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博物馆

进jfmwsyy

<p class="ql-block">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处于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p> <p class="ql-block">良渚遗址的核心良渚古城遗址,以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体现了礼制的影响。特别是反山墓地“琮王”所展现的良渚玉器最为经典的纹饰“神人兽面纹”,展现出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信仰特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代稻谷和从余杭莫角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span>]:良渚遗址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稻作农业的最高成就,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p> <p class="ql-block">统一的神徽:[<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人兽面纹</span>]神人兽面纹又称神微,反映了整个良渚社会在精神领域的高度认同。神徽不仅在玉器上被大量表现,还见于象牙器、嵌玉漆器等其他高端材质上。琮和琮式玉器、权杖的瑁和头饰玉器的造型,无一不被神徽主宰。神徽组合的表现变化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p> <p class="ql-block">神徽的形式:头戴羽冠的神人位于神兽之上,神人脸部写实,五官俱全,双手五指分明,搭在神兽身上。神兽两眼硕大,形态夸张</p> <p class="ql-block">鸟纹是神徽这一主题纹样的有机组成部分,—般位于神徽的左右或下方。鸟身的刻纹采用了兽面纹的眼睛,反映了彼此表达上的共性</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镰中,90%利于左手使用,这是良渚先民留给我们的一个有趣现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段石锛</span>]石锛是一种磨制石器,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之一。‌它的形状通常为长方形,单面刃,有的石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块),称为“有段石锛。石锛可以装上木柄用于砍伐和刨土,是当时人们从事火耕和耜耕农业、开垦荒地的重要工具</p> <p class="ql-block">浙江余杭钟家港遗址出土的骨鱼钩</p> <p class="ql-block">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的头盖骨容器:将成年人头的顶骨切割下来,前后两端各钻1~3个小孔,可以穿绳系成提梁作容器使用</p> <p class="ql-block">上海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3D打印)</p> <p class="ql-block">浙江余杭出土的刻符陶片、陶罐、陶豆。5000年前的先人用简笔画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眼中的万物</p> <p class="ql-block">玉有真玉与假玉之分,后者古称“珉”。真玉包括硬玉(翡翠)和软玉。良渚文化遗址中未见硬玉。黄白色的良渚玉器多为透闪石软玉,青绿色居多的良渚玉璧多为阳起石软玉</p> <p class="ql-block">[玉三叉形器]边缘轮廓一般为圆弧形,上有三个分叉,中叉上方往往再配装玉管。左边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兽面</span>纹玉管、三叉形器组合;右边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首</span>纹玉管、三叉形器组合</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玉管串</p> <p class="ql-block">镂空兽面纹玉牌饰</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开辟沃野、种植水稻、养殖家畜,稻米成为最重要的粮食,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制陶、纺织、制骨、治石、徐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体系化。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