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战国策(精装典藏本)》(四)

睿文

<p class="ql-block">刘向《战国策(精装典藏本)》(四)</p><p class="ql-block">华阳之战</p><p class="ql-block">孙臣谓魏王曰:“魏不以败之上割,可谓善用不胜矣;而秦不以胜之上割,可谓不能用胜矣。今处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且夫欲玺者,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授玺。夫欲玺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玺,其势必无魏矣。且夫奸臣固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p><p class="ql-block">译注:孙臣对魏王说:“魏不在战败的时候割地,可算是很善于运用不胜的条件;而秦不在战胜的时候要求割取魏地,可算是很不善于运用战胜的时机。现在过了一整年才计划割地,这是群臣的私心而大王不知道啊。并且想得玺的是段干崇,大王却叫他去割地;想得土地的是秦国,大王却让它授玺。想得玺的控制着地,而想得地的控制着玺,如此发展下去必定会使魏国消失。并且所有的奸臣都想用割地来讨好秦国。用割地来向秦国示好,就好比抱着薪柴去救火,薪柴不完那火也就不止息。现在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欲望无穷无尽,这就像是薪和火的关系啊。”</p><p class="ql-block">第九章 燕策</p><p class="ql-block">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p><p class="ql-block">译注: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诋毁苏秦说:“武安君苏秦是天下最没信用的人。大王贵为万乘大国的君主,以这样尊贵的身份,屈尊礼待他,在朝廷上对他尊敬有加,这是在向天下昭示,您与小人为伍啊。”</p><p class="ql-block">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p><p class="ql-block">译注:武安君苏秦从齐国回来,燕王便不再重用他。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的庶民,前来拜见您,我没有半点功劳,您却亲自到郊外迎接我,还让我在朝廷上担任要职。现在我为您出使齐国,拿回了十座城池的利益,有破解燕国危难的功劳,现在您却对我不信任,必定是有人指责我不讲信用,在大王面前诋毁我。我不守信用,是您的福气。如果我像尾声一样诚实守信,像伯夷一样廉洁自守,像曾参一样孝顺恭谨,以天下最可贵的三种品德来为您办事,您觉得可以吗?”燕王说:“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有这样的臣子,也不会来辅佐你了。</p><p class="ql-block">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p><p class="ql-block">译注:苏秦继续说道:“况且像曾参那样的大孝子,他的行为标准就是不能远离父母在外住宿哪怕一个晚上,你怎么让他去齐国呢?像伯夷那么廉政,不愿受无功之禄,认为武王的做法不合正义,不愿意做他的大臣,于是宁可不要孤竹的君位,在首阳山饿死了。像这样廉洁的人,怎么可能愿意步行上千里到微弱的燕国,侍奉处在危难中的国君呢?像尾声那样诚实守信,约定的时间到了而意中人没来,河水暴涨,宁愿抱着桥柱死去,也不肯离开,守信到如此程度,怎么会到齐国去宣扬燕国、秦国的威望,而立大功劳呢?何况守信的行为,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是满足于现状而不是进取的途径。更何况,三王方才唱罢,五霸就已登场,各国势力持续博弈,均不满足于现状。您认为安于现状可行吗?如果可行,那么齐国的势力范围就超不出营丘,楚国的势力范围也就到沮、彰二水,不能在边城外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东周还有我的老母亲在家里,舍弃安保而谋求进取,我的意向本来就和您不一致,您这个君主太安于现状,而我是位积极向前的大臣,也就是别人说的忠信而得罪君主的人。”</p><p class="ql-block">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使说齐者,莫如臣之言也,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p><p class="ql-block">译注:燕王问:“忠诚守信有什么不对的?”苏秦答道:“您是不知道。我的邻居中有在远方为官的人,他的妻子在外边有了人,她的丈夫很快就要回来了,她的相好非常担忧,他的妻子说:‘你别担心,我已经为即将回来的丈夫准备了毒酒。’过了两天,丈夫回到家,妻子就叫侍妾奉上酒杯。侍妾知道杯里装的是毒酒,递上去就会让男主人送命,但把事情说出来就会使女主人被赶走,所以就假装倒地,把酒洒在了地上,男主人很生气,打了她一顿。这个侍妾倒地把酒洒了,在上挽救了男主人的性命,在下又保全了女主人,忠诚到这种程度,还要遭受惩罚,这就是为了忠诚和信用而背负罪名啊。我的情况也与这个倒地洒酒的侍妾相似。况且我为您办事,合乎道义又能对国家有益处,现在竟然身负罪名,我怕以后所有为您办事的人,都会失去信心啊。并且我对齐王所说的话,不是曾经骗了他吗?要是游说齐王的人不是想我那样说话,就算有尧、舜一样的智慧,也对国家没有什么利益好处。”</p><p class="ql-block">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p><p class="ql-block">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p><p class="ql-block">译注:燕昭王收拾了燕国的残局后,登基即位,他谦卑恭敬,以重金吸纳贤士,希望依靠他们报仇。因此,他前去拜见郭隗先生,说:乘着我国发生内乱的时候,齐国偷袭、攻破我国。我也清楚,燕国现在实力很弱,没有足够的力量与齐国抗衡,然而能够得到贤能的人和我一起治理国家,为先父报仇,这是我一生的心愿。请问先生,您认为怎么样才能为国家报仇呢?</p><p class="ql-block">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p><p class="ql-block">译注:郭隗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君主,对待贤士如师长;成就王业的君主,对待贤士如朋友;成就霸业的君主,对待贤士如臣子;亡国的君主,对待贤士如奴仆。君主您如果能够屈己奉人,如果您能屈居下位,虚心请教的话,才能超过您百倍的人就会前来。如果您做事抢先而休息在后,发问在前而沉默在后的话,才能超过您十倍的人就会前来。如果您只是跟着别人亦步亦趋的话,才能与您相当的人就会前来。如果您身靠几案,手拄拐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供人跑腿差使的人就会前来。如果您蛮横无理,行为粗暴,对人任意凌辱,大吼大叫,那么就只有奴隶般的人前来了。这是从古以来侍奉贤者,招贤纳士的方法啊。大王真能广泛选拔国内的贤人,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些举动,定会纷纷赶到燕国来。</p><p class="ql-block">叱咄(chìduō):大声呵斥。</p><p class="ql-block">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p><p class="ql-block">译注:燕昭王说:“我应当去拜见谁才好呢?”郭隗说:“我听说古代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用了三年都没能买到。他身边的侍臣对他说:‘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这个人找到了千里马,可是千里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下了死马的头,回去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说:‘我要买的是活马,你怎么买了死马?这不是白费我的五百金吗?’侍臣答道:‘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来买,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旦都知道大王喜欢买好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来了。’于是不到一年,昭王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如果大王您真想招致贤士,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我郭隗尚且受到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到燕国的路途太远而不肯前来吗?”</p><p class="ql-block">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p><p class="ql-block">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p><p class="ql-block">译注:于是燕昭王为郭隗专门修建了房舍,拜他为师。消息传开后,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前来,剧辛从赵国而来,贤士们争先恐后,聚集到燕国。燕昭王又在国中悼唁死去的人,慰问生存的人,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庶,国力强盛,士兵们安乐舒适,敢于战斗。于是燕昭王任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韩、赵、魏等国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亡国外。燕军又单独追击败逃的齐军,一直追到齐都临淄,掠夺了那里的所有珍宝,烧毁了齐国的宫殿、宗庙。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