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浪漫的邂逅

呢喃

<p class="ql-block">  在新疆喀什噶尔的回部,流传着一个关于香妃的美丽传说。她是乾隆皇帝的爱妃,因为身上常有一股沙枣花香,人们称她为“香妃”。她的故事流传了百年,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这位永恒女神,喀什的香妃园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以“香妃”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无数游客心中的“香妃故里”。</p> <p class="ql-block">  在南疆无数的传说中,香妃的传说尤其是最美好的,她仿佛是装点喀什的梦,美丽,飘渺,虚幻中还有些真实,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香妃园探寻那段神秘而动人的历史,感受一场穿越之旅。于是2024年9月13号我们来到香妃园。</p> <p class="ql-block">  进入香妃园,首先看到的是香妃广场的一群美丽的鸽子,白色、灰色、黑色、棕色,各种颜色的鸽子在广场中悠闲地漫步,或自由地飞翔。如同精灵般一样,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也许是游客经常投喂的原因,它们一点也不惧怕来往的行人,看到手上有东西的游客以为是吃的,还会飞到手上或者肩膀上找食,真的是太可爱了。</p> <p class="ql-block">  从广场的右侧往里走,经过古水磨、爱情树,闻香亭,就到了宝月楼。这座宝月楼是按香妃原来在北京住的的宝月楼仿造的。据说香妃在宫中非常思念她的家乡,乾隆为了安慰她的思乡之情,专门为她建了一座宝月楼。宝月楼见证了他们之间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  宝月楼是一座古典式两层木结构,面阔七间,采用重檐琉璃瓦卷棚歇山顶的设计,显得古朴而典雅。外部的造型精美,生土红褐色具有浓浓的新疆味。</p> <p class="ql-block">  喀什的木雕、砖雕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宝月楼将这两种工艺发挥到了极致,独具风情的楼阁充分展现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交融,也体现了乾隆对香妃的宠爱和信任‍。</p> <p class="ql-block">  宝月楼内部是当年乾隆和香妃的生活起居的再现。古色古香的家具和装饰很具有清朝宫廷特色,用材厚重、装饰华丽、繁缛雕琢、工艺精湛、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一楼有正殿:皇帝与文武百官交流和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香妃偏殿:香妃平日里接待姐妹的房间。还有充满喜庆的婚房。</p> <p class="ql-block">  浴室:室内中一个石砌浴池,浴池前台摆满了盛装沐浴香料的瓶瓶罐罐。有人说:香妃之所以没有生育,可能与她频繁使用中药洗浴有关。</p> <p class="ql-block">  二楼有膳房、皇帝书法间、香妃衣帽间。膳房:按清宫的法度,皇帝有御膳房,皇后有内外膳房,寿康宫皇太后有外膳房,皇子、皇孙娶福晋后则有饭房。皇上一日只用膳两次,卯正二刻早膳,未正二刻晚膳,申酉以后如需饮食,则内宫别有承应之处,所用饮食随意命进,无定制供给。</p> <p class="ql-block">  室内的装修风格简约而典雅,古色古香的隔扇巧妙地将空间分隔开,柔和明亮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墙上挂满了各种书画作品,几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整个房间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衣帽间:里面有礼服 、吉服、便服各种精致华丽的服饰。清代后妃的“衣帽间”可是非常讲究的。可不像现在人一样随意穿戴。穿什么戴什么都有明确要求。妃嫔等级森严,衣、食、住、行都有严格规定,不得僭越。倘有不守宫规之处,即行降罚,决不宽恕。不过,香妃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乾隆皇帝特准她可以穿自己民族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  香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不仅精通汉语、蒙语、维吾尔语和满语,还能歌善舞。她的优秀才华和独特魅力,让乾隆皇帝为之倾倒,封她为贵人、容嫔、容妃,不仅为她建造了这精致的宝月楼,还专门为她设了回族的厨师。</p> <p class="ql-block">  宝月楼,这座建筑高度还原了香妃和乾隆的生活场景,精巧的布局和精致的装饰处处展露着宫廷生活的奢华。穿梭于雕梁画栋的廊坊之间,恍惚间,‍让人有种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  三楼设有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眺望,整个香妃园的景致尽收眼底。绿树成荫,田园风光秀美。在幽静的林荫深处,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古代建筑非常醒目。高耸的尖塔,琉璃般的光辉,显得气势非凡。那里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墓。</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宝月楼,前往香妃墓。穿过一条长长的葡萄架廊道,走没多久就到达香妃墓。</p> <p class="ql-block">  香妃园原名阿帕霍加墓,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原本是阿帕克霍加家族的陵墓。因香妃的美貌和传奇故事,这座陵墓后来被称为香妃墓,即现在的香妃园‌。</p> <p class="ql-block">  陵墓建筑宏伟壮观庄严不失华丽,这里葬着阿帕霍加五代人呢,后因为香妃的故事广为流传而改名“香妃墓”。但香妃并未葬在此地,据考证,香妃55岁去世后,乾隆皇帝把她葬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而喀什香妃墓仅仅是衣冠冢,据说是香妃的哥哥,花费三年多时间从北京把香妃的衣物带回喀什,整理并安葬在家族墓中。</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陵墓建筑,清真寺风格与蓝白青花瓷砖的完美结合,既严肃又平和。特别值得观赏的是四周墙壁之上,通体采用深绿色的琉璃砖贴面,并附加以彩色图案,使得时至今日,依然光洁精美,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  香妃墓左边有一个通往讲经堂和加满清真寺的门。讲经堂是景区内最早的建筑之一,大约有400年的历史,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冬季在内殿讲经,夏季在外殿讲经。讲经堂不仅是讲经的场所,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见证了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从秦朝的疏勒古国到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再到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经历了无数历史的沧桑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讲经堂往里走,就到了加满清真寺。进入门里,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布满了数不清的木柱子大厅。这是一座融合了中西亚与中国本土的美术元素的寺庙,属于喀什第二大清真寺,始建于1873年。</p> <p class="ql-block">  寺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62根雕刻精美的木柱,每一根都由整根白杨木雕刻而成,上面雕刻着生命树、莲花、缠枝纹、忍冬纹、石榴纹等象征吉祥的纹样,华丽而精致。</p> <p class="ql-block">  这些木柱不仅展示了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更是维吾尔木雕艺术的瑰宝。每一根木柱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重复的设计。多样的木雕艺术和精美的藻井,是维吾尔族文化的精髓体现,彰显了匠人们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从香妃家族墓西边的门楼进去,是高低礼拜寺原名阿孜尼买基提,因其独特的高一低分体式布局而得名。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现存建筑为1873年所建。高礼拜寺夏季使用,而低礼拜寺则位于半地下,冬季保暖。</p> <p class="ql-block">  整个礼拜寺面积不大,但装饰华丽,尤其是殿内柱子和顶部的雕刻非常精致。高礼拜寺的藻井式屋顶彩绘和石膏、砖雕结合的墙体装饰,华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  从高低礼拜寺出来看到几棵沙枣树。据民间传说,香妃经常和侍女一起将沙枣花采集并储存,经过特别处理后用来食用和沐浴,久而久之身上便散发出淡淡香味,被人称作“香姑娘”。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为了减轻香妃的思乡之愁,特命新疆喀什的地方官员将“金花银叶铁干”的沙枣树苗栽在木桶中,移种到北京皇宫中去。</p> <p class="ql-block">  老巴扎:巴扎就是集市、市场的意思,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贸易形式,也是当地人交友、聊天的场所。香妃园的老巴扎以雕像形式还原古老喀什热闹的集市场景。</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古村落展示了维吾尔族的居住文化,是了解当地民俗的重要窗口‌。房子结构和鹅卵石砌造的墙面,有点像江南的“隐世石头村”。不过门口摆的物件又是维吾尔族特有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非遗土陶坊:土陶是喀什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采用当地特有的红胶土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经过揉、拉、塑等十几道工序制成各种形状,然后进行晾晒和烧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  帽子墙:一墙面各种各样的帽子,游客可以随意搭配适合自己的帽子,拍一张有喀什民族特色的照片留念哟。</p> <p class="ql-block">  园内每天还有二场民族乐器表演。维吾尔族人热爱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无所不会,乐器也种类繁多:弹布尔、都塔尔、热瓦甫、萨塔尔、艾捷克、木笛等等。日常放牧之余、婚嫁节庆之日、集会团聚之时,闲暇之时,还有餐馆和一些景点都有民族歌舞和乐器表演。</p> <p class="ql-block">  香妃园的直播基地:景区还有个直播基地,里面房间摆满了具有新疆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创产品。浓浓的“新疆味道”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流连。</p> <p class="ql-block">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 非耶?愿化蝴蝶!”香妃的传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这位来自边地的女子,虽然是一缕香魂已归天涯,但她的美丽和神奇,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