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一段时间诸多烦恼缠身处在人生低谷,为了排泄精神情绪的压力,便选择了登山远动。在一年之内,每月至少攀登庐山一次。从莲花洞步行登庐山。山中空气着实清澄凉爽,仿佛有一种牵引力,个把时辰攀缓至庐山牯岭镇花径公园。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花径公园建有景白亭,系一尖顶方亭,坐东朝南,木石结构,铁瓦飞檐,亭前立陈三立撰《景白亭记》石碑,详细记述了建亭的始末。</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初三十年代,张之洞门生陈三立好友李凤高游玩大林寺,他发现石工手中一块刻有“花径”二字的石块,于是邀请了正在庐山定居陈三立考证。陈三立是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时称近代中国“维新四公子”。陈三立经多方考察,小心求证,断定这二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庐山吟咏桃花时留下的手迹。为保护这一流失千年的遗迹,陈三立和李凤高及其他诗友立即筹资购地,在大林寺下侧的谷地兴建花径亭。陈三立亲自撰写《花径景白亭记》,记录了发现石刻建亭的过程。李凤高在花径石门手书“花开山寺,咏留诗人”联刻。后来白居易的粉丝们又辟园种上千百棵桃树,几年后花径桃树蔚然成林。每逢春天桃花盛开,游人如织。</p><p class="ql-block">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经常去庐山游山玩水,东林寺的主持听说白居易文采了得,请他给一位故去的僧人写墓铭志,白居易提笔一挥而就,主持给了他10万文的稿费。白居易就用这笔稿费在庐山盖了一所房子,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白居易庐山草堂。</p><p class="ql-block">每回登上庐山都要经过花径公园,顺着花径幽深的小道拾阶而下,白居易草堂座落在绿树成荫的山谷中。草堂位于花径亭的西北方的莲池畔,曲径通幽,一座两米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草堂前池塘边,手捋胡须,作沉思状。莲花盛开季节,鱼戏莲叶间。草堂后苍松翠竹,绿树葱翠。草堂内陈列白居易的著作及在庐山活动资料。一千多年前,仕途失意的白居易依山筑茅庐,遁入空山,潜心诗文创作。</p><p class="ql-block">生长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宦官擅权时期的白居易,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深刻认识到社会危机和人民疾苦,也培养比较注重实际和刚正耿直的性格。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历史,白居易代表进步知识分子,站在中下层人民的立场,提出一系列进步政治主张,主张以民为本,节用爱民,作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居易三十五岁时写出《长恨歌》名动京城,仕途一帆风顺。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主张削平藩镇的宰相武元衡被剌死,御使中丞裴度被剌伤。白居易当时任左赞善大夫,上疏请追捕剌客,以越职言事,触怒了权贵,又遭人诬陷“不孝”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就有与九江庐山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九江北临长江,南倚庐山,东濒鄱阳湖,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庐山夏天是个天然避暑胜地,也是名人雅士隐居养老之地。才华横溢的白居易结束了三年谏官生涯,贬谪江州司马州只有四十四岁,正是不惑之年与知命之年交汇的年富力强年龄段,从歌舞升天的繁华京城长安,外放到“浔阳地僻无音乐”的江州。白居易从中央京官被贬江州司马,内心郁郁寡欢,从人生仕途的高峰跌落下来,他大济苍生政治抱负落空了,于是有了远离官场,终老山林归隐之心。</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元和十年岁暮,他饱满深情写了一封书信给好友元稹《与元九书》,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冷落的心情:“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见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白居易苦闷写到除去起居饮食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览足下到通州去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意,真好象和足下会面谈心一样。我长时蓄积于内心的想法,便想一吐为快,恍恍惚惚感觉足下还在面前,竟忘记了足下是在遥远的通州。白居易在书信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现实主义诗歌理论重大突破。</p><p class="ql-block">逆境之中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创作了诗歌《琵琶行》,从《长恨歌》到《琵琶行》,诗歌关注人民疾苦,正是诗人提倡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体现。白居易写出“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女红颜已尽,被重利轻义的商人抛弃,想到自己被昏庸无道的统治者所冷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和生活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从而写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佳句。白居易也就在这一年,亲自动手在庐山北麓香炉峰下建草堂,打算在庐山隐居安享晚年。白居易身体力行参与了草堂的选址、计划和营建。庐山草堂是白居易修建私园中情绪投入最多的一处,也是白居易林园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并撰写了《庐山草堂记》。</p> “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 <p class="ql-block">《庐山草堂记》堪称为中国古代造园的经典之作,描写了草堂建造的朴实简陋,陈设的雅致惬意,以及草堂周围景色,进而写到安适恬静的心情,表达了要“终于斯”的归隐思想,流露出士大夫在政治上失意后乐天安命:“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及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p><p class="ql-block">庐山草堂落成后,白居易江州工作余暇,也经常到草堂里居住休闲。他隐身于庐山的山水之间,人与自然相得益彰。白居易曾经在《庐山草堂记》惬意写道:白乐天已经来做了草堂的主人,抬头看山,低头听泉,向旁边看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看不过来。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住一夜身体安宁,住两夜心情平静安适,住三宿后心境空虚,物我两忘,不自觉地进入到“颓然嗒然”的状态,完全溶化到大自然的美景之中。</p><p class="ql-block">庐山秀峰下,也是中国田园诗开创者陶渊明躬耕乐道的隐居之地,白居易居住草堂期间,曾经遍访过陶渊明的旧居遗址,他发现这位田园诗人故居了无痕迹,怅然若失。感慨写下:“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访陶公旧宅》)。田园与农事依旧,行云鸟飞依旧,树木欣欣泉水潺潺依旧,陶渊明的子孙后代依旧遍布田间地头。正是在陶渊明种豆除草的田园里,白居易构建草庐以度残年,他要寻找自己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白居易蛰居九江第四个年头,唐宪宗念白居易是个人才,也不愿意落个毁才名声,下发了“红头文件”,提拔白居易为忠州刺史,白居易终于当上了地方第一把手,结束了近四年贬谪江州司马的生活,从此官运甚好,仕途步步高升,再也没有回到自己亲手建造的庐山草堂。白居易晚年写了一首怀念庐山草堂诗《池上二绝》:“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诗中描绘了草堂处在幽深竹林里,两位山僧对坐下棋,竹阴洒在棋盘山,四周静静的,只有微小的落棋声。</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在忠洲和杭洲刺史,以及苏州刺史任上做实事办好事,为官清廉,甚得当地老百姓爱戴。在忠州,他整顿地方行政,奖励生产,放宽刑罚,平均赋税,把当时的豪门地主不纳税的格局改变过来。在杭州建白堤,利用西湖蓄水功能灌溉良田。在苏州,他也很努力地工作,真可谓鞠躬尽瘁,最后身体吃不消才要求离任北上。白居易离任,苏州城里黑压压一片人,哭着送别这位爱民如子父母官。刘禹锡的诗中形容“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虽不免夸张。白居易在掌握地方权力,作为封建官吏,施仁政,政治理想大放异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也是他政治主张生动体现和实践。</p> <p class="ql-block">“人去楼空花已尽,花谢人散未有期。”时过境迁,风雨飘摇,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原建的草堂,消失茫茫红尘中早已经荡然无存。现存花径中白居易草堂,是上个世纪末根据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仿建的草堂。草堂坐北朝南,按原草堂“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而建。草堂木结构,用草盖顶,长宽大小力求随心所愿,建筑工艺极为简洁古朴,房柱用刀斧砍削,不用油漆。竹编的墙壁,不抹泥灰。纸糊窗户,萱麻编织的幔子,一切力图不加修饰,顺其自然,充分展现出一种原始质朴的自然美。它向有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草堂东面有一帘瀑布,水悬一米余,流水潺潺坠入石渠中,水落石出,水声如弹琵琶,流水淙淙,草堂与周围自然环境极为和谐。</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庐山草堂原址到底在什么地方?据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记载了草堂的位置“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李白游庐山秀峰也写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也就是在现在庐山西北面秀峰位置,与著名的庐山下东林寺临近。白居易落魄之时寻求心灵的解脱热衷于佛道,这也是中国士大夫超尘脱俗的精神依托。《庐山草堂记》中记载了白居易为庆祝草堂的落成,他备下清茶素果,请来僧俗朋友二十二人欢聚畅叙,当天又兴趣盎然带着一大帮人登庐山到现在花径附近的大林寺春游。</p><p class="ql-block">大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筑堤修了一座水库叫如琴湖,据说大林寺原址葬身了湖底。江南人间四月,山下花期短暂的桃花早就凋零不见踪影,庐山海拔一千多米,山上气温要低于山下气温,当白居易一行人兴高采烈的来到大林寺,也就是现在花径一带。由于山下和山上气候的反差,白居易一行人惊闻大林寺的桃花正争妍斗艳,忘情山水的白居易灵感厚积薄发,感叹山中桃花鲜艳惊人,更暗喻世间沧桑欲归山林,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所吸引,感慨万千,像遇到知音一样,随口诵出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一诗。</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p><p class="ql-block">山寺桃花始盛开。</p><p class="ql-block">长恨春归无觅处,</p><p class="ql-block">不知转入此中来。</p> <p class="ql-block">自从登庐山运动后,漫游山水间,在历史与现实中辗转。人生有时很无奈,当身心融入自然美景之中,感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每当登上庐山都要在白居易草堂转悠一番,久在红尘漂泊,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融会贯通草堂四周美景之中,怡然自得忘记了疲倦和烦恼,身心在天地之间,穿越时空,宁静致远,眼前总浮现一千多年前,那个忧忧不得志的江州司马白居易远离纷争的官场,仰观山,俯听泉,其乐融融。只要心中有春天,春天就永远没有归去,她只不过开个玩笑躲到山里来了。人生无常,即使在人生低谷,仍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人生的春天就不会远去。每个前往草堂游人悟出这样的人生哲理,这就是庐山博大精深文化价值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