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所里的赤脚医生

平和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赤脚医生、 民办老师 、电影放映员为我国千千万万乡村人民群众的健康、文化水平的提高、文艺生活的普及作出过历史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三顆耀眼的光荣的里程碑!我们向他们致敬!并祝福健在的三个领域的功臣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医疗资源也相当缺乏,医院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极度缺乏。为了解决这一民生身健康的民生问题,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心里装着全中国人民,关心生活在广阔天地的六亿农民朋友的疾苦,以为人民服务宗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已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发表了“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当时在国家经济状况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拿大量资金扶持农村的医疗事业发展,齐心协力,克服重得困难在全国乡村基本上实现了公社有医院,村村有诊所的战略目标,村民们不用交集体一分钱,就人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p><p class="ql-block">  在祖国大地的千万个农村,应运而生了一个新名词,这个响亮的名子就叫“赤脚医生”,由他们担任村里的诊所做村医,他们都是在年青的时候,通过家传或者拜师等方法学习。通常来自医学世家多少懂得一些医学的农民、高初中毕业生中略懂医术者,或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p> <p class="ql-block">  在祖国大地的千万个农村,应运而生了一个新名词,这个响亮的名子就叫“赤脚医生”,由他们担任村里的诊所做村医,他们都是在年青的时候,通过家传或者拜师等方法学习。通常来自医学世家多少懂得一些医学的农民、高初中毕业生中略懂医术者,或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p> <p class="ql-block">  赤脚医生通常由公社、大队、生产队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人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和公共卫生知识。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有限,培训通常在当地进行,内容针对农村常见的疾病和卫生问题一般都没有经过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是“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他们经过短期培训后,持证上岗,成为农村基层的医疗人员,服务于大队和生产队。他们平时务农,有需要时行医,也有经过短期培训,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治疗常见病和进行公共卫生工作。</p><p class="ql-block"> 关于赤脚医生的历史史实,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专门拍过宣传赞扬农村赤脚医生的的彩色电影故事片,电影的片名叫《红雨》,主角是是赤脚医生田春苗。影片的主题歌是《赤脚医生向阳花》,请大家从百度上搜一下,就可以了解我国当年农村医疗工作和水平的实际情况,以证事实。</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电影《红雨》的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歌词:“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哪,一颗红心,暖千家,暖千家。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啊,革命路上,铺彩霞,铺彩霞。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啊,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啊,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曲赞美了赤脚医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虽然条件艰苦,但用一根银针和一颗红心,为贫下中农治病救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歌词中的“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表现了赤脚医生不畏艰难险阻,为病人奔波劳碌的崇高精神。而“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铺彩霞”则表达了赤脚医生在革命道路上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精神,是一首值得传唱和铭记的经典老歌。</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的村医,叫赤脚医生,就是从本里选择出来的自已的医生,他们跟村人一样地挣工分。也是心里只装着村里的乡亲们,他们为了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自已亲自背上药篓上山采中药,回来炮炼后用于“救死扶伤,拯救村里的病人。”</p> <p class="ql-block">  村里人有个头痛脑热的,到村诊所看病只出五分钱的挂号费,就可以取回看病的全部用药。不跟卖药挂勾,药房的钱是从公社医院免费取回的,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开诊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细数曾经为我们西川四个做出贡献的赤脚医生,想当年我们村里的人生了病,都是赶着排子车,或者骑上自行车,或者打电话到阳邑,让阳邑街上的大大名医来我村给家人看病吗?阳邑四大名医分别是;白景云(中医,),刘日明(内科),马占明(外科)刘同顺(外科)特别是马占明医师,经常骑着自行车顶烈日冒严寒来我村给难产的孕妇接生,不知道他们当年挽救了多少我们村里人的生命。我记得马占明,个子不高,胖胖的,右嘴边还长着一个小肉猴。</p> <p class="ql-block">  常住我们长亭村的外乡医生有:1966年以前阳邑镇狗嚎村(现改名为杏花村)路才元医师(他当年就住在长亭村于金贵的院子里,除了给长亭村民看病处,还出村给三里外的万谷城、马区水、聚泉岭三个村的患者诊疗看病,他至少在长亭占过五、六年 ),我记得路才元叔叔离开我们长亭村,后来我们村还来了一个姓杨的医生接任他的工作住在村里,继续为村里寻医问药,服务村民。万谷城村的赤脚医生有:郭培太、郭金芳、郭韩有、姚云香、郭所霞;宋江岩自然村有王治安,长亭村有:姚立华、姚林柱、韩合女、乔全贵、乔燕兵、郭晓燕,韩梦路 等人,马区水的村村医有:王来付,王爱叶等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们各人都有各人的特长:王治安擅长针灸、割顽固性皮癣和割痔疮,名扬华北大地,还家住山西的,有家住石家庄和北京城的人还上山找他割痔疮;郭韩有擅长诊脉,中医、接生;王来富擅长治疗顽固性疥疮。乔全贵擅长针灸,割老鼠疮,郭金芳擅长中医,韩合女、姚云香中西医结合悬壶济世,服务乡 亲;郭所霞、乔燕兵、郭晓燕,韩梦路、王爱叶等新一代村医都是以西医治疗为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特别在年交通不便的当,住在长亭村的路才元,万谷城村的郭韩有,长亭村的韩合女医师,那个村有病人,不论白天还是黒夜请他们,他们总是立即背起医药包,及时赶到那个村给病人治病。他们仨个人都去宋江岩,聚泉岭村给山上给病人人看病,解除他们的痛苦,挽救他们的生命,他们有时候半夜里提着马灯,柱着木棍,深一脚,浅一脚上山,无论是风雨交加的酷暑,还是大雪连天,严寒天都是无所畏惧,上山给医生治病。</p><p class="ql-block"> 我合女哥哥生前曾经对我说过,起夜给病人看病是经常的事儿,大冬天里,有时候夜里巡诊回来,刚钻进被窝里睡着。大门外又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他又得马上起床,再次出诊。</p><p class="ql-block"> 今年(2024年)已经七十七的的万谷城村的老赤脚医生医郭韩有姐夫对我说,是邯郸285野战医院的军医师傅教给了为孕妇接产技术。在他当村医的几十年里,不管是横生,还是立生的胎儿,他都能在胎儿出生时调整好胎位,让胎儿顺利出生。对于胎衣的处理也能做到恰到好处,特别是对没有了呼吸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临近死亡的胎儿,通过他及时的人功呼呼,按压心脏等娴熟的医疗技术,他已经记不清楚,他起死回生换回了多少新生儿女的生命。在他记忆里,他还能数出了万谷城里郭有明的大女儿郭所锁和他自已二弟郭有功的大女儿出生时都是没有生命迹象的新生胎儿,是他从死亡线上抢夺回了她们俩个人的生命。近几年,他还治好了我们长亭村的王仙凤,王平的等村民患病多年的综合症疾病,真乃宝刀不老,再立新功。</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为了提高农村广大赤脚医生的医疗水平,驻邯郸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11野战医院(后改为285医院)的全体指战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拥政爱民”的伟大号召,在医院为我们武安县乡村的村医们举办了多期赤脚医生培训班。他们教会了赤脚医生的脉里、中西医、外科和针灸等多学科医疗基础知识,赤脚医生们才人人懂医学,个个会看病。有记得那个时候,如果村里的农民患者得了大病,需要做大型外科手术,111医院都会给患者群众免费治疗。</p><p class="ql-block"> 后来,公社卫生院也开办了多期“红医班”,做到了我们县的乡村赤脚医生一个也漏的全员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赤脚医生的医疗水平。</p><p class="ql-block">   万谷城村赤脚医生郭韩有就是我们西川片唯一到邯郸111野战医院学习医疗知识和技术的一例赤脚医生代表。</p><p class="ql-block"> 我还得记,为了实地指导乡村医生的治疗水平,当年邯郸111医院还派也几名医师常年住在管陶 乡卫生进行技术指导,一住就是一年多。</p><p class="ql-block">  例如,我们管陶乡卫生院的杜社会院长,郭同顺医师的外科技术都是111医院的外科医生们免费传授的。到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全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生了二胎以上男女已婚妇女夫妇都要做绝育的男女结扎手术,是他们俩个大显伸,我们管陶乡的结扎对像,不用跑阳邑,下武安,直接在本乡就把手术都给做了。当时他们俩个人,一个负责那手术刀,一个负责打麻醉针给刀口消毒,一天要做十几例以上。手术后,他们一起为患者缝合好刀口。因为他们俩个人手术的技术是一流的,所以出现一例不成功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我们管陶公社任卫生院院长的刘德君叔叔,跟285医院的医师们结下了深厚地友谊,后来,他的侄子武汉医科大学毕业后,让他投笔从戎,到285医院当了一名军医,献身国防。他到285医院工作后,也介绍了我们乡村的大中专医学毕业生进入285医院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的儿子参加高考的2003年,他鼻炎手术就是285医院的眼鼻咙科主任和郭志刚共同完成的。邯郸二八五医院始建于1961年8月,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11野战医院,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5医院,2016年归属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领导管理,2018年1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邯郸医疗区。</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接手原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邯郸医疗区,转隶为融通医疗健康。 邯郸二八五医院继续为人民、为部队服务。</p><p class="ql-block"> 邯郸二八五医院位于邯郸市邯山区军医路3号。随着国家军改的战略布置,邯郸285医院也改为民营医院称但285医院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邯郸地区唯一的野战医院,她曾经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民生做出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邯郸地区的人民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所向,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为全面现实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梦而翘首展望吧。</p> <p class="ql-block">附《新时代,乡村白衣天使郭晓燕》</p><p class="ql-block"> 2023-07-21作</p><p class="ql-block">  在距武安80公里的崇峻岭中,镶嵌着长亭、万谷城、马渠水三个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这三个村在武安与涉县的分水岭上,距离管陶乡卫生院20多公里,是一个武安市的一块飞地。山高皇帝远,自然条件差,这三个村常住一千多口人。</p><p class="ql-block"> 五年前,距离长亭村南北三华里的万谷城 、马渠水两个村子的村医因年老都先后关门后来,方园六华里仅有长亭村一家村级卫生诊疗所,长亭村往管陶乡卫生院往返一趟就是40公里,用时四十多分钟时间,去乡卫生院开会、取药都不太方便。</p><p class="ql-block">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守护三个村民的健康的生命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在大疫三年时,用生命谱写的人民卫士的青春凯歌。她的名字就是西川三个村的白衣天使———郭晓燕。</p><p class="ql-block">长亭村卫生所</p><p class="ql-block">  武安市优秀乡村医师郭晓燕,女,40岁,大专文化,村医,临床和中医专业,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人。自2003年至今担任长亭村卫生室医生,一个人承担了长亭村、万谷城村、马渠水村三个村庄的医疗防疫及公共卫生服务,二十几年来,她立足农村,坚守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p><p class="ql-block">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p><p class="ql-block"> 2002年卫校刚毕业,郭晓燕同志就去现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在学校附属医院实习期间,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好评。</p><p class="ql-block"> 跟她一起上卫校的本村、临村的几个同学分别留在了邯郸、武安、涉县等医院工作,只有她一个人,不怕农村条件艰苦,想家乡人民所想,急家乡村民所急,回到家乡任乡村医生。</p><p class="ql-block"> 那是2003年,长亭村村医年岁已老,行动不便,村里群众有了病吃药就医难,于是由群众一致推荐让她回村当村医,她也踌躇过、彷徨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她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对家乡人民爱护的眷眷赤子之心,她想:“我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于是响应村党支部的召唤,她放弃了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优厚工作条件和待遇的工作机会,毅然决定回到她的家乡长亭村当了一名村医。为了兑现她的承诺,她一坚持就是20年多年。</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乡的工作岗位后,为了提高充实自己,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她总是见缝插针,夜以继日、勤奋钻研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她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对一知半解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是虚心地向老医生、老领导请教。</p><p class="ql-block"> 为了学习中医药的精髓,她多次跑到三华里外的马渠水村向老中医,她的舅父王来付学习诊脉技术和各种中草药的不同功效,还学习了针灸和治疗各种顽皮皮癣和疥疮的祖传秘方,提高了她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更好地服务乡亲们掌握了技术本领。</p><p class="ql-block">二、三年大疫期间,义务服务,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过去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空中,郭晓燕同志相应党的号召,心系乡民,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战场,以护佑生命的大爱和舍已为人的奉献,筑起了守护马渠水村,长亭村,万谷城村三个村群众安全的防护墙”。她在参与的一次防疫任务时。</p><p class="ql-block"> 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晚上,她到万谷城村出急诊,由于雪天路滑,不幸滑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快排查新冠肺炎密接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到密接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村民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得到郭晓燕医生精心医治的村民,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p><p class="ql-block"> 在防疫期间,她是西川三个村,第一个被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病毒没有征服她,她病好后更加坚强地冲刺在防疫第一线,直到疫情结束,不获全胜绝不罢休。</p><p class="ql-block"> 超负荷的农村医疗服务工作,忙得她不可开交,天天饭吃不好,觉睡不香。 她的大女儿今年就要上大学了,小儿子也要上初中。她没有时间照顾,都是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一手看护大的。</p><p class="ql-block">三、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p><p class="ql-block"> 自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以来,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她积极落实党对农村的卫生防控政策,按照管陶乡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免疫规划室、药房、健康教育室六室分开、配备了电脑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p><p class="ql-block"> 同时,建立健全了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项档案分门别类,完整齐全,现已为长亭村、万谷城村、马渠水村6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100多名老人,30例高血压病人,7名糖尿病人,1名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季度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p><p class="ql-block">四、积极支持医改,减轻群众负担</p><p class="ql-block"> 为老百姓谋利益,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p><p class="ql-block"> 但对于她这个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大,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福利待遇又低。郭晓燕医生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p><p class="ql-block">由于她所管辖的三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状况都比较困难,三年抗疫,她没有像别的村医那样领补贴,一分一厘都没有人她,她没有一点怨言,在她看来,人民群众的健康就是她最大的心愿!</p><p class="ql-block">五、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p><p class="ql-block">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她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长亭村、万谷城村、马渠水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p><p class="ql-block"> 郭晓燕同志以她崇高的医德、过硬的医术、良好的医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长亭村卫生室多次被管陶乡卫生院授予“群众满意卫生室荣誉称号,郭晓燕同志也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郭晓燕同志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增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p><p class="ql-block">  附录:她自己一个人为三村的600多户居民,一千多口村民民接种疫苗、为村民做核检,她的工作量是正常在城镇卫生院工作的医生们几十倍。</p><p class="ql-block"> 大疫期间,好心是这三个村第一被感染者,但她好不畏惧,症状稍微缓和一点,她就又投入到抗疫防疫的战场上,继续战斗,为保护西川三个村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她多少来年如一日。特别是去距离长亭村八、九华里的自然村宋江岩给村民注射疫苗,要翻越崇山峻岭,山路崎岖,背着沉重的医疗器械,往返一趟就要三个小时,累得她精疲力竭。她的故事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她经常对大家说,她生在农村,就要用一辈子的生命在农村的努力工作来回馈农村;她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就要一辈子义无反顾地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救死扶伤,为人民群众减轻痛苦而努力工作,只要西川三个村的人民需要她,她就会一辈子坚守农村卫生事业,做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村医,担负起西川三个村一千口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保护神,将一生奉献给家乡的人民卫生事业”。</p><p class="ql-block">  距郭晓燕回忆说:大疫三年,她瘦了好多斤,天天往返三个村子,入户抢救病毒感染的村民,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经常是挤时间,一天只吃一袋方便面,喝几口水打发一天。</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晨四点就起床准备防疫工作,晚上十一点刚躺下,又有人叫门让她出诊的事是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 燕子,真正是有医德,品行好,随叫随到 为了西川三个人民群众的医疗防疫和治疗工作奉献了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她回忆起来,她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在本文结束之时,我想要说,郭晓燕作为大山深处的一名乡村医生,在如此艰苦困难的条件,卫生防疫、救死扶伤,不怕吃苦耐劳的精神,正如毛泽东时代的赤脚医生。</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我国大江南北吟唱的《赤脚医生向阳花》就是对她恰如其分地夸奖。</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