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翁一媪秋光好探古访今自驾游——2024冀豫行纪之七—安阳(2—1)

文竹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0日(第7天),我们一天参观或游览了位于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其中两座遗址,均属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因为殷墟博物馆新馆和遗址的内容很丰富,我将分三部分一一介绍。</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坐落于洹(huán)水之滨,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占地262.5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来到河南这座文化底蕴深厚之地,参观殷墟博物馆时,无论面对建筑物上醒目的大字,还是大厅内的,建议您还是谨慎念出声来,以免成为路人却又深谙中国底蕴文化人的暗自嘲讽。</p> 在这里,我冒昧地问一下,您可认得出这座新馆馆体上方的字吗?能够念出声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br>原来殷墟,在甲骨卜辞中也被称为“大邑商”,“大邑商”是商朝人对他们国都的美称。“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br>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殷墟博物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2024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博物馆采用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的设计方案,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要,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 步入大厅,远远就看到前方两行大字。 待走近,看清楚了,但感觉一时又无法顺利念出来。 看官,您能否顺利念出这几个字来?<br>其实,对这几个字,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div>“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四书”中《大学》引述的商汤时代的一件器皿上的铭文。据金文专家郭沫若考证,商周两代的铭文从未出现过道德箴言。《大学》作者所谓商汤时代的器皿早已失传,所看到的那件青铜器应该是件残缺的东西,缺了一部分,文字也跟着残缺。如果补全的话,这句箴言就变成了“父日辛,祖日辛,兄日辛”。<br>另一位专家徐宗元认为。这三句话是历代大儒读了错别字,应当是“考日辛,且日辛,兄日新”。<br>总之,无论是郭说还是徐说,商王世系的可能性大些。不过,《礼记·大学》虽不及商周铜器古老,却是经典的传世文献,加之该箴言的影响大而久远,可将几说並存。<br>殷墟博物馆的代表文物有屯南甲骨、司母辛鼎、“亚长”牛尊和龙形玉玦。我将在下面一一道来。<br>在新馆一楼特展“车马遗迹展”的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我被眼前出土的文物之多、之大所震撼,为一代代殷墟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而感动。<br>下面我以比较详实的图片,重点向看官介绍一下“车马遗迹展”。<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言</div>精妙绝伦、气势磅的商代文物诉说着辉煌灿烂的商文明。装饰华丽、结构精巧、机动灵活的马车,展现着商王朝卓越的制造技术,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马车实物标本,更是对3000多年前商文明的生动诠释。<br>马车不仅用手日常交通,还用于战争、礼仪、田猎等方面,更是商王、贵族的重要身份象征,也作为随葬品埋于其墓葬附近或墓道内,继续为亡者服务。<br>历史更迭,木铜朽蚀,一代王朝的恢弘盛景已随岁月悠然远去,唯有深理地下的庞庞马车载乘着我们穿越千年时光,一窥当年“车轔磷 马萧萧”的壮阔景象。<br> <b>马车构造:</b>经过近百年探索、殷虚已发掘车马坑九十余座。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商代马车结村得以复原,车马配饰逐渐清晰。马车制造集细木加工、金属铸造、雕刻髹漆等先进工艺为一体,工序繁复、庞杂展现出阁代手工业技术的高超水平。<div>大家可从商代的“车”字,一窥究竟。</div> <b>功能配置:</b>商代马匹管理已成规制,马车结构更加科学,驭马方式更为灵活。稳健快捷的马车不仅作为王室贵族的代步工具,也在驿站传递、田猎出行、载兵作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文献、甲骨卜辞与殷墟车马坑相互印证,真实再现了商代礼制下的车马功能配置。 有关车马配置,在殷墟甲骨文中有所记载。 <b>车马坑:2020AGSW10T2801K1</b><br>2020年出土于安阳钢铁公司,坑底部置一车两马。<br> 马车构件摆放较为散乱,铜车具附着其上。曲衡横置在前,左右装配双轭,未端装配三角形衡末饰。辕竖直延伸至车舆。车舆竖状放置,门朝一侧,方管状舆角饰、T形具、弓形器、铜镞置于车舆内部。车轴断裂,两端装配铜靁,置于舆后方。不见车轮痕迹,马匹相背而卧。坑内殉一人,呈俯身姿态置于舆上方。<br>根据摆放散乱的马车构件,推测此坑为拆车葬。此类车马陪葬类型在殷墟出土的车马坑中较为少见。<div><b>车马坑2017ADDNE10K3 </b></div> <b>马车葬制:</b>殷墟马车多埋于大型墓葬附近或墓道内,以车、马、人合葬居多。殷墟早期以车马器陪葬,车马器套数代表主人所拥有的马车数量,见证着主人身份等级的高低;晚期马车格陪葬成为中、上级贵族的专属,彰显着墓主人的赫赫权威,亦是马车陪葬制度的萌芽。<br>陪葬类型:<br> <b>车马坑2017ASJM40 </b><br>2007年出士于安阳高楼庄西、水利局旧址东侧,坑底部挖有轮槽,内置一车两马。 该坑经盗扰,马车、马匹和殉人均被扰乱,但仍可辨认马车形体较为宽大,车舆有“轼”结构遗存,马匹相背而卧,车两侧各殉葬两人,车后殉三人,多为青少年。<br>车一侧保存有长木杆,长度超过马车,为殷墟出土的其它车马坑所不见,加上殉人数量较多,显示出马车较高的等级,故推测该车做仪仗用车,长木杆为仪仗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语</b></div>携去历史尘埃,黄土下的马车徐徐显现。浩浩荡荡的马车、华丽精巧的车马器,再现了商人精于创造的指慧才于和于里驰聘的宏大图景。商代马车以广阔的视角展现着交通工具在社会生话、四方征战、明礼制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着3000多年前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交流互鉴与革新。<br>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商代古朴厚重的车马文明延续不断、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扬,并在传承创新中打下了中华文明不可磨灭的深刻烙印。<div><br>既然到了殷墟博物馆,自然要了解商文明的伟大之处。<br></div> 步入展厅,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那尊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原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毕竟殷墟是它的发现地。特聘的讲解员向我们一一道来商世系,爵、鬲的演变,殷墟大邑商的规模以及博物馆内的珍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式铜爵的演变过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式陶鬲的演变过程</h3> <p class="ql-block">通过出土的陶三通,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想见当年城市规模的宏大与先进。</p> 1976年,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对青铜方鼎,内壁有“司母辛”三字铭文。其中一件藏于殷墟博物馆,一件藏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民墓地出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贵族墓地出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斑巨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㼽(shuǎng 或chuǎng)</h3><div>面对这件表面布满横竖交织的凹痕物件,很多游客为猜它的用途耗尽脑细胞。</div><div>看官,您可知此物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听讲解员介绍过,大家恍然大悟,忍不住一边摆出搓的架势一边满足地感叹:“瓦~爽!”没想到3000多年前的老祖宗已经懂得用搓澡瓦片搓澡,享受着这么精致、讲究的生活了。<br>回家后上网请教无所不知的AI,得到的答案是“在古代是一种去角质工具,形状像一个小圆饼,一面有平行沟槽纹路,另一面有提梁把手。这种工具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墓葬中,距今约3500年。这种工具在古代被用作洗澡时的辅助工具,帮助去除皮肤上的污垢和角质。”<br></div><div>您猜对了吗?</div> 这片甲骨是殷墟出土甲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片,由于形状酷似甲骨文中的“骨”字,国家邮政局曾用它的形象向全球发行纪念邮品,各类图书封面和历史课本上也常出现它的身影,是一枚名副其实的“甲骨明星”。在牛肩胛骨上发现单字93个,字字清晰 大小均匀,契刻有力。这也是殷墟博物馆的代表文物——屯南甲骨。<br>那么,既然是占卜之用,古人是如何从中寻觅“答案”的呢?这片牛肩胛骨的正面刻有甲骨文卜辞,背面则是非常有规则地分布着一些小孔和灼烧的痕迹。原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揭示了其中的秘密:真正的占卜是从“灼”也就是用火烧开始的,背面留下黑斑,正面出现了“卜兆”,所谓“卜兆”就是一根上下走向的裂痕加上一根横向或者带一些角度的裂痕,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卜”字。这个“卜兆”到底提供了什么信息?那就要看文字了。这片牛肩胛骨都在说一件事,大意就是:辛卯、乙未、戊戌及辛丑连续多日的占卜记录,卜问日商王田猎的情况。 在“殷墟花园东庄地甲骨特展”中可以看到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亚长”牛尊和龙形玉玦这两件珍贵文物。 亚长牛尊高约22厘米,长40厘米,重约7000克。牛尊的装饰极为考究,身上遍布龙、鸟、象等20多种纹饰。唇下有鱼纹,鱼纹后方有鸟纹,脖颈处有“亚长”二字铭文,下设特制镜面,观众可清晰看到铭文。牛腹两侧还分别饰有一只猛虎,虎头低垂。 不觉午饭时间到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便在殷墟博物馆内就餐。看官,你可知道我们吃的是什么吗?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连这面条都印着甲骨文呐。问了服务员,才知这“白纸黑字”的甲骨文,浓浓的“墨汁”取自墨斗鱼。</p><p class="ql-block">也不知道众人吃了这印有甲骨文的面条,能否满腹经纶,学问见长? </p><p class="ql-block">最后,我还想请您认两个甲骨文字,认不出来?</p> 再看看下面这两张照片。 哈哈,这回不会走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