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 • 抗美援朝de军功章03

东晋桃花红

<h5>朝方向中方人员,尤其是志愿军指战员授予勋奖章,既是对志愿军伟大功绩的表彰,也是两国深厚友谊的体现。</h5> <h5>志愿军的评功工作,源自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开展的立功运动。</h5> <h5>为了全面发挥立功运动的作用,确保各次战役后进行评功表彰,志愿军统一立功标准势在必行。</h5> <h5>《标准意见》虽然下发,却并未强调必须执行,只是供下属部队参考。各部队仍遵循老办法评功,一直延续到1952年初。</h5> <h5>1952年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正式公布的同时,志愿军政治部对原《标准意见》做了部分修改,修订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未定稿)》,并下发全军。具体下发时间笔者未找到资料,估计是在1月底至2月初。</h5> <h5>志愿军正式荣誉称号的名称与解放军相同,只有“英雄”和“模范”两种,没有“功臣”。</h5> <h5>1954年12月出版的《志愿军后勤功臣模范纪念册》中,编辑组在书末写了一篇《关于编辑工作的几点说明》。</h5> <h5>《人民日报》刊登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罗盛教烈士特等功及授予一级模范称号的消息。</h5> <h5>《志愿军立功条例》实施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程过半。导致条例出台及实施缓慢的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各部队因循旧制外,新军兵种的加入可能是另一个主要原因。</h5> <b><font color="#167efb">志愿军政治部为立有三等功以上人员颁发的立功证明书封面</font></b><div>根据志愿军统一后的评功标准,截至1953年8月,荣立三等功以上有302724人,其中特等功236人。荣誉称号方面,最终志愿军累计评出特级英雄2人,一级英雄51人,二级英雄270人,一级模范4人,二级模范83人,总计410人,不过多种资料名单和人数略有出入,笔者未做详细考证。<br></div> <b><font color="#167efb">志愿军政治部为立有三等功以上人员颁发的立功证明书</font></b> 志愿军的评功标准及荣誉制度依照人民军队的自身传统,在战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与朝方无关。 <h5>当时朝鲜虽未实施军衔制,但人民军军官,包括机关人员各有职级。由于志愿军有职无级,许多机关干部与人民军军官沟通合作时,经常级别不对等,给工作带来不便。</h5> <h5><p><font color="#167efb"><b>1952年3月中央军委正式下发《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b></font>,确定军队干部级别,从军委主席到副排级共计9等21级。</p><div><font color="#ff8a00">国内全军的评级工作大约在当年秋季完成,志愿军的评级工作何时完成不详,可能会比国内稍晚,但不应晚于1952年年底。至此,志愿军全系统各部队、各机构的干部都有了相应的级别。志愿军的评级工作是全军评级工作的一部分,也影响到朝方向志愿军干部授予勋奖章时,经历了从最初的因职授予转变到后来的因级授予。</font><br></div></h5> <h5>朝方授予志愿军勋奖章标准和范围的变化及与中方的互动。</h5> <h5>由于中朝双方对中高级指挥员功绩认定的差异,因此朝方最初提出向志愿军指挥员授勋时,中方并不适应。</h5> 中方最初接受因职授予,只是盛情难却,但此例一开,最终导致因职授予的范围越来越大。 <h5>三年中,每年授予志愿军的勋奖章都不在同一量级。据推测1951年仅有数千枚,1952年数万枚,1953年数十万枚,1954年以后另当别论。</h5> <h5>苏联帮助朝鲜制造勋奖章的具体事宜,最详实的一份资料出自沈志华编著的《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一书。</h5> <b><font color="#167efb">1951年11月3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font></b> 《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及附件 <h5><font color="#ff8a00">苏联制造勋奖章的进程,对朝鲜的颁发节奏会有一定影响。</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b>1950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结束</b></font>,朝鲜北部铁路运输线大部分瘫痪。为响应国家<b><font color="#ed2308">“抗美援朝,保家为国”</font></b>反侵略的战略抉择和召唤,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的号召,保障铁路战时军用运输。</h5> <h5><b><font color="#167efb">清川江大桥是朝鲜战争期间朝鲜铁路的第一特大桥梁。</font></b>它位于京义铁路孟中里和新安州两个重要车站之间,北扼京义、平北两线,南下可经由平壤通往前线,东经价川可与满浦及东海岸各线取得联运,扼朝鲜北部之交通要塞。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而被称为运输线的“生命桥”。因此,它也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整个战争期间,它无数次被损坏,7次被彻底炸毁,但它又无数次在废墟中站起。</h5> <h5><b><font color="#167efb">装满辎重的军列驶在无数次被毁坏,又无数次挺立的清川江大桥上。</font></b>现今的人们难以想像:这种几乎全部由木料作为桁梁和支撑的简易木桥,如何能够承受得起载满军火和给养的列车的重力?然而,当时的环境决定了官兵们无法使用钢筋砼或砌石等形式的永久性结构。战士们只能根据当时的现实条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地取材,以最经济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将敌人炸毁的大桥修复。</h5> <h5>美国侵略者在前线发动夏、秋季攻势的同时,又凭借其“空中优势”,于1951年7月对朝中人民军队的后方发动“绞杀战”,企图以滥施轰炸、重点封锁来窒息朝中部队的运输供应。这是“185”大桥。敌人先后对这个目标投下炸弹和定时炸弹七千多枚。但在志愿军铁道兵部队日夜抢修下,跨越大桥的铁路线始终保持畅通。</h5> 清川江大桥上灯火齐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官兵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桥梁工地上。 在反“绞杀战”中,战士们创造了简易双臂架桥机,大大提高了工效。 <font color="#167efb">祖国人民支援的打桩机在在抢修桥梁的过程中大显神威。</font><br>此外,加上抢修过程中各类减员和装备落后、技术能力弱的客观因素,抢修工作的艰难程度难以想象。而正是在这种敌我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总队官兵们凭借着不屈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用热血和生命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志愿军战士接管被美军炸毁的大同江大桥。 战士们在加紧修复被炸毁的桥梁。 工兵部队修建了敌机找不到的水下桥,保证了汽车部队顺利完成运输任务。 敌机趁雨季加紧轰炸,战士们冒着敌机的威胁,在汹涌的激流中抢修桥梁、漕渡运输车辆。 中朝军民一起修复大同江桥 <h5>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英雄辈出的战争,在英雄的群体里,他们战功卓著。</h5> 朝鲜战场上的“排弹大王”郭金升正在拆卸定时炸弹。 <h5><font color="#167efb"><b>郭金升在现场向战友讲授拆弹技术。</b></font></h5><h5><b><font color="#ff8a00">郭金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传奇人物</font></b>,<font color="#ff8a00">他是铁道工程总队中唯一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勋章的普通战士。郭金升在战场上担任巡道任务,在大破敌军定时炸弹立功运动中,拆卸了几十种类型,几百颗定时炸弹,带出70多个徒弟,从他拆卸的炸弹里掏出炸药27吨。他是“定时炸弹的克星”、“定时炸弹拆卸大王”,成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名扬全军、誉满中朝两国的英模人物。<b>1952年6月</b>,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郭金升 “特等功臣”勋章;这个常把“炸死就算了,炸不死,就见毛主席”口头禅挂在嘴边的普通战士,在1952年9月,庆祝建国三周年之际,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观礼团,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国宴上,他被指定为英雄代表向毛泽东主席敬酒。10月1日,在天安门观礼台,周恩来总理赞扬说:“你拆掉的不光是炸弹,还拆掉了美国人的兵工厂”。为表彰郭金升在朝鲜战场上的突出贡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向他颁发“一级战士”勋章。他在朝鲜战争中把朝鲜老乡苹果园的定时炸弹拆掉,保住了果园,朝鲜老乡后来把果园命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郭金升苹果园”。</font>1953年11月郭金升回国后,跟随铁四局南征北战,参加国家铁路建设,后任铁四局一处工会副主席,在中铁四局离休。1970年3月病逝,1970年11月20日,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追认为革命烈士。</h5> 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官兵在秃鲁江二号桥工地冒雪拆卸美军飞机投下的定时炸弹,解决施工中弹药不足的困难。 美国空军投下的大量定时炸弹、蝴蝶弹等,在无畏而机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面前,被一个个拆卸开来;炸药用来开山辟路,弹壳用来制造工具。这是战士们在搬移美机投下的定时炸弹。 郭金升将美军炸弹拆卸后留下的金属外壳。此炸弹被拆除后,外壳被战士带回营地留作纪念,此后,跟随中铁四局五公司辗转祖国各地,现存放于中铁四局企业展览厅。 <h5><b><font color="#167efb">曲镜在朝鲜的飒爽英姿。</font></b><br><font color="#ff8a00"><b>曲镜,193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 1951年2月入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医院任护士。</b>在抗美援朝抢修铁路中,她不顾个人安危,勇敢救护伤病员,并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一位朝鲜老人垂危的生命。在朝期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52年,获“全国青年团优秀团员”称号。1953年,她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一”归国观礼代表团的成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br><b>曲镜在少年时期的稚嫩心灵中,就有一个崇拜的偶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b>1948年冬,一个偶然的招工机会,她到三棵树铁路医院当了一名见习生。不久,又被推荐考入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卫生班学习,并在毕业时被留校任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作为青年团员的曲镜带头报名上前线,并光荣地成为铁道工程总队医院的护士。</font></h5> <b><font color="#167efb">曲镜(右一)等英模人物在庆功会上。</font></b><font color="#ff8a00">在朝鲜战场上,为保障伤病员的安全,伤病员多分散居住在朝鲜老乡的民房里,彼此相隔经常有几里路远。曲镜每天都要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数次往返崎岖的山路间,到各住地为伤病员注射、换药、送水、送饭、洗衣缝补。她天天背着药箱、提着饭菜,既要躲避敌机轰炸,又要克服天黑路滑。虽然整天忙得头昏眼花,但想到自己多做一些工作就可以减少伤病员的一分痛苦时,曲镜就什么都忘记了,感到的只是愉快和光荣。</font> <h5><b><font color="#167efb">曲镜自编自导的话剧。</font></b><font color="#167efb">尽管环境极端危险,生活异常艰苦,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官兵始终保持乐观主义,充满对高尚精神生活的追求。</font><font color="#ff8a00">1951年3月下旬的一天早晨,孟中里车站遭到敌机的猛烈轰炸,车站上的列车被炸起火了,浓烟滚滚并时有弹药的爆炸声。曲镜冒着敌机投弹、扫射,奋不顾身地与车站的值勤人员一起奋力抢救军用物资及伤员。同志们为抢救祖国人民用血汗送来的宝贵作战物资,拼死把烈火熊熊的车厢摘钩甩掉,使之与列车隔离开。敌机仍在头项盘旋扫射,突然,机车被淹没在烈火中。</font></h5> <h5><b><font color="#167efb">曲镜与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战友合影。</font></b><font color="#ff8a00">曲镜和另一名大夫连跑带爬地急奔司机室,看到有一位同志已昏倒,衣服上的火还燃烧着。她们见此情景,急忙冲上去把他身上的火扑灭,并将正在流血的伤口作了简单的止血包扎处理,迅速把火车司机救下机车。抗美援朝胜利归国后,曲镜不以功臣自居,精心做好组织交付的各项工作,曾担任铁四局党委常委、医院院长。</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