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东山岛 览胜漳州府(上篇)

曾敖林

<p class="ql-block">10月29日 漳州天气多云到晴 气温16℃到26℃</p><p class="ql-block">闽南文化系列之六</p><p class="ql-block"> 醉美东山岛 览胜漳州府(上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昨天(10月28日)傍晚,我们在云水谣景区探访南靖土楼之后,又来到自然风光旖旎的漳州城区,在芗城区“真客家食府”进晚餐。这可是一个温馨舒适的餐厅,闽南口味的海鲜菜不光是鲜美,而且服务周到,端菜送水殷勤可亲,连机器人也上来帮忙,使游友们大开眼界,美美地吃了一顿大餐。然后入住龙文区珑寓“柏曼酒店”,这里是漳州城的闹市区,上街购物十分方便仅一步之遥。逛街不用化钱还能省——欣赏五彩缤纷迷人的城市夜景,还可以在大街上观看活力四射的现代街舞。享受美好的时光,领略其中的情趣——体检“闽南文化”十大特色之一“现代发展”。虽说这是我对事物表象直观的初略感知,但也说明这个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漳州市,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被称为“中国水仙花之乡",中国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福建省南部,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东北<span style="font-size:18px;">毗</span>邻厦门市,西南与广东省潮州市、梅州市交界,西北与龙岩市相连,北与泉州市接壤。‌漳州市下辖4个区和7个县‌:‌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浦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山县、</span>云霄县、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和华安县。此外,还有5个开发区。截止2023年期末,常驻人口为506·8万人。漳州方言分漳州闽南话,客家话和少量的潮汕闽南话。</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闽南大地上,推开窗户,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让人们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10月29日)早上8时在大巴客车上,我刚想问:“今天去哪呢?”倒是全程地接导游潘明明先说话了:“各位游客,早上好!欢迎光临美丽的漳州。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福建沿海最南端的海岛,游览东山县的4个代表性景点:风动石景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门湾、</span>东山岛网红环岛路和鱼骨沙洲。这是一场海岛风情之旅,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座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纱:体验她的风土人情,品味她的历史文化。明天上午再去游漳州古城,下午乘高铁回到你们的家乡。亲爱的游客们,我们的闽南之旅即将结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应游客们的要求接下来的三个正餐,除今天在海岛吃中餐外,其余都安排在‘真客家食府”用餐,餐厅老板保证每餐的菜肴不重复。”紧接着他把话峰一转,又说:“东山岛,又称蝶岛,三面环海是一个看日出、观潮汐、环岛游畅享海景的好地方,可是日照时间长光源充足,请大家戴好防晒帽和墨镜。我这里备有漳州著名特产——片仔癀珍珠霜能够滋润肌肤,祛湿美白,特别对于皮肤干躁、枯槁,长期长有大量黄褐斑的人效果比较好。”说完潘导就把“片仔癀珍珠霜”拿了出来,让游友们涂磨体检一下。你还别说,片仔癀护肤霜的效果真得很神奇,一涂止痒立竿见影。</p> <p class="ql-block">东山岛,距离漳州市龙文区153公里,位于东山县铜陵镇东北部,介于厦门与汕头两市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东山岛形似飞舞的蝴蝶,又称为蝶岛,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她有着美丽的海滨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上午10.05分,大巴客车驶进东山岛“海岸线停车场”,我们下车后步行从“大有街”出入口,进入国家AAAA级风动石景区——西门启幕篇:“<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年东山岛,一条大有街,改写东山,缘结台湾。</span>大有街,天生龙脉宝地,傲居东山财富黄金走廊,坐拥600万旅游人潮,商机无限!<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有街,大有文化、大有实力,大有钱途。”</span>东山大有街,是一条五万平米的海岸风情商业街,这里有浓厚的闽南文化,可以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有看不完的美景,吃不完的美食,逛不完的潮店,一个以闽南文化娱乐天地为主题的休闲王国。东山大有街,绝对让你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东山县政府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国际旅游海岛”迈进,提出“一岛一城市、一岛一景区”的理念,顺应生态廊道,从“关帝文化、东山陆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岛语族</span>”等方面着手,打造一批独到之处的海岛奇观,让人们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转过大有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空旷的广场,然后伫眙,正前方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大海:明媚的阳光下,蓝天与大海融为一体,白色的游艇点缀着景色,仿佛是描绘一幅壮美的画卷;海天一色,只有那地平线上的鱼肚白,才能分清哪一个是蔚蓝的天空,哪一个是深邃的大海!沿着海岸线的岸堤大道迈步,路侧一大石上刻有“关帝文化园”五个大字,傍边立着一组太平鼓,上书:“武圣、财神,祈福鼓鼓”的字样——象征着“祈愿天降祥瑞,福满人间。愿吉星拱照,灾厄远离,人生路上步步为赢。”乡情浓郁的氛围,表达了东山民众对远方客人仪式感的礼节和民间信仰。关帝信仰在东山影响大,东山人把关帝视为他们的祖先,家家奉祀、人人敬仰。东山关帝庙的香火也远播台湾与海外。两岸民间把农历五月十三日和六月二十四日,作为关公逝世和诞辰纪念日。每年这段期间举行活动,形成关帝庙会文化。2005年,“东山关帝信俗”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92。</p> <p class="ql-block">走在关帝文化园的大道上,海风轻拂送爽快,左顾右盼忙不开:一边是大海、沙滩和珊瑚礁,另一边则是奇花、异树和绿丘坡等景色,凝神注视在绿丘坡上的铜山古城。东山铜山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藏龙卧虎,湧现出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军事家——这里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黄道周的出生地。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造的闽海五大水寨之一,以防倭寇骚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曾在这里设立海防,驻扎浙兵营操练水军,有效地制伏倭寇。明崇祯六年(1633年),铜山人协助巡扶路振飞、大帅徐一鸣击溃荷兰帝国东印度舰队。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大军,分乘百艘战船从这里出征,击溃了荷兰殖民者的军队,收复沦陷了38年的宝岛台湾。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施琅复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共谋攻取台湾事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姚启圣亲自在这里送施琅率2万余水军,分乘500余艘大小战船,从铜山海域鸣炮出征;施琅大将军利用天气和潮汐预报,乘风破浪杀向台湾的前哨澎湖列岛,经过激战占领澎湖主岛扼敌咽喉,迫使台湾延平王郑克塽(郑成功之孙)以归降。这里也是上世纪50年代我东山军民齐心协力,浴血奋战36小时取得最终胜利——“东山保卫战”的发生地,与县委书记“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走过数个小丘坡,前面是一条石板铺成的山路,路中间全是传播关帝文化的“东山关帝庙、中华忠义典范、忠义千秋范例”等字样。随那台阶抬级而上,抬头看时,高台之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楼。上前细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拱形门洞上方匾额书:“思美”二字,门对楹联:“风动石边道周故里万家春色,铜山城内关庙祖庭两岸香缘。”</span>凉亭楼高约12米,是一座过道式二层楼的建筑。上层为双檐庑殿顶,由十二柱擎住飞檐翘角,敞开式女儿墙围砌,可供游人登高望远;下层四周用青石垒砌,内有石櫈石梯,供过往游客休憩避雨、或穿堂而过。</p><p class="ql-block">古人常在五里修一短亭,供行人遮阳避雨憩息,这是中华文化“利物利人,修善修福”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统</span>美德。在十里修一长亭,用于送别把酒践行,或为纪念某人而搭建的纪念亭,这是人文情结的善举。从思美楼门前的对联去看,它向人们传递了三个信息:一是思美楼的“美”,是指有才德的人,思美楼的“思”,是心中所追求有才德的人。而关帝和黄道周,前者是中华千秋忠义典范,后者是“东山三忠臣”之首,其“德才兼备”,正是东山闽南人和台湾闽南人共同认可的楷模——两岸民俗尊关圣帝君为祖,东山关帝庙的香火祀奉不断。二是前来“追源谒祖”的香客(或游客)走累了,可以在这里作短暂的休息、或登高望远向东眺望宝岛台湾或欣赏海岸线的美景。三是告知香客或游客,这里离风动石景点和关帝庙已不远了。因此,思美楼,在古代不仅是“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的实用建筑,而且承载着东山岛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功能。</p> <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我们刚翻过一座山岗便见到了东山岛八景之首“风动石”奇观。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一块椭圆形的大巨石,少说也有数百吨,压在另一块磐石上,两石接触面仅有十来公分,险象环生。千百年来,岌岌可危,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劲风吹石会动,居然屹立不倒!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岩石雕琢得如此险峻奇绝,超过人们的想象。从大巨石旁经过提心吊胆的,生怕它随时可能滾下来。潘导则介绍道:“风动石,还有一段传说。在抗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了东山岛,企图抢走这一奇异的风动石,动用了数艘军舰,套上绳索拼命拉,只听到“嘣"的一声绳索断了,可这位有骨气的老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却不肯走!</span>风动石纹丝不动。”在这里,我有幸遇见一块模糊不清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刻</span>碑记:“坡之东,有一石如盘,上时半骑半垂,大风吹自动,推以足亦动,侧不倾,高不危。外有环气,列璋如黛。明时巡抚路振飞题‘铜山三忠臣’于石。为东山内八景之一,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壁文星’。</span>”风动石景点的标牌说明:东山风动石,高4.37米,宽4.3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屹立于一块磐石上,两石接触面很小,悬空对立,以“奇、险、大”的特征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中国名胜词典》等辞书,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是东山岛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游友们带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解的疑</span>惑,离开了风动石跟着潘导继续向前步进,来到景区一个三叉路口,看到景点指示牌。时至此刻,我方才体验到景区西入口大有街<span style="font-size:18px;">启幕篇的</span>大放厥词,在这里真得“有看不完的美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果不幸被言中</span>:倘使朝东走是通往碑廊、石僧拜塔、木栈道和谷文昌铜陵事迹馆等景点的道路,沿途可以欣赏铜山古城和东山岛海景风光。往南走则是通往钓鳌台、贵子石、黄道周故里、关帝庙和东山渔村等景点的历史遗迹街,同样可以欣赏到东山岛的海景风光。按照行程安排我们投南而去,在贵子石和钓鳌台景点作短暂的休息并自由活动。大多游友喜欢在钓鳌台美景拍照留影。而爱好史地学的我,则是选择去了黄道周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东山三忠臣,是黄道周、陈瑸和陈士奇。‌<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三位忠臣,是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有着广泛的影响,名字被刻在东山岛的一块巨石上,古称“铜山三忠臣”,以纪念他们的忠诚和英勇‌。</span>黄道周(1585年—1646年),汉族,字幼玄,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 祖籍中原河洛,唐总章年间迁陡福建莆田,其曾祖又从莆田迁陡至漳州铜陵镇,出生地铜山古城。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贬谪。在清军入关后,黄道周重新出山,返乡筹兵坚持抗清,最终被俘并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陈瑸是清初的官员,他在清康熙年间担任福建总督,以清廉著称。他在任期间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深受百姓爱戴‌。陈士奇是明末的官员,他在明崇祯年间担任南京户部主事,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到排挤。在清军入关后,他坚持抗清,最终为国捐躯‌。</p> <p class="ql-block">出黄道周纪念馆,大队人马业已走远了,我们沿铜山古城小街过不得百十步紧追至宝智寺,就看到了久负盛名的东山关帝庙,门前聚集着众多前来朝圣的“香客”。现在我可以放心地缓缓观察这一寺一庙二座建筑物的地理位置:“面向大海、背倚山麓一字肩排开。丹枫翠柏、森密前后。山影深沉、槐阴渐没。古榕树中,时闻鸟雀归林”。环境优越的“生气位”,让我似乎有些读懂了园区偈语:“天生龙脉宝地,改写东山,缘结台湾。”古人认为建筑布局,环境必须要有生气位,“聚之行不散,行之使有止,谓之风水”,就是风水一词的来历。风气位,在风水学中被认为是寺院庙宇的第一吉位。生气位五行属木,具有积极的扩散作用,能够旺丁旺财、提升名声和社会地位。生气位在闽南文化民俗信仰中,认为是求子嗣、家业兴旺、财源广进和官运享通的重要方位。我们接着往下看:宝智寺历史悠久,明初为“祝圣习仪所”,明成化三年(1467年)称为“保安堂”,是东山军民抗击倭寇保卫家园的习拳练武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扩建后更名为“宝智寺"。我胡乱粗略一瞥,径直入隔壁的关帝庙参观,见武圣殿庭园玲珑,精巧细致。集古代中国建筑、园林、石雕、木刻为一体,犹显富丽堂皇,堪称是一件艺术精品。东山关帝庙,又称武庙、关王庙、铜陵关帝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 (1387),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东山关帝庙,坐西向东,总体建筑布局严谨,大殿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歌山顶,屋面饰以闽南地方传统手工艺剪瓷雕。庙内饰以金木雕、黄金漆画、石雕等,有“艺术博物馆”之称。关帝庙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单位,同时被授于“对台交流重点宫庙”。</p> <p class="ql-block">东山关帝庙和宝智寺的建筑,虽然没有磅礴恢宏的气势,但是朝圣礼佛的香火特别旺,是海峡两岸民间开展宗教信仰、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全国关帝庙有无数座,然东山关帝庙的名声显赫,可以与湖北当阳关陵、河南洛阳关林、山西解州关帝庙、山西运城关王故里媲美,并称为我国第五座关帝庙,实属不易。前四座全国著名的关帝庙,他们要么是关帝的出生地,要么就是与关帝的安葬地或征战地有关。而东山关帝庙确实同他们搭不上界,可为什么在东山被奉为神灵?并且传播到台湾和海外东南亚一带,还被台湾人奉为祖庭呢?关帝庙在东山岛落脚,并重新向南传播的起因:1982年,央视《西游记》中第六集《祸起观音园》剧组,由杨洁执导在东山宝智寺取景拍摄。86版《西游记》影视上演后,在闽南和台湾引起轰动。1988年8月,高雄市文衡殿率先到东山岛举行谒祖进香挂匾祭典。从1990年8月开始,台中、高雄、台南、花莲等十一个宫庙代表联袂到东山举行“两岸关系信仰交流筹备联席会议”,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了28届。每一届都有大批台湾及海外香客信众,到东山关帝庙、宝智寺和黄道周故里谒祖祭拜。</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东山闽南人为什么叫河洛人,大部分台湾人都会讲闽南语,那台湾人同东山闽南人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都自称是中原河洛人呢?其实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情缘,就是关帝文化的香火缘——东山闽南人和台湾闽南人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地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的先民是乡亲讲一样的语言。</span>因为有共同的信仰和修行,供佛敬神时点燃的香和灯火,他们时常一起在寺庙里参拜礼佛,所以结下了深厚的香火缘。千百年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关羽</span>集忠义信仁智勇为一身,是中华民族老百姓心中的大英雄,经历代皇帝的不断加封,更加深他们对关帝的信仰崇拜之情。据有关史料记载:唐总章三年(670年),平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平闽南之乱,率领58个姓氏的将士到闽南开柘,为了安抚和凝聚军心,从祖籍中原河洛地区和黄河流域沿岸,引来关公的香火,在闽南各处建立关帝庙。到了明末清初,关帝成为军队中的精神支柱,郑成功和施琅分别进驻铜山。在关帝精神的激励下,渡海英勇作战收复台湾。郑成功和施琅在台湾收复后,大量的漳州闽南人留在台湾定居,之后军队和民间开始出现关帝庙,关帝成为台湾闽南人顶礼膜拜的英雄。据不完的统计,关帝庙遍布台湾岛,现存关帝庙达951座,有许多还是东山的分庙,如:东山关帝庙内有一匾额“追源谒祖”,是台湾高雄宫庙敬赠的,每年台湾有数万信众来此朝圣谒祖,东山关帝庙成为台湾关帝庙的祖庭。至于两岸民间为何要兼信仰佛教,这主要是在冷兵器时代,为了保卫家园习拳练武,在格斗中祁求神灵庇佑平安,这可以从宝智寺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看出。</p> <p class="ql-block">“两周前(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东山岛,来到东山关帝庙参观。”在进入风动石景区之前,我把10月17日从新闻联播中看到的这个消息,告诉了地接导游潘明明与一位老游友,他们说:“哦!没有听到过这类消息。”此刻他俩围着我说:“曾老师,观察能力真强!现在这里的墙上已经公示了这一新闻和照片。”我抿嘴一笑,回答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中国人读日本人的论文,感觉有点繁锁冗长啰嗦。而日本人评论咱们中国人的论文,则是大而全,空洞无细节。”</p> <p class="ql-block">闽南文化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文字创作: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原创时间:2024年11月12日</p><p class="ql-block">校勘定稿: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曾敖林自拍及网络</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4年12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