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词随笔(二)…伤怀深情的共鸣与轮回

strawsh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读词随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伤怀深情的共鸣与轮回…</i></b></p><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长河中,岁月总是以它独特的节奏悄然流转,不经意间便带来季节的更迭与环境的变换。己亥年十月中旬,冷空气宛如一位不速之客,骤然来袭,使得原本还算温和的天气瞬间突变。金城,这座记录着诸多往事与记忆的城市,被细雨濛濛所笼罩,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透着几分朦胧与哀愁。随着细雨的飘落,气温也急剧下降,皋兰山更是被皑皑白雪覆盖,山顶那一片洁白与山下的细雨朦胧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秋冬交接图,透着清冷与孤寂的气息,令人心中不由泛起了一种伤情记忆的轮回。</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一个略带寒意的时节里,怀揣着对古典诗词的热爱,翻开了那本从网上购来的《宋花间集》。这本由著名词学家施蛰存先生精心选编成册的词集,凝聚着一位词学大家多年的心血,历经二十载的沉淀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犹如一坛陈酿的美酒,散发着醇厚而迷人的文学芬芳。它并非仓促问世的,而是在施先生的珍视与斟酌下,保留了二十年后才得以出版发行,其中所收录的宋人词作,宛如一颗颗璀璨而又历经岁月沉淀的明珠,每一首都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不由得吸引着我去阅读、去品味。</p><p class="ql-block"> 当逐字逐句地读着宋人谢绛的二首词《诉衷情》和《夜行船》时,仿佛踏入了一个别样的情感世界,被词中所描写的情境和景境的伤美深深震撼,内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心绪也随之被感染,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一片伤怀感叹之中,仿佛那些词句有着神奇的魔力,能穿越千年的时光,与当下的我产生强烈的共鸣,让我急切地想要将这份触动记录下来,于是便采用手机安卓应用软件“西窗烛”,把这两首词仔细输入进去,并精心挑选了契合语境的附图,制作成读词卡片,仿佛这样便能将词中的那份情感、那份美,以一种更为具象的方式留存下来,慰藉自己的心怀,让自己能在往后的时光里,随时可重温这份独特的阅读体验。</p><p class="ql-block"> 宋词,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千年前的历史深处蜿蜒流淌至今。它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感慨,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我们怀着敬畏与好奇的心走近它、试图理解它、用心品读它时,便会惊奇地发现,尽管时光已经跨越了漫长的千年,可人类的情感在本质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宋人所经历过的那些生活的琐碎、情感的起伏、人生的波折,我们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似乎也都能找到对应的影子,他们的人生境遇,仿佛就是我们自身经历的一种映照,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们时而颔首,时而叹息,为那些跨越时空却依然能触动心灵的情感动容不已。</p><p class="ql-block"> 读词,其实是一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深入内心世界的自我探寻。读得久了,你会发现,那些词句就像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在不经意间映照出你内心深处潜藏的情感记忆,甚至能够唤醒那些仿佛在世世轮回中积淀在意识深层的东西。时光流转,斗转星移,可那真挚的情感却不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消逝,它们就那样静静地蛰伏在心底,等待着某一个契机,被某一首词轻轻唤醒,然后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们在当下的生活中,再次回味那些曾经的喜怒哀乐,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以及那些定格在生命中的珍贵片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诉衷情》中的伤怀与回忆</b></p><p class="ql-block"> 《诉衷情》这首词,恰似一位幽怨的女子在寂静的角落里低低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全词以女子的口吻,通过她细腻的视角和真切的感受,将一种深深的伤怀之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对过去的回忆与怀念,让人读来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她所处的那个充满哀愁的情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当读到首句<b>“银釭夜永影长孤。香草续残炉”</b>时,一幅孤寂、凄凉的画面便在眼前徐徐展开。“银缸”,那是银制的灯盏,本应是在夜晚为人们带来温馨与光明的物件,可在此时,它那昏黄的灯光却在这漫长的夜里显得格外孤单,仿佛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默默地散发着微弱的光,却无人与之相伴。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李清照《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那种孤苦伶仃,同样是在漫长的夜里,独自对着那黯淡的光影,感受着无尽的寂寞。</p><p class="ql-block"> 而<b>“香草续残炉”</b>这一描写,则进一步强化了那种冷清而又忧郁的气氛。“香草”,曾经或许是带着芬芳、充满生机的美好象征,可如今却只能在这即将燃尽的残炉中延续着最后的一丝气息,“残炉”本身就给人一种衰败、残缺的感觉,仿佛美好的事物正渐渐消逝,只留下这落寞的余烬。古有班婕妤失宠后,于长信宫中对着残灯冷烛,自伤身世,作《长信怨》以寄哀怨,此处的“香草续残炉”与之有着相似的落寞意境,都是借残败之物烘托出内心的哀伤,使得词的开篇就充满了那种深入骨髓的感伤,让读者一下子就被拽入了女子那孤独哀怨的心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b>“双粲枕,百娇壶。忆当初。”</b>这几句词,宛如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将曾经那些美好的时光一一呈现在眼前。“双粲枕”,那是一对精致华美的枕头,或许曾经承载着两人的欢声笑语、甜蜜梦乡,象征着亲密无间的陪伴与温馨的相处时光;“百娇壶”,想象中那定是一个造型精美、充满韵味的酒壶,也许在过去的日子里,它常常出现在那些欢乐的聚会或是两人的对饮场景中,满溢着生活的情趣与浪漫。</p><p class="ql-block"> 在宋词的世界里,不乏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喟叹。就如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回忆起与心爱之人初见时的美好场景,那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与《诉衷情》里对过去的怀念异曲同工。而《诉衷情》中的女子,如今只能在回忆里找寻那些曾经的幸福,这些美好的意象,都是曾经幸福生活的见证,是女子心中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然而,如今它们却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与当下的孤独和伤感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曾经的美好越是清晰,此刻的孤独便越是刻骨铭心,这种落差就像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着女子的心,也让她的伤怀之情愈发浓烈,难以释怀。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女子那落寞的身影,在孤灯下,对着残炉,沉浸在往昔的美好里,却又被现实的孤寂无情地拉扯回来,只能默默地咽下那满心的苦涩。</p><p class="ql-block"> 当读到《诉衷情》的最后几句 <b>“君恩莫似,秋叶无情,欲向人疏”</b>时,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力量,犹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令人不禁清泪沾襟,仿佛曾经那令人心碎的一幕又重现眼前,让人陷入深深的感慨之中。</p><p class="ql-block"> 初看这几句,似乎是女子在诘难郎君的情谊如同秋天的叶子一般,随着季节的变换,渐渐变得疏离,最终飘然而去,只留下自己在这孤独的世界里黯然神伤。这让人想起了唐代李峤《风》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秋叶飘落本就是自然规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而在词中,女子以秋叶无情来感慨人情的淡薄,可细细思量,却又能体会到其中更深层次的无奈与悲哀。</p><p class="ql-block"> 秋叶落地归入尘土,本就是大自然不可违背的规律,是天道使然,而人性又怎能去轻易诘问呢?就如同世间诸多的离别与变迁,往往并非人力所能掌控。“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年少时的分别总是那样轻易,可谁又能料到,这一别之后,便是音信全无,徒留自己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苦苦思念,翘首以盼。</p><p class="ql-block"> 逆着天道去追问人性的薄凉,终究只能是满心的无奈与伤痛,那无声的泪水,又怎能随着秋风飘散而去呢?一声肠断绣帘中,郎君已然远去,再也不会归来,留在女子心中的,唯有那“脉脉无语,粉泪不成珠”的凄凉场景,那是一种深入灵魂的伤痛,是爱而不得、守而无望的绝望,即便岁月流转,也难以在心底抹去这刻骨铭心的记忆。古有卓文君作《白头吟》,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表达对爱情的期许,可当面临爱人变心时,也是满心的伤痛与无奈,《诉衷情》里的女子心境与之颇为相似,都是在爱情的不如意中饱受折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夜行船》里的离别之伤与深情回忆</b></p><p class="ql-block"> 《夜行船》这首词,则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离别画卷,从一名女子的眼中,或者说是从作者的回忆之中,细腻地描绘了那段曾经相聚送别的情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那其中的深情与哀愁。</p><p class="ql-block"> 词起首便将我们带入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之中,那是与情人相会的欢乐时光。<b>“鬓云低”,</b>简单的三个字,却生动地勾勒出女子那娇柔温婉的姿态,如云般的秀发低垂,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柔美与娇羞;<b>“翠翘金凤” </b>更是进一步描绘了女子那华美的装扮,金翠相间的头饰在发丝间闪烁,映衬出她的娇艳动人,这便是她在作者心中长留的倩影,每当回忆起,都仿佛能看到她那楚楚动人的模样,让人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这般对女子美丽姿容的描写,在宋词中屡见不鲜。如柳永《雨霖铃》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侧重于离别后的伤感,但回忆起往昔与情人相处时,那女子的风情万种想必也是如《夜行船》中所描绘的一般动人。而“樽前”二句,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临别时的场景,两人相对而坐,酒杯在手中,却都无心饮酒,只是彼此珍重、低语殷切,眼中满是不舍与眷恋,那是一种无需言语便能心领神会的深情,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饱含着对彼此的牵挂与爱意,“意偷转、眼波微送”更是将这种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仅仅通过眼神的流转,便能传递出千言万语,那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腻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 在宋词里,以目传情的描写不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一瞬间的眼神交汇,蕴含着多少深情与惊喜,与《夜行船》中临别时的眼波传情有着相似的韵味,都是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情感在眼神间的流转,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真挚。</p><p class="ql-block"> <b>“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 </b>随着词句的推进,画面一转,将我们从美好的回忆拉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展现出别后思念之中的凄凉难耐之情。那短暂的相聚仿佛一场美梦,还来不及细细品味,便被匆匆打断,如同那“楚梦”一般,虚幻而又短暂,让人空留遗憾。</p><p class="ql-block"> “楚梦”一词,让人联想到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那如梦似幻的美好邂逅,最终也只是一场空,正如词中这短暂的相聚,充满了无奈与怅惘。随着时间的推移,寒意渐渐加深,那翠绿的帘子上也染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寒冷与孤寂所笼罩。斜月的余晖洒在窗前,远处的钟声悠悠传来,将人从那残留的梦幻中唤醒,回到这冰冷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此时才恍然惊觉,情人已经远去,只剩下自己独对这清冷的夜,那无尽的思念如同这寒夜的霜,一点点侵蚀着内心,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离别之后的痛苦与煎熬,仿佛心也被这寒冷冻结,陷入了无尽的哀伤之中。就如同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表达的那般,相见不易,离别更苦,别后的思念更是折磨人心,《夜行船》里的女子也正深陷在这样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伤怀深情的轮回与共鸣</b></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爱极与情深,总是生前债,而《诉衷情》和《夜行船》这两首词,恰恰充满了这样伤怀之深情,它们字里行间仿佛透出了曾经不断轮回的一幕幕,让我们在品读的过程中,不禁感叹世间情感的奇妙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夜行船》中那相别时,<b>“月西斜,画楼钟动” </b>的场景,宛如一幅永恒的画面,穿越千年的时空而来,那亘古不变的月光,依旧洒向同样古老的山塬,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只有那伤感的思念在缓缓流淌,恍若一曲泣歌,华丽、缓慢而忧伤,让人的心也随之颤抖。那些受伤的记忆,就像是沉淀在岁月深处的韵律,即便历经千年,依然在我们触碰的瞬间颤抖起来。在这不眠的夜空里,飘荡着一曲断肠的歌,诉说着那些无法言说的伤痛与思念。</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词人们,似乎在千年前就已然将人间的百态情怀描摹得淋漓尽致,当我们读着这些宋词时,就好像是在重读存储在心灵间的记忆,就像《诉衷情》和《夜行船》中所描绘的那样,也许是轮回世中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甚至那一生的记忆,它们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当下的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这些词的世界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能找到那些被岁月掩埋却依旧刻骨铭心的情感,让我们明白,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人类对于真挚情感的珍视与追求,以及在失去时所感受到的伤痛,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宋词,便是承载这些情感的珍贵容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从中汲取情感的养分,感受那份动人心弦的美与哀愁。</p><p class="ql-block"> 总之,古代词中的这些伤情与回忆,不仅仅是古人情感的记录,更是连接古今心灵的桥梁,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能与那些遥远的灵魂对话,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到那份共通的情感共鸣,让生命在诗词的滋养下,变得更加丰盈而有质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图片由绘画 AI绘制)</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