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许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西北21公里处,整个村落依昉、升两溪而建,总长十里,“皆许氏居焉”,故有“许村十里许”的美誉。许村山川灵秀,烟村十里,甲第联翩。明代的“许村十二景诗”之《幽窗夜读》首联即是:“锦里人称许,诗书自一村”,它不仅点明许村外在的风光与内在的特质,还巧妙地将“许村”二字嵌入其间。歙县许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古色古香的古村落。这里被誉为“徽州第一进士村”,历史上曾出过一位状元、48位进士和53位举人,被当代人称为最牛的学霸村。</p> <p class="ql-block">“徽州六邑,而称富庶,歙为最。歙之名乡,虑数十,昉溪为最”。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许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他们把在外获得的商业利润反哺许村,在许村办书院,建园圃,筑楼亭,造桥梁,修庙宇,宅第栉比鳞次。现在村中的许多文物遗存都是当年的经典之作。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含15处单体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许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许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村落的形成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徽州许姓的发源地,明末大学士许国和清末翰林许承尧都是许村许氏的后裔。历史上,许村曾是官道要冲,商帮云集。许村古称富资里。南朝梁监中年间,新安太守任昉,辞官归隐于此,村名遂为“昉溪”。唐朝末年,户部尚书许儒为避战乱,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p> <p class="ql-block">许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近100余幢,其中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等15处元明古建筑群,堪称古建之精华。这些古建筑不仅种类多样、布局严谨,而且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许村村落采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整个村落布局保留着“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span style="font-size:18px;">昉、西二溪交汇在高阳桥下,流入练江。辉煌的历史为许村留下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种类多样,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在建筑、历史、学术、环境、人类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村中明代建筑数量多、品类齐全,保存了较多的宋元建筑做法,如梭柱、櫍、哺鸡兽、上昂式挑斡、插栱、彩绘等,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span>全国已有东南大学、中国美院等40余所大学学生前来研究和写生。</p> <p class="ql-block">在许村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宋仁宗钦赐为国捐资的许克复为“大宅世家”。宋王安石为《古歙许氏宗谱传》做序。许村历史上先后共出进士四十八人,为徽州古村落之最。南宋以后,徽商崛起,许村依托着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徽安古道迅速繁荣,至明清时达到一个顶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代著名政治家许国、布政使许仕达等,他们都为许村乃至徽州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近代以来,许村继承发扬优良的教育传统,出现了“一门五博士”“四院士”的盛况,为共和国贡献了一大批人才,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华古村落典型。</p> <p class="ql-block">许村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镇,历代名人对她情有独钟。“十里沙滩水中流,东西石壁秀而幽”是李白对她的赞誉。王安石、文天祥、朱熹、董其昌等都在此留下了颂美的诗文。“要好儿孙必读书”,许氏的族规家训都强调教育。绍兴十八年(1148年)的《许氏宗谱条规》中就有这样一条:“本族子孙,或富或贫,务在教读诗书”。文风之盛,“族冠新安”。</p> <p class="ql-block">许村古建筑群构成了罕见而独特的村落景观,它是研究徽州文化不可多得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6年5月25日,许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26日,许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p> 薇省坊 <p class="ql-block">薇省坊,建于明嘉靖年间,四柱三间五楼,宽8.8米,高11米,占地19.85平方米。直柱用花岗岩,梁柱花板采用砂岩,雕刻精美。该坊为嘉靖元年(1522年)进士许增立,“薇省”即唐,宋时中书省的雅称,明代改中书省为布政司,长官称布政使,管理民政与财政。坊名“薇省”,是沿袭旧称。</p> <p class="ql-block">许增曾出任辉县令、临海令、兴化常德知府、司徒郎、湖广参政、山东盐运使。晩年回许村兴办白果书院,以兴族学。2006年5月25日,薇省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三朝点翰 <p class="ql-block">三朝典翰坊,建于明崇贞十四年(1641年),三间三楼,四柱冲天。石质花岗岩构筑,宽9米,高11.5米,占地23.22平方米。梁柱光洁,现状完好。南面字板上书“三朝典翰”,北面为“奕世承恩”。</p> <p class="ql-block">该坊是为明朝泰昌、天启、崇桢间的中书舍人汪德章和汪伯爵父子而立。中书舍人为明朝宫中的书记官。“典”有主持、主管之意,“翰”指翰林院,“三朝典翰”意为汪氏父子在泰昌、天启、崇贞三朝都主管输林院。“奕世”有累世,代代的意思。2006年5月25日,三朝典翰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大宅祠 <p class="ql-block">大宅祠因宋钦赐“大宅世家”许克复而得名,属许氏宗祠的一个支祠。坐东朝西,开间12.7米,入深35.6米,三进三开间,后进栏板有净瓶荷叶,乃明代风格。左右山墙上嵌有“云溪堂帖”刻石十五块,所以又称云溪堂,其中有申时行、许国、董其昌等明代名家手迹,尤值称道。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现仅存门楼,后进尚存。传说宋庆历时,西夏入侵,宋战败,这时,大宅门一富商许克复站出来,愿为朝庭分忧,资助军饷,后宋军胜,宋仁宗为嘉其义举,钦赐许克复为“大宅世家”。</p> 许有章宅 <p class="ql-block">许有章宅位于许村镇,民国初年造。三进三开间楼层。通宽12米,入深30米。有前院,深6.5米,院门内置左侧,石板铺砌。正屋宽9米,右为厨下,宽3米。后进左侧有书房,宽17米,深9.5米,五开间,前为窄天井。门扉及隔扇木雕精细,属近现代优秀建筑。</p> 大郡伯第门楼 <p class="ql-block">大郡伯第坊于明末所建。四柱五楼,宽9.6米,高8.6米,水磨砖砌,梁坊雀替等处有细致雕刻,花团锦簇。三层檐四角翘起,带鸱吻,中脊两端装鳌鱼,字板上大书“大郡伯第”,小字为“赐进士第湖广武昌府推官唐中楫晖为中宪大夫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重立。”</p> 许声远宅 <p class="ql-block">许声远宅位于许村镇,民国初年建。三进三开间楼层。通宽11米,深23米,中建与后间隔以小街,左侧为厨房,宽4.7米,后带井池。正屋后为内院,入深13.6米,有堆房、杂间。中厅前廊隔屏与窗栏等处有细腻木雕。属近代现代优秀建筑。</p> 高阳廊桥 <p class="ql-block">高阳桥属于廊桥,位于许村西溪之上,最初由元代处士许村人许友山(许洪寿)所建,开始是座双孔石墩木桥。明代弘治年间,义官许克云改为石拱桥(《弘治徽州府志》卷二之《地理二·桥梁》)。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许汉清、德政、胜生等捐资垒石,重造如故,改号高阳桥。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再修,构成现在的模样。2006年5月25日,高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高阳桥桥上有廊,廊内有7间,两侧各置坐凳,中间和南侧设佛座。北面正对佛座墙上开设有“宝库”,以便焚烧香纸,防止火灾。</p> <p class="ql-block">桥廊设窗,墙上和天花板上,彩绘游龙飞凤,各间开方窗和六棱窗,且越靠廊门窗洞越小,据说是设计者们以调和廊内气压的一种方法。双孔设计据说是代表东西两岸的许氏兄弟二支,两孔相连乃一圆形,平顶是“一意”之喻,“一”连双孔,为兄弟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之义。桥身之上是一宋式官帽造型的桥廊,稳稳地戴在平顶之上。</p> <p class="ql-block">桥身之上是一宋式官帽造型的桥廊,稳稳地戴在平顶之上。“官帽”的东西各有上圆下方的廊门一道,取天圆地方、双桂齐芳之理。廊桥的南北两边各有八柱六凳。“帽顶”上有民间丹青——龙凤呈祥、麻姑献寿、封侯拜相,由此可见兴建者的独具匠心。</p> 双寿承恩坊 <p class="ql-block">明隆庆二年(1568年),时值穆宗于朝野倡“瑞侣”,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又其时年101岁,夫人103岁,朝廷因之旌表,勅封“征仕郎晋赠奉直大夫” ,赐建“双寿承恩坊”。许国为其作“行状”。明季许村许仕继和夫人宋氏寿过百岁,朝廷乃立坊以纪之。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7.9米,高9.5米,建筑面积18平方米。坊直柱、下枋、檐板和明间柱前后的四只奔狮等构件为花岗岩。其它花板、梁枋等雕刻构件为砂岩,精美异常。</p> <p class="ql-block">双寿承恩坊,原名“荣寿坊”,建于明隆庆三年(1570年)。牌坊的底座和四柱选用本地的花岗岩,而横梁石雕部分选用的则是红岩,故而风化严重。整个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高9.73米,宽8.12米,占地18.26平方米。第三层镌有“双寿承恩”四字,第五层中部立一“龙亭”,内刻“恩荣”,字周双龙缠绕。牌坊的柱、梁、拱、隔扇各主要部位雕刻着“狮舞寿球”、“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猴献寿桃”等12组图案。楹柱两侧有奔狮图。</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双寿承恩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大观亭 <p class="ql-block">大官亭,在高阳桥之左,是一座三滴水亭榭建筑。嘉靖十六年(1537年)许正岩、孟孙、瑞孙、贤孙、一贯等倡率东支族众,捐资建造。“下便劳人之憩息;上寄达人之大观。时浙有(邵)康山先生馆于西溪,常临于其上,匾之曰‘大观亭’。其制八角三层式始于此,远近咸取法焉。”清康熙二十二年(1633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大观亭砖木结构,底层每边长3.5米,占地64.6平方米,建筑面积59平方米,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门,中穿道路。大观亭平面呈八角形,三层檐,楼阁式建筑。一二层八角檐,三层转为四边形,歇山顶。底层外墙花窗呈八卦图形,横坊以斗拱托大梁,天花板饰以锦纹彩绘。二层有外廊,靠檐置坐凳和栏杆,内柱间置方格隔扉,天花板上有凤戏牡丹彩绘。第三层为虚阁。亭外观造型别致,八角飞翘,风铃叮当,故又称“八角亭”。</p> 五马坊 <p class="ql-block">五马坊位于大观亭的北侧,是明代为了福建汀州知府的许村人升立而建造的。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号叫“五马”,故名由此而来。五马坊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8.2米,高9.7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直柱等主要构件为花岗岩,其余为砂岩,雕刻精美。牌坊还保留了明代早期的重要建筑上雕有的“哺鸡兽”的图案,是研究明代的古典建筑的宝贵标本。</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五马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许村照相馆 福泉井 许家泽故居 大墓祠 <p class="ql-block">大墓祠于明中叶所建。三进三开间,其木结构建筑风格类于呈坎“宝纶阁”,现中进已毁。门厅为清中叶样式,唯后进保留着明代原貌。梭柱,且柱上铺麻髹漆,柱头有丁头拱,檐柱下有三升斗拱。其精华为:轩部双步梁上有莲花盘斗,上置花瓶式瓜柱,月梁上有堆云状驼峰,山墙边童柱上有奔浪形叉手。</p> 许社林宅 许淳士宅 大邦伯祠 <p class="ql-block">“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这是明洪武年间汀州太守许伯升的为官箴言。后作为族训悬于大邦伯祠内,以诫子孙。许氏秉承“诗书传家”之风尚,崇尚节义,清廉自守。</p> <p class="ql-block">大邦伯祠为明嘉靖年间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外加一门楼,面阔1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由门楼、两庑、天井、前进、进享堂、中进、后寝组成。祠内堂上有楹联一付“堂构喜重新忆冀北归来济济一堂襄盛典 贤良怀旧泽仰汀州政绩煌煌百世著英声”为徽州著名的砖质牌坊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郡伯第为三进五开间,总进深约60米,开间18米,总面积为862.32平方米。砖砌门楼,四柱五檐,宽8.45米,高约11米。楼檐下每组斗拱都有犹如象鼻状伸出。门厅及两廃木构架,中进构架仍是明式,有檐下斗拱,丁字拱内藏花,瓜柱下置莲花斗。中进大厅的两根柱子下直接以板为垫,这为徽州所罕见。“板”最早载于宋的《营造法式》。本是柱与柱础间的木垫。因其木纹呈水平状,可阻碍湿气顺柱底端木纹上升。同时还能增强结构弹性,有利于抗震。此板为金丝楠木所制。“邦伯第”扁额,吏部尚书甘泉湛公(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明嘉靖年间曽执教于裁县斗山书院)书。</p> 敦睦堂 徽州古道 <p class="ql-block">历史上,这里是徽州府的北向门户。许村镇尚存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始建于隋,后经历代修缮, 至明代中期已为通衢。这是当地人北上经商、考举的必经之路,沿途每隔二里半设有凉亭,供行人车马歇脚。</p> 老方厅 <p class="ql-block">东升大社,坐西朝东,一进三开间社屋。通面阔12.27米,通进深15.7米。建筑占地面积193平方米。大门有门楼,上书“东升大社”四字。后墙已倒,天井两边厢房已倒。</p> <p class="ql-block">许氏家族,诗书传家,尊师重教。民国时期,许家泽“一门五博士;建国后又诞生了“一村四院士”。一个徽州的小村落,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居然培养出这样一批人才,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许村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以安放的地方。在这里,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