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儀:從美術展中體驗藝術與生活的相關性

世界文化艺术

<p class="ql-block"><b>文|陳雪儀</b></p><p class="ql-block">近日,筆者被邀請出席贛州的文化交流團,贛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且被世稱“客家搖籃”,筆者除了品嘗客家地道美食外,更渴望體驗當地的文化藝術,因此,印象深刻的是參觀由贛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贛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在贛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贛州美術館)展出的“蘇區新象·大美贛州——2024贛州市美術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筆者(中)、符一品館長(左)等合照</p> <p class="ql-block">欣賞這次“蘇區新象·大美贛州”展覧,明白到藝術家從生活中獲得創作源頭和靈感,通過無窮的想象力和強烈的情感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正如俄國文藝理論家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舉辦這次展覽的單位,除了希望通過繪畫的作品,達到堅持藝術性與創新性之外,更期待能表現出贛南蘇區脫貧的成果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正向思維,甚至達到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引領風尚等多方面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展覽中,作品各具不同風格,其中有些作品既有中國傳統中山水畫的內涵,卻又呈現贛州的風貌,例如《開山修路架高架》、《蘇區新貌》、《虔城新象》等作品,畫家運用線條描繪出一座座巨大的山石,當中不但蘊含著中國山水畫的勾、皴、擦、點、染等表現方式,更表達出用墨、用水、用色的技法,如積墨、潑墨、破墨、青綠等呈現中國傳統山水畫古雅之感,然而卻又在山石之間,擺脫山水畫的亭台樓閣,而是描繪具贛州特色的建築物,如高樓大廈、鐘樓、公路、正在開墾的挖土機、挖泥車、鏟泥車等現代化的設備,不單令人有一種古今互相呼應之感,更能夠結合山水畫人與自然相互交流的天人合一,徬佛贛州市民與大自然融於一!</p><p class="ql-block">另外,在《陽和啟蟄》作品中,把傳統水墨畫的濃、淡、乾、濕、焦等墨色的變化,營造出一種山水之間的意韻,結合西洋畫的光線效果所產生的寫實,感受到中西文化的融合,達到藝術效果外,卻又能表達出大眾市民和諧的生活情感!</p><p class="ql-block">今次贛州的文化交流團,令筆者感受到,我們進入廿一世紀,無論在各方面都進入劃時代的轉變,特別在文化藝術方面,必須把握自己的文化,吸收多元文化,進而發展出獨特而創新之路。感謝當地人的熱情款待,期待贛港兩地可以多交流,合作共贏,一起共建美好的將來!</p><p class="ql-block"><b>(作者係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主席,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