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东山岛 览胜漳州府(下篇)

曾敖林

<p class="ql-block">10月29日 漳州天气多云到晴 气温16℃到26℃</p><p class="ql-block">闽南文化系列之七</p><p class="ql-block"> 醉美东山岛 览胜漳州府(下篇)</p> <p class="ql-block">离开关帝庙,顺着门前铜山古城小街一直走,过城隍庙是风动石景区南出口处,“朝圣之旅”结束了,接下来我们便抬腿迈进“南门湾”景区。南门湾是东山八景之一,铜陵镇东南突出部的渔村——在这里可以看到,辽阔的海湾停泊着渔船和游艇、岸边一排排低矮的石砌古民房,墙上展示着东山岛历次战争大事记,包括史记的“抵御外虏,捍卫家园”,与现代的“东南前哨,巩固海防”等图文事迹。美丽的南门湾渔村,有一条气势磅礴的海岸线,天生是个奇特而壮观的大海湾。因其是南国典型的滨海风光和古朴的民居风格而闻名,吸引着国内外<span style="font-size:18px;">众多</span>游客来此度假旅游,近海游艇观光也在这里设立基地。</p><p class="ql-block">南门湾渔村的风光秀丽,<span style="font-size:18px;">得天独厚的</span>旅游景观,海湾、岛礁、山峦、绿树、渔船,海天一色,姿<span style="font-size:18px;">态</span>万<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span>,船帆倒影,风景绮丽,影视剧组把这里当为天然影棚。先后有电影《珊瑚岛上死光》《海之恋》《八仙过海》《左耳》和电视《海峡的呼唤》《西游记》《海盗》《海望》电视剧以及央视《我们来了》综艺节目在此拍摄外景。岸上居住的都是当地的渔民,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那奔腾如骏马的大海,海浪一波高过一波地拍击着岸边、礁石和沙滩,发出大自然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南门湾渔村历史悠久,明洪武年间,开始有漳浦、诏安、云霄、惠安等地十八姓渔民来此定居,将村建在铜山古城南门,故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划属诏安县管辖;民国五年(1916年),东山建县,先后划归铜山、五都、古雷管辖;1955年成立合作社,1956年成立大队,1987年改为南门湾渔村。</p><p class="ql-block">南门湾渔村前有一弧形的天然海湾,古称平海澳,是东山通往台湾及各地的主要港口,也是个著名古战场。明崇祯七年(1634年),东山岛军民在此歼灭进犯的荷兰侵略者,焚毁全部战舰。明末,郑成功在东山招兵时,曾在此湾训练水师、修造战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农历六月十四日,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师从平澳湾启航统一台湾,因天后宫妈祖“显圣”助战有功,施琅奏请康熙帝将妈祖从“天妃”升“天后”。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东山岛,东山军民几次奋勇抗击,在东山宫前海湾击沉一艘日舰。1950年5月12日解放东山岛战役胜利结束。1953年春,朝鲜战事未缓,败退在台湾的“蒋总统”蠢蠢欲动,配合“西方公司”,图谋“反攻大陆”。1953年7月16日,悍然对东山岛发起攻击,在我东山守备军民齐心协力与解放军的增援,经36小时浴血奋战取得最终胜利。</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南门湾渔村,以海为田,世代耕耘,历尽沧桑。鸦片战争以后,兵荒马乱,海匪横行,渔业萧条,民不聊生,一派冷落景象。建国后特别是近20年以来,南门湾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渔业生产迅速发展渔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渔村走上了繁荣富裕的道路。南门湾渔村依托旅游资源,兴建了三条村路和一个全省最大渔港,达30万平方米的避风港;投资844万元建造了一个陆岛交通码头,与一座2400平方米海滨贸易市场。村两委重视教育和改善渔民的居住条件,先后建成渔村小学教学楼学生476人,打造新时代的新农村聚集区。</p><p class="ql-block">喜看今日渔村侨乡,渔港桅杆林立,近海游艇观光,山上青松翠柏,海滨风光秀丽,满村新楼新房,渔市贸易繁荣,南门湾游人络绎不绝,构成一幅美丽富饶的光标风景图画。我们沿着海堤走了一圈,海浪溅起的水珠落在脸上,带来冰凉的感觉,让我不由自主的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凭那海风劲吹的摆布,与沐浴阳光,照射身上的温暖和舒适,陶醉在南门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色的</span>海滨风光之中。——南门海湾,那是大海与陆地之间的温柔对话,它悄悄地告诉我:“无论生活是多么波澜壮阔,还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潮</span>涨潮落,人生跌宕起伏总有一片宁静的地方,在等待着你的心灵归航。”</p> <p class="ql-block">“老顽童那么乐”在南门湾贪恋滨海风光,不觉响午日影偏西,乐而忘食,直到柴、潘二位导游连发“十二道金牌”——上车令,驱车在陈城镇花海海鲜食府进午餐。下午13时48分,我们来到苏峰山环岛路景区服务区,大巴客车不能直接上山,但可以停在山脚下的景区停车场,然后购票乘坐观光电动车前往。苏峰山环岛路,是东山岛的又一个亮点,全长8.5公里,环绕着俊秀的苏峰山,主要有三个观景台。暖阳深秋,我们老年人《赴闽南旅行团》一行36人,正好坐满两辆敞开式观光电动车。行驶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环岛路</span>平坦的柏油马路上,海风吹拂,酣畅淋漓。沿途可见:一边是悬崖绝壁的青山,一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还有步行道的骑行者、小卖部的食客和观景台的游客,挺富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诗意的</span>“人是画中景,景是画中人”,非常适合观景和拍照。约10分钟,车行至山顶海峰禅寺•药师道场景区。</p> <p class="ql-block">苏峰禅寺,始建于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原为宋末三少帝之一赵罡登基帝位的后南宋行宫。后因宋帝昱的流亡,为躲避元廷军缉拿令的追查,由一苦行僧在皇帝行宫(榆林村)遗址上创建了“药师道场”。这一座社庙古建筑,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800多年来历尽沧桑,经过多次修缮和重建,尤其是本世纪初进行了异地重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布局‌。苏峰禅寺隐于山林之间,远离尘嚣,是一个休生养息的绝佳去处。寺内古木参天,钟声悠扬,禅房清雅,佛像庄严。倘若到达山顶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东山岛,海面波光粼粼,景色宜人‌。禅寺前是一片很大的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走下坡不远就是东山岛著名的环岛路第二观景台,可以看到壮丽的海景‌。苏峰禅寺•药师道场景点,也是一个适合拍照网红打卡的地方,南宋少帝行宫,给游客们留下深刻而苦涩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景区电动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span>一次性购票多次乘车,我们在第二观景台招手示意停车,准备上第一观景台,岂料驾驶员却告知:“苏峰环岛路有分时段限制的规定,现在可以折返到第三观景区去欣赏海景。”我们追问为什么?驾驶员则反问道:“你们导游没有告诉你们这是军事活动区域?再说路边都有警示牌注明军事活动期间禁止拍照。”游友们很遗憾没有登上第一观景台,去欣赏妈祖庙、马帝爷庙和俯瞰龙屿、虎屿、狮屿和象屿之四屿海景。虽然不能进入,脑海中竟浮现出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为女民兵题照”,与70年代电影《海霞》渔家姑娘李海霞女民兵守卫海疆的形象:“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p> <p class="ql-block">第三观景台视野开阔,是一个伸向大海在悬崖上的观景台,也是观看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在观景台上可以鸟瞰东山岛最美的四个海湾:南门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屿南湾</span>、马銮湾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銮湾</span>。在这里看海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大海的深处,无尽无穷的未知秘密等待人们去发现:眺望着无垠的大海,远山如黛,天空似雾,显得格外娇媚动人,仿佛是一幅水墨丹青的画卷;山海之间,云雾缭绕、山峦叠嶂,海水滔滔,天地间尽是壮美景色;俯视海岸线,海浪击打着礁石,发出一阵阵惊涛拍岸的响声,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透过树林绿坡可以看到海防哨所,观景台连接着最长的一段网红蓝桥。环岛路苏峰山段以山沿海而建,建设者最大限度保存了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彩虹般的网红蓝桥,横亘在大海和悬崖之间的蓝色桥梁,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魅力,成为旅游达人时尚的“打卡地”。与特殊的人在一起去海边,探索未来的美好生活,看海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释放。在全国各地的情侣眼里:海是长情——心情的象征。有一种迷恋,叫做“你的眼睛里有海,烟波蓝。两眸黑瞳是害羞,泅泳小鲸”。于是海誓山盟结为夫妻,婚纱摄影的首选地。因为等到下次再见面,不知道还要积攒多少天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看海,象征着对理想化的生活和精神之追求。大海在诗人和文学家的作品里是“远方和诗”,远方通常被理解为未知、冒险、探索和追求的象征。而辽阔的大海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充满了未知的秘密和深邃,激发人们对未来和对新事物的求知欲。站在大海边,仿佛在与大海对话,从而感受到心灵的充实和创作灵感。“诗”可以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内心平静,是对美好生活的浪漫化表达。诗和远方合在一起,代表着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生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丰盈,更体现在灵魂深处的充盈和内心安宁。它表达一种理想化、浪漫化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探索未知世界,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看海适合各种年龄段和不同品位的人,‌如果你觉得“远方”已经有了,但“诗”还没有,可能是因为你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物质水准或职业目标,但在精神层面或个人情感上还没有达到完全的满足。‌这时,你可以尝试通过旅行、阅读、艺术创作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找那些能够触动你心灵的事物,从而达到身心的平衡和满足。‌</p><p class="ql-block">看海也被视为一种浪漫的经历,与特定的人一起看海不仅是看海本身,更是一种与特定的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象征着深厚的情感和特殊的记忆‌。看海不是看热闹,我们老年人怎样的活法才能算精彩,才算有意义。或许人老了以后多少会感到寂寞,才会热衷于老同学聚会、老同事聚会或老战友聚会,那是热闹。所有体验过孤独的人都知道,在热闹散场之后,空虚寂寞依旧会如潮而至。生命就像是一块尺寸有限的海绵,热闹就像潮一样的海水,一旦海水退潮,这块海绵能留下的水,永远不会超过全身可以容纳的空间大小。所以晚年最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追求热闹,而是返璞归真、放空自我拓宽生命的长度,让自己能不断吸收充实的夕阳生活——通过文化旅游的看海活动,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未曾有过的东西,充实的每一天,才能让我们老年人越活越精彩。</p> <p class="ql-block">“大海啊!大海。”表达了人们对大海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我们在观景台登高望海发出的感叹。第三观景台是游客融入苏峰环岛路“山海天”特色风貌的理想场所,蓝天碧水连成一片,山海风光旖旎,海浪轻拍山崖,蓝桥与环岛路尽收眼底,堪称是福建最美的公路。这里既有大海的辽阔,又有海风的狂烈,并畅享其中的寂静,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海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大海的辽阔无垠,能够容纳无数河流、湖泊和生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正当我们沉浸于山海天特色的滨海风光之中,释怀其中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然传来了一个台风“康妮”即将来袭的坏消息——东山县政府通知:“禁止一切船泊航行。”取消了我们乘汽艇进入“鱼骨沙洲”的行程,改为到“金銮湾沙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探索未知之谜,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鱼骨沙洲现象,是否东山陆桥的具体表现?”我马上联想起,东山县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理念:“</span>打造一批关帝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山陆桥和</span>南岛语族等海景奇观”。鱼骨沙洲,是一块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神奇沙洲,在退潮后,大海中间会出现一个鱼骨形状的沙滩,被人们称之为“鱼骨沙洲”。而“东山陆桥”则是人类学家提出经考古证明:台湾海峡中一条从福建省东山岛向东偏南的浅滩,最浅处距离水面仅8.6米,最深处达到40米,经台湾海峡至澎湖列岛,最终连接到台南陆地。先人们早在万年前就通过“桥梁”往来海峡两岸,被人类学家称为“东山陆桥”。</p> <p class="ql-block">金銮湾沙滩,位于东山岛中部,具体位置在西浦镇和铜陵镇的交界处,靠近苏峰山脚下‌,右邻依次为马銮湾、南屿岛和南门湾,大巴客车10分就到达了目的地。金銮湾是一个尚未商业开发著名海滩,以其细腻的沙滩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观赏日出的绝佳地点‌</span>。金銮湾的沙滩长达5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水清澈透明、</span>沙子细腻柔软<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被誉为“镜面沙滩”,适合游泳、冲浪和溜娃玩沙等活动‌。此外,这里周边有高端的度假公寓和别墅,环境幽静游客较少,夏季海风轻拂,野生活丰富有篝火晚会、唱歌跳舞和海鲜烧烤等活动,是一个年轻人或亲子游理想的度假胜地。</p><p class="ql-block">来到金銮湾沙滩,我习惯性地坐在一边,看着老小孩们卷起裤腿赤脚到沙滩上疯玩。沙滩是孩子们的天堂,每次到海边陪他们在那里尽情玩耍,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又一次勾起我对儿时的回忆,把青少年时期所爱慕的“飒爽英姿”女民兵,“不爱红装爱武装",与现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场</span>景联系在一起。东山岛有两个女子民兵哨所,分别设在铜山与澳角。哨兵担负着古雷半岛至苏峰山海面的观察,与南门湾巡查等任务,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海防前哨。在东山岛解放初期,驻岛部队就在此安营设哨。1953年东山保卫战中,该哨所起到了预警作用。1954年起由男民兵轮流执勤,1970年改为女民兵站岗执勤。几十年来,哨所民兵一茬接一茬,优良传统一代接一代,女民兵在哨所加强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军政素质,多次配合驻军粉碎敌人的破坏活动,为海防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因此被誉为“铜山花木兰”。</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4时左右,我们乘大巴客车返回漳州市,途经高速公路漳浦县服务区,建筑上方挂有牌匾《陇西流芳》——闽南文化城,与矗立着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雕塑像。我觉得有些文化内涵,就上前观看,“流芳”是汉语词汇,意思为流传美名,出自于三国时期曹植《洛阳斌》,表明这个城市的闽南人家与甘肃省陇西县有关联,暗喻:“人生旅途,不在于终点是何方,而是在于沿途风景与心灵的碰撞。”傍晚6时抵达芗城区在真客家食府进晚餐。翌日(10月30日)是个大晴天,台风“康妮”并没有来袭,还在台湾岛西北太平洋420公里的洋面上。我们一扫昨天台风阴霾,带上行车出珑寓柏曼酒店,览胜漳州古城,是我们老年人本次《赴闽南旅游团》行程的最后一站。</p><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位于“滨海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芗城区的城中城。古城是漳州市最有历史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示范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古城自唐垂拱二年(686年)起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以来筑城形制和街道格局。用“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台侨同辉”20字,是对漳州古城的最佳概括。海滨邹鲁‌,是一个历史典故,用来形容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文化昌盛。‌“邹鲁‌”,是指孔子的故乡鲁国和孟子的故乡邹国,因此“邹鲁”一词被用来指代文化礼仪发达的地区。海滨,泛指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省的泉州、厦门、漳州,福州、莆田和广东省的潮州、汕头以及海南等地区。“海滨邹鲁”,这一汉语词汇出自于北宋诗人陈尧佐的作品《送王生及第归潮阳》,其中提到“海滨邹鲁是潮阳”,指的是潮州府(今潮州市)。表明这些地方,在明代时受其儒学思想传统文化的影响,根基深厚文化兴盛,被誉为“海滨邹鲁”。‌</p> <p class="ql-block">早上9时刚进入古城,就被一阵悠雅的古筝声所吸引,循着穿透力极强的空灵音乐走去。长廊中有一漳州民间老年乐器队,正在吹拉弹唱着古风《夕阳箫鼓》琵琶曲,曲终一位身着紫红色的老年妇女又演唱起《看见你们格外亲》现代歌曲。《夕阳箫鼓》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是一首抒情写意的乐曲,旋律雅致优美,宛如一幅细腻的山水画卷。它可以运用古筝的演奏技法,如推、拉、揉、吟等,展现了清丽的山水景色和深远的意境‌。《看见你们格外亲》是一首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经典歌曲,歌颂了军民鱼水情。首唱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以其旋律优美动听和歌词朴素感人的音乐素材影响了几代人,使得歌曲既有民族特色又易于传唱。而那位老年妇女则学得惟妙惟肖,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唱出了神韵,达到很好的视听效果。真难想象在漳州古城居然有如此高水准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间艺人</span>,令人无不为之称赞,被游友们围的水泄不通。</p> <p class="ql-block">潘明明导游把大家聚拢后介绍道:“漳州古城,地处于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我们刚才看到的民间艺人表演,是漳州古城‘老街情’中的一小部分,在这里‘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后带领游友们转过长廊,进入古城的老街区,他一边走一边说:“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漳州古城的历史建筑、体验一下闽南味的慢生活、民国风和台侨缘。这些历史建筑,有些是民国风格的老房子,有些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前面还有台商在台湾路新添置的老房子。在这里台商台侨与本地人和谐相处,生活节奏慢生态文明宜居。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活跃,小商小贩和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政府部门‘不与民争利’,<span style="font-size:18px;">规范</span>执法‘宽柔温厚’不会涉企乱罚款。”</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自由活动,我们在漳州古城穿街串巷亲眼所见的街景,正如潘导游所说的一模一样,安居乐业平稳地生活。古城内一条条不宽的石板路,沿街两侧商铺鳞次栉比,门庭若市,店前挑着招旗,有天益寿药店、熹涧茶舍、沉檀阁、漳州茶厂、以及手工麻糍、理发店和肉铺等小商贩,与民国风三层楼房的近现代建筑“中国大红袍•名家”等商号,生意兴隆井然有序。还有明清时期的著名大厝——简大狮避难处,位于漳州古城新华西路222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因在台湾抗日,遭日本帝国殖民统治者追捕,从台湾潜回内地,隐身于此,被清军抓捕后移交日方,在台湾英勇就义。建筑原是漳州南靖长教简氏族人为接待海内外简氏宗亲而设的会馆,坐北朝南,由前厅、过水廊房、大厅等组成,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前厅、大厅均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p> <p class="ql-block">游览至古城台湾路看到指路牌,这里离漳州府文庙很近,只有200米。我想:孔夫子是万世师表,到了“滨海邹鲁”漳州古城,去瞻仰“漳州文庙”是必须的。有游友认为:“我们衢州家乡的孔府,是孔子后裔的东南厥里,这里的文庙有啥欣赏价值?”于是我便独自一个人从台湾路右转进修文西路,走不得50步就见到庙宇特有色彩的古红色建筑群,占据着古城绝佳位置的风水宝地。漳州府文庙坐北朝南,左庙右学巍为壮观,庙前有一块宽阔罕见的空旷地,竖立着“道冦古今”、“德配天地”两石牌坊,泮池内流淌着清清河水。我心头不免豁然震撼:这里的环境太幽雅了!恬静而秀美。气场强大的让人往往怀有颗敬畏之心,待人谦虚有礼,怡然自得,而不是自命不凡目中无人。气场是一种磁性,也可以是一种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对他人产生显著的影响,让人心悦诚服,吸引着我前去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漳州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政和二年(1112年)移学于州左,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复原址,当时建置为前庙后学,元廷祐三年(1316年)重建学宫时,规制改为左庙右学。现存泮池和大成殿、戟门、两庑、敬一亭等建筑及书楼、明伦堂等遗迹。大成殿为明代成化十八年(1482年)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构架,重檐歇山顶。庙前西题“道冦古今"牌坊,为南宋漳州府知州朱熹手书,东题“德配天地”牌坊,为清嘉靖山东巡抚曾铣手书。文庙整体总面积10000平方米,规制完整,雄伟壮观。宋代以来,李弥逊、朱熹、姜琼、闵梦得等州官贤达曾在此掖护研学。朱熹于绍熙年间任漳州知州时“每旬之二日必领官属下州学”,创办宾贤斋和受成斋,树立了良好的文教之风,后称“紫阳过化”。明朝大学士李东阳撰写《漳州府进士题名记》,民国康有为撰书《重修漳州学宫记》,历代文人赋笔寄思,增光添彩。朱熹是唯一一个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一,是儒学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是南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1年6月,漳州府文庙大成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朱熹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他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显示了他在学术界的权威地位。朱熹被称为“理学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在理学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巅峰,不仅在理论探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传播。‌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两兄弟)、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学者的学说,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儒家理学体系。他的哲学体系以“理”为本原,认为“理”是事物之本原,万物的生成以“理”为根本。朱熹还对人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主张在道德修养上应“存天理,灭人欲”。由于他融会贯通了早期理学家们的学说,所建立的理学体系内容丰富,因而被后世理学学者和今天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者称为“理学集大成者”。‌我们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并不是开倒车,而是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当地历史的真相和规律。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闽南文化系列结束</p><p class="ql-block">文字创作: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原创时间:2024年11月15日</p><p class="ql-block">校勘定稿: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曾敖林自拍及网络</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4年12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