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Palace Museum),简称“香港故宫”,位于香港油尖旺区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是一座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由故宫博物院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2年6月22日开馆22,于2022年7月3日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外观辅以现代化建筑手法和新兴建筑材料来体现建筑特色。为实现独特的外部建筑造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墙使用倾斜度高达1:3的清水混凝土结构和大悬臂的四层悬挑结构,外墙清水混凝土面积达到11000平方米,表面安装了3999件弧度不一的带孔曲面铝板,最大悬臂长14.6米,由100毫米厚的型钢构件组成,单个构件重达12吨。</p><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一所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专题博物馆,全面和深入地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博物馆轮流展出绘画、书法、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雕塑、图书典籍、古建藏品等精选的故宫艺术藏品。</p> <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有6层,其中地下有2层、地上有4层;共设9个展厅,其中,展厅1至展厅7陈列专题展览,展厅8至展厅9陈列特别展览。博物馆全面和深入地展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展出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故宫艺术藏品。2022年7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展出914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166件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楼由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严迅奇建筑师主设计,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承建。博物馆建筑展示了对传统美学新的阐释,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艺术、香港城市景观三大元素。参观者在中庭可以眺望香港岛天际线及大屿山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借鉴了北京故宫建筑和藏品,并以融汇古今、结合中西的方式重新诠释故宫文化。博物馆大楼以紫禁城建筑群颜色为主色调,再点缀以米黄、深红及冷灰色。</p><p class="ql-block"> 中庭天花以现代手法演绎紫禁城屋顶琉璃瓦铺设,远看如竹帘,又像轻纱,雅致飘逸。博物馆三个中庭空间的设计,参照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博物馆中庭的空间垂直递进,将不同楼连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整体外形借鉴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理念——“上宽下聚,顶虚底实”。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门呼应紫禁城的红墙,以朱红色迎宾。博物馆的正门入口,红色大门上有排列整齐的玻璃门钉,设计参照了北京故宫的门钉装饰并加入了现代的视觉元素。</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外墙设计借鉴紫禁城琉璃瓦的视觉元素,采用饰面铝板、玻璃幕墙、天然渐变铁饰面板三种形式的预制构件。</p><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从图纸设计、工厂生产、现场施工方案模拟、进度计划模拟、施工检验等方面都深入运用了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从而减少了项目图纸的错误。同时通过智慧工地系统从施工进度、安全、环保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准确率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守护文物的安全,力求打造美好的参观体验。</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2号展厅,展出主题是《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君主与后妃的主要居所。清朝十位君主与二十多位皇后在此过着养尊处优、充实有序的生活,本展览主要透过三百多件故宫珍藏的十八世纪精美文物,让观众了解紫禁城内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点滴,探索城内人员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四象驮水法轉水禽鐘,十八世纪产自英国,铜镀金。</p><p class="ql-block"> 清代宫廷大量使用從歐洲進口和國產的機械鐘錶。康熙帝喜自鳴鐘,認為鐘能督促自己更有效率地處理政務。宫中不少機械鐘錶造型奇巧、工藝精湛,部分甚至還有可以變換畫面場景和奏樂的機關,成為當時宮內深受歡迎的奢華陳設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采用镶嵌工艺,将玉石、玛瑙等镶嵌在木板上,制成挂件,有吉祥如意、富贵平安之意!</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博古园四方灯一对,清乾隆(1736~1795),铜镀金嵌玻璃,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百鸟朝凤园面盆,清乾隆(1736~1795)或嘉庆(1796~1820),铜胎画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太平車,清(1644-1911年),白玉、銅,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皇帝每天起床後,近侍都會端着盛有熱水的面盆為他洗臉。清代男子皆蓄長辮,近侍們每日要為皇帝梳頭、編辮和剃鬃,以確保面容端莊整潔。太平車為按摩工具,石質或玻璃的按摩頭可於穴位上前後滾動,有舒筋活絡、健身防病之效。</p> <p class="ql-block"> 轉水法水禽象驮鏡表,十八世纪产自英国,銅鍍金、鏡面玻璃,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紀,水銀玻璃鏡在清宮中已廣泛運用,不只后妃會以玻璃鏡梳妝,皇帝亦會用以正衣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歲朝圖掛屏,清乾隆三十八至六十年(1773~1795年),銅胎掐絲琺琅、紫檀木,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福祿壽式花插,清乾隆(1736~1795年),金星玻璃,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朝珠,清(1644~1911年),白玉、珊瑚、紅寶石、綠寶石,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后左为夏行服冠,清道光(1820~1850年),紗、東珠、絲網、緩,故宮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前为蟠龍紋冠架,清(1644~1911年),剔紅漆器,故宮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后右为雍正款花蝶紋天球式冠架,清雍正(1723~1735年),玻璃、銅胎畫琺琊、紫檀木,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花卉紋鼻煙壺,清乾隆(1736~1795年),玻璃胎金地畫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乾隆款蟹菊圖荷葉式鼻煙碟,清乾隆(1736~1795年),銅胎畫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彩云暗八仙金龙纹男夹龙袍,清乾隆(1736~1795),缂丝,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龍袍”,即吉服袍,用於慶壽、年節等嘉禮。此袍飾有九條五爪金龍,前、後各三條,兩局各一,還有一條在大襟遮住的底襟上。雖然五爪龍紋並不限於皇帝使用,但依據乾隆朝的冠服制度,只有皇帝的袍服上才能配有十二章紋,如胸前斧形的“黼”紋,用以彰顯皇帝的至尊地位和至善美德。因應特定禮制場合和活動之需,皇帝要相應地穿戴特定類型和款式的冠服。乾隆帝便曾在一天內更衣多達七次。</p><p class="ql-block">E</p> <p class="ql-block"> 怀表,十八世纪产自英国伦敦,铜镀金壳镶玛瑙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大吉葫蘆掛屏,清乾隆(1736~1795年),金、青金石、綠松石、玉、紅寶石、珊瑚,故宮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葫蘆有長壽、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帶「大吉」二字的葫蘆形飾物在紫禁城的生活、禮儀和宗教空間裏都可以見到,常用來裝飾牆面、門楣、屏風等處。乾隆帝特別錘愛大吉葫蘆,乾隆十一年(1746年)曾下令製作了六十二件大吉葫蘆,用來歡度春節。</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纏枝花紋三事,清乾隆(1736~1795年),玻璃戗金,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太平有象,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或之前,胎掐絲琺琅,故宮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象駄寶瓶,諧音寓意「太平有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這對象被安放在紫禁城内的道教場所欽安殿中,寓意為天下太平祈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隆款勾蓮八寶紋五供,清乾隆(1736~1795年),粉彩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中間香爐一件、兩邊燭臺與花觚各一對,此類的一组供器稱作「五供」,在清代皇家宗教祭祀中普遍使用。此套五供上飾有法輪、寶瓶等「佛八寶」,應為帝后禮佛所用。香爐中原來應有香架,用來放置所焚的柱香,燭臺上插龍紋蠟燭,而花觚中則插靈芝裝飾,寓意長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釋迦牟尼佛,清,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銅鎏金,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六品佛樓佛像一組,內務府造辦處,清乾隆二十三至四十三年(1758~1778年),銅鎏金,故宮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六品佛樓是乾隆朝獨創的宗教工程之一,由乾隆帝參與設計和建造,系統梳理複雜的藏傳佛教神系。樓中供奉佛像、佛經、唐卡、法器和佛塔,幫助信奉者修行。這組佛像原供於一座六品佛樓的二層第四室中,其中原有近一百尊銅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因一批六品佛樓中的銅佛像製作粗糙,乾隆帝下令將相關官員罰俸六個月、九個月或一年,並要求他們支付修補佛像所需的人工和材料費用。</p> <p class="ql-block"> 錦地書式金鐘籠,景德鎮御窯廠,清乾隆(1736~1795年),粉彩瓷,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乾隆帝御題開光人物煮茶圖,景德鎮御窯廠,清乾隆(1736~1795年),釉上琺琅彩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御題三清茶詩如意紋蓋碗,清乾隆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46~1780年),剔紅漆器,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康熙款梅花紋蓋碗,清康熙(1662~1722年),銅胎畫琺琅,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浮雕螳螂佛手,清(1644~1911年),青玉;座:紫檀木,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帝御題玉盤謠盤,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或之前,青玉,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此盤胎體厚重,光潤無瑕,原為準喝爾貴族敬神的重器,在祭祀活動中専用於盛載稱為「玉體」的母馬初乳。在準噶爾頭目阿睦爾微納(1723~1757年)發動的叛亂被平定後,此玉盤作為戰利品被贡入朝廷.乾隆帝如獲至寶·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御製《玉盤謠》,刻於盤中央·以纪念其事.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此玉盤被選為君臣聯句的题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御筆《重華宮記》冊文: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青玉填金,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重华宫之於乾隆帝有着極其特殊的意義,正如他自己在《重華宮記》中所言:「少而居之,長而習之,四十餘年之政,皆由是而出之。」《重華宮記》中另載:「新正與諸臣茶宴聯句,率為例典。」由此可知,乾隆朝的春節在此舉行茶宴已成惯例。</p> <p class="ql-block"> 四友圖圍屏,約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紫檀木邊座嵌錾胎掐絲琺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清代皇帝理政與居住的地點,除紫禁城之外,還有承德避暑山莊等地。這座屏風原本陳設在避暑山莊。康熙等皇帝常年前往塞外行宮避暑和舉行圍獵、訓練八旗將士,並於此接見蒙古、西藏等邊疆部族領袖及外國使節。避暑山莊成為僅次於京師的又一處政治和禮儀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樂箱轉水法轉花鐘,英國,十八世紀,銅鍍金,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交龍紐「十全老人之寶」,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碧玉填金;盒:紫檀木,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為君難”印,清雍正元年(1723年),壽山石,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交龍紐“五經萃室”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或之後,岫岩石,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前为交龍紐“天子之寶”乾隆十三年(1748年)前,金,象牙,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后为交龍紐“敕命之寶” ,乾隆十三年(1748年)前,青玉、象牙,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烏什酋長獻城降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三十日,回部首領霍集斯(?~1781年)因受清軍招撫,至烏什城外的清軍大營獻城投降,歸順回部二萬餘口。圖中為環形清軍大營,烏什城則在畫面左側,內設有軍幄'內外皆有軍士戒護,定邊將軍兆惠(1708~1764年)等坐於帳中,霍集斯等回部首領趨前施禮,並獻上牛馬方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乾隆帝“古稀天子之寶”、“八徵耄念之寶”,約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青玉填金、紫檀填金,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乾隆帝在八十壽辰之際,命人製作了“八徵耄念之寶”,同時重製用於紀念自己七十大壽的“古稀天子之寶”。他將自己所作的兩篇文章,分別刻在這兩方印的四壁上,在文中將自己與前代長壽帝王相比,肯定自己為政数十年來的文治武功,並自勉晚年仍需勤政不怠、自強不息。</p> <p class="ql-block"> 元音壽牒組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青田石,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宫廷画。</p> <p class="ql-block"> 亭式內有升降塔鐘, 英國,十八世紀,座:廣州,十八世紀,銅鍍金、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云金龙鹤鹿纹男披风,清乾隆(1736~1795),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天宫赐福四面钟,产地为广州,清乾隆(1736~1795),铜镀金画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雲龍紋香筒一對,清乾隆(1736~1795年),碧玉、銅鍍金,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詩句花卉紋葵瓣式碗,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或之後,白玉填金、紫檀木,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龍首奶茶壶,清乾隆(1736~1795年),銀鎏金,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有托蓋碗,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金、松石、瑪瑙,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雲龍紋葫蘆式執壺,清乾隆(1736~1795年)金錾花,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杯盤,清乾隆(1736~1795年),金胎畫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菊花紋帶座果盤,清(1644~1911年),剔紅漆器,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炕几,清(1644~1911年),黑漆描金,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飛龍紋宴盒,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剔紅漆器,故宮博物院收藏。此盒專為皇帝而設,擺在宴桌上,用來盛放餃子。</p> <p class="ql-block"> 瓜瓞綿綿紋瓜棱式九子盒,清(1644~1911年),銅胎畫珐琅,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花卉紋火鍋,清(1644~1911年),掐絲珐琅,故宮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中國北方冬季氣候寒冷,火鍋是清宮中不可或缺的冬季菜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一年之中乾隆帝吃了兩百多頓火鍋!此火鍋以銅為胎,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加以掐絲琺琊做裝飾,既實用又美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山子座時刻表 表: 英國,十八世紀;座:清宮造辦處,清乾隆(1736~1795年),銅鍍金嵌珐琅,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后为蘭亭修裡圖山子,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或之後,青玉、紫檀木,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前为乾隆帝御筆《蘭亭序》如意,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或之後,青玉填金,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蘭亭圖六棱盒,清乾隆(1736~1795年),剔紅漆器,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兰亭记》插屏,清(1644~1911),青玉,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开光题诗山水图八方笔筒,清乾隆(1736~1795),釉上彩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楸葉式洗,清乾隆(1736~1795年),仿哥釉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海水云龙纹水丞、笔架、暖砚匣、砚,清乾隆(1736~1795),掐丝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兰亭八柱八屉插屏,清乾隆(1736~1975),紫檀木,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清宫藏有众多不同年代和版本的兰亭相关的书画作品,乾隆帝从中选出了八件精品,摹刻於圓明園坐石臨流亭的八根柱子上。為珍藏此八件原作手卷,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皇帝令造辦處定製了此插屏式屉櫃,並在面板上刻御製詩一首以茲紀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宫廷画。</p> <p class="ql-block"> 中庭。</p> <p class="ql-block"> 青花攀紅彩海水龍紋盤,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正統(1436~1449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明代早期(洪武至宣德時期1368~1435)社會相對穩定,城市生活的繁榮和海外貿易的發展,以及江西景德鎮全國瓷業中心地位的確立,帶來了中國陶瓷生產的新局面。洪武時期(1368~1398年)在景德鎮設立的窯廠,開始大量燒造宮廷和官府用瓷。永樂時期(1403~1424年)和宣德時期(1426~1435年)是青花瓷發展的黃金時代,御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花發色濃豔。同時期的銅紅釉瓷和藍釉器釉色純正、美觀,永樂時期的白瓷光瑩如玉、靜雅含蓄,均展現了明代窯工的高超技藝。明早期景德鎮陶瓷業的發展汲取了前代的管理與生產經驗,對景德鎮以外的製瓷業及後世中國陶瓷手工業產生了深遠影。</p> <p class="ql-block"> 青花菊花紋菱花式折沿盤,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洪武(1368~1398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纏枝花卉紋碗,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洪武(1368~1398年),瓷,達文堂捐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4.104)。</p><p class="ql-block"> 有賴香港藏家的慷慨捐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得以入藏一批明代瓷器珍品,此大碗便是其中年代最早者。明初洪武年間的御窯瓷器大多延續元代風貌。此碗造型敦厚,有元代遺風,青花發色泛灰卻為洪武特色。</p> <p class="ql-block"> 釉裏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洪武(1368~1398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釉裏紅瓷器創燒於元代,屬於以氧化銅作着色劑的高溫釉下彩瓷,明初洪武年間得到繼承和發展。此瓶繪有稱為「歲寒三友」的松、竹、梅紋飾,是高風亮節的象徵,歷來被文人所敬慕。此瓶怖局較元代疏朗,銅紅色料的呈色也較元代鮮豔,可見其由元至明過渡階段的時代象徵尤其鮮明。</p> <p class="ql-block"> 永樂時期的陶瓷生產水準和藝術造諧極高。白瓷製作技術達到頂峰,瓷土經過精細淘洗加工,使得瓷胎潔白細膩,而光瑩的玻璃質釉面,讓白瓷具有溫潤如玉的質感。永樂御窯青花瓷亦是無與倫比,其青花色彩濃麗,裝飾紋樣在構圖和畫工上均借鑒中國畫的傳統,呈現出疏朗、清麗的風貌。銅紅釉的燒製技術難度大,需要嚴格控制窯內溫度、氣氛等燒造條件,成品率低,具有紅寶石般色澤的永樂鮮紅釉瓷燒製成功,是明代陶工的一項重大貢獻。这一时期被称为陶瓷的黄金时期。</p><p class="ql-block"> 图中是青釉凸雕纏枝花卉紋鳳尾瓶,浙江龍泉窯,明(1368~164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釉刻劃葡萄紋盤,浙江龍泉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宮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明早期是浙江龍泉窯生產史上與宮廷關係最密切的時期。由於官樣的使用,龍泉和景德鎮兩地燒出的宫廷用瓷形制相似、紋樣相仿。除服務宮廷外,龍泉窯青瓷也是明早期朝廷外交用瓷的最主要品種,不僅傳播至亞洲各地,甚至遠輸至今非洲一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青花一把蓮紋盤,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達文堂捐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2.319)。</p><p class="ql-block"> 此盤盤心飾以蓮花紮成的花束,又稱「一把蓮」,是永樂年間流行的裝飾主題。從中可看出永樂御窯瓷器逐漸脫離元代的影響,紋飾趨於錯落雅致。</p> <p class="ql-block"> 青花錦地花卉紋壯罐,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釉凸雕團花紋壯罐,浙江龍泉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纏枝花紋折沿盆,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因明初外交頻繁,御窯創燒了大量具伊斯蘭風格的瓷器。此件模仿敘利亞及伊朗等西亞地區黃銅折沿盆的形制,內底所飾的幾何圖式花紋也極具西亞特色。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宮也收藏有類似青花折沿盆,反映出文化交流的多向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甜白釉玉壺春瓶,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釉玉壶春瓶,浙江龍泉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地留白龍穿花紋高足碗,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幾千年來,龍是中華文化常見的圖像,以及皇權的象徵。景德鎮御窯大量燒製龍紋瓷,專供宮廷使用,自此開啟了陶瓷器以龍紋為裝飾的全盛時期。明代御瓷上的龍紋體態多變,且常輔以雲氣、海水、纏枝花卉、火焰寶珠等紋樣,無不體現皇室的尊貴和威嚴。</p> <p class="ql-block"> 青花纏枝蓮紋碗,江西景德鎮御窯,明宣德(1426~1435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纏枝花紋花澆,江西景德鎮御窯,明宣德(1426~1435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纏枝花紋緩帶耳葫蘆扁瓶 ,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纏枝花紋緩帶耳蒜頭口扁壺,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雲龍紋天球瓶,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永樂(1403~142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瓶身上紋飾使用進口“蘇麻離青”青花料所繪,這種青料中含鐵量高,因此發色濃豔,局部有黑色結晶斑。釉料的使用,反映出明朝政府同西亞地區的密切交往。</p> <p class="ql-block"> 仿哥釉碗,江西景德鎮御窯,明宣德(1426~1435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鈞釉鼓釘三足洗,明(1368~164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 鈞窯遺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歷史上以燒製玫瑰紫、海棠紅等窯變釉色著稱,被明代人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窯瓷器造型多樣,其中尤屬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陳設器最為精美。明早期鈞窯也曾作為官窯之一,為宮廷燒製陳設用瓷。傳統觀點認為此件三足洗為宋代產品,但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表明其更可能屬明代產品。</p> <p class="ql-block"> 祭藍釉爵,江西景德鎮御窯,明嘉靖(1522~1566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黃釉獸耳罐,江西景德鎮御窯,明弘治(1488~1505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攀紅彩雲龍紋碗,江西景德鎮御窯,明天順(1457~146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花果紋盤,江西景德鎮御窯,明弘治(1488~1505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青花雲龍紋出戟觚,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正統至天順(1436~1464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白地綠彩錐拱海水雲龍紋盤,江西景德鎮御窯,明弘治(1488~1505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孔雀綠釉碗,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正德(1506~1521年),瓷,故宮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黃地綠彩雲龍紋渣斗,江西景德鎮御窯,明正德(1506~1521年),瓷,故宫博物院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