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还是开馆时来此参观过,一晃已经多年,当时总觉得大报恩寺的那座塔很是败笔,故而对此就没什么好印象…</p><p class="ql-block">今天随意走来,那就随意参观一下吧。</p><p class="ql-block">在大门外的网红景观前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南京文化积淀深厚,佛教文化为其重要内容。南京佛教自东吴肇始,翻译经典,初定汉传梵呗,开宗立派,创设义学,刻印经藏,策源复兴运动。历代梵刹林立,高僧辈出,对中国佛教影响巨大,俨然佛都气象。长干里是江南佛教圣地,素有"佛陀里"之美誉。自东吴建初寺始元,晋代长干寺继起,并以供奉舍利而名闻天下。宋初长干寺再兴,不久改名为天禧寺,供奉佛祖顶骨真身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及玄奘大师顶骨舍利。至明永乐年间弘拓旧址、度越前代,兴建皇家寺庙大报恩寺,尤以琉璃塔巨构殊型,壮丽东南,长期被西方作为中国建筑的标志。太平天国期间,大报恩寺不幸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自2007年始,历经数年,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2010 年佛祖顶骨真身舍利盛世重光,大报恩寺遗址也成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此契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报恩寺以"遗址奇观、千年佛光、报恩圣地"为特色,分设遗址及出土文物展区,南京佛教文化展区,汉文大藏经展区以及报恩文化体验区。保护、传播并展示大报恩寺历史与南京佛教文化,助力生生不息之南京文化繁荣发展。</p> <p class="ql-block">进门就见这个“琉璃拱门”,可惜是个复制品。此为按照当年大报恩寺标准层的琉璃拱门复制的,拱门上的动物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特有造型,称为"六肇具"。正中是大鹏金翅鸟,在密宗中寓意慈悲。两边是龙子龙女,表救度之相。紧接着是长翅膀的飞羊,象征福报,狮子比喻自在相,最下方的白象,意为善师。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曾在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压轴亮相,惊艳全世界。著名演员秦海璐,担当琉璃塔拱门的国宝守护人,在节目中为观众带来了感人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重要的是,琉璃塔拱门与故宫博物院藏石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湖北省博物馆藏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省博物馆藏皿方爨、河南博物院藏云纹铜禁、浙江省博物馆藏玉琮、上海博物馆藏大克鼎一同脱颖而出,入选《国家宝藏》九大国宝特展。</p> <p class="ql-block">全倒焰式马蹄形窑,是南京窑岗村明代琉璃窑遗址</p> <p class="ql-block">石函 北宋 | 座藏器 | 通高 183厘米 | 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石函整体呈方柱状,由底座、4 块壁板、顶盖共6 块构件拼合组装而成。在石函北壁板上刻有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的长篇铭文,详细记录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金陵长干寺住持演化大师可政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的支持,修建九层宝塔,痿藏感应舍利、佛顶真骨舍利、诸圣舍利等事。铭文记载翔实,写刻俱佳,是北宋长干寺的重要史料,亦是宋代书法、碑刻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金棺,北宋,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纯金制成。由棺盖与棺体两部分组成,出土时两端各以一根金丝捆系。金棺表面纹饰皆为錾刻。盖顶五折面,正中一面饰缠枝莲纹,其余四面除莲纹外,皆加饰两鸾鸟。两端面皆錾刻双门,上饰拄剑门神。两侧面各錾刻三龛,龛内各有一手持乐器的伎乐神。</p><p class="ql-block">鎏金银椁,北宋,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银质,局部鎏金。由上部长方形椁体和下部须弥底座两部分组成,出土时两端各以一根银丝捆系。银椁表面以捶探、錾刻等方法表现纹饰。椁内底部铺置乳香和金银币,金棺放置其上。</p> <p class="ql-block">义井遗址在大报恩寺遗址北区北侧,是宋代长干寺的遗迹。史料记载,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丞相李迪发愿为民造福,可政大师谏言在城南长干寺建造义井,后经善信唐文遇捐献善款,义井得以开凿,造福于民。</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善女写在绢帕上的愿望,为已亡家人去庙宇求得超度。</p> <p class="ql-block">上图:银鎏金莲花宝子香炉,北宋 | 通长34.8厘米 | 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p class="ql-block">银质,器表通体鎏金。中间为长条形持杆,前端分出两茎,一茎顶端为倒扣的大莲叶,另一茎再分出五小茎,顶端分别设置莲蓬形带盖宝子、莲花形香炉、两朵莲苞及一座莲台,莲台上设一尊带背光的佛像。持杆后端另设一个莲蓬形带盖宝子,并分出一茎,顶端为一片倒扣的小莲叶。</p><p class="ql-block">下图:水晶念珠,北宋/大珠直径 1.8厘米 小珠直径0.7厘米| 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p class="ql-block">由107颗水晶珠以丝绳串成, 绳头露于一侧。上、下各为一颗大珠,其间串连小珠,一侧50枚,另一侧49枚,大小珠之间以桃花形铜片分隔。底部大珠之下分两叉,各串三颗小珠,再接莲苞形铜坠脚, 下垂丝穗。</p> <p class="ql-block">七宝阿育王塔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工艺最复杂的阿育王塔,堪称"塔王"。它为单层方形塔,由塔刹、塔身和塔座三部分组成。塔刹由刹杆、五重相轮和顶部火焰珠、宝葫芦构成。塔刹四角装饰有山花蕉叶。山花蕉叶与塔刹之间有银链相连,链上满悬风铃。山花蕉叶外侧饰有诞生、苦修、说法、涅槃等19则佛传故事浮雕。塔身以檀香木为内胎,外包鎏金银皮,表面镶嵌四百余颗颜色、质地各异的七宝珠。塔身四面分别浮雕"萨捶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喂鹰"、"大光明王施首"和"须大拿王变相"四幅佛本生故事。塔身四角站立着大鹏金翅鸟。塔身共錾刻有铭文20条,四面刻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风调雨顺。塔身方形中空,以安置金棺银椁,内藏佛顶真骨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和其他供奉物。高大雄浑的身姿,精美丰赡的图案,以及七宝随身、遍体金光的华贵风采,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江南首寺,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江南,继支谦在建业(今南京)译经传道,西域僧人康僧会也前来弘法,并于二十一天求得感应舍利,孙权"神其事”,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史称"江南塔寺之始"。建初寺成为南京的佛教传播中心,江南佛教随之兴盛。</p><p class="ql-block">千年对望,是佛陀与玄奘法师的塑像隔空相望,空间感和科技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清代迦叶尊者像 </p><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师铜像</p><p class="ql-block">安徒生雕像</p><p class="ql-block">松</p> <p class="ql-block">梁武帝问道达摩 </p><p class="ql-block">梁武帝自称"菩萨皇帝",广泛结交名僧,大力倡建寺院。因长干寺痤藏有感应舍利,备受其重视,新建了很多佛殿、佛堂。梁武帝曾亲自颁发《断酒肉文》,确立汉传佛教不食酒肉的仪轨;命人制定《出要律仪》,创立僧尼戒规。梁武帝问道达摩,摘自《五灯会元》-﹣帝问日:"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p><p class="ql-block">"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日:"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 "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原木制模型</p><p class="ql-block">根据史实资料记载,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高78.2米,九级八面,通体琉璃。东南大学团队对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进行了建筑设计复原。根据复原图,木艺大师按一定比例制作出了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原木质模型,模型高2.7米,材质为缅甸楠木。</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遗址,位于大报恩寺琉璃塔塔基北侧。伽蓝殿为偏殿, 坐北朝南, 现存遗址呈长方形,长11米,宽6.2米,台基高出地表6米。遗址北侧展示伽蓝三尊与马皇后、碩(gong)妃雕像,两侧墙面分别刻有《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伽蓝殿供奉"伽蓝三尊",正中为波斯匿王,左侧为衹多太子,右方为给孤独长者, 以纪念他们护持佛教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步入报恩寺,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只有清净、宁静和祥和。 报恩寺的规模并不大,但它的建筑和风景却别具一格,使它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心目中的清净净土。 </p> <p class="ql-block">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江宁大报恩寺。绢本设色,纵67.8f豆米,横2313.5厘米,此卷始于江宁府的报恩寺,经水西门及旱西门,画面出现有名的秦淮河,河中舟船往来,跟随康熙的官员正在登船。</p> <p class="ql-block">诸宗祖庭。南京是中国佛教思想创新中心之一,是诸多佛教宗派祖庭之所在。诚如赵朴初先生所说:"在中国成立的大小乘各宗派无不和南京有关。栖霞寺是三论宗祖庭,吉藏大师于此完成了"三论"的注疏及《三论玄义》等著作。瓦官寺是天台宗祖庭,智者大师于此讲经说法八年,融合和阐发佛教各家要旨,为以后创立天台宗奠定基础。牛头山(亦称牛首山)是牛头宗祖庭所在,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创立的牛头宗是中国禅宗的重要根源。清凉寺是法眼宗祖庭,文益作为南唐国师,于此创立了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中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p> <p class="ql-block">中外交流。南京为中外佛教思想交流与传播中心之一,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司马达由南京渡日本,为日本接触佛教之始。禅宗初祖达摩自天竺漂洋过海而来到中国,南京是其第一驻锡地。明代后期,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南京,与大报恩寺住持雪浪大师进行了一次辩论,这是基督教与佛教思想早期的一次正面交锋。17世纪,荷兰画师尼霍夫将大报恩寺及琉璃塔形象传播到西方,成为推动当时欧洲"中国潮"的一个重要因素。</p> <p class="ql-block">玫瑰花瀑布的花卉景观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见证了大报恩寺的沧桑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缘台前忆过往,将恩情寄托于物,传递报恩信物,绵延人间恩遇。</p> <p class="ql-block">法堂遗址位于大报恩寺遗址北区中轴线最东端,原为五间三进夯土台基式建筑,长25.6米,宽14.7米。法堂,又称讲经堂或讲法堂。大报恩寺的前身天禧寺在宋代即已成为大讲寺,元代升格为皇家御讲之所。明初,天禧寺曾被明太祖朱元璋定为讲教大刹,也是全国佛教.事务管理机构﹣﹣僧录司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是南朝时期(420-589年)寺庙众多,约有480座寺庙,反映了当时佛教的盛行和统治者的支持。南朝时期,佛法昌盛。梁武帝时,达到鼎盛。建康(今南京)成为全国佛教中心,"钟山帝里,宝刹相临;都邑名寺,七百余所"。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盛况写照。“菩萨皇帝"”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公一案,更是流传至今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达到了鼎盛,佛教在南朝的传播不仅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响应,还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南朝的统治者们,尤其是梁武帝萧衍,对佛教极为推崇,甚至多次舍身入寺为僧,这种行为极大地推动了佛教在南朝的传播。</p><p class="ql-block">除了南朝时期有名的鸡鸣寺、栖霞寺等四百八十座寺庙外,现在南京的寺庙数量可真不少。有人数了数,说有58座,但这可能还没算全呢。目前南京尚存比较有名的十个寺:能仁寺,鸡鸣寺,静海寺,栖霞寺,清凉寺,高座寺,天界寺,同泰寺,宏觉寺,灵谷寺…</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的核心景点是琉璃宝塔,也称报恩塔。这座塔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南方最高的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塔”,并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等齐名,是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23。琉璃宝塔高达78.2米,九层八面,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有长明灯146盏,每盏灯芯粗1寸左右。</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那可是相当有名,是明成祖朱棣为了纪念他的老爹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盖的。这寺不仅有名,塔更是名声在外,说的就是大报恩寺的琉璃塔,简直是个建筑界的奇迹,当年在南京城里,那就是个标志性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在清咸丰年间被毁,现在咱们看到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其实是前些年重新建的,2012年,在琉璃宝塔的原址上建成了一座与原塔形似的“轻质玻璃塔”。虽然不尽人意,很多人说是一个败笔,但外地人看来依旧闪闪发光,特别漂亮,现在也算是南京的一个地标。</p> <p class="ql-block">以前来大报恩寺,想上这个琉璃塔,电梯总是关闭不运行,因此得爬上去,我最多爬到六层,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今天一看电梯开放,直达八层,挺好的。站在八层,只觉得一览众景小。</p><p class="ql-block">一条秦淮河,环抱着城墙,长干门,中华门城堡就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北面是老门东,老城南的矮房子,鳞次栉比,星罗棋布…</p> <p class="ql-block">东面是以前的金陵制造局,现在叫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p><p class="ql-block">南面是雨花台烈士陵园,山顶上的宝塔和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至于大报恩寺跟南朝那时候的四百八十寺,它们之间有啥联系呢?确实有这么回事,虽然大报恩寺是明朝时候建的,但它的起源,能追溯到东吴孙权那时候的建初寺和阿育王塔。到了晋朝太康年间,这地方又被重建了,名叫“长干寺”。南朝陈的时候,它变成了报恩寺。宋朝时,又改名为天禧寺,还建了圣感塔。元朝时,它又变成了慈恩旌忠教寺。一直到了明朝,这才有了大报恩寺这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18日,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下方,发现了至今已逾千年的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地宫为圆形,深达6.74米,是国内发现的最深 最大的竖穴式地宫。其内从下至上以一层夯土间隔一层砂石的方式,有规律地填充夯筑,共40层。</p> <p class="ql-block">为保护千年地宫,并呈现地宫之内有圣宫的建筑奇观,在遗址外围新建了"覆钵型"地宫。地宫遗址上安放七宝阿育王塔,安奉佛陀舍利,以供瞻礼。</p> <p class="ql-block">1.考古发掘--2007年2月至2010年底,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大报恩寺遗址北区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3.6万平方米,基本廓清了遗址北区的主要建筑和总体布局。考古人员于2007年11月在遗址北区中轴线上发现了一处塔基,塔基中心有一个开口为圆形的地宫。地宫形制为圆形竖穴土扩,地宫底部至现存地表6.74米,地宫开口直径2.2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最深的南方竖穴式地宫。根据《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可知,此地宫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的长干寺长干塔地宫。</p><p class="ql-block">2.地宫塔基--2008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发现宋代长干寺地宫,供奉有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的七宝阿育王塔出土,地宫中出土的石函镌刻《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一文,明确其中痿埋"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泪诸圣舍利"。</p><p class="ql-block">3.地宫文物--在北宋长干寺长干塔地宫中出土器物种类丰富、数量众多,清理出金、银、铜、铁、陶、瓷、玉、玛瑙、水晶、玻璃、丝绸、香料等各种质地的器物236件,铜钱6000余枚。从功能上可将地宫出土的器物分为瘗藏容器、舍利、供养器物三大类,其中瘗藏容器19件,材质多样,组合关系复杂,共瘗藏舍利11份。根据碑文记载,地宫瘗藏的舍利共有三种,分别为“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供养器物共206件(份),包括瓷器、铜器、金银器、水晶器、玻璃器、香料及丝织品等。</p><p class="ql-block">4.阿育王塔--七宝鎏金阿育王塔出土于北宋长干寺长干塔地宫,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座七宝鎏金阿育王塔单层方形,由上部塔盖和下部塔座两部分组成,通高1.17米、最大边长0.45米。塔身内部以檀香木制作骨架,表面为银皮,通体鎏金,塔体上凿有452个圆孔以镶嵌宝石,分为金、银、琉璃、玛瑙、珍珠、碎碳及玻璃。塔身上下发现了20条长短不一的铭文,共计300余字这座七宝鎏金阿育王塔是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称"塔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保护千年地宫,并呈现地宫之内有圣宫的建筑奇观,在遗址外围新建了"覆钵型"地宫。地宫遗址上安放七宝阿育王塔,安奉佛陀舍利,以供瞻礼。</span></p> <p class="ql-block">1.佛顶真骨--2008年,世界唯一的佛顶真骨舍利在大报恩寺前身长干寺地宫中出土,举世皆惊。佛顶真骨舍利呈不规则形状,长5厘米、宽3.5厘米、高3.4厘米,隆起如小拳,表面布满小孔,内部聚含大量红、白、灰、黄、黑等各色舍利,出土时呈淡褐色,干燥后渐呈灰白色。北宋初年,可政大师建长干寺、真身舍利塔。《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铭文中记载:"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泊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此外,铁函内发现的两件丝绸发愿文中,也提及了佛顶真骨的内容。地宫石函碑文记载,长干寺地宫"舍舍利"的诸位高僧中,施护名列第一,瘙藏佛顶骨的银椁底部刻铭文中也明确指出佛顶真骨舍利为施护捐赠。综合史料与考古证据可以了解到,佛顶真骨舍利是在北宋佛教复兴高潮中,由施护携带来华,最终瘗藏于金陵长干寺地宫之中。据推断大报恩寺塔原封不动沿用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从1011年佛顶真骨舍利的癢埋到2010年的盛世重光,虽逾千年,塔寺屡毁屡建,但地宫从未扰动,令人兴叹。</p><p class="ql-block">2.玄奘舍利--公元988年,可政大师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发现玄奘顶骨,亲自背负至长干寺,在南岗修建白塔痤藏,名为"三藏塔"。1942年挖掘三藏塔遗址,玄奘顶骨由此出土。后分为十数份,在世界多处安奉。2016年,在离开故土74年后,玄奘顶骨舍利回到当年瘗藏地。</p><p class="ql-block">3.诸圣舍利--2008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大报恩寺遗址北区发现千年地宫,即宋代长干寺地宫,地宫内出土了佛顶真骨舍利、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诸圣舍利为历代高僧大德的舍利,共出土9份,每份数量不等,皆为不规则形状,每颗长0.03至4.5毫米,透明或半透明状,主要有白、黑、灰、黄、红等。</p><p class="ql-block">4.感应舍利--江南佛法之始,来自西域的高僧康僧会行法事,三七之期,求得感应舍利,东吴大帝孙权"神其事",在古长千里建建初寺、阿育王塔供奉感应舍利,长干里遂崇称"佛陀里",江南大地从此佛法大兴。敦煌壁画《康僧会传教图》也描绘了康僧会献舍利的场景。唐朝,时任润州(今镇江)刺史的李德裕见长干里有佛光,将长干寺阿育王塔的地宫打开,发现21枚感应舍利,其中11枚迁往润州,另10枚留在原地。北宋时期,可政大师奏报宋真宗,长干里感应舍利放光,朝廷查证后,"信其事"。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重建长干塔,并在地宫瘗埋佛顶骨真身舍利、诸圣舍利和感应舍利。地宫出土的石函镌刻(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一文,记载了此事的详细经过,并明确其中瘗埋“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泪诸圣舍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