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乡࿆村࿆行࿆

萧毅

<p class="ql-block">旅游去过很多地方,还没有专程看过现代的乡村,随着乡村逐渐的城镇化,以后可能想看真正的农村就难了。中国这么大,也不能到处乱看,还是得去有点关系的乡村比较稳妥。时下正值农闲的四月底五月初,看看农民们都在干什么。</p><p class="ql-block">这次去的是广西玉林几个过去有名的富庶之乡,太穷的地方没什么好看,否则也会政治不正确。</p> <p class="ql-block">玉林上世纪还是一个小城,到七十年代人口还不足五十万,现在人口爆增至近六百万,主要是周围郊区农村都建设成为城区了,面积和人口已相当于七十年代的广州。现在管辖的地方也多,整个辖区叫玉州区,玉州区首府自然就是玉林市。</p> <p class="ql-block">广西玉林古称鬱林,西汉时就有鬱林郡了,看三国誌里面就有欎林的地图。欎林至今起码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这期间曾几次更名,因本地的南流江而名为南流县,又因北方人来做官嫌欎字难写而改用同音字“郁”,岂不知当地语音“欎”同“忽”,与“郁”风马牛不相及,让“郁”林人很是忧郁。解放后人们强烈要求改名,坳不过“捞兄”(北方人戏称),勉强更名为同音字 “玉”,玉林就被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在玉林最繁华的五灯坡地段入住了一间便捷酒店,早餐是自助餐,居然有玉林最出名的炒河粉吃,而且是随便吃,这薄薄的河粉在广州都吃不到!</p> <p class="ql-block">听说万花楼重建了,就先跑去想见证一下历史的重现,不料装修还没完成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只好在围墙外找个最好的角度拍了几张照。</p><p class="ql-block">万花楼是玉林著名的名胜古迹,万花楼始建于南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之所以名为万花楼,是因为楼内外绘有花朵上万。南宋初建时叫奎妲阁。奎妲即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后来奎妲阁坍塌,重建后改名文昌楼。文昌即文昌星,是主宰功名之神。清道光改建后才取名为万花楼。民国杂志《广西一览》评论:“古万花楼……为本省最精美建筑物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上世纪文革时期群众武斗,“4.22”造反派占据万花楼,“联指”革命派来攻,动用了山炮,炮弹从窗口打进万花楼,炮弹在塔里爆炸打死了人也没伤到楼体。“4.22”感觉不敌撤退,“联指”怕“4.22”再攻回来,用一棺材装满黄色炸药,放到塔底于深夜把万花楼炸碎了,惊天动地那一声响,至今仍回响在老一辈玉林人的耳际。</p> <p class="ql-block">回程来到五灯坡旁的人民公园,这里有几根龙柱,或者龙图腾,不知是何意。</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公园的湖畔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云天宫,这次来没有计划去云天宫玩,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找到我以前的广西自驾游美篇,里面有对云天宫详细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在和亲友聚会之前,先到五灯坡的一个青年发廊理了个发,没问价钱,洗了再理,理了又洗加吹干,才38块人民币,这么便宜有点惊讶。</p> <p class="ql-block">跟亲友们会餐。</p> <p class="ql-block">餐后逛夜市,在夜幕灯影中,玉林呈现的已经是个大城市的形象。玉林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基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柴油机厂,现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北流的陶瓷生产也形成了出口基地,此外还有玉林制药业,也是全国闻名,其中云香精和正骨水就是耳熟能详的玉林产药品。</p> <p class="ql-block">玉林旧城区汽车不算太多,电动摩托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交通工具,若是遇到上下班时间,街上的电动车潮定然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五灯坡前的商店门口,永远都停满了电动摩托。</p> <p class="ql-block">近年玉林政府倡导的“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已被提档升级。“十字街”原是古欎林最繁华的地段,分成上十字和下十字。“十字街”艺术节</p><p class="ql-block">把旧时鬱林城的地名,州署名称,书院,知名老字号店铺的招牌灯箱重新标注在现址上,街上贴满玉林话俚语,民谣海报等。现在这些节日装饰都成为了常态,特别体现在“十字街”夜市上,外地游客把游“十字街”夜市作为了必不可少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来逛逛“十字街”夜市。</p> <p class="ql-block">老板娘把芒果切成花一样,要是不告诉你,都不知道是芒果。</p> <p class="ql-block">十字街夜市还有台湾小吃,不知道是不是正宗。</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一定会流口水,这里卖的是玉林传统的小吃--酸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人们口袋拮据,唯一能随意光顾的小吃摊档就是酸料店铺。</p> <p class="ql-block">酸料摊卖的什么呢? 啥都有,自己看吧。记得小时候一两分钱都有交易,想起来那时候的酸萝卜酸耶菜,不是流口水的问题,是至今再也寻不回来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夜市上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啥都有,可我拍的都是食品,整理了一下,集中在这。其中有玉林最悠久最富有特色的牛肉干,叫牛巴,现在玉林罐头厂生产的干罐头牛巴,作为高级食品已经出口国外。</p> <p class="ql-block">“十字街”夜市的色彩比这气球摊丰富多了!</p> <p class="ql-block">上面提到过玉林的工业生产, 其实玉林轻工业生产也是很杰出的。玉林的福绵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基地之一,是广西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目前共有服装企业1600多家,配套企业400多家,注册商标160多个,从业人员10万多人,日产服装60万件(套),年产值达42亿元人民币。我们的乡下游就先到福绵韦村去看看,为什么选韦村呢? 因为这里是岳母的娘家,多少有点关系,如果没有人带,能看到的东西是不多的。</p> <p class="ql-block">福绵离玉林城25公里,到了福绵区政府前面的岔路口左转,就是韦村。进村的路中间铺的水泥部分十分窄,与在外的名声似乎不相符。韦村正式名称叫韦福村,这个村可不简单。让百度百科来告诉你这个村的情况(能在百度上查到的村庄应该不多):</p><p class="ql-block">韦福村,下辖5个自然村(福沙、韦村、六科、坡脚、胡屋),有1000户3809人,操粤语方言,汉族人居多,耕地面积2842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种水稻,瓜菜等,部分居民从事服装加工业和小商贩活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的这个村就是韦福村里面的正宗韦村。</p><p class="ql-block">白天进去居然都没看到人。</p> <p class="ql-block">有些地方景色不错。可以看出韦村以前是个富裕村庄。记得岳母用乡音方言跟我们唱过: “有女想嫁韦村郎,玉石街基龙凤门,四角天门明泉井,中间有只聚宝盆,石嚿塘虱不过埠,崇德宗祠向北门”,太太说母亲的这首方言小调充满了浓郁的家乡味道,家乡的魅力从中被娓娓道出,百听不厌。</p> <p class="ql-block">有些房子质量也挺好,可是,人呢?</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公用手动水泵都已生锈了,好像很久没有人用过一样。</p> <p class="ql-block">想找个人来问问都很难。</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像考古队走进了一个无人区。</p> <p class="ql-block">这个水塘连水面都看不见,明显地这个水塘已经被人类放弃了,野浮萍已经占据了每一寸水面。</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发现野地里有一个老人在挖地, 经过交谈,竟然是远房亲戚。</p> <p class="ql-block">经过老人带路指点,终于找到了我们要去的人家。原来我们刚才去的是老村,老村的房屋基本上给放弃了,大多数人都在新村建了新房子,在新村还是很多人的。</p> <p class="ql-block">小鸡,很久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鸡了!</p> <p class="ql-block">很想把它们捧在手里,又怕惊跑了它们,就让它们自己爬上我手心吧:</p> <p class="ql-block">请韦村人吃饭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饭后带我们去了村头的牛仔裤工厂。结果我们看到的并没有通常那种牛仔裤。而是一种比较薄的裤子。厂主告诉我们,这也是牛仔裤,叫悠闲牛仔裤,这种裤子的布料弹性很好,又比较薄,是目前受年轻人追捧的布料,所以生产的悠闲牛仔裤销量很好。</p> <p class="ql-block">福绵区自古就是玉林的富乡,现在不单有成衣加工业,还有羽绒,皮革,精米,芒编加工业,另外还有建材,饲料,兽药,养殖等龙头企业,其中皮革,羽绒,芒编制品年出口创汇近2亿元。在成衣加工方面,年加工销售中高档西裤4000万条,04年底被法国《解放报》誉为“世界裤子之都”。2012年7月,福绵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到玉林,第二天和昔日工友们欢聚。</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乡村行目标是玉林的高山村。高山村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它亦是玉林古代的一个富乡。高山村始建于明朝,现在拥有150多座古民居,是广西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曾获得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多项荣誉。</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该村发动村民积极签订“高山村古民居保护和开发协议”,将13座古宗祠和150多座古民居入股到高山村村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保护和开发,已经建有徐霞客旅行纪念馆,高山摄影馆,高山诗社,高山书画院等展馆等。</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来这里呢,除了高山村出名,还因为韦村牟与高山牟同一祖宗,韦村人也以高山村为荣,高山牟氏保留着完整族谱。</p><p class="ql-block">据家谱记载,高山村牟氏祖籍在山东登州,自宋代牟千开始,牟千的次支六世孙牟全:“元忠显校尉管军千户,武略将军钦赐金牌,授掌节兵印征日本,管领战舰创开海道建大功后,御赐葬祭,子孙承袭,原居山东省登州府栖霞县铁口村”。牟全即为高山村牟氏的太太始祖,是为元朝抗日将军。明初大将军徐达遣散山东大族,牟全之子三台公(高山牟氏的太始祖)迁居广西,居住在桂林西乡崖底山。始祖牟方言明朝中进士(即贡生),任广西兴业县外翰,授修职郎,并迁居兴业县六望村。方言长子云七公迁居玉林仁厚镇牟埇村,云七的长子上序公迁居今玉林城北的高山村。</p> <p class="ql-block">高山村历史上出过不少进士,所以人称进士村,村口牌子就用进士村作招牌。</p><p class="ql-block">自清乾隆22年到清末的150年间,高山村共出过4名进士,21名举人,193名秀才。共和国时代更辉煌,至今统计已经从这里走出了一千多名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这条村有很多受保护的古墓,所以楼房建在坟墓边就不奇怪了。</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座有450多年历史的牟姓古墓保持完好,据说每年清明,重阳之日,该族裔孙们到此祭祀的有2000多人。据说这坟正好葬在龙头穴,所以牟氏丁财两旺,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进村的路是一条宽敞的水泥路,路两旁都是新建不太久的小砖楼,已经不像乡村了,有点像小城镇。</p> <p class="ql-block">高山村分新村和老村,新村近公路,所以一路走过就是高山新村,新村的特色就是这种不锈钢门的砖建小楼。</p> <p class="ql-block">楼房间也偶尔有这种不合时宜的阴湿小道保持着乡村本色。</p> <p class="ql-block">在新老村之间的高山村小学,教育质量一定不错,否则高山村走不出这么多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老村旁的大莲塘,一个照片照不全,看一角就好。</p> <p class="ql-block">莲塘的水泥栏杆有点高大上,看起来有点像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山老村。</p> <p class="ql-block">进入老村,这些房子基本都没有人住的了。</p> <p class="ql-block">高山村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许个愿中进士吧!</p> <p class="ql-block">宣传墙有不少东西可看。</p> <p class="ql-block">高山村各时期人物介绍。</p> <p class="ql-block">明清进士名录。</p> <p class="ql-block">牟氏家风家训。</p> <p class="ql-block">空白长榜题头。</p> <p class="ql-block">希望你下次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牟思成宗祠。</p> <p class="ql-block">由于没有人介绍,走进去只能看看里面结构。</p> <p class="ql-block">高山村老村挺大,因为不是旅游季节,没有安排接待人员,只能瞎逛。</p> <p class="ql-block">牟绍德祠。</p> <p class="ql-block">牟著存祠。</p> <p class="ql-block">青云巷,从这里走出去就平步青云,非进士不可!</p> <p class="ql-block">这个豪宅声称是玉林清朝第一门第,不服就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进去就进去,谁怕谁!</p> <p class="ql-block">跨过步步高升桥,二进门是个圆门洞,</p> <p class="ql-block">圆门洞前还有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果然豪宅不同凡响,仕途似锦!</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三进门。</p> <p class="ql-block">四合院内还有边门,门头上标着“著存祠”,大概是与牟著存祠相通。</p> <p class="ql-block">再往内进,这是四进了,有人在装修。</p> <p class="ql-block">最里面没有祖宗牌位,只有香案桌子。</p> <p class="ql-block">村口古榕边有不少老人在悠闲度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地理学家徐霞客来住过的古驿站遗址。</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来住过的历史记录。</p> <p class="ql-block">看完老村再经新村回去,感觉新村更近人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时打的三十几块钱,回程发现新村村口边有8路公共汽车,上车三块。</p> <p class="ql-block">晚上跟亲戚们聚会。</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去的是蒲塘石山坡村。距离玉林六十几公里,属玉州区兴业县管辖。石山坡是我祖居地,但我是第一次前去拜访。这里全村同宗都姓萧,因而人们称为石山萧。石山坡在当地历史上比较富有,最先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从广东迁来。开拓者主要为萧远坡,原籍广东平远县肥田村。根据萧氏族谱,萧远坡是西汉丞相萧何的第五十九世孙,也是南梁皇帝萧衍的第三十四世孙。</p> <p class="ql-block">石山坡村2019年被国家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许多古宅都被定为受国家保护的古建筑。这是在网上看到的“玉林新闻网”报道。</p> <p class="ql-block">村边傍着公路,所以有很多个路口可以进村。</p> <p class="ql-block">村里有很多近期建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还有新建没完工的。</p> <p class="ql-block">有些楼房还挺洋气的呢。</p> <p class="ql-block">可是一样的了无人烟,不用问就知道,肯定是大多数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石山坡香火最盛的萧劲峰祠,据说有七进,可我看到好像只有五进。</p> <p class="ql-block">最里面是祖宗牌位。</p> <p class="ql-block">儒林第是石山坡旧时的私塾,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小学。在广西剿匪时曾作过战地医院,在这里牺牲过六位战士。</p> <p class="ql-block">萧绍隆祠,这是我们祖上的祠堂,我们找到人来开门进去。</p> <p class="ql-block">进门的木屏风只有一扇是原窗格,带路人告诉我们说,以前祠堂不锁门,另外的窗格被游客偷去了,所以现在平常时要锁门。</p> <p class="ql-block">这祠堂也挺大,有四进,这是第二进。</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p> <p class="ql-block">第四进里面是祖宗牌位。</p> <p class="ql-block">我也给祖宗上了三柱香,左边牌牌上写的“兰陵”指的就是“兰陵萧氏”,维基百科上说:“兰陵萧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兰陵萧氏是开基于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望族……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个朝代。”</p> <p class="ql-block">其实兰陵历史上分南北兰陵,<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兰陵在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汉景帝二年,约公元前89年,祖先萧彪移居此地。萧彪是萧何幼孙。萧彪的玄孙萧望之,也是萧何的七世孙,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振兴了兰陵萧氏。</span></p><p class="ql-block">南兰陵在如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万绥镇,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祖先萧整带家族于公元316年移居此地。为萧望之14世孙,萧何20世孙。</p><p class="ql-block">之后南兰陵的萧道成,萧衍开创了齐梁两朝帝皇基业,充实了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了宗祠,来到我父亲住过的祖居,它已被列为受国家保护的“古建筑”,整个石山萧古民居群共有十多座被列入受保护名单。</p> <p class="ql-block">列为古建筑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点讲就是它不能居住,也不能卖,装修也要报备政府,等待政府部门批准与规划,或者政府派人有计划地维修,如真装修完成,还要报请政府来人检查验收。反过来就是说,如果政府不管,那么这个建筑只能让它慢慢烂掉。</p> <p class="ql-block">进去看里面的天井真大。</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厢房也不小。</p> <p class="ql-block">再进里面看,明显地已年久失修,天井已经草木丛生了。</p> <p class="ql-block">来之前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工程批文,是关于维修石山坡古宅的协议合同书,国家工程拨款合共570多万,2021年签的合同,现在应该完工。询问带路的石山坡村民,回答说不知道有这回事。国家几百万的拨款是给整个石山萧十几栋古民居的维修款,难道这钱被打水漂了? 还是被黑在哪个环节了呢?</p> <p class="ql-block">拍点视频留念吧,看看这青砖大宅,烂掉确实心疼。</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宅门口中间,往两边拍照就知道大宅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再走过拐角就看到大宅有多深。大宅的尽头是一栋大洋楼。</p> <p class="ql-block">走到洋楼前,这里不开门,带路人也没有钥匙。这栋古洋楼叫萧书绸大宅,已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大宅整体外观简直是一座城堡, 建筑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不设正大门,仅仅一个小侧门入内,当时主人可能是考虑风水立向,也可能考虑安全。这座建筑中西结合, 气势恢弘。</p> <p class="ql-block">主宅一楼是欧式骑楼建筑风格,走廊为西式拱形,窗户为西式花窗,二楼则是中式古典建筑风格, 显现了较高文化艺术, 这样的建筑于玉林极为少见。大宅主人萧书绸是民国海漂,从国外赚到钱回家乡搞建设,因了解欧式建筑风格,于是建设了如此中西合璧的建筑城堡。大宅建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不料解放后主人竟被枪毙了,原因不明。</p> <p class="ql-block">这个村边的单栋建筑物叫“镜灯楼”,建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从建成到全国解放都没有人住过,只是在1944年曾经作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临时指挥所,还有在广西剿匪时也作过解放军的临时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镜灯楼也是我祖上的,现在也成为被保护的古民居,由于作过临时指挥所,被加上了革命色彩,成为了对本乡学生和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题材。</p> <p class="ql-block">爬到楼上看看,也是年久失修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可是按照那维修合同上的第8项看,镜灯楼明显也在维修行列,期望维修工程真的有施工的那一天。</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镜灯楼往村外的路,乡间风景很美,当时建镜灯楼时,一定也考虑过这个美丽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石山坡后山有个现代建筑群,原先以为是石山村的村委会,看楼上标签才知道这是石山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是蒲塘镇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一部分,后面有个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两边是服务中心的宣传墙。</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边上有个很豪华的水泥阶梯通往山上。</p> <p class="ql-block">人们沿着蜿蜒在青山绿树中的水泥路,再攀上这山坡的阶梯,就可以看到坐落于石山坡上的石山烈士陵园。(档案照)</p><p class="ql-block">这里安葬着解放军403团的11名解放军战士,其中六位参加剿匪战斗负伤后,牺牲在石山坡的儒林第战地医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有关资料对这个烈士陵园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沿着水泥路往村里走,景色幽静凄美。</p> <p class="ql-block">路边发现一个昂首挺胸的雄鸡。</p> <p class="ql-block">很久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公鸡了,必须把它拍下。</p> <p class="ql-block">这个母鸡也挺好看的。</p> <p class="ql-block">拜访完石山村,注意到路边有私营的公共汽车上落站。看到这个公共汽车上标示着跑那么多地方,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农村里都看不见老人与小孩,农村的衰落,跟公共汽车很有关系,交通太发达,去城市太方便了,乡村被抛弃,公共汽车就有“原罪”。</p> <p class="ql-block">后来家乡的朋友给我送来几张前年石山坡过年的照片,他们聚在一起庆祝新祠堂的落成,原来乡村里过年这么热闹!</p> <p class="ql-block">石山村过年还要唱戏的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石山坡在外面长期工作的人,过年回来到萧劲峰祠给祖宗上香。</p> <p class="ql-block">过年时外村亲戚在儒林第合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现在过年时的乡村景象才是应该有的乡村样子,希望乡村永远都是这样充满着欢笑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从现实回到餐桌,在离开玉林之前,再跟老同学们说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