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县域中国万里行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八O</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山西 · 忻州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了朔州市的应县,向南行驶79公里1小时32分钟、我们来到</b><b>繁峙县,正式开启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在忻州市段的线上神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忻州市,古称秀容,山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内长城与大同市、朔州市、内蒙古自治区为界,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相望,东傍太行山与河北省接壤,南抵石岭关与太原市、阳泉市、吕梁地区毗邻;境内地貌表现为重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高差悬殊的特征,山岳纵横、地貌多样,东部、北部、南部多为石质山区,西部、西北部多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间有一小部分断陷盆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3.9万人,常住人口263.47万人,下辖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2个县,共计14个县级行政区域。忻州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也是山西省唯一横跨省际东西的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忻州市因其险关要塞,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市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知名旅游景点;忻州市的文化遗产丰富,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著名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均在忻州诞生或活动;忻州还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白求恩曾在此创建模范病室;忻州文化底蕴厚重,是佛教名胜区、古战设施区、黄河文化区,又是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摔跤之乡、八音之乡、北方民歌之乡等美誉;忻州市有着中国杂粮之都、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等多张城市名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忻州市地境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古属冀州,虞舜时期割冀州西北为并州;夏朝复属冀州;商周时属冀州唐国;春秋大部分属晋国;战国时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分晋地,今忻州地区属赵国;秦时大部属太原郡;西汉时相继为韩国、代国属地;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建新兴郡,领九原、定襄、云中、雁门等县;三国时大部属魏;西晋分属雁门郡和新兴郡,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登基称帝,国号为汉,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东晋十六国战乱频发,忻州地区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燕、魏等国所占;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忻州,忻州之称自此始;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新兴郡为忻州,改雁门郡为代州;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改宪州为汾源郡;元太祖十四年(公元1219年)升崞县为崞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武州,改崞、代、坚、台4州为崞、代、繁峙、五台4县,改管州为静乐县,改保德州为保德县;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十六日李自成攻陷忻州,屠城数万、婴幼不遗;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忻、代、保德3州为直隶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后今忻州地区境内除岢岚属冀宁道外,其余各县均属雁门道;民国二十六年忻口战役后,忻县抗日政府以北同蒲铁路为界,分为路东与路西2个县,亦称东忻县与西忻县;民国三十七年先后改属晋中区、太原市一专署;建国后置忻县专区,辖忻县、代县、宁武、静乐、五台、定襄、繁峙、崞县、阳曲等9县;1952年将原兴县专区所属兴县、保德、河曲、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岚县等8县划入忻县专区;1958年底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61年复设忻县专区,忻县专区辖16县;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忻县地区;1983年7月忻县地区改称忻州地区,忻县改为县级忻州市;1993年原平县改为原平市,忻州地区辖代县、繁峙、五台、定襄、静乐、岢岚、保德、五寨、河曲、偏关、神池、宁武12县,代管忻州、原平2市;2000年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及忻州市忻府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忻州市有五台山、雁门关、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忻州市定襄河边民俗博物馆、忻州市宁武芦芽山生态旅游区、忻州市忻府区云中河景区、忻州滹源景区、偏关县老牛湾景区、静乐县天柱山、忻州古城、万年冰洞、宁武关、偏头关、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夜袭阳明堡机场遗址、忻州市代县雁门关风景区、忻州市宁武万年冰洞旅游区、忻州市宁武汾河源头旅游区、忻州市忻府区禹王洞景区、忻州市原平市天涯山、繁峙县憨山文化旅游景区、南禅寺大殿、佛光寺、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广济寺大雄宝殿、徐向前元帅故居、延庆寺、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五台山寺庙建筑群(菩萨顶 塔院寺 碧山寺 显通寺)、罗睺寺、金洞寺、文庙、边靖楼、阿育王塔、长城雁门关段(含白草口长城) 、三圣寺、公主寺、秘密寺、岩山寺、正觉寺大雄宝殿、洪福寺、关王庙、阎家大院、西河头地道战遗址、慧济寺、汾阳宫遗址、普济桥、琉璃塔、崞阳文庙、留晖洪福寺、南山寺、静乐文庙、阳武朱氏牌楼、五台山尊胜寺、静居寺石窟、忻口战役遗址、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长城新广武村段、荷叶坪一王家岔段、竹帛口段、阳方口段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水晶肘子、酱头肉、忻州蒸肉、芝麻拌粉、凉拌豆芽、西张豆腐干、葱油老咸菜、红烧肉、盐煎肉、小酥肉、肉丸子、金针海带、肉汤萝卜、烧豆腐、炖粉条、莜面栲栳栳、红面鱼鱼、荞面河捞、豆面擦擦、油炸糕、玉米面糊糊、定襄蒸肉、保德碗托、砍三刀、神池月饼、原平锅魁、河曲酸饭、代州面麻片、崞阳麻叶、忻州瓦酥、黄河鲤鱼、卤猪蹄、漏鱼儿、保德油糕、扭丝饼、古城老酸奶、红面擦尖、烤羊肉串、奇村杂碎、兔头、捣拿糕、黄米凉糕、荞面河捞、铜锅豆腐脑、保德碗托、古城枣糕、石头饼、保德油枣、原平中阳木瓜杏、海红果、五台山蘑菇、沙棘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忻州市段、将从繁峙县开始,经代县、五台县、定襄县、原平市、宁武县、神池县、五寨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岢岚县、静乐县,在忻州市忻府区结束。</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繁峙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忻州市段、就从繁峙县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繁峙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靠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南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滹沱河自东向西从境内流过,东与灵丘县接壤,西与代县交界,南与五台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相连,北与应县和浑源县为邻;县境北、东、南三面高山环绕,并覆盖着大片森林,西部和中部低洼,构成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势,北部为恒山山脉、南部为五台山脉、东部泰戏山把南北两山连成一体形成繁峙县的东部屏障,平型关就位于其中,中部为滹沱河上游谷地,为忻定盆地的组成部分,属北温带大陆气候;县域面积236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8.4万人,常住人口25.04万人,下辖4个镇、9个乡。繁峙县名字的由来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县城坐落在山麓,四周群山环抱,形似一座高耸的山峰,因此得名繁峙;繁峙县入选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推荐、山西省省级平安县名单;2019年4月18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繁峙县地境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属赵,称藿人;秦属代郡;西汉置卤城县,属代郡,后属太原郡;新莽改为鲁城;东汉称卤城县,属雁门郡,建安中年废县;西晋复置繁峙县属雁门郡,永嘉年间废;北魏复置繁峙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繁峙县,初属代州,后改属雁门郡;五代属北汉;金贞佑三年(1215年)升繁峙县为坚州,属太原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坚州为繁峙县,属太原府;民国初年属雁门道,后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时期属晋察冀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属察哈尔省;建国后属山西省忻县专区;1958年11月代县与繁峙县合并,属晋北专区;1961年繁峙县、代县分置,属忻县专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繁峙县有憨山文化旅游景区、岩山寺、平型关、繁峙县五台山、繁峙县公主寺、关岳庙、正觉寺大雄宝殿、繁峙鼓楼、奶奶庙、财神庙、三圣寺、面膜岩、繁峙古城、公主寺、韩庄长城、秘密寺、八功德水西来寺、镜山景区、滹源国家级景区、桥儿沟国家级旅游景区、公主文化国家级旅游景区、山西伯强景区、西台挂月峰、大智镜圆、清凉胜地牌坊、演教寺、笔峰拱秀、圭峰古柏、崖山叠翠、台背冰岩、三泉涌洌、囱城现影、孤山晚照、峨岭秋红、滹沱落石、峪口晴岚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繁峙疤饼、繁峙水豆腐、繁峙豆腐干、繁峙炸油糕、繁峙驴肉、荞面河捞、卤猪蹄、奇村杂碎、吊煎锅、扭丝饼、红面擦尖、古城枣糕、豆腐脑、忻州老火锅、繁峙火鳌月饼、猪肉熬海蚌、繁峙粉丝、繁峙白水大杏、繁峙台蘑、繁峙摘麻花、繁峙红富士、繁峙赵庄白水杏、繁峙花生、繁峙土豆、繁峙莜麦、黄花菜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代 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繁峙县向西南行驶35公里50分钟,我们来到代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代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临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地形轮廓略呈长方形,基本地貌由山地、丘陵和河谷盆地盘结而成,滹沱河由向西南横贯全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1721.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0万人,常住人口17.88万人,下辖7个镇、2个乡。代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古称雁门郡、代州,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是历朝历代州、郡、道、县行政治所;代县入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礼仪百佳县市、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名单;2020年2月2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代县地境西周时属并州;春秋期间为晋国土地,三国分晋后,属赵国;秦属太原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建县,名曰广武县;西汉时为并州太原郡广武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封第四子刘恒为代王,太原郡改为代国,广武县属代国管辖;王莽纂汉后广武县改称信桓县;东汉广武县改属雁门郡,隶并州;三国时归魏;西晋袭魏制;十六国时先后被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六国更迭占有;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广武县入北魏,初属司州后属肆州;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魏分东西,雁门郡广武县属东魏;北齐时广武县为雁门郡治所;隋开皇十八年,以广武县名犯太子杨广讳,改称雁门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改雁门郡为代州;五代时期先后归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所辖,皆称代州雁门县,隶属河东路;北宋为代州雁门县;金为代州雁门县,隶属河东北路;元中统四年(1263年)取消雁门县,直称代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代州为代县,八年后复升为州,隶属太原府;清初称代州,隶属太原府;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直属山西;民国元年废代州,称代县;建国后属山西省忻县地区;1958年12月繁峙、代县合并为繁峙县,属晋北;1961年繁峙、代县分治,仍属忻县地区;1967年2月属忻县地区;1978年属忻州地区;2001年忻州地区撤地设市,代县属忻州市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代县有边靖楼、阿育王塔、白人岩、代县文庙、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洪福寺砖塔、晋王墓、长城雁门关段、崇福寺、代州古衙署、毛泽东路居纪念馆、琉璃井、杨忠武祠、广武明长城、北固山、白人岩、广武古城、汉代古墓群、明长城遗址、天涯山、阳明古镇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代县烫面饺、高粱面鱼鱼、代州鱼鱼、代县火烧、代县麻片、代县熬鱼、代县腌菜、代县面塑、代县火烧、碗托、油糕、豆面饼、酱肉焖面、沙棘鸡蛋醪糟、陈醋熬鱼、代县炒碗托、韭菜鸡蛋栲栳栳、应县鸡蛋炒糕、代县辣椒、代县酥梨、代县黄酒、粉豆腐牛杂、大烩菜、代县纯手工月饼、代县小酥饼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五台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代县向东南行驶94公里1小时55分钟,我们来到五台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五台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县界北起峨岭与繁峙、代县为邻,南至牛道岭与盂县为界,东接长城岭与河北省平山、阜平两县相连,西至济胜桥与定襄、原平接壤;五台县属土石山区,整个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处为五台山叶斗峰,是华北最高峰,境内山峦绵亘、沟壑纵横,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川三种类型地貌,而平川中有丘陵、丘陵中又有山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2865平方千米,是忻州市面积最大的县,户籍人口30.6万人,常住人口21.61万人,下辖6个镇、8个乡、1个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五台县因县境内五台山而得,位置偏北、地势又高、气候寒冷,素有华北小兴安岭之称;境内的五台山,山峦重叠、地形复杂,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号称华北屋脊,位居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县有唢呐艺术(五台八大套)、五台山佛乐2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五台赛戏、东岗老龙、温氏空心澄泥砚、五台传统彩塑、五台山骡马大会等5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五台县入选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乡镇、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名单;2020年2月2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五台县地境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落;西周时期为并州北地,一度为北狄所居;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地归于晋;韩、赵、魏三分晋地,五台归赵;秦统一中国后隶属太原郡;汉因秦制属太原郡;三国时期属魏国,为匈奴北部帅所居;西晋时期属新兴郡,未置县;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县,名驴夷,属肆州永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名五台县;唐、五代十国时属代州;宋灭北汉,地乃归宋,隶代州;金朝时属河东北路代州;元朝时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属代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代州升为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年)五台属雁门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一行政督察公署,旋改称晋东北政治主任公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五台县属二专署领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属晋冀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又改属晋中区一专区;建国后五台县属忻县专区;1959年忻县、雁北专区合并,属晋北专区;1961年复归忻县专区;1985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后属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五台县有五台山、五爷庙、南禅寺、徐向前故居、</b><b>佛光寺、延庆寺、广济寺、黛螺顶、显通寺、五爷庙、罗睺寺、广化寺、菩萨顶、殊像寺、塔院寺、龙泉寺、梵仙寺、财神殿、五爷庙戏楼、大白塔、文殊菩萨殿、明月池、塔院寺、佛母洞、广化寺、佛母洞、镇海寺、大朝台、罗睺寺等旅游景区景点;</b><b style="font-size:18px;">还有台蘑炖山鸡、砍三刀、高梁面鱼鱼、豆腐丸子、五台大烩菜、拨烂子、五台万卷酥、荞麦碗托、原平锅魁、莜面栲栳栳、过油山药、定襄蒸肉、五台素斋、保德碗坨、繁峙疤饼、河曲酸粥、过油肉、刀削面、忻州瓦酥、黄河鲤鱼、枣馍馍、过油肉炒粉、铁锅炖土菜、黑山羊台蘑、台蘑火烧、土豆片栲栳栳、传统猪肉卤刀削面、台蘑拌面、黄花菜炒鸡蛋、五台炸土豆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定襄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五台县向西南行驶50公里42分钟,我们来到</b><b>定襄县。</b></p><p class="ql-block"><b> 定襄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面以将军山五台山余脉与原平市、五台县毗邻,东南以文山、系舟山与盂县、阳曲县接壤,西与忻府区相邻;境内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平川、忻定盆地,域内主要河流滹沱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地形由东向西呈簸箕形,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86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1.5万人,常住人口19.39万人,下辖3个镇、6个乡。定襄地处忻定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忻州市粮食主产区;定襄县历史悠久,拥有属龙山文化的西社、横山、白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县城西、南残垣断壁,为西汉阳曲古城遗迹;定襄县入选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卫生县城、山西省级平安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定襄县地境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战国时公元前497年以后属赵氏晋阳邑辖,不久析晋阳置狼猛,定襄属狼猛邑管辖;秦时狼猛邑属太原郡;西汉时析狼猛邑置阳曲县;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南移阳曲县于太原界,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西晋时在定襄境西北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县侨置定襄境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晋昌入定襄县;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平寇县于定襄境内东南,后废定襄县和蒲子县;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移交寇县于崞县,并入秀容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为刘武周所辖;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郡;肃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定襄县复属忻州;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县,哲宗元年(1086年)复置定襄县;金、元、明、清时定襄县均属忻州;民国三年(1914年)定襄属雁门道;十六年(1927年)裁道,定襄县直属山西省;二十七年(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定襄县,属晋东北行政公署;三十三年(1944年)10月定襄与忻(东)县合并为忻定县;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三十七年(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定襄改属晋中区第一专区;1949年8月定襄划归山西省忻县专区;1959年1月定襄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属晋北专区;1961年,复置定襄县,属忻县专区;1983年7月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2001年忻州地区改设忻州市,定襄属于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定襄县有阎锡山故居、洪福寺、薄一波故居、关王庙、西河头地道战遗址、河边民俗博物馆、山西凤凰山植物园、七岩山景区、文殊洞、圣母祠、东峪风景区、回凤砖塔、西社遗址、遗山寺、基督教堂、续范亭故居、五姑娘绣楼、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定襄蒸肉、黄烧饼、熬鱼、荞麦饸烙、丸子汤、肉馅饼、烙饼、定襄荞面河捞、莜面鱼鱼、卷饼、石头饼、神池月饼、一窝酥、干炸蘑菇、捣蒜茄子、农家四小碗、大骨棒、豆角烧茄子、尖椒香干、铜锅豆腐脑、豆面抿面、油糕、定襄甜瓜、东裕磨盘柿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原平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b><b>定襄县向西北行驶5256分钟,我们来到原平市。</b></p><p class="ql-block"><b> 原平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忻州市代管;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临五台县,西靠宁武县,南与忻府区、定襄县毗邻,北和代县、朔州市朔城区接壤;地处黄土高原海河流域区,地形为山地型高原,东西两面高、中间低,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市域面积256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7.3万人,常住人口40.83万人,下辖4个街道、7个镇、7个乡。原平市是山西省首批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双试点、省直管财政县,拥有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名片。</b></p><p class="ql-block"><b> 原平市地境古称崞县,始置于秦始皇时代,属雁门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原平县,属太原郡;东汉改属雁门郡;西晋末年复置云中县;北魏永兴二年(410年)置石城县;始光三年(426年)置敷城郡;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属恒州繁峙郡,其时县境南又置崞山县;武定四年(546年)置廓州于石城,领广安、永定、建安三郡;北齐废三郡,改廓州为北显州;北周时废州复石城县,属并州总管府;隋开皇十年(590年)自秀容移平寇县于石城,同时另置铜川县;大业二年(606年)并废,始改平寇为崞县,属雁门郡;唐贞观五年(631年)以思结部落驻于秀容境,置怀化县,属顺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改属代州,后并入秀容;证圣元年(695年)分五台、崞县之地置武延县;神龙元年(705年),改称唐林县,属代州;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分唐林县置白鹿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为唐林县;后晋改唐林县为广武县,后复为唐林县;宋景德二年(1005年)废唐林县入崞县;金代仍属代州,后改崞县为崞山军;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升崞县为崞州,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为县,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代州;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崞县属雁门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的山西省政府将全省划为7个行政区,崞县属第一行政区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路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太同公路为界,崞县东部地区划归晋察冀边区、西部地区划归晋绥边区;1949年崞县隶属山西省忻县专区;1958年12月7日改名为原平县;1958年12月归晋北专员公署管辖;1961年复归忻县专区管辖;1979年归忻县地区管辖;1983年7月隶属于忻州地区;1993年撤县设县级市,称原平市;2000年撤销忻州地区,设立地级忻州市,原平市为山西省直辖由忻州市代管。</b></p><p class="ql-block"><b> 原平市有惠济寺、芳草园温泉、天涯山景区、大龙门牡丹山庄、野庄古村、木图村景区、大营温泉旅游度假区、石鼓寺、崞阳文庙、关帝庙、城隍庙大殿、金代普济桥、五峰山、普济桥、林泉寺、芳草园温泉、鹰愁梁、崞阳古城、柏枝山景区、扶苏庙、柏枝寺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原平锅魁、刀削面、猫耳朵、不烂子、莜面栲栳栳、原平梨、原平干酪儿、张村茄子、槟果、油梨、冰粉、烤面筋、炒台蘑、牛肉牛筋、筋头巴脑火锅、千层肉饼、猪肉大葱锅贴、肉炒面、韭菜猪肉锅贴、荞面河捞、过油肉、原平炸糕、原平子干豆腐面、酥梨、莜面羊蝎子、时代分米鸡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宁武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原平市向西北行驶58公里1小时28分钟,我们来到宁武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宁武县,又称凤凰城,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北邻朔州,西北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与五寨、岢岚相望,南与静乐县相接,东南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相接;境内地貌主要分为河谷冲积平原区、基岩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从中部高峰向南北两翼下滑,形成汾河、恢河冲积平原区,域内河流分有汾河、桑干河两大水系,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1987.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6万人,常住人口13.64万人,下辖5个镇、7个乡。宁武县因北魏时置广宁、神武二郡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宁武县是晋绥根据地的中心腹地,是晋西北革命老区,境内留存大量的文物古迹;宁武县交通便利,北同蒲电气化铁路、宁岢铁路、朔黄铁路和宁静铁路共同构成了宁武县的铁路运输网;宁武县入选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国家卫生县城、山西省级园林城市、山西省级文明县城、中国高原莜麦之乡名单;2020年2月2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宁武县地境秦时属太原郡;汉朝置楼烦县;魏、西晋属楼烦县,永嘉年废楼烦县;北魏置太平郡,后置广宁郡、神武郡;隋大业四年(608年)置楼烦郡,隋末废;唐于楼烦郡治置宁武军,后废;五代北汉乾佑五年(952年)置宁化军,后废,又置固军,属岚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为宁化县,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宁化军,宋熙宁三年(1070年)废;元佑元年(1086年)复置宁化县,崇宁三年(1104年)废;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置宁化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宁化军为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宁化所;成化三年(1467年)宁武设关;清雍正三年(1725年)宁武设府;1912年废府,县属雁门道,后直属省;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日军侵入宁武县;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宁武解放;建国后属忻县专区;1958年崞县、神池县部分地域划入,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1年起属忻州市管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宁武县有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万年冰洞、宁武天池、芦芽山、万年冰洞、宁化古城、马仑草原、悬空村、汾河源头、石门悬棺、郭家宅院、马仑峡谷景区、 暖泉沟水利风景区、马营海森林公园、悬空栈道、宁武关、情人谷、凤凰古城、宁化万佛洞、涔山仙人洞、青龙山天花洞、晓祖宝塔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宁武羊肉粉汤、抿豆面、宁武油炸糕、莜面窝窝、包菜馍馍、莜麦饺饺、纯手工土豆粉、银盘蘑菇、清炒银盘蘑菇、黄米油糕、家乡熬鱼、葱花烙饼、河曲酸粥、牛腰子、豆面碗饦、酸菜羊肉汤、宁武莜麦、芦芽山毛尖茶、蕨菜、管涔山芥菜、宁武水饺、宁武小炒肉、宁武葱花饼、宁武疤饼、土豆宴、蘑菇宴、酸菜炒莜面、宁武炖菜、宁武杂烩菜、宁武豆腐干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神池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宁武县向西北行驶26公里38分钟,我们来到</b><b>神池县。</b></p><p class="ql-block"><b> 神池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东北隔内长城与朔州市为邻,东南和南部分别以管涔山脉的摩天岭、高卯山、草垛山与宁武县为界,西与五寨县毗连,北与偏关县的大部分和平鲁县的部分接壤;全县平面轮廓呈东南斜向西北的长方形,境内群山绵亘、沟壑纵横,县境地貌有三山夹两川之说,其地貌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类型,丘陵面积广阔,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2万人,常住人口7.41万人,下辖3个镇、5个乡。神池县始建于春秋时期,历史悠久;入选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名单;2019年4月18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神池县地境春秋时属北锹国;战国初期为北方林胡、楼烦等部族游牧区;战国后期为赵雁门郡地,赵惠文王十二年(前297年)征服楼烦,神池隶于赵;秦时属雁门;西汉属楼烦县;魏晋属鲜卑;北魏置神武郡,领尖山、殊颓两县,神池属尖山;隋唐隶于鄯阳县;辽重熙九年(1040年)属神武县;金元时隶于宁武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神池堡;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神池县;民国初直属山西省,后属雁门道;中共创建抗日根据地后,神池属晋绥边区;建国后属兴县行署;1952年6月神池县划归忻县行署;1958年12月神池并入五寨县,属晋北专员公署;1961年4月恢复神池县,历属忻县专区、忻县地区、忻州地区;2001年忻州地区撤地设市,更名为忻州市,神池县隶属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神池县有悬空寺、神池县显圣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大磨沟舍利塔、辘轳窑沟悬空寺、八角古城、胡麻花文化旅游节、烈堡乡、荣庄子星河里景区、段笏咀美丽乡村、野猪口明长城、神池湖、神池八音会、神池地窨院、神池明长城遗址、金山梁、神池圆明观遗址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炖羊肉、麻花、羊杂碎、神池三八席、神池麻花、神池炖羊肉、小杂粮食品、胡麻、神池沙棘汁、神池芥菜、莜面窝窝、软油糕、拌炒面、擀豆面、延都火辣辣肥肠、吴氏包饭、莲花豆、月饼、莜面、银盘蘑菇、毛芥茶、榛子、野草莓、刺铃子、蕨菜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五寨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b><b>神池县向西南行驶41公里56分钟,我们来到五寨县。</b></p><p class="ql-block"><b> 五寨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部,东至古今坪接神池县界,南至仟树坡接宁武县界,北至塔子会接偏关县界,东北至崔官庄接神池县界,东南至塔儿沟接宁武县界,西南至黄土坡接岢岚县界,西北至铧嘴接河曲县界;境内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南部为石山区,东南为石山区,中部为丁字形盆地,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属亚寒带大陆气候;县域面积1387.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9万人,常住人口10.02万人,下辖3个镇、7个乡。五寨县是山西省的富水区之一,境内的河流众多,有坐在水库上的县之称,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被人们称为北方的五寨沟;五寨县入选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卫生乡镇、山西省级平安县、山西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2019年4月18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五寨县地境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属冀州;西周、春秋时属并州;战国时为赵国北边地;秦时属雁门郡地;西汉为雁门郡娄烦地;东汉为武州南境;三国时为魏之新兴郡;北魏时为肆州秀容郡岢岚县地;隋为马邑郡神武县;唐朝属河东道朔州,唐末建五州;五代后汉时属岢岚军;宋时为岚州岚谷县,置宁远寨,隶属岢岚军;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金为武州边下刺史所领宁远县;元朝为大同路武州,至元二年割宁边之半隶属;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镇西卫隶山西都司,嘉靖十六年建五寨城堡;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镇西卫五所大寨堡:前所、右所、中所、左所(今城关)、上所(今河湾)为五寨县,并入三岔堡,属宁武府;民国时期五寨属雁门道;抗战爆发后,1940年建立五寨县人民政府;1941年8月后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1945年解放后,五寨为晋绥二专署驻地;建国后属兴县专区;1952年归忻县专区;1959年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署,五寨随属之;1961年10月恢复忻县专区,五寨归属之;1979年后五寨属忻县地区;1983年7月忻县地区改称忻州地区,五寨属之;2000年1月地改市后,五寨县属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五寨县有荷叶坪、五寨沟风景区、五寨故城、南禅寺、开平王墓、南庄窝古塔、东西两梁、五寨芦芽山风景区、五寨狩猎场、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武州城遗址、五王城遗址、五寨靖边楼、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氏家庙、五寨三宗关帝庙、武王城遗址、武州古城遗址、雪山瑞云禅寺遗址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五寨烩菜、五寨炖羊肉、五寨黄米油炸糕、羊下水粉汤、烧麦、五寨猪黑肉炖粉、腊汁肉夹饼、五寨面鱼、莜面、老四粉汤、老友粉汤、豆面河捞、豆面抿尖、五寨烧饼、五寨甜糯玉米、五寨红芸豆、五寨粉皮、五寨豆腐、茴子白、银盘蘑菇、五寨苹果、五寨核桃、五寨红枣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偏关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五寨县向西北行驶78公里1小时27分钟,我们来到</b><b>偏关县。</b></p><p class="ql-block"><b> 偏关,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晋西北的晋蒙交界处、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朔州两县市毗邻;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为青杨岭山、最低处为黄河沿岸寺沟河畔,境内山地属管涔山脉,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为1685.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4万人,常住人口7.33万人,下辖5个镇、5个乡。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偏关县入选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山西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市县名单;2020年2月2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偏关县地境五代北汉乾佑四年(951年)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韩光岭(今偏关城东一里处的山梁上)建立偏头寨;辽于今县境东部置宁边州,属西南招讨司;金正隆三年(1158年)析置宁边县为州治;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头寨为偏头关,设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守御此关,从此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明代长城设九边重镇防守,其中太原镇又称山西镇,驻防偏头关,管辖的长城西起保德、东达黄榆岭(今和顺县),全长800千米。其中在偏关境内分大边、二边、三边、四边、黄河边、内边计六条长城,再加北魏长城、北齐长城,总长500千米;成化二年(1466年)置偏头关千户所,治今城关,属太原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偏关县,属宁武府;民国初年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建国后偏关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废入河曲县;1960年复置,属晋北专区;1961年复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偏关县有明长城、老牛湾、长城古堡、偏关八景(偏河曲流、文笔凌霄、玉清真境、石沼兴龙、金驼沙伏、暖泉冬草、驼洞斗蝶、溪洞流山)、乾坤湾、关河口、文笔塔、偏关护城楼、偏关古城墙、偏关古寺、偏关古战场、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桦林堡、滑石 老营堡、偏关大峡谷、苍岩山风景区、罗睺山国家森林公园、榆树沟景区、长顺河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酸饭、碗托、莜面窝窝、偏关豆腐、万家寨黄河鲤鱼、偏关羊杂碎、偏关羊肉、偏关烧肠子、炸山药丸子焖排骨、黄米凉糕配红糖玫瑰蘸料、偏关野生山磨、偏关小米粥、偏关麻糖、炸油糕、偏关小米、偏关海红、偏关荞面碗托、神池黑豆和豆面、偏关烤羊腿、偏关荞面饸饹、偏关手工面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河曲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b><b>偏关县向西行驶46公里59分钟,我们来到河曲县。</b></p><p class="ql-block"><b> 河曲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忻州市西北部、晋陕蒙三省区交界,东临偏关、五寨,南接岢岚、保德,西、北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丘陵起伏,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132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4.2万人,常住人口12.35万人,下辖6个镇、6个乡。河曲县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被神府煤田、准格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河东煤田等大工业包围,境内神朔铁路、朔准铁路、黄河龙口大桥、韩河公路、沿黄公路和府谷至河曲公路桥等交通网络,使河曲融入晋陕蒙金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是承接呼、包、鄂、榆、忻、朔经济发展辐射力的枢纽带;河曲县地处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曲县入选了国家园林县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卫生乡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4月18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河曲县地境战国属赵,一名林胡、又曰儋林;秦至汉初属太原郡;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河西郡,为河西郡宣武县地;西晋末刘渊据离石,其地属刘渊;南北朝时属北魏;唐隶太原,为岚州宜芳县地;五代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县为倚郭;熙宁四年(1071年)废,属代州;金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州,后更名隩州;兴定二年(1218年)九月改隶岚州;元宪宗七年(1257年)省州县入保德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仍置县;六年(1373年)省,十四年(1381年)复置,隶太原府;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保德州;民国三年(1914年)置道,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属晋绥边区雁门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雁门行署撤后直属边区行署;建国后属忻县专区;1959年1月河曲、偏关、保德合并为河曲县,7月1日又分三县,恢复原建置,此段时间属晋北专员公署;1961年河曲复归忻县专区;1979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河曲县隶属地级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河曲县有黄河晋陕大峡谷、西口古渡、娘娘滩、文笔塔、龙口峡谷、弥佛栈洞、海潮禅寺、临隩大道、白朴公园、九曲胜境牌楼、石径弹院、岱岳庙、状元塔、大墩梁、鸡鸣三省石碑、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开河鱼、驴肉碗托、河曲红腌菜、河曲过油肉、河曲豆腐丸子、河曲炖羊肉、茨粉、灌肠、次粉、麻叶子、蒸花馍、炸油食、炸丸子、酸饭、油糕、碗托、黄酒、盐干烙、驴肉、果丹皮、果瓣子、杏瓣儿、海红果、海红果汁、河曲冻西瓜、醉果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保德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河曲县向南行驶54公里1小时6分钟,我们来到</b><b>保德县。</b></p><p class="ql-block"><b> 保德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处吕梁山脉北段西坡、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晋陕峡谷北中段,东界大山与岢岚县为邻,西隔黄河与榆林市府谷县相望,北与河曲县接壤,南与吕梁市兴县毗连;居于黄河流域中部黄土高原,为沟壑区,地势东高西低,呈一面斜坡,地表面多为黄沙土覆盖,因为长期雨水冲刷,形成了支离破碎的梁、峁、沟、壑复杂地形,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997.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6.3万人,常住人口14.20万人,下辖5个镇、6个乡。保德县名取义于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之意;保德县地处晋陕蒙三省交汇之地,是陕煤过晋的重要通道、也是山西连接大西北的重要门户,神朔铁路、神保二级公路、沿黄干线公路、忻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晋西门户、秦晋要冲之称;保德县入选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美食百佳县市、国家卫生乡镇、十佳卫生县城、全省造林绿化示范县名单;2019年4月18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保德县地境禹贡为冀州之域;虞夏为荒服;周初为蕃服;春秋属晋,为林涛寨;晋三分后为楼烦所据,名曰林胡,又名澹林;战国时,赵武灵王练武收复之,置楼烦郡;秦属太原;汉属雁门郡;晋刘元海据离石,其地属汉;后拓跋氏据有北方,属魏;高氏篡位,属齐;宇文氏灭齐,属周;唐,属岚州;五代初属后唐,后属北汉;宋淳化四年(993年)析宪州置定羌;景德二年(1006年)改保德军(取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也),寻立为州;宋室南渡,金,置附廓保德县,隶府州历五十余年,至辛卯复升为州;元至元三年(1337年)又省并州——河曲、芭州(在河套)隶焉,属太原路;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县;洪武九年(1376年),复为州,仍辖河曲县;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曲县分出,隶属于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保德升为直隶州,管辖河曲、兴县;雍正八年(1730年)兴县复归太原管辖,保德州仍下辖河曲县;民国元年(1912年)改保德州为保德县,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保德解放,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中共领导的晋西北行政公署二专署(岢岚区)领导;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保德县属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行署五寨专署领导,9月保德县属兴县专署领导;建国后保德县划归忻县专区;1959年属晋北专区;1961年复归忻县专区;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忻县地区,保德县属之;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保德县属之;362000年忻州市升地级市,保德县属之。</b></p><p class="ql-block"><b> 保德县有飞龙山景区、故城印象景区、林遮峪遗址、故城关帝庙、故城石窟、故城印象景区、保德钓鱼台景区、保德金峰寺、康熙枣园、飞龙山公园、兴保塔、貂蝉故里、林遮峪遗址、太符观、小西天、广胜寺、后土圣母庙、福康寺、晋德溶、王家岭一号水源井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保德碗饦、保德黄河鲤鱼、保德荞面灌肠、保德玻璃饺子、保德羊杂碎、保德酥鸡、油炸糕、保德粉汤、保德三元盘、黄焖鱼、保德全素席、德保猪血肠、猪头肉、忻州瓦酥、定襄荞面河捞、鸡肉饺子、炒丸子、抿面、保德油枣、保德红枣、保德海红果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岢岚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保德县向东南行驶88公里1小时17分钟,我们来到</b><b>岢岚县。</b></p><p class="ql-block"><b> 岢岚县,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北依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西南部为烧炭山,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198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万人,常住人口6.93万人,下辖3个镇、7个乡。岢岚县入选了全国双拥模范城、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中国美食百佳县市名单。</b></p><p class="ql-block"><b> 岢岚县地境殷商时为冀州领域;西周时为蕃服燕京戎地;春秋时属晋;晋三分后为林胡楼烦王所据;赵武灵王元年(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起兵逾黄花岭,驱逐林胡楼烦王,复置楼烦郡,岢岚属赵;西汉初属太原郡;东汉隶属并州刺史部西河郡,建安末魏立新郡,岢岚名广衍,为其属地;三国时为羌胡属地;西晋末为刘元海之赵地;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属永石郡,前燕、前秦、后燕皆属西河郡;南北朝北魏时岢岚为秀容郡地,后因其地有岢岚山,名岚州;隋初复置楼烦郡,岢岚为其属地;隋大业三年(607年)置岢岚镇;唐永淳二年(683年)改为岢岚栅;唐长安三年(703年)置岚谷县;唐神龙二年(706年)废县置军;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复置岚谷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于县置岢岚郡;宋熙宁二年(1069年)废县入军;宋元丰六年(1083年)复置县,名岚谷;宋靖康二年(1127年)陷于金;金设镇西节度使,改名房顺郡;金贞佑五年(1217年)复为岚谷县;元初名岚县,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省县入管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建镇西卫;洪武八年(1375年)设岢岚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岢岚州;清仍为岢岚州,辖岚县、兴县,直隶太原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县,名岢岚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晋西事变后,岢岚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岢岚县城沦为日占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岢岚县属晋绥边区第二专署;建国后岢岚属兴县专区;1958年撤销县署,与神池、五寨并为五寨县,岢岚为镇,属雁北专区;1961年恢复岢岚县建置,属忻县专区;1981年5月属忻县地区;2000年1月属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岢岚县有荷叶坪、钟鼓楼、卫星基地、芦芽山、天龙山、崛围山、万年冰洞、宋家沟村、宋长城景区、三井古镇、桃花沟、岢岚古城、岢岚国家地质公园、岢岚石窟、岢岚观音寺、岢岚海蓝湖、岢岚毛主席路居馆、兜率寺幢塔、三井战斗遗址、涧券洞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岢岚柏籽羊肉、莜面窝窝、岢岚烩菜、软油糕、莜面饺子、炖羊肉、酸菜土豆泥、炖黑肉、炖黑肉油糕丸子、豌豆面抿尖、红汤梭边鱼小锅、地皮菜粉条、岢岚羊杂、千烧鲤鱼、蛤蟆含蛋、海玉石头饼、岢岚芸豆、沙棘汁、晋西北莜面、青背山羊、岢岚营盘蘑菇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静乐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b><b>岢岚县向东南行驶75公里1小时11分钟,我们来到静乐县。</b></p><p class="ql-block"><b> 静乐县,别称鹅城,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晋西北黄土高原、忻州市西部、太原市西北,东部与忻府区、阳曲毗邻,南接娄烦、古交,西邻岚县、岢岚,北靠宁武、原平;地处吕梁山脉管涔山南麓、黄土高原汾河上游,地形险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东、南、北三面环山,东部山地较高、西部较低,与岚县合成一个小型盆地,境内诸山均属吕梁山脉,中部和西部为黄土丘陵区,地形较为破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205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5万人,常住人口11.92万人,下辖6个镇、6个乡。静乐县入选了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中国藜麦之乡、2016年度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名单。</b></p><p class="ql-block"><b> 静乐县地境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唐尧夏商均为冀州领域;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地;秦属太原郡晋阳邑;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始置县,名汾阳,属并州太原郡;东汉末废汾阳入九原县,立秀容护军于此,为秀容地;三国属魏并州地太原郡;西晋永嘉间置三堆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327年)三堆入平寇县;北齐置三堆戍,属肆州秀容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移岢岚县治于三堆旧城;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岢岚为汾源县;大业四年(608年)改为静乐县,属河东楼烦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管州领静乐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废州,以县属河东道岚州;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废静乐县为静乐军,后又废军复县;景德三年(1006年)天池、玄(元)池二县并入静乐县;金初置静乐郡;天德三年(1151年)更名管州,为下刺史,统辖静乐县;元至元初属管州改隶岚州,后又复为管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罢州复置静乐县,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雁门道忻州;民国初属雁门道;民国32年(1943年)晋西北行政公署更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后随属之;建国后,1949—1958年属忻县专署;1959—1961年9月属晋北专署;1961年10月后复属忻县专署;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后静乐县属地级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静乐县有天柱山、龙池沟景区、百团大战首战地遗址、天柱龙泉、神烟风洞、巾岩濑雨、文峰凌霄、悬钟神韵、显宇佛崖、太子灵蛇、千佛净居、静乐古长城、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岑山书院、风神山、百团大战首战纪念馆、净居寺、王端庄、庆鲁沟、巾字山、狮子崖、苏坊石窟、洞洼石窟、狮子崖石窟、卫国寺、弓家山墓群、李銮宣家族墓地、鹅城城址、赵王城遗址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莜面窝窝、抿豆面、软油糕、烧山药、摊折饼、烩黄菜、腊八红稠饭、炒不烂子、捣囊糕、烤羊肉串、羊肉泡馍、炸酱面、酸汤水饺、老街炒饼、郭家熏肉大饼、静乐土豆宴、静乐冬花、静乐银盘蘑菇、静乐黄花菜、静乐毛尖茶、藜麦、小米、胡麻油、旱地黄豆、农家绿豆、豆面粉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忻州市 · 忻府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静乐县,向东行驶94公里1小时44分钟、就到了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忻州市段的最后一站 —— 忻州市忻府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忻府区,忻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连定襄县,西邻静乐县,南靠阳曲县,北依原平市;地形西高东低、逐步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开阔平坦,为忻定盆地的主体部,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域面积19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5.18万人,常住人口57.71万人,下辖7个街道、8个镇、3个乡。忻府区入选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忻府区地境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太原郡;汉属太原郡阳曲县;东汉建安十年(215年)置新兴郡,同年置九原县;西晋改为晋昌郡,寻复旧名;北魏水兴二年(410年)另置秀容郡、秀容县;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肆州,辖新兴、雁门郡、秀容3郡,废九原县;隋开皇元年(581年)复立新兴郡,领秀容、铜川县2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忻州;大业四年(608年)废州及铜川县,秀容县改属楼烦郡;隋末又复立新兴郡,领秀容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忻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秀容置定襄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忻州;宋仍为忻州;金改定襄郡,属河东北路;元初改九原府,不久复为忻州,领秀容、定襄2县;明洪武初秀容县并入忻州,领定襄县,属冀宁道;万历十一年(1593年)改属宁武道;清初属太原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辖定襄县、静乐县2县;民国2年(1913年)改州为县,始称忻县,定襄县、静乐县2县分治,属雁门道;民国26年(1937年)忻县抗日政府以北同蒲铁路为界,分为路东与路西2个县,亦称东忻县与西忻县;民国35年(1946年)东、西忻县合并,属晋绥边区六署;建国后忻县隶属山西省忻县专区;1958年忻县、定襄合并改称忻定县,属晋北专区;1961年忻、定2县分治,复称忻县;1983年撤销忻县,设立县级忻州市,属忻州地区;2001年原县级忻州市改设忻府区,原忻州地区改设地级忻州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来到忻府区,在游览了忻口战役遗址、金洞寺、忻州古城、晋忻梦幻乐园、奇村温泉、 禹王洞、云中河景区、芦芽山、华严寺、香泉寺、佛观音寺、金洞寺、元好问墓、丁家堡、天马山、忻州博物馆、霍山公园、齐云山、九龙瀑布、北城门楼、九原冈墓群、忻府区文化广场、忻府区文化艺术中心等旅游景区景点;品尝了刑氏黄烧饼、老四大刀削面、保德碗托、荞面河捞、擀匠焖面、五寨粉汤、酸菜饺子、枣糕、炒饼、包子、米皮、豆腐丸子、砂锅猫耳朵、肉泡饭、御品秦王府油泼面、烂白菜糊糊汤、忻州蒸肉、台芪、牛肉锅贴、摊黄、石头饼、铜锅豆腐脑、豆面抿面、红面鱼鱼、奇村杂碎、吊煎锅、扭丝饼、鲜榨沙棘汁、忻州糯玉米、孙家湾香椿、忻州香瓜、义井甜瓜等美食小吃特产后,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就结束了在忻州市14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线上神游,下一站将去往 —— 太原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