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是2024年10月3日从郑州市乘高铁到了鹤壁市。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鹤壁”一名最早见于《金史》,相传古时有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故名其山为“鹤山”,其村为“鹤壁”。亦有一说为其名源于道士在饭店影壁上所画白鹤可起舞的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浚县古城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商代时当地称为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隋唐时为黎州,明初改为浚县。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一直是田野丰饶城镇繁华之地,古老的遗迹在古城中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浚县古城的西城墙,它是浚县古城保存最好的一段古城墙了,虽然城门、城楼都是新修的,但墙基是老的。经过修缮,现在依然可以登上城墙,俯看西大街。</p> <p class="ql-block">从西城门进入西大街,最先看到的一座孤立的小楼叫“遏云楼”,是古代的一座戏楼。楼前有当地的市民做“骑马”的营生,去的时候正好生意开张。遏云楼对面是一座关帝庙,正在大修,暂时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和遏云楼做邻居的是浚县电影院,同样是“革命风”,在里面看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电影一定会很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西大街还有很多小的岔街,像这个就叫“鸡市街”,在古代应该相当于农贸市场。</p> <p class="ql-block">西大街现在也是商铺林立,有卖吃的,有“嘿店”,还有抛绣球招亲的,没有女朋友的不妨去试试运气。</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在浚县古城西大街上的浚县兵役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浚县古城正中间的这个建筑是文治阁,他是整个浚县古城的中心,也是浚县的标志之一。明代时叫中心阁、钟楼。清朝重修后改名“文治阁”。</p> <p class="ql-block">一条东大街,半部浚县史,从文治阁往东走,就是东大街。</p> <p class="ql-block">东大街最典型的就是这几栋“革命”风格的建筑,总能让人想到那个红火的年代。另外东大街还有一个“宋家大院”,是清朝留下来的四合院,不过正在翻修。</p> <p class="ql-block">最西边是一条河,是世界文化遗产运河,这条河就是卫河(永济渠)的浚县段,在古代这里是卫河重要的码头,吞吐量相当可观,造就了浚县商业的繁华。而上面架的一座石桥,叫云溪桥,在当地也极为有名。</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西城墙,是浚县古城保存最好的一段古城墙了,虽然城门、城楼都是新修的,但墙基是老的。经过修缮,现在依然可以登上城墙,俯看西大街。</p> <p class="ql-block">浚县文庙又称“孔庙”,1373年(明洪武六年)建于县衙东。明、清各有扩建,规模渐大,趋于完整。座北向南,院落宏敞,布局紧凑。</p> <p class="ql-block">浚县文庙门前墙上嵌有”以应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以示尊孔。头门之内有唐槐一棵,干粗4米余,中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内生一径尺榆树,俗称"槐抱榆"。</p> <p class="ql-block">文庙院正中为"大成殿",殿中供奉孔子、四配、十二贤诸牌位,东西廊房内供奉孔子72弟子牌位。"大成殿"和廊房建筑规模宏大,式样古朴,庄重大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明代洪武十二年的浚县重建庙学之记碑,通高2.5米,宽0.85米,厚0.23米。明代嘉靖三十二年的浚县重修儒学记碑,通高3.87米,宽0.88米,厚0.26米。同时发现的二龙戏珠御路浮雕,高1.52米,宽1.88米。这些文物对研究浚县古城变迁及文庙的历史有很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浚县县衙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官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县衙建筑群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规模宏大。县衙正门口上联是“伾浮巍巍万年风骨泽宝地”,讲的大伾山和城西浮丘山给浚县这块宝地带来恩泽,下联是“淇卫汤汤千载流韵惠斯民”。讲的是淇河和卫河滋养造福本地百姓。</p> <p class="ql-block">县衙大门的东侧为“旌善亭”,亭子上的对联为“旌忠良褒清廉亘古不变,善黎庶敬孝悌万世流芳。”旌善亭是用来表扬好人好事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进入县衙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高耸的影壁,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历经数百年仍清晰可见。绕过影壁,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的广场,地面用青石板铺成,显得古朴庄重。广场两旁是两组重要的建筑群,分别是办公区和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办公区内的建筑高大雄伟,门窗上的木雕精美绝伦。正中央的大堂是审案办公的地方,摆设简单却透出一种威严。大堂内挂着一块惊堂木,是审案时用的道具。大堂墙壁上挂着几幅先贤名言,时刻提醒官员要清正廉明。</p> <p class="ql-block">住宅区建筑更为精致,体现了古代官府的尊贵与私密。主体建筑为三进四合院,庭院幽深,廊檐分明。门窗上雕刻着吉祥图案,寓意着官运亨通、家庭和睦。院内的花园小巧玲珑,假山、水池、花木一应俱全,透出丝丝雅致。</p> <p class="ql-block">县衙后面有4座圆形建筑,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圆粮仓。土圆粮仓的仓身为砖结构,圆柱形,仓顶攒尖灰瓦顶,下部东北面开仓门,上部设通风窗。仓内顶部为4层木梁架结构,梁架用木条和泥搭建,数百根木头交织搭建,交错纵横,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在浚县古城县衙东侧,复原了一座清代典史署的院落,虽然没有古县衙规模宏大,但还是蛮排场的。</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时侯,县令也不是光杆儿司令,而是有助手辅佐的。典史就是县令的副手之一。我们都知道,古时县令是七品芝麻官儿,可七品官还不是最小的,下面还有县丞、主簿和典史,一般来讲,大县县令有县丞、主簿协助,小县设典史辅佐县长处理事务。</p> <p class="ql-block">丞相当于副县长,主簿算是八品官,典史是最小的官职,勉强是个九品官儿吧。顾名思义,典史署就是典史办公的地方,浚县典史还管着巡捕房,相当于兼任公安局长。</p> <p class="ql-block">浚县典史署比隔壁的县街小了很多,但也有几个农家院子那么大,还是二进院儿的格局,临大门的院子东西厢房是巡捕房,里面院子应该是典史办公起居的地方,署内楼房瓦舍看上去挺气派的!</p> <p class="ql-block">在浚县古城吃特色美食,少不了“石子馍”。浚县人直接叫“子馍”,子带儿话音,听起来很有美食的味道。看着很像我们那里的馅饼,吃起来外酥里嫩,里面都是肉和鸡蛋。</p> <p class="ql-block">走进浚县古城,仿佛能穿越千年,沉浸在最真实的历史中,那种怀古的情怀,就是在这儿最能找到滋味。这儿的老街,多年来都没被那虚假的繁华给淹没,还是那么朴实、安静,市井生活清净自在,味道啊,那可是古老的韵味,跃然纸上,让人久久不能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