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过书本的老鼠⑦,(成人童话)胡广香,文学系列作品 94

文学杂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啃过书本的老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成人童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胡广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七、遗嘱成了千古之谜</span></p><p class="ql-block"> 再伟大的人物,也逃脱不了自然规律。尾尾博士渐渐衰老了,忽然有一天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生命垂危。</p><p class="ql-block"> 巧合的是,灵灵也同时病倒,气息奄奄。</p><p class="ql-block"> 尾尾博士快要死了。按照惯例,死前应留下遗嘱,可尾尾博士得的是喉疾,得病便不能说话,用口是说不成了,又没了秘书代言。在家中晚辈的一再要求下,他只好用笔来写遗嘱了。尾尾博士的字本来就歪歪扭扭的,加上病中,就更写得名副其实的是老鼠爪子刨的。不过尽管难以辩认,还是被众多的鼠学者们辩认出来了,他的遗嘱是:</p><p class="ql-block"> “赶快夹出大妹子、小妹子,好</p><p class="ql-block"> 过年。”</p><p class="ql-block"> 写完遗嘱,尾尾博士便寿终正寝了。</p><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灵灵也同时一命呜呼——原来,灵灵因长期依附于尾尾博士,灵魂已离他而去,是靠尾尾博士的灵魂活着,现在尾尾博士一死,灵灵也就没有了灵魂,当然也活不成了。</p><p class="ql-block"> 鼠国为尾尾博士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灵灵也享受了陪葬的殊荣。</p><p class="ql-block"> 尾尾博士的葬礼之后,大家便开始研究讨论他的遗嘱来,可这遗嘱是什么意思呀,都感到莫名其妙。这么解释,那么理解都说不通。后来有一个精通古文的年老的鼠学者拈着鼠须说:“我看这‘夹’很可能是‘嫁’的通假用法——尾尾博士独创的”。</p><p class="ql-block"> ——啊,有道理,这下其意思也便很明白了!大家都点头表赞同这一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 尾尾博士的遗嘱虽是对自己家中的,要在过年之前赶快嫁出自己家里的大妹子、小妹子。但权威人士的话往往具有普遍意义的。因而便将这篇遗嘱在《鼠国日报》上发表出来,并加编者按,高度赞扬尾尾博士热爱鼠类的精神,说他临死时也关怀着鼠类的婚嫁繁衍,希望鼠国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 权威的话就是命令。遗嘱发表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二十四的时候,已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全国的鼠们都在这一天将能嫁的姑娘都嫁了出去。所以直到现在,人类的民间仍流传着如此说法:腊月二十四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可后来有鼠学者对遗嘱的这种解释提出质疑,其理由是:这遗嘱是对家人,当时尾尾博士有三个孙女儿,只提大妹子、小妹子,而不提二妹子,这合情理吗?</p><p class="ql-block"> 接着有人提出新的解释,而又有人驳斥……</p><p class="ql-block"> 于是,考证、探讨、研究,一时间观点纷出,学派林立,口诛笔伐不断,论文专著迭出,便使此项研究成了专门学问,闹得比人类的“红学”研究还热闹。可观点始终得不到统一,使这篇遗嘱变得愈加神秘,愈加博大精深、高深莫测。</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一只才读小学的小老鼠看了这篇遗嘱后大笑着说:“这是写了两个白字,他是要夹出‘大麦子、小麦子’,好过年吃烙饼。”——因为这小老鼠自己就曾好几次把“麦子”写成“妹子”的。</p><p class="ql-block"> 大家听了一惊:这小家伙说得还真有道理哩!可回过头一想:尾尾博士写白字!这可能么!简直是亵渎大学问家! 于是便把它当小孩子的无知的话了,又都继续去热闹。</p><p class="ql-block"> 小老鼠管你信不信,反正他自己深信自己说得对。可等小老鼠长大了,也成了学问家时,却又主动推翻了自己小时候的话,也加入了大家热闹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于是,尾尾博士的这篇遗嘱便成了难解的千古之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创作随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是最后一章了,大结局的遗嘱留下了千古之谜。其实这个谜也是人为的,是围绕“权威即学问”这一主旨,编织的一系列精彩情节的最后一个。这个谜被一个小学生老鼠说破,就很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的情景,但又有所发展和延伸:当小老鼠长大也成了学问家时,却又主动推翻自己小时候的话,也加入大家热闹的行列。可见这种习惯势力是何等的顽固和强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二十四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这是我们这地方的民间传说。作者将其联系起来,又一次运用了“附会”的艺术手法,增强了童话的真实感和神秘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本文随想的最后还想谈一个话题。有个读者朋友前不久曾问我:为什么你写文章时各种体裁、各种风格都能随心所欲,轻松自如,而我拿起笔来总好像有千斤重,写起来总是疙疙瘩瘩的?这个问题好像不难回答,又很难回答。说点亲身体会供初学写作者参考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王国维将人生的治学和追求用三节诗词设置为三种境界,我今鹦鹉学舌将写作也设置为三种境界,就是三个字:重、轻、玩。第一层是重,也就是那位朋友说的,提起笔来觉得很重,不知怎么写。到了第二层就是轻,写起文章来,感觉轻松了,有一个朋友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在湖里抽藕肠子(藕带)那么顺畅。到了第三层就是高境界了:玩——笔在手中成了玩具。要解释这个字的含意,我想来个“词语堆砌”你就会理解了:文如泉涌、笔下生花、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神来之笔、金句频出、花样翻新、运用自如、一挥而就、倚马可待……凡是写的文章能称得上“创作”的人,都已达到了这一层境界,当然也有高低层次之分。要达此境界,除了悟性之外,就是老生常谈的四个字:多读、多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创作出版的图书《美丽童话》,有需要的朋友在拼多多上输入“美丽童话”搜索即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预告:每月5、15、25号发布童年童话方面的短视频;10、20、30号发布各类文学作品和创作体会。感谢关注和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申明:发表在此平台的作品即为版权存证,有剽窃、套改者必究!需要选用的可与我留言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胡广香,湖北洪湖市文化局专业编剧,职称为国家二级编剧,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被洪湖市委、市政府授予“拔尖人才”称号,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戏剧、影视、儿童文学等作品200多万字,100余次获奖。出版过儿童图书《美丽童话》。二十年代开始将主要精力转向戏剧、影视创作,已有十几部作品在全国各地获奖,北京、深圳、青岛的剧团曾排演过我创作的剧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