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都说打开一座城先去博物馆。北京有太多值得一去的博物馆,但想要深度解读这座古都背后的文明,首都博物馆绝对是最优选。北京城几千年的时代更迭、历史变迁,都能在这座博物馆里窥见一二。走进“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悠久的七十万年人居史、辉煌的三千年建城史、璀璨的八百余年建都史以及七十余年的新中国首都发展史一路珠玑,不断递升的历史进程、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荟萃异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首都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于1953年筹建,占地面积64896平方米,是隶属北京市政府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是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馆内文物类型有青铜器、陶瓷器、佛造像、玉器、织绣、绘画,三羊铜罍、释迦牟尼佛像等馆藏精品。截至2024年,馆内拥有藏品125011件/套,珍贵文物63235件/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都博物馆</span>值得一去的博物馆,我完全被老祖宗的审美惊艳到了真是开了眼界饱了眼福,见识到真宝藏 和美学天花板。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无论是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还是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设施,都让我印象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制碑:博物馆外东北角,清乾隆皇帝手书《皇都篇》和《帝都篇》。</p> <p class="ql-block">首都博物馆是国一级博物馆,于2024年2月完成改造,首都博物馆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展馆主要分两部分,方展厅(西侧)基本陈列,圆展厅(东侧)专题陈列。中厅:景德街牌楼:梁思成留给首博的1号文物。方厅:首都博物馆展陈的核心,表现了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及不断递升并走向辉煌的都城发展史,成为创建国内流博物馆的品牌陈列。</p> <p class="ql-block">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景德街牌楼:梁思成留给首博的001号文物!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椭圆形的青铜展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p> <p class="ql-block">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该展览以深厚的北京文化为主线,以时代演进为顺序,展现了北京从原始聚落到形成城市,从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跃升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都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历史进程。“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与“古都北京·城建篇”共同构成了首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形成了首都博物馆展陈的灵魂。“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的展陈内容分为“北京历史文化”与“世界文明概览”两部分,分别位于展线的内圈(展柜)与外圈(展厅四壁)。</p> <p class="ql-block">“北京幻星”展览,一座巨大的LED屏幕映入眼帘,投影灯投射出闪烁的星光效果,整个空间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北京的历史文化知识,还体验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油画展,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56件跨越500年的俄罗斯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探秘北京中轴线”展区,我看到了永定门、钟鼓楼、景山公园、中山公园等标志性建筑的模型,还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和金砖制作工艺。这些精美的展品不仅展示了北京的历史风貌,也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赞叹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辉煌中轴”专题展</p><p class="ql-block">华夏先民在都城选择和规划建设上的“以中为尊”产生了“居中而治”——都城处国家之“中”,皇帝居都城之“中”。以“九重天子居”为轴,南北延伸,东西展拓,形成了具有“建中立极”的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与文化空间序列——都城“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参照古人所描绘的以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对称布局为核心内容的理想都城范式,进行规划、建设和完善,集中展现了13世纪至今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创造与才能。</p> <p class="ql-block">除了常设展,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的“辉煌中轴”专题展,更是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异常火爆,共分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个部分,在16米长的中轴线沙盘上,配以立体投影技术展现了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一系列建筑、历史地标、历史街道、桥梁和遗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轴线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周礼.考工记》为发端,至曹魏邺城初具轴线布局雏形,到隋唐长安城始成规矩方正、中轴对称的城市模式,至元明清三代之都城﹣﹣北京城,遂成中国古典城市规划设计之大观。</p> <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展览以首博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新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更加强调和突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讲述普通观众看得懂、行家看得过瘾的北京历史。展览内容也进行了丰富,增添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新发现、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看的“镇馆之宝”,伯矩鬲——西周早期,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青铜器到底“牛”在哪儿呢?全身共有7头牛:顶部盖有2个背对立体牛头,盖面2个牛头纹,3足各有一个牛头纹,共7个,可谓“牛气十足”。高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方法,7个牛头立体飞扬,给人威严之感。内有铭文: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证明了《史记》中对召公封燕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是元青花器中的珍品,目前发现的同形器仅两件。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莲花,呈现出凤鸟飞翔于莲花丛中颜富情逐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堇鼎: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体型最大最重的一件,北京建城历史的珍贵见证(方厅2层)。</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雕造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的释迦牟尼佛与二协侍菩萨像,是北京现存最大的早期佛教雕像。主尊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合掌恭立的二协侍菩萨,背光硕大,正面刻有忍冬纹、火焰纹和31尊歌舞伎。背光后上半部有十二排小佛像,下半部刻有“太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太皇太后造像”的造像题记。</p> <p class="ql-block">缂丝十二章龙袍:乾隆帝祭祀专用龙袍,清代革丝最高工艺(方厅3层)。此件龙袍为圆领右衽,四开据,马蹄袖,直身长袍式,明黄色丝线绳织“卍”字纹地,三色捻金线绳织龙、蝗蝠、灵芝头云、十二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戲、藻、宗葬、火、粉米)、海水江涯、立水八宝等纹饰,衬黄色三枚团龙江绸里。</p> <p class="ql-block">丝绵夹金五佛冠:整个佛冠镶嵌珍珠十宝石950颗(方厅3层)。</p> <p class="ql-block">(元)景德镇密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瓷枕雕镂成戏台形式,戏台上珠帘漫卷,众多演员正在演出一场杂剧。</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密青自釉水月观音普萨像(元),水月观音的形象最早是唐代画家周舫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创造的造型。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p> <p class="ql-block">翠扳指:李莲英的翠扳指,据说价值2个亿。(圆厅5层)。</p> <p class="ql-block">荣禄的绿色三件套(鼻烟壶、带勾、翎管)也存在这里。想欣赏帝王绿翡翠的绝对不能错过。</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白玉龙纽御玺。</p> <p class="ql-block">面对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或小巧精致或大气磅礴宝贝真是很欢喜。每一块玉石都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岁月。我细细观赏着这些玉器,从它们的形态、线条、纹饰中,感受到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美玉造型独特,线条流畅,上面雕刻着繁复而精细的纹饰,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工匠的精湛技艺。在几千年前,那些工匠是如何用他们那灵巧的双手,将这块原本普通的玉石,雕琢成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玉石与刻刀摩擦时发出的细微声响,感受到那份专注与执美。</p> <p class="ql-block">嵌石火焰背光木座金佛。</p> <p class="ql-block">明.弘治款金盆。</p> <p class="ql-block">太喜欢这些精美的宝贝,驻足于每一件宝贝前都流年忘返不舍离开。</p> <p class="ql-block">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五层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p><p class="ql-block">该展览主题是“胡同人家”,通过展示胡同邻里的婚育、节庆等活动,表现清末、民初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和各种礼仪。</p><p class="ql-block">“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以北京建都八百多年的皇城为背景,定形于清末年至民国年间,采用最具北京民俗特色的元素符号——胡同和四合院来反映展览的主题。将最贴近生活的人生礼俗,巧妙地浓缩在老北京的一户“胡同人家”,以一位“老北京”的回忆自述,串连起人生礼俗的种种事项,别具匠心。展览采用了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将文物作为道具,将胡同、商业街、四合院及大幅场景画、投影短篇作为舞台,强化了文化的生态性,使民俗事项的表现历历在目、清晰亲切。</p> <p class="ql-block">我仿佛穿越回了老北京的街头巷尾。这里展出了老北京婚礼、祝寿、节日的相关文物,还有现代的泥人、雕塑等北京胡同风格的艺术品。这些展品不仅生动有趣,还充满了浓厚的京味儿,让人感受到老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六层的佛塔展立意很棒,以出土场景为单元还原文物的历史原貌,把每座佛塔的介绍以及对应出土的文物都放置一处,唤醒人们都文物原始状态及历史背景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首都博物馆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宝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惊喜和启发。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这里绝对值得一访。</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无论是古老的青铜器,还是精美的玉器,亦或是庄重的佛像,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同样热爱文化的游客,大家或驻足欣赏,或低声交流,整个氛围既庄重又温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