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13)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边陲小城勐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难以忘却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12.1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近日刷抖音,一个非常优美的视频画面印入我的眼帘。细看配图文字,我的天啦,那是勐腊,我曾经呆过的地方,我吃惊不小,连看三遍,方才作罢。我的思绪随即飞回了五十年前在勐腊当兵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勐腊系傣语地名,意为产茶叶之地。勐腊在云南省的最南端,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span>东、南、西南三面与老挝山水相连,西北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国境线长七百多公里。县内有傣、哈尼、彝、瑶、苗、壮、拉祜等少数民族,其中傣族居多。勐腊有着广袤浩瀚的热带雨林,不仅孕育了千姿百态的植物群落,也孕育了难于胜迹的动物家族,素有“动植物王国”美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示范区。原始森林是勐腊的主旋律,境内举目皆绿。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珍贵的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美丽的凤尾竹,小巧别致的傣家竹楼,闲婉柔靡的傣族舞蹈,五彩斑斓的傣族服饰,阿娜多姿的傣族姑娘,尽显勐腊的风情、勐腊的精彩。无论你走到哪里,处处如诗如画,处处风情万种,宛若世外桃源,让人着迷,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我当兵时,部队位于勐腊县境内的一座高山之巅,距勐腊县城百多公里左右。在部队初期,我当司务员,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司务长做好连队干部战士日常生活物资的保障,去勐腊县城采购,就成了我经常性的工作,所以我就有机会经常光顾那座小城。因为部队驻扎在山上,几乎与世隔绝,干部战士长年累月下不了山,见不到外面的世界,战友们对我能经常下山,尤其是到县城勐腊,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勐腊县城位于一个长型坝子中,紧邻县城的南边有一条河,叫南腊河,河水清彻见底,两岸树木、花草茂盛,风光秀丽。这条河是勐腊的主灌河,也被称为勐腊人民的“母亲河”。其源头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汇聚千沟万壑的涓涓细流,最后流入澜沧江、湄公河。勐腊县城很小,中国至老挝的公路穿城而过。县城只有一条街,东西走向,长不足两公里。沿街两边只有一个旅馆是三层楼,还有一个新华书店和汽车客运站是两层楼,其它都是平房。沿街两边的商店也不多,整个县城除了县政府招待所,只有一家旅馆。饭店也只有三家,其中一家仅供应米线、面条,不供应米饭。县城人口很少,平时街上行人稀少。县城唯一显现人多的时候是当地驻军有时候晚上在县城的广场为老百姓放电影,才感觉到县城尚有不少人。勐腊县城电力缺乏,晚上经常停电,我们有时候晚上在县城的旅馆住宿,每遇停电,旅馆就给每个房间发一根焟烛,用以照明。由于县城位于西南边疆,号称为祖国的西南前哨,县城的很多商家名称都带“前哨”两个字。我们在县城经常入住的旅馆叫“前哨旅社”,我们在县城经常就歺的饭店叫“前哨饭店”,县城唯一的广场叫“前哨广场”,这让外面的人一到这个地方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里是边防前线。</p><p class="ql-block"> 我一般一周至少要去一趟勐腊县城。那时候当地对部队没有专供,物资紧张,尤其是一些紧缺物资很难买到。除了连队生活需求外,还经常有一些战友要回家探亲,也托我帮助买一些云南的土特产,这些东西都要找地方主管部门领导批。当时我跑得最多的就是勐腊县商业局,找局长批物资。我记那个局长祖籍是河南商丘,和我们安徽亳州交界,我为了跟他套近乎,就说我是安徽亳州的,我们是家门口,半个老乡。那个局长人很好,不知道是认我这个老乡,还是出于对部队工作的支持,反正我每次找他他都尽量满足我的需要,我很感激他。商业局的仓库在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头上,每次局长批了后还得到那个小山头上的仓库去取货,要跑一大截路,还得爬山,累得要死。勐腊的夏天虽然没有内地热,但也有三十度出头,我经常上身只穿着背心奔波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当时有一支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在老挝执行援外任务,国内对他们有物资专供,在勐腊设了个专门机构,我也经常去他们那里求援。但他们驻地离勐腊有四、五公里,我就经常找一辆自行车往他们那里跑。</p><p class="ql-block"> 我当司务员时还经常遇到两个难心事。一是连队汽车每次去县城,一般随行的都有几个干部战士,或公干,或私事,但他们在县城吃饭都要我来安排。县城可以吃饭的饭店只有两家,那时候物资极度匮乏,在饭店就歺,不要说荤菜了,就连蔬菜都很紧缺。所以我无法让大家吃得好,只能免强让大家吃饱。二是买汽车票难。连部干部经常要从勐腊乘长途客车去思茅(今普洱)团里公干,那时候都是盘山公路,乘长途客车如坐车的尾部,非常甩人,而且汽车尾部颠簸幅度大。那时候的长途客车不像现在全封闭,坐后面灰尘也很大,所以乘长途车坐前面与坐后面舒适度大不一样,人们都想靠前、靠窗户坐。就这点小事往往很让我头疼。当时勐腊每天往我们团部所在地只发一趟车,乘车人多,有时能买到票就不错了,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当时勐腊汽车站只有一个售票员,那个人祖籍也是河南,我开始也想像与勐腊县商业局长那样,以半个老乡为借口,与他套近乎,但没用,他不买我的帐。他给我印象非常不好,架子大,好像是多大的官一样。卖票时,如果哪位说自己晕车,请他照顾给一张靠前、靠窗的座位,他根本不理睬。但对熟人,他就完全是另一副面孔。<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次我在窗口排队买票,轮到我时他恰好接了个电话,有人找他买票,他满口答应,并说把前面第二排一个靠窗户的位子给他留着。与他扯不上关係的,很难买到理想的座位票。</span>连部干部要乘车,我如买不到理想的座位票虽然他们嘴上不一定说什么,但谁知道他们心里会怎么想?作为我来说也会觉得为领导没服务好。</p><p class="ql-block"> 在县城的旅馆住宿我还遇到过一个非常恶心的事情。那时候勐腊县有很多内地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很多都还是孩子,不懂事,有的很调皮,他们经常到县城里来玩,有的探亲来回途经县城,晚上都在县城的旅馆住宿。有一次旅馆逮住一个知青,发现他在房间的热水瓶里尿尿。自发生这件事以后,我入住旅馆都不敢喝旅馆热水瓶里的开水,渴了只有忍着。</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在那个县城,我还亲眼目睹过一个让人十分痛心的悲惨事件。那是</span>1974年4月13日,是当地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战士们嚷嚷着要去县城看热闹,连队派车安排了二、三十名战士去县城玩。下午准备返回时,我们停在路边的汽车被人霸占了,车箱爬满了人,足足有四、五十人。原来是我们来县城的路上有一个知青农场,很多知青当天也来县城看泼水节,他们认识我们的车,下午返回农场,想搭我们便车。可满满的一车人加上我们自己还有那么多人,怎么坐得下呢?怎么赶都赶不下去,我们只好骗他们说我们当天不返回,并将车子调头,准备向反方向开,他们信以为真。恰好这个时候不远处停了一辆陆军部队的车,据说到他们农场附近的山里拉柴伙,不知他们怎么知道了信息,纷纷跳下我们的车,爬到那辆陆军的车。估计该车也是无法赶走他们,只好捎上他们,但严重超载,车刚开出县城,就在一个拐弯处就翻了,当场死亡十五人。我们车当天下午返回经过事故现场时还正在清理。满地是血,惨不忍睹。那都是从北京、上海来的知青,很多都还是孩子,花一样的年纪,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边疆,就这么命丧黄泉,太可惜了。此后几十年,每年的泼水节我都会想起那个血色往事。</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小县城,我还有过一个美丽的遇见。那是我家门口的一个小学同学,在部队当兵,我在勐腊期间,恰逢他们部队在老挝执行援外任务。有一天我去勐腊县城,看到街上张贴了很多欢迎某某部队凯旋归来的大红标语。因为我与我的这位同学过去一直有书信往来,只不过他们去到国外执行任务后联系不方便就断了,但他部队的代号我一直记得。我一看标语上的部队代号,正是我那位同学所在部队。当天晚上,勐腊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广场举办电影招待会,欢迎他们部队胜利归来。我当晚住在县城,也赶去广场,想看看能否碰到他。非常巧合,在广场我问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他们连队的,几分钟后我就和我的老同学相见了。在那么遥远的边疆竟然有如此奇愚,这也太难得了,我们彼此都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棱。离开勐腊已近50年,勐腊县域内勐仑、勐捧、勐滿、易武、尚岗、尚勇等许多地方都留下过我的脚印。特别是勐腊县城,我走遍了大街小巷,费尽了心机,磨破了嘴皮,踏破了鞋子,淌干了汗水。许许多多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那座小城,有我生命的浪花,人生的印迹,岁月的年伦。对那座小城我再熟悉不过了,它的每一处街景,每一个巷口,包括我经常求助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特别是那条美丽的南腊河,一直流淌在我的心中,它如一首诗,更像一首歌,时常回响在我的耳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如今,勐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面向东南亚的一类口岸在勐腊县境开通,勐腊已成为国家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中老铁路过境勐腊,过去由我们部队至昆明需要六天时间,现在只要五个小时。我虽然仍然怀念过去</span>勐腊的旧模样,但我更为今天飞速发展的勐腊欢欣鼓舞。</p><p class="ql-block"> 勐腊,我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站点,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怀念它、祝福它。愿勐腊的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