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理学研究,什么是归属感,掌控感与意义感。

晏子

<p class="ql-block">今天来谈谈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归属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是佛洛姆( E . F r o m m) 氏理论中的术语,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多年漂泊在外人回到家后的心安,心安即有了归属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 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 归属和爱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 自我实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归属感问题进行了大量</p><p class="ql-block">研究,认为,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p> <p class="ql-block">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有家庭,有工作单位,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群体内,成员可以与别人保持联系,获得友情与支持;成员间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其行为表现是协调的,同一个群体的成员在一致对外时,不会发生矛盾和摩擦,彼此都体会到大家都同属于一个群体,特别是当群体受到攻击或群体取得荣誉的时候,群体成员会表现得更加团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房价飙升和工作流动性大,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工作成为一般人拥有归属感的两个基本条件。有归属感的一般就是有责任感的,责任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对某些东西的归属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属感分对人、对事、对家庭、对自然的归属感。青少年时期对人的归属感较强,中年时期对事业和家庭的归属感较强,老年时期对自然的归属感较强。</p> <p class="ql-block">归属感属文化心理的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对于不同的对象,归属感的维度往往是不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个比方:现代居民小区的归属感,我们可以通过五个维度来对其进行考量:(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考察城市居民对于该城市的归属感,则又可以通过两大相对独立的层面——地域意义上的城市归属感和群体意义上的城市归属感,或者对城市的地域归属感和对城市居民的群体归属感来进行考量,前一层面主要是从经济和物质等客观条件角度进行分析,后一层面则侧重于从社会和思想心理、文化观念方面展开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恋爱中的男女也同样需要归属感,就像上文说的只想对方是属于自己的,也有人说是占有欲。希望对方只对 自己有所付出,有别于一般朋友的用心或形式,自己也愿意强烈回馈,同时只属于两人的。所以,才会有爱的誓言、盟约,才会吃醋、嫉妒等等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一方感觉不到另一方的归属感的时候或者感到另一方的归属感在别处时,那么也就意味着感情的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归属感这个概念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已经提出了几十年时间,Goodenow(1993)提出,学校归属感(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归属感定义为,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归属感就是学生在一个特定的学校内感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是舒服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原有基础之上完善了对学校归属感的理解,他认为学校归属感提及的是学生观察到的教学的社会背景以及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结构中的位置是怎样的一种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学者(徐琴美)(2005)等人指出,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p> <p class="ql-block">什么掌控感。</p> <p class="ql-block">掌控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决定自己内在状态,并通过积极行动改变周围环境的一种信念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体现在个体在专心致志去做一件事情时,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掌控感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掌控,还包括对内在情绪的掌控,即个体能够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体验,维持内心的稳定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掌控感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究表明,高掌控感的个体在面临任务时动力水平更高,而低掌控感的个体则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习得性无助。此外,掌控感还能增强个体的自尊和抗压能力,帮助缓解压力。</p><p class="ql-block">要增强掌控感,个体可以通过多做尝试并在困难面前坚持努力来实现。此外,明确个人愿景、价值观和行动的一致性也有助于提升掌控感。对于儿童来说,通过观察发展需求、尊重和支持孩子的兴趣和游戏,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掌控感,从而增强自控能力。</p> <p class="ql-block">在教育、职业和人际关系中应用掌控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教育领域‌</p><p class="ql-block">‌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如参加培训、研讨会等,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控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主动引导学生,用鼓励和正面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的掌控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职业领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定职业规划‌:个人应主动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增强对职业生涯的掌控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升职业技能‌: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对工作的掌控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动沟通‌:在人际关系中,主动与他人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见,能够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关系,从而增强对人际关系的掌控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持适当距离‌:保持适当的人际交往距离,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不打探别人的私人生活,这样既能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保持一定的掌控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在教育、职业和人际关系中主动出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个人可以增强对各个方面的掌控感,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自我发展。</p> <p class="ql-block">意义感通常来源于多个方面,它是个体对于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所感受到的价值和目的的综合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意义感来源 个人成就与自我实现。</p><p class="ql-block">当人们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时,达成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会给予他们深刻的意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实现,即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潜能去生活和发展,也是意义感的重要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与社交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通过相互支持、理解和关爱,人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归属感,从而获得意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社交活动中,通过参与和贡献,人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作与职业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作不仅提供经济来源,更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工作中取得成就、获得认可,以及感受到自己对团队或社会的贡献,都能增强意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神追求与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许多人来说,宗教、哲学、艺术等精神追求是意义感的重要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追求为人们提供了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理解,以及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会参与与公益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人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贡献不仅提升了自我价值感,还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人成长与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及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也是意义感的重要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义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来源于个人成就、人际关系、工作职业、精神追求、社会参与以及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这些来源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个体对于生活的整体意义感。</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内容分亨到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