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8月29日到武鸣县陆斡公社联合大队第三生产队插队。联合大队有十个生产队,分壮族片区和汉族片区,一半一半,我们三队在壮族片区,以壮族为主,以潘姓人家为主。刚到队里时,我们14人,女同学是住在房东潘叔潘婶刚建好的闲置房,男同学住旁边生产队腾出来几间平房里。1977年11月参加恢复后的高考,到1978年4月离开生产队,我在这知青小院住了头尾两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组14人,小的16岁多,大的18岁多,我居中。时间一晃都是老头老太太了。插队期间,我们经历毛主席逝世,那让人痛彻心扉永难忘的事和参加了1977年恢复全国的高考两件大事。我的妹妹陪我在农村度过了1977年的春节。这是我唯一一次没有和父母一起过春节了,而且还搭上了自己的妹妹。主要是因为我们插青组养了两头猪,而我们刚到农村,又不太了解农村的人情世故,不好意思让社员代养,只能这样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城后,我先后回过生产队五次,1993年夏和2004年秋留下照片,记忆犹新。1993年夏我和俩同事一起回到生产队,十一年后,2004年秋我陪同上级部门领导到武鸣县调研,他知道了我曾经是武鸣县插青,非要到我插队的地方看看,这样我再次走进了回村的路。两次回村我都见到了房东潘叔潘婶和一些社员乡亲,和他们聊过往,聊不完的话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知青小院,后来一半给了潘叔潘婶,一半给了另一户社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3年夏天我和我的同事回到村里,在我们知青小院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告诉小李,这是我们刚下乡时,临时住的地方,潘叔潘婶的刚建好的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4年的秋天,我和彤轩和潘叔潘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告诉彤轩,这是我住过的房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潘叔告诉我,这是他新建的楼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天娟玲姐问我,认不认识照片中的这俩个人,我看了一下,然后告诉她,坐着的俩人是我们三队的,其中一个是房东潘叔潘婶的二姑娘菊美,2017年在南宁我们还见到了潘叔潘婶的侄儿武仕,都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后来娟玲姐还特别告诉我,1976年她在武鸣西江水利工地上的一段经历,当时她被大队派去担任联合大队连长,带领着各生产队派出的男女青年几十人在西江水利住工棚、打炮眼、至工程完成顺利通水后拆了工栅联系大队派拖拉机把材料拉回大队部。在水利上她的大脚指患甲沟炎十分严重最后指甲都坏掉了,炎症时发热痛得无入唾,是菊美用土办法把她治愈了,她非常感激菊美......留下了这一张珍贵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和娟玲姐说了在农村的几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其中一件就和潘叔有关系,1977年11月高考,因为我报考的是文科外语类,全公社16人考,上线的人只有4人。1978年元旦前,我接到公社教育组通知,元旦后到武鸣县城参加英语面试考试。元月2日,那天我到武鸣农垦东风农场准备搭乘班车到县里,可是人太多了,结果没搭上车,我只好徒步去县城,想想年轻时候的我胆子也够大的,竟敢一个人徒步走在乡村大路上。也不知道走了几公里,突然听到有人喊达李,回头一看是潘叔,坐在香山糖厂的运蔗车上,因为潘叔是我们大队的调蔗员,榨季时候他是最忙的人。他问我去哪里?我说上县城,他说你上车,搭你一段路,这时我高兴得不得了,赶紧上车,到了离县城还有三公里的三叉路口,我下了车,和潘叔挥手再见,右拐往县城方向继续徒步走去,潘叔他们则左拐往香山糖厂方向。多亏潘叔他们搭了我一段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还告诉娟玲姐,我经历的另两件事,一是从生产队拉着原粮到那羊粮所转粮食关系;二是到公社派出所、武鸣县公安局转户口,一路都得到了沿途生产队所遇到的社员的帮助,真的谢谢他们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1月21日晚,我终于联系上了房东潘叔潘婶的二姑娘菊美。菊美的声音还如当年,琅琅的笑声一点都没变呢,她一听说我姓李,马上用她那夹壮的普通话对我说你是“达李”吧。近五十年了,所有故事的发生,仿佛就在昨天,我们聊了很久很久,村里的那人和事,真是意犹未尽。后来我赶紧把联系上菊美的消息,告诉四队的插青组长娟玲姐,我俩分别打电话给菊美,还加了她的微信。菊美特别告诉我,潘叔潘婶的近况,两位老人已步入90高龄了。她还告诉我,照片上的另一个人是柳英。这次纪念插队50周年活动,这也算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吧!谢谢武鸣区的丁丁和小李子,不甚感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是大队农科组的成员,有我们插青罗媛和范海华,还有我们三队的潘振美,那时我们还没下乡。我离开生产队前也是生产队农科组的一员。我们种过两系三系杂交水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和娟玲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