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婺德苏区中心--大美暖水村

欢歌笑语

<p class="ql-block">化婺德是浙江西部的开化县、安徽南部的婺源县(1934年9月划归江西)和江西东北部的德兴县的统称。</p><p class="ql-block">“德兴暖水村”化婺德苏区中心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与赣东北省委在浙江西部开展的苏维埃运动紧密相关。</p><p class="ql-block">化婺德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30年,德兴苏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中共德兴县委派了一批中共党员到开化油溪口一带活动。到1932年,该地区建立了多个党组织。第二阶段是在1931年12月,赣东北省委决定将德兴苏区东部五个区划为化婺德特区,并建立中共化婺德特区委,余熙庆任书记,机关设在暖水。这个特区包括了德兴县靠近婺源、开化的几个区域 。</p><p class="ql-block">赣东北省委在浙西开展苏维埃运动的原因与地理位置有关。浙西山区与赣东北的婺源、德兴等县毗连,北与皖南的休宁、歙县接壤,山高林密,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此外,为了更好地向皖浙发展,赣东北省委决定以开化、婺源、德兴三县边区组成化婺德特区,并以油溪口为中心,向华埠发展 。</p><p class="ql-block">德兴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德兴市龙头山乡,是为了纪念在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先烈们而建立的。纪念馆附近就是暖水村,这里是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化婺德中心县委的所在地 。</p> <p class="ql-block">德兴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1933 年2月,闽浙赣省委为了巩固老区、发展新区,实现向浙西和皖南发展的战略目标,决定在华(开化县华埠镇)婺德游击区的基础上,将德兴苏区所辖的六区(暖水)、七区(陈充)、九区(杜村)、十区(李宅)、十一区(银岭畈)和设在德兴白沙关的开化区共六个区,与婺源的珠坑、曹门一带,开化县的油溪口、杨林、张家湾一带,德兴与玉山交界的岭头山,杨塘一带山区连成一片,建立化婺德特区,成立中共化婺德特区委和特区苏维埃政府,作为向浙西、皖南发展的领导中心。</p><p class="ql-block">随着化婺德根据地区域的不断扩大,1933 年11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决定,将化婺德特区上升为中心县级建制,成立化婺德中心县委和中心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闽浙赣省委领导。机关仍设在暖水。县委书记先后为:程云、夏华洲、余熙庆。县苏政府主席先后有:潘吉友、余熙宗。化婺德苏区是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程家湾突围】从此走向胜利,粟裕成为常胜将军。</p><p class="ql-block">暖水村程家湾自然村</p><p class="ql-block">粟裕指挥先头部队800红军“巧过童暖封锁线”无1人伤亡。</p><p class="ql-block">巧妙利用夜色作掩护,月光雪光作灯光,碉堡死角悄悄过。</p> <p class="ql-block">  声明:部份资源图片来自网络搜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