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 钟声阵阵</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6900445</p> <p class="ql-block"> “碧水弯环,夸线长虹,栉比大楼,望龙城口岸,跃居首位;汽车产业,勇立潮头。家电轻工,柳钢机械,遨赏龙潭精致幽。寻闲逸,试螺蛳粉味,络绎人流。</p><p class="ql-block"> 田肥物产丰富,念刺史宗元功绩留。喜侗民苗节,热情好客;壮歌瑶舞,欢快赓酬。市政群贤,扬帆劈浪,改革创新争上游。今宜奋,趁东风鼓劲,再展鸿猷。”</p><p class="ql-block"> 一一沁园春.柳州颂</p> <p class="ql-block"> 12月初的一天,我和老伴乘快3线公交车在文昌路西公交站下车,前行100多米,来到文昌桥东旁的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此图来自网络,致谢意。)</p> <p class="ql-block"> 临柳江傍依文昌桥的工业博物馆由原来的第三棉纺厂改建而成,与窑埠古镇隔街相望;偌大的厂房占地面积约11万平米,建筑面积6万平米,其一砖一瓦保留了厂房旧日的工业韵味,又不乏创意和设计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西乃至全国第一座城市综合性工业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博物馆集工业历史展示、工业遗产保护、科学知识普及、旅游休闲于一体。展区内建筑虽老却显恢宏气势,工业遗存错落有致,水光中摇曳的旧厂房、绿皮火车改造的“列车书吧”、呈老式工业风的SY1504型蒸汽机车,给人一种电影感满满的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柳州工业博物馆承载着柳州乃至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博物馆大门进入馆区广场便看到火车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顿时便有亲切的感觉,这是父辈为之奋斗一生的原柳州铁路局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 户外展区展出的装载机、冲压机床等展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静谧的历史殿堂。走进博物馆,那些锈迹斑斑的机器,陈旧的生产线,泛黄的老照片,犹如一股浓厚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诉说过往的沧桑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 工业历史馆是博物馆的核心展区,它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貌。展馆内陈列着自1902年以来柳州所使用和生产的大中小设备和产品等工业文物,如早期的纺织机械、冶炼设备、汽车零部件等。看到珍贵的展品见证了柳州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亦感受了发展的艰辛与不易。</p> <p class="ql-block"> 1925年,新桂系统一广西,把发展新式工业做为振兴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举措,筑湘桂、黔桂铁路,建机械、化工企业,促进了柳州近代工业的形成,柳州成为广西工业的发展中心,这是柳州工业发展的第一次机遇。</p> <p class="ql-block"> 早期传统的制药业、印刷业、榨油业、制革业等生产场景和繁忙的水运场景。</p> <p class="ql-block"> 柳州工业,肇始于民国,奠基于解放初期,发展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辉煌于改革开放年代;进入新世纪,在二次创业,升级转型中,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名城。她是中国现代化工业进程的一个缩影,经百年沧桑而铸就的柳州工业文化,凝聚了柳州人民的艰辛、汗水、智慧和奉献。工业是柳州的基石、力量和自豪,沉淀了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情怀。</p> <p class="ql-block"> 1944年11月,日军攻陷桂林、柳州,绝大多数官、民营企业仓促疏散,来不及搬走和无法运走,被日军严重破坏,遭到重创。光复后,经历衰落的企业,十分艰难的陆续恢复生产。</p> <p class="ql-block"> 重建被炸断的柳江铁路桥,恢复湘桂铁路交通,建起了广西最大的枕木防腐企业。</p> <p class="ql-block"> 1956年,社会主义初期改造完成。1958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南宁召开。会后,中央和广西决定将柳州建成祖国南方新兴工业城市,重点部署和建设柳州柳北工业区等三个工业区,安排45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包括了柳州钢铁厂、柳州热电站、柳州动力机械厂等柳州十大工业项目。二五”计划的实施,给柳州工业经济发展带来又一次发展机遇。</p><p class="ql-block"> 图为南宁会议时,毛主席与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左)、时任广西省长的韦国清(右)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柳州机械厂成立于1928年,曾先后更名为广西机械厂、航空机械厂。从事机械制造和飞机、枪支、弹药等部分军械设备的制造,是当时的“广西工业中心”。</p><p class="ql-block"> 1933年柳州机械厂生产出第一辆木炭汽车,李宗仁亲自题名后,兴致勃勃地乘上汽车,绕城一周。</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春,该厂工程师朱荣章装配制造了第一架单座驱逐战斗机,试飞员驾驶成功升空,且飞机各项性能均达到作战要求。白崇禧亲临机场观看试飞,并命名该飞机为“朱荣章号”。</p><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后,依据“朱荣章号”批量生产的驱逐战斗机,参与了对日军的空战,并屡建奇功。</p> <p class="ql-block"> 朱德委员长与夫人康克清1964年1月参观柳州机械厂时与该厂技术人员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62年2月18日,炉容255立方米,设计日产量357吨的柳钢1号高炉出铁,标志着柳州的冶金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 1969年4月2日,在全国掀起的第二轮“汽车热”中,柳州机械厂试制成功NJ70型车用汽油发动机,柳州农械厂(现东风柳汽公司)生产出汽车底盘、驾驶室、车厢和总装,广西第一辆130型“柳江牌”载货汽车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 另一家“农”字头的柳州拖拉机厂则更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现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出最早的微型汽车,进而发展生产微型面包车、微型轿车。至2009年时,生产微型车突破1百万辆。</p><p class="ql-block"> 以这两家车企为代表,汽车制造成为柳州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徜徉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工业文物展品,听讲解员讲述柳州的工业发展过程,脑海里回忆着农村插队招工返城后在造纸纺织企业工作的情景,䧟入到对柳州的工业回忆之中……不时可见三三两两的退休者,边看边说,试图从展品中从图片中找到年轻时的身影或回忆。</p> <p class="ql-block"> 工业博物馆及其工业展品,给人以一种活力之感,已然成为游客游柳州的“必选项”。</p><p class="ql-block"> 有游客概括工业博物馆的活力为柳州的五个“火”,“一宗师”柳宗元的文脉传承,“一台车”的风行天下,“一江水”的“四连冠”(柳江水质评比2020~2023连续四年全国第一),“一朵花”(紫荆花)的“姿色倾城”,“一碗粉”(螺蛳粉)的鲜香爽辣。这其实说得是“一座馆,就是一部史”,一部柳州的百年工业文明史!一部正面讲述奋发图强、坚韧不拨的工业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咱们工人有力量,关键时刻顶得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