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摩崖造像 #大足石刻

王feel

<p class="ql-block">北山摩崖造像由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于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首先开凿,后经当地官绅、士庶、僧尼等相继凿造,至公元1162年(南宋绍兴末年),方具现存规模。它以佛湾为中心,计有佛耳岩、观音坡、营盘坡等处,造像近万尊。</p><p class="ql-block">佛湾长达里许,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共编为290号,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叶(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以精美雅典著称于世,被誉为唐宋石刻艺术陈列馆。</p><p class="ql-block">1961年国务院将北山石刻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韦君靖碑</p> <p class="ql-block">毗沙门天王龛 892年 唐景福元年</p><p class="ql-block">龛高430、宽286、深176厘米。正壁刻毗沙门天王。头戴大鹏冠,饰牛角形项光,身着甲胄,脚踏二夜叉,身躯硕壮,怒目圆睁,左右壁刻力士六侍从等像。</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龛 892—895年 唐景福元年至乾宁二年</p><p class="ql-block">龛高324、宽292、深140厘米。刻像44尊。正壁刻千手观音宝冠天衣,善跏跌坐于须弥座上;左有两壁对称刻十佛、文殊、普贤、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像。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普观世界。</p> <p class="ql-block">释迦说法龛 892—895年 唐景福元年至乾宁二年</p><p class="ql-block">龛高355、宽366、深193厘米。刻像27尊。正壁刻释迦佛坐像,是有侍立大势至、观音、天王,护法等像。其中二菩萨像端庄丰满,薄衣贴体,颇具盛唐遗风。</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龛 899年 唐光化二年</p><p class="ql-block">龛高189、宽235、深88厘米。刻像41尊。龛正中刻释迦、迦叶、弥勒“三世佛”,左右壁刻文殊、普贤及天龙八部等。造像端庄典雅,刻工精致凝练。</p> <p class="ql-block">赵懿简公神道磷</p><p class="ql-block"> 1163—1189年 南宋孝宗年间</p><p class="ql-block">通高300、宽137、厚33厘米。碑原立于陕西周至墓地,由宋代著名史学家范祖禹撰文,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书并篆额。此碑为赵氏后裔复刻,为书法艺术之珍品。</p> <p class="ql-block">古文孝经碑</p><p class="ql-block">1163—1189年 南宋孝宗年间</p><p class="ql-block">通高280、宽894厘米。《孝经》乃儒家经典,自汉有古文、今义两神版本。壁刻乃二十二章之古文本,被史家誉为“寰宇间仅此一刻”。</p> <p class="ql-block">诃利谛母龛 960-1279年 宋代</p><p class="ql-block">嘉高161、宽109、深117厘米。龛内刻诃利谛母、待者和童子像等13身。诃利谛母育有五百子,却偷窃人子为食,后经佛陀教化,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守护神。民间信仰俗称“送子娘娘”。</p> <p class="ql-block">致珠手观音龛 1131—1162年南宋绍兴</p><p class="ql-block">龛高127、宽100、深72厘米。观音肘悬飘带,裙带轻扬,有“吴带当风”之感:而二手交叉于腹前,俯首含颦,神情妩媚,俗称“媚态观音”为中国宋代石雕造像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摩利支天女龛 960一1279年 宋代</p><p class="ql-block">龛高221、宽114、深104厘米。龛正壁刻摩利支天女,左、有壁刻八大护法金刚。摩利支天女作三头八臂,手持诸般兵器,立于战车上,为佛教神通广大的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窟 1131—1162年 南宋绍兴</p><p class="ql-block">窟高390、寬272、深305厘米。正壁观音遍体的璎珞珠串繁简疏密有致。左侧善财立像长眉隆颊,满面皱纹,长髯挂腮,形象夸张生动。一左右壁四大金刚粗犷豪放。</p> <p class="ql-block">维摩诘经变相 1134年 南宋绍兴四年</p><p class="ql-block">图纵306、横270厘米。刻像27尊。原作为宋代著名画家石恪所绘,后由李大郎等摩刻于此。壁面左坐维摩诘居士,右坐文菩萨,表现出两人辩法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窟 1128年 南宋建炎二年</p><p class="ql-block">窟高424、宽387、深340厘米、造像48尊,正壁刻如意轮菩萨、观音等像、左右壁浮雕诸天神像。全窟造像精雕细刻。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窟 1126年 北宋靖康元年</p><p class="ql-block">窟高347、宽322、深607厘米。刻像950尊。窟中孔雀直立,明王跃坐于孔雀背做之莲台上。两壁遍刻干佛,与孔雀雄姿辉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弥勒下生经变相 1126年 北宋靖康元年</p><p class="ql-block">龛高272、宽195、深220厘米。刻像173尊。正壁刻弥勒坐像,左右壁刻经变中的菩萨、文臣武将,男女居士及各式人物等像。内容丰富,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泗州大圣龛 1126年 北宋靖康元年</p><p class="ql-block">龛高298、宽222、深237厘米。龛正壁刻泗州和尚、左、右壁刻志公、万回等僧人像。泗州等僧人作为圣僧崇舞,是佛数中國化、世俗化的重要表徵。</p> <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9世纪末 唐末</p><p class="ql-block">龛高469、宽361、深40厘米。刻像578尊,经幢和楼阁等建筑42座。以中部“西方三圣”为中心,上部刻“净土”盛景,下部雕“三品九生”及“来生怨”故事,左右沿凿“十六观”。刻工精湛,被營为“晚唐最为精美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观音地藏龛 907—960年 五代</p><p class="ql-block">龛高157、宽122、深96厘米。刻像48尊。正壁并立观音、地藏,左右壁祥云内浮雕十王、两司。造像面如唐貌,身似宋刻,反映了五代造像由唐至宋的过度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