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本土小说:《晨曦之光:李公朴传》(1)

一梦河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引 子</b></p><p class="ql-block"> 李公朴(1902—1946),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县湖塘桥,一九〇二年生于江苏淮安。</p><p class="ql-block"> 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同时也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和杰出的社会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李先生是淮安走出的又一位了不起的人,他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毛泽东、朱德称他的牺牲是 “全国人民之损失”,周恩来赞誉他是 “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尊他为 “人民大众的导师,民主运动的舵手”。</p><p class="ql-block"> 他的一生为民主、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一生。他从淮安走出,是每一个淮安人的骄傲,令无数人敬仰的民盟先驱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第1章 淮安的晨曦</b></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那个动荡的年代,淮安,这座古老的城市,静静地躺在大运河畔,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迭。</p><p class="ql-block"> 1915年的春天晨光熹微,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河水的清新气息,东长街上的石板路还残留着昨夜的露水。</p><p class="ql-block"> 街道两旁,青砖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打破了清晨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在这条街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院,院门斑驳,门楣上挂着一块风化的木牌,上面刻着“李宅”二字,这里便是李公朴的家。</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一棵老槐树伸展着枝桠,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树下一位老人正坐在藤椅上,手中拿着烟斗,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他就是李学增,李公朴的父亲,一个经历过晚清风雨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  李学增年轻时曾是常镇通海道道台沈敦兰的管家,见多识广,对世事有着独到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他深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钥匙。</p><p class="ql-block"> 因此尽管家境贫寒,他还是坚持让儿子们接受教育,希望他们能够有所作为,为家族争光。</p><p class="ql-block"> “爹,您又在想啥呢?”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李学增的沉思。</p><p class="ql-block"> 他转过头,看到自己的小儿子李公朴正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书,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哦,是公朴啊。”李学增微笑着,招手让儿子坐在他身边,“我在想,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你们这一代人,将来要面对的挑战比我们多得多。”</p><p class="ql-block"> 李公朴点了点头,他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已经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智慧。他知道父亲的话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期望。</p><p class="ql-block"> “爹,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李公朴坚定地说。</p><p class="ql-block"> 李学增欣慰地看着儿子,他知道这个孩子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志向和毅力。</p><p class="ql-block">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好,好,我相信你。”</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李公朴的二哥李永义走了进来。</p><p class="ql-block"> 他比李公朴大几岁,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经常在户外劳作的人。</p><p class="ql-block"> “爹,我回来了。”李永义向父亲打了个招呼,然后转向李公朴,“公朴,你还在看书啊?今天不是要去私塾吗?”</p><p class="ql-block"> 李公朴这才意识到时间已经不早了,他赶紧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准备出发去私塾。</p><p class="ql-block"> “去吧,孩子。”李学增抚摸着公朴的头鼓励道,“记住,无论外界如何动荡,知识永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p><p class="ql-block"> 李公朴点了点头,拿起书包走出了家门。他穿过东长街,来到了位于城西的私塾。</p><p class="ql-block"> 这座私塾虽然不大,但在当地颇有名气,许多有志青年都曾在这里接受教育。</p><p class="ql-block"> 私塾的先生姓王,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学者。他看到李公朴进来,微笑着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李公朴恭敬地向先生行礼,然后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王先生开始了他的授课,“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p> <p class="ql-block">  他知道这些古老的文字,将是他通往未来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私塾的课程结束后,李公朴并没有立即回家,而是来到了遂园。</p><p class="ql-block"> 遂园曾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私家园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园林已经荒废,只剩下了蝴蝶厅这一小部份。</p><p class="ql-block"> 李公朴喜欢在这里读书,因为这里安静,可以让他专心思考。</p><p class="ql-block"> 他坐在蝴蝶厅的石凳上,翻开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的身上,给他带来了一丝温暖。</p><p class="ql-block"> 他不知道就在不远的将来,他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和危险的道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他将付出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就在李公朴沉浸在书本中时,远处传来了一阵喧闹声。他抬起头,看到一群学生正高举着旗帜,高喊着口号,从街上走过。</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他们正准备去参加一场抗议活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的腐败。</p> <p class="ql-block">  李公朴站起身,望着那些远去的背影,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激动。</p><p class="ql-block"> 他知道,这个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行动和勇气。</p><p class="ql-block"> 他紧握着拳头,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李公朴收拾好书本,踏上了回家的路。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得很长,就像他未来的路一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p><p class="ql-block"> 但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因为他知道,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将勇往直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