑(祭祀?)及人物雕刻 古典艺术馆内展示着大量精美绝伦的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特藏。逼真的面部表情、恬静而潇洒的神态、繁复而细致的衣褶,还有那健美的身躯,使得这些雕塑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残缺的雕像 大理石雕塑《女神阿尔忒弥斯》,端庄的面容,优雅的姿态,逼真的衣褶,处处显示出高超卓绝的技艺。 维妙维肖的头像雕塑 《坦塔卢斯作为笑话的容器》,由克里斯托夫•甘特纳(约1560/65- 1605)制作,是件锡釉陶器。 彩陶人俑 三、雕塑和装饰艺术 展现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全貌。王室的爱好和追求使得藏品多使用珍稀原料,并加以精工雕琢。 《金盐罐》,由意大利雕塑家切利尼于1543年前后制作,亦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镇宝之一。 本韦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年11月3日-1571年2月13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画家、雕塑家音乐家。这个盐罐不仅是切利尼唯一幸存的黄金作品,而且小小的作品还蕴藏了一整个浪漫宇宙。 盐罐男像为海神波塞冬,下方的小船是装盐的碟子,代表着盐从海中来;女像是地神盖娅,来展现大地的无尽优雅,她的旁边是一座古希腊神殿,这座神殿则是专门用来放胡椒的。两人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脚,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大地给海洋环抱着。底座上则刻有寓意为四季和一天时间(黎明、白日、暮色、黑夜)的图案。 这只被称为“雕塑界的蒙娜丽莎”的金盐罐在2003年5月11日离奇地被盗了,虽然博物馆为它买了5000万欧元的保险,但作为无价之宝的失窃,博物馆损失更大。好在2006年初,在盐罐销声匿迹两年多后,警方幸运地发现了折断的“三叉戟”,顺藤摸瓜抓住偷窃者,并找到了隐藏在小城茨维特尔树林里的盐罐。这次失窃实际上让盐罐进一步升值了。(细看图片可发现三叉戟上的修补痕迹) 《阿波罗和达芙妮》 这件象牙雕刻让我驻足许久。这是根据奥维德的《变形记》中讲述的神话故事,由雅各布•奥尔(Jakob Auer,约1645-1706)雕刻而成。 被爱神丘比特金箭射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仙女达芙妮,谁知捉弄人的丘比特射中她的却是支铅箭。为逃避阿波罗,达芙妮把自己变成一棵月桂树。两个造型描绘了这种转变的开始。这件技艺精湛的象牙雕刻作品被认为是博物馆的主要藏品之一。 这件精美繁复的象牙雕刻名为《胜利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 《带水壶的装饰盘》,由尼古拉斯•施密特(约1550/55-1609)于1592年左右在纽伦堡制作,模仿了印度古吉拉特邦常见的装饰形式,镀金和彩绘以珍珠母、珍珠、石榴石等。 有象牙雕刻的装饰盘 米歇尔•埃尔哈特(Michel Erhart,1440-1522),德国画家,主要艺术门类是木刻画。<br data-filtered="filtered">这三个人物由一块木头雕刻而成,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人物代表了青春之美及其光阴易逝、生命演变的短暂性。其中令人瞩目的是老妇人的形象。<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短暂的寓言》,1470/80<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多么可爱的儿童雕像,圆圆的脸庞,憨憨的神态,尤其那双眼睛清澈明亮,像真的一样。 雕刻得太传神了,连帽子上的毛都像真的。 娴静的女孩 两个小天使 这小天使皱了个眉,什么事惹她不高兴了? 对面这位托着腮,一脸懵逼,该不会就是你吧? 瞧这小屁股小脚丫…… ~~~~~~~~~~~~~~~~~~~~~ 四、绘画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全部藏品中,绘画部分最为精美和齐全,多达7000多件绘画作品,主要是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统治的欧洲各国搜集而来,在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中屈指可数。 在一个博物馆中能欣赏到十位数的世界名画已是不易,而在这里却是百位千位数的存在,那种感觉太不一般了。 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约1525—1569),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因其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描绘和讽刺性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勃鲁盖尔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也是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开创性,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创作影响了后续许多艺术家,特别是在风景画和农民题材的风俗画方面,他开创了新的表现方式。 取材旧约《创世纪》的画作《通天塔》是博物馆的镇宝之一。 传说挪亚后代迁居南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一块大平原,因为祖先被洪水冲怕了,担心再遭水灾,就齐心修建一座高塔使全体人员都住进去永保平安。塔越修越高达至天界,触怒了上帝。上帝决定施神术搅乱造塔人的语言,使人们互相不能沟通而造不成塔,这是基督教解释不同民族语言的来源。 《通天塔(巴别塔)》,1563 《牧归》,1565 参观者在看勃鲁盖尔的画作《雪中猎人》 一名画家在临摹勃鲁盖尔的名画 奥格斯堡的肖像画,是博物馆正在举行的一个特展。 特展的宣传海报采用的丢勒肖像 奥格斯堡的肖像画大师是汉斯•霍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也被称为小汉斯•霍尔拜因。生于1497年(比著名的丢勒晚生20多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奥格斯堡人,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 汉斯•霍尔拜因的肖像画风格精细绵密、清逸淡雅,写实传真力求形似,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还通过肖像画传达了人物的深刻内涵和复杂特质,被誉为“人肉照相机”,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 绘于1505年 绘于1512年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肖像画》,1506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在美篇《维也纳深度游:阿尔贝蒂娜博物馆》中已详细介绍)。 《玛丽亚和圣子》,1512 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1520),常称为拉斐尔(Raphael),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拉斐尔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草地上的圣母》,1505/06 约•阿希姆•帕蒂尼尔(Joachim Patenier,1480-1524),尼德兰早期的景观画家。 <p class="ql-block">帕蒂尼尔的风景画并不是实景写生,而是具有幻想性的全景画特色,画面视野开阔,以深调子为主,展现重重叠叠的山峦、江河和森林‌,人物成了点缀。他是使景观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先驱,是他对西方艺术最重要的贡献。</p> 《基督洗礼》,1515 汉斯•冯•亚琛(Aachen von Hans ,1552-1615),出生于德国科隆,曾于1574年去意大利游学,是德国最早的风格主义画家。 《酒神、谷神星和丘比特》,1600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意大利画家,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画面中,圣彼得(右侧)头部受伤,成为了面向观众的神圣中间人,他手指的方向是向信徒们展示圣母和圣子耶稣的存在。另一侧,圣母转向圣多米尼克,让他将念珠分发给跪在他身边的人。无论是内容还是构图,幼年耶稣都是画面的焦点。卡拉瓦乔在这幅作品中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以一种现实的、从不理想化的方式实现了人物强烈的身体存在感。他将渴望的对象——念珠置于阴影中,使其变得更加抽象,而明亮乞求的手则更加显眼。 《玫瑰圣母》,约1603年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维纳斯的盛宴》,1636/37 弗朗茨•安东•毛尔伯特施 (Franz Anton Maulbertsch,1724-1796),奥地利知名的壁画和雕塑家。 《旧约》中的一个场景:一个孩子去世的女人坚持认为她是另一个女人新生儿的母亲。两个女人都声称自己是母亲。为了找出谁在说实话,所罗门王规定,孩子应该用剑切成两半,每个女人都会得到一半。<br>这样,真正的母亲暴露了,因为她不想看到她的孩子受到伤害,于是放弃了他。作品描写展示了戏剧的高潮——母亲介入的那一刻。<br> 《所罗门的审判》,1785-90 扬•斯蒂恩(Jan Steen,1626-1679),荷兰17世纪风俗(日常生活)派画家。<br> 这幅画中,无论是屋内的陈设还是人物、动物都是肆无忌惮、违背常理和道德的,右下角石板上画家用一名荷兰谚语“in weeldesitet toe”作为提示。 《错误的世界》,1663 参观者在看这幅画 卢卡斯•凡•瓦尔肯伯奇(Lucasl van Valckenborch,1535-1597),比利时画家。 《冬季景观》,1586 雅各布•凡•鲁伊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 1628-1682),17世纪荷兰小画派中最有成就的风景画家。荷兰小画派的艺术特点是题材广泛和小型多样。除肖像画和风俗画外,还有以小幅构图再现纯粹大自然的风景画。17世纪荷兰风景画对以后的世界风景绘画尤其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产生巨大影响。 高耸的橡树占据着画面主体,前景中一条浅浅的小溪穿过一条通向远方的小路,一对夫妇朝我们走来,一个旅行者在路边休息。鲁伊斯达尔将左边的树桩、枯死的树干和皱纹的路径,用来表示人类与自然生存的关系和意义。 《1655-1660年左右的大森林》 Ludolf Bakhuizen(1630- 1708),出生于德国的一位热爱海洋的荷兰画家、书法家和版画家,为了创作频繁出海。 《瑞典游艇在阿姆斯特丹港》,1674 老扬•勃鲁盖尔(荷兰文:Jan Brueghel de Oude,1568~1625),巴洛克时期布拉班特画家,佛兰德斯美术代表人物。 他是艺术世家勃鲁盖尔家族一员,老彼得•勃鲁盖尔(农民勃鲁盖尔)的次子,小扬•勃鲁盖尔的父亲,俗称“丝绒勃鲁盖尔”,又因为擅长静物画被称为“花卉勃鲁盖尔”。 这些花卉鲜艳欲滴,栩栩如生,散发着芳香,实在是治愈系的精品。 梅尔基尔•洪德科埃特(Melchior d'Hondecoeter 1636-1695) ,著名的荷兰画家,尤其擅长描绘鸟类和其他异域动物。他的作品兼具科学精确和艺术审美,展示了细腻的描绘技巧和对鸟类行为的深刻理解。 《家禽场》 扬•韦尼克斯(Jan Weenix 1642- 1719),荷兰画家,以华丽的狩猎作品为主。 骄傲的秃鹰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一只被杀死的公鸡旁边。背景是手持长矛的战士与穿着盔甲的骑士战斗场面的浮雕。似乎代表了猛禽的战斗精神和人类战斗精神之间的相同性。 《南美秃鹰》,1700年左右 这些来不及记下名字和作者的画作,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国王与王后的肖像 诙谐有趣小丑 爱俏的白眉毛白胡子老爷爷 绘画馆一角 参观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大受震撼!这座极尽奢华的博物馆,建筑恢宏大气,藏品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无不彰显着哈布斯堡王朝气势恢宏的意志与实力。如果在维也纳只选择一个博物馆,那必定是艺术史博物馆,因为还有太多精美的油画、雕塑,只恨时间不够,来不及欣赏…… 注:博物馆门票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