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游琅琊山醉翁亭(三)

荣誉霞客

<p class="ql-block">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冬月的琅琊山有着别样的韵味,寒风虽冷,却吹不散这山间的古韵与情谊。</p> <p class="ql-block">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玩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冬日里,那小亭更显静谧,木质结构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偶尔有游客踏入这里,也会被这浓厚的历史氛围所感染,在亭中驻足,感受着欧阳修当年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名句广为流传。冬月的山水间,少了些绿意盎然,却多了几分宁静致远。山上的树木大多已褪去了繁茂的枝叶,只剩下粗壮的树干和稀疏的树枝,像是大自然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的画卷。漫步在这山间小道上,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历史的回响,让人不禁想起欧阳修笔下的山水之乐。</p> <p class="ql-block">石头上的红色大字“醉乡传承”格外醒目。在这寒冷的冬月,这几个字似乎带着一股暖流,将古代的文化传承至今。每一个前来游览的人,都能从这简单的几个字中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热爱。“醉乡”的字体较大较粗,仿佛在向人们宣告着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而“传承”的字样较小一些,则像是在默默诉说着这份文化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那座古色古香的小桥横跨水面,倒影映照水中形成对称美。冬日里的小溪没有了夏日的湍急,水流缓缓地流淌着,带着一丝寒意。小桥旁有一座亭子,亭子被树木环绕显得格外幽静。站在桥上,望着这静谧的景色,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让人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想象着古代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画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秋天森林中的景象已经渐渐被冬日所取代。一棵曾经挂满红叶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有些落寞,但它的枝干依然挺立着,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是突兀的,而是自然的过渡,就像四季更替一样不可避免。这棵树的存在,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p> <p class="ql-block">三棵高大的水杉树,在经历了秋霜之后,叶子变成了红色。即使是在冬月,它们仍然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屹立在那里,成为了山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水杉树见证了琅琊山的变迁,也见证了醉翁亭的历史,它们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陪伴着每一位前来游览的人。</p> <p class="ql-block">那片秋日枫叶林在冬月里虽然已经失去了斑斓的色彩,但阳光透过枝头洒下斑驳光影,在地上留下一道道光束痕迹,依旧充满了生机。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丘覆盖着五彩斑斓的树叶,尽管已经是冬月,但山上长着的各种树木依然保留着些许颜色,树叶呈现出红黄相间的色彩。这幅画面如同一幅油画般美丽动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站在这片山脚下,抬头仰望,心中不禁涌起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感叹于它那无尽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