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冯校长(上)

天道酬勤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分享)</p>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冬天的真正到来,也是民间传统文化中祭奠逝去先人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冬至前夕,我在老家碰上了青少年时代,曾经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的发小阿永,他说很是奇怪,近日见到几位家乡人,竟当面亲昵地称呼他为冯校长。阿永是当年我们齐东中学冯南樵校长的小儿子,我端详了一下他的现状,感觉无论从正面、背景看,还是从语音、声量听,的确很象冯校长,难怪还有乡人记得,还来相认,这也充分体现了冯校长给人的印象之深,影响之大。</p> <p class="ql-block">其实,屈指算来,心酸得很,冯校长离开我们已经有23年了,在时值冬至的特别时间,围绕特别话题,唤起了我的满满回忆,有敬佩,有伤感,有回忆,有怀念,真是五味俱全,冯校长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他的亮丽人生就象一部电视连续剧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冯校长,大名冯南樵,1932年出生在枫桥大山深处一个叫冯蔡施家坞自然村,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一身正气,敢想敢为,亮点颇多,可圈可点,他先后担任过齐东初中、齐东中学的校长、支部书记、枫桥区委委员、枫桥人民法庭庭长等职务,虽然他担任过的职务较多,但当地的男女老少都习惯称他为冯校长,也许这与他长期奋战在教育战线,长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有关。</p> <p class="ql-block">粉碎“四人帮”后,冯校长更是焕发出了青春和活力,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他被调入了政法战线工作,续写了人生新的篇章。因为他的全身心、长时间投入在工作之中,经历坎坷,体力透支,积劳成疾,于2001年4月20日与世长辞了,从此永远长眠在家乡村口那个风景如画、生前心心念念的小山岗上,享年70岁。</p> 冯校长的口碑很好 <p class="ql-block">他的老家地处偏僻小村,出身贫苦,旧社会的苦难生活,练就他从小吃苦耐劳、苦干实干、敢为人先等优良品质,为人处事把握有度,备受当地父老乡亲和同事们的称道。1956年,他进入省内较为知名的金华浦江师范读书,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科班生,这为他日后走上领导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从1957年开始,他几乎当了20年的校长,无论在齐东社校,还是在齐东初中、齐东中学等单位,他都是校长,并转战多地,他以自已特有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师生、家长和上级的好评。那怕在他逝世已经20年多年了,依然有师生撰文纪念,国内外学生都有,实在难能可贵,与那种人走茶凉的官员相比,真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他在齐东中学校长任上调往枫桥人民法庭担任庭长之际,当地村民和师生自发地组织,敲锣打鼓地送他上任,成为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极好口碑的充分体现,鲜有耳闻。</p> 冯校长的受屈很冤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一向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冯校长受到了批判、批斗,说他是“走资派”,先后在当地的桥上、桥下等村子下放劳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上山同下地。</p><p class="ql-block">在2年左右的时间里,凭着他从小在山村里磨练出来的惊人耐力,迎难而上拼打出来的强壮体魄,还有本来熟知农事的不俗基础,他不仅很快适应农村劳动,并且进一步增进了对当时农活、农村现状的了解,加深了与农民兄弟的感情,因而深受当地村民的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他在下放劳动期间,不但没有吃到农村常见的“下马威”,还结识了一批患难之交,也算是当年不幸之中的意外收获。好在乌云遮不住太阳,2年以后,凭着冯校长的阳光心态、出色表现和众望所归,他又回到了校长的领导岗位,继续精心耕耘在永无止境、永攀高峰的教育战线之中。</p><p class="ql-block">​</p> 冯校长的创意很多 <p class="ql-block">作为一校之长,冯校长为学校的培养专业人才、体现一岗多能和实现全面发展等方面,更是拓展思路,呕心沥血,他加强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在他任内,齐东初中办得红红火火,为当时的农村输送了大批实用性人才。</p><p class="ql-block">后来,他针对当地初中生读高中难,学生文化程度有限的实际,千方百计加强师资力量,向上级行政和教育部门积极汇报争取,他跑区进县,忙忙碌碌,最后终于争取了开设高中班的目标,解决了当地家长和学生企盼已久的老大难问题,为后来恢复高考制度,提前培育了一大批大中专学生的好苗子。</p> <p class="ql-block">冯校长还顺应形势,重视学生的“学农学工”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他与当地的生产大队联系,建立了“大寨田”和郑家岭、周家岭等多处“学农”基地,学生们种过水稻、番薯、玉米,摘过茶叶、蓖麻子等,从而让大家增长了见识,强健了体质,也为学校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办学条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似乎早就有了对“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理念的认识,在他的重视与指导之下,办起了齐东校办厂,并经常请来县里、区里的技术专家指点与攻关,不断开发新产品,改进新工艺,当时厂内就有机床、钻床、电镀等专用设备,校办厂同样办得热火朝天,后来更为诸暨县教育仪器厂,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校办厂,既有固定工人,又是学生的“学工”基地,当年的办厂之举,远在后来大力提倡发展民营企业之前,足见冯校长思维独到,眼光超前,为改革开放后,当地实现“四个轮子一起轮,千家万户促翻番”的目标,提供了大量生力军和业务骨干,实在是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br></p> 冯校长的教诲很深 <p class="ql-block">在齐东中学读书的日子里,我听过他作过报告,作为校长,他担任过政治课的任课老师,他善于思考,知识全面,讲话深入浅出,立足基层,放眼全球,大有“上到全世界,下到全堂街”之感,似乎什么都懂,令我很是敬佩。</p><p class="ql-block">记得在2000年,在他生病住院的日子里,我曾经去诸暨人民医院探望过,其时我已经走上了异地任职的领导岗位,在探望之中,他特别嘱咐我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那拳拳之心,浓浓之情,深深之爱,令我终身难忘,因而时刻警示,自觉践行,一生受用。</p> 冯校长的家教很严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冯校长对已对人体现了平易近人和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他自已一身正气,工作中清政廉洁,拒收礼品,实在拒收不了,他就上交组织,现在档案之中,还保留着这方面的资料。在家庭,他从不允许子女借他的威信谋取私利,5个子女从小都敬畏冯校长,一见到他,大多不敢大声说话,同桌吃饭也都斯斯文文,就怕无意之中出错,受到他的严厉批评和敲打。</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如此,他的5个子女,无论从政进单位,还是自办企业经营的,都有特点,都很成功,更是体现了代代相传、吃苦耐劳的良好家风,为冯校长的极好口碑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冯校长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思前想后,感慨万千,很难忘却冯校长那近乎传奇的一生,他的功绩,他的声誉,他的敬业奉献精神,他的严于律己风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所有学生和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去争取更大成绩,续写更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息吧!冯校长,我们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天道酬勤2024年12月20日晚匆匆于山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