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到玉环的第二天,我们走进了有着“东海碧玉”之称的大鹿岛。它主要由大小鹿山组合而成,二者以浅滩相接,合称大鹿岛。这个孤悬于东海中的岛屿,以独特的山海风情闻名遐迩,在未出发之前,我便有了无数的遐想和期待。景区以森林为依托,以岩雕文化为灵魂,以海岛自然景观为载体,其中海上森林、奇礁异石和岩雕艺术被誉为“鹿岛三绝”。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植被。</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早上九点的轮船去的大鹿岛。海面波光粼粼,远处的岛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神秘而又迷人。随着轮船的靠近,岛屿的轮廓便慢慢的突显了出来。海水、森林、岩石看着他们相互成就,相互隐映,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踏上岛屿,中国诗歌之岛的岩石便映入眼帘。随着脚步的深入,松软的落叶,清新的空气,及其海边那特有的泥土味,让人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脚步,沉浸于这份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进入的“海上云岗”“大璞不雕”等所在的岩石群。在这里,我们有幸看到洪世清教授耗时16年,倾尽心血创作的部分岩雕作品。为了与海天一色的环境和谐统一,洪世清不再以金刚、菩萨、罗汉作为创作对象,而是以海洋生物为题材。他查阅了大量的海生动物照片,去博物馆观摩古代艺术品的鱼蛙、龟蛇造型。为追求稚拙味,还让弟弟洪世川请小朋友随意画了不少不同造型和表现手法的鱼类,以作参考。这些石鱼和石龟或翔悬崖,或卧沙滩,或隐洞穴,或潜水底,上山入海,打破时空的界限,与自然合二为一。《美术家》杂志上曾撰文评价大鹿岛的岩石作品:“这个人力与天功相结合的小岛,不止给人们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审美对象,还将成为一种创造美好心灵的动力,或者说,它可能净化人们的灵魂,消除某种鄙俗的愿望和低级趣味对人们精神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离开崖雕的区块,我们走过诗歌墙,参观了“大鹿岛岩雕艺术馆”。从馆中的文字了解到大鹿岛原来是一座荒岛,是知青在这里开荒奋战六年,才缔造出这片天然氧吧。五千多亩荒山而今已种满了松、杉、樟等常青树,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7.5%,植物品种已有380多种。</p><p class="ql-block">浏览过相关的图片,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我们沿着高树密林的石阶甬道缓缓而行,空气中弥漫着丰沛的负氧离子,同行的朋友戏谑着说,感觉在这里的每一次呼吸,似乎都能带走体内的一缕浊气,让心情变得愉悦且畅快。</p> <p class="ql-block">笑谈间,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东南角的的“八仙过海”景区。这是一片气势恢宏的天然石窟群,耸立在褚红色或灰白色的礁峰上,疏密有致,层层叠叠,据导游介绍,此处一年四季惊涛骇浪,有时白浪飞溅可达十丈之高,气势磅礴,宛若仙境。相传八仙會在此饮酒论诗,为作渡海准备。</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那天海面相对平静,没有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只见连绵不绝的海浪翻滚蓄势,涌向海湾岸滩,冲刷着礁峰,哗-哗-哗……推涌向前,却又无奈的被礁岩拦下,而后又缓缓的退去,礁石与海浪,他们犹如孩童般的嬉戏,周而复始的牵连着,涌动着,又如同爱人般的相互缠绵。由于海水日积月累的冲刷和侵蚀,礁岩便有了千疮百孔的模样,形成了这一片壮丽的海蚀溶岩。</p> <p class="ql-block">欣赏着周遭的美景,不由自主的哼起了:“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随着歌声的响起,朋友们也欢快的悦动了起来。拍照,录视屏,玩的不亦乐乎。有种怎么拍都拍不够的感觉。在导游一次次的催促下,只有依依不舍的离开。</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与先生及两个朋友又去走了龙游洞与将军洞。“欲出龙宫”的深涧以及“将军布阵”的气势,不经意间竟让人豪情满怀。默默的欣赏着海浪,看着海礁石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生物,莫名的觉得他们很是灵动。在朋友看来有着密集恐惧症的姿态,我却异常的喜欢。本想着扣一颗吸附在岩石上的生物研看一番,怎奈它如磐石般的与岩石牢牢的吸附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将军洞”附近的岩石也值得一提,它的纹理与“八仙过海”那千疮百孔的模样截然不同,犹如刀削斧凿般的纹理竟有着五至七层的不同质感。将军列阵更是气势非凡。那种不可复制的美感,着实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太神奇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仅玩了文中提及的部分。回来的路上,我嘟囔着此行实在是太亏了,到了一个地方,仅走马观花都做不到,实在遗憾。听到我的话语,朋友立马反驳:你在家闲着,这一区块的花都没得观。想想也是,或许留点遗憾才会有下一趟的旅程。大鹿岛,有机会还与你相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