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群胜小学的岁月长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周宏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初,无锡市北门外的北七房乡,宛如一幅质朴的田园画卷在岁月中徐徐展开。在这片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土地上,有两位年轻的党员,郁品泉与周品泉,他们如同两颗闪耀的星辰,在这片天空下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郁品泉,塘村北郁巷的热血青年,受区委委派,肩负起乡长的重任,目光中透着坚定与担当。周品泉,周家巷土生土长的好儿郎,担任农会主任,心怀对家乡的挚爱与改变现状的热忱。二人志同道合,虽有上下级之分,却情同手足,那份情谊如同北七房乡肥沃的土地,深厚而坚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彼时,北七房乡下辖数十个自然村,地域广袤无垠,然教育资源却极为匮乏,仅有的一所北七房小学,规模狭小,难以满足众多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望着这片土地上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郁品泉心中萌生出一个宏伟的计划。他找到周品泉,目光坚定地说:“兄弟,你回老家把祠堂腾出来,咱们再办一个小学,让更多孩子有学上!”周品泉听闻,心中既兴奋又有些忧虑,校舍改建之事尚可努力,可师资又该从何寻觅?他眉头紧锁,陷入沉思,脑海中如一团乱麻,苦无良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忽然,周品泉脑海中灵光一闪,犹如黑暗中划过的一道曙光。他想起了区委干部吕茂康,那个曾在匡村中学担任学生会主席的有为青年。“若是请他帮忙物色几个熟识的同学或校友,师资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周品泉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当下决定前去拜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半个月转瞬即逝。在这半个月里,周品泉望眼欲穿,每日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终于,在一个清晨,村里的公鸡刚刚啼鸣过头遍,周品泉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他望着门口那双早已踏烂的草鞋,微微思索后,将其扔在一旁,换上了母亲精心一针一线缝就的布鞋,又轻轻套上父亲穿过的那件蓝布长衫。那长衫带着岁月的痕迹,却也让周品泉显得格外精神。他走进灶间,用菜油在手掌心细细搓了搓,然后轻轻抹在头发上,瞬间,整个人焕然一新,仿佛一位即将踏上神圣讲台的教书先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日,他要前往几十里外的匡村中学,去迎接两位来自城里的洋小姐到乡下任教。想到此,周品泉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激动,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改变家乡教育面貌的期待。匡村中学坐落于杨墅园,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圣德女子中学的大部分师生迁移至此,这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与知识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品泉在吕茂康的引领下,踏入了匡村中学的校园。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两位如花朵般娇艳的姑娘。她们身着校服,青春洋溢,美丽动人。圆脸、短发的姑娘叫张剑人,恰似春日里绽放的向日葵,活泼可爱,她的家在无锡新生路,那里的繁华与热闹赋予了她灵动的气质。大眼睛、长辫子的姑娘叫马敏之,宛如一只依人的小鸟,温婉娴静,家住无锡书院弄,书香门第的熏陶让她散发着优雅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两位姑娘皆年方十八,正值青春年华,学业成绩优异,思想进步超前,即将高中毕业。吕茂康深知她们的才华与志向,便毫不犹豫地向周品泉推荐了她们。她们家境优渥,家中皆有产业,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可谓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琴棋书画亦有所涉猎,这样的她们无疑是师资紧缺的乡村小学梦寐以求的良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身处那个特殊的年代,家庭成分如一片阴霾,笼罩在她们心头,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岁月里,她们虽出身富贵,却也因此遭遇诸多限制与困境。于是,她们渴望下乡工作,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自食其力,在这片广阔的乡村天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与尊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品泉久居乡下,干惯了农活,他的肩膀宽阔而有力,仿佛能扛起世间的一切重担。他一条扁担挑起了两位姑娘的所有行李,那行李在他的肩头稳稳当当,他的身姿挺拔如松,脚下生风,一步一步坚实有力地向着家乡的方向走去。两位姑娘跟在他身后,如同两只欢快的小鹿,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她们的欢声笑语如银铃般在空气中回荡,几十里的土路在她们眼中仿佛只是一段短暂的旅程,很快便被她们抛在了身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一条扁担,一头挑着炽热的太阳,那太阳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散发着无尽的热情与活力;另一头挑着两位姑娘火红的青春,她们的青春恰似那绚烂的朝霞,充满了希望与憧憬。而迎接她们的,将是一段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那岁月里有汗水,有泪水,更有满满的收获与成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如金纱般轻轻笼罩着大地,新来的老师们被妥善安置在周品泉老家的祠堂里。朝南的几间房屋被改造成了教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仿佛为孩子们的未来铺上了一层金色的道路。中间是一个宽敞的院子,这里将是孩子们课余嬉戏玩耍的乐园。北面几间房屋分别用作办公室、厨房、女宿舍和男宿舍。其中,收拾得最为干净整洁的房间成为了女宿舍,那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仿佛在欢迎着两位姑娘的到来。隔壁的男宿舍里,已经住着一位老师,名叫许晔。他是周品泉前几日从外乡辛苦请来的一位颇具教学经验的老师,他的到来,为这所即将诞生的小学增添了一份坚实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只带有玻璃罩子的煤油灯早早地被点亮,那昏黄而温暖的灯光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整个房间,也照得两位姑娘心里暖烘烘的。周品泉的母亲,一位慈祥善良的妇人,用挂篮拎来了几碗乡下的土菜。那清蒸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鸡肉鲜嫩多汁;红烧肉色泽红亮,入口即化;还有她侄儿刚从田里捉来的黄鳝和田鸡,经过精心烹制,别有一番风味。加上番茄炒蛋那酸甜可口的滋味,黄瓜汤的清爽宜人,满满地摆了一桌。这一桌饭菜虽不如城里的精致佳肴,却饱含着乡亲们的热情与淳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郁品泉不知从何处搞来了米酒,那米酒散发着淡淡的醇香。他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代表乡里向大家敬酒。众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关于学校的名称,郁品泉与周品泉各抒己见,争论不休。郁品泉提议称“群众小学”,他认为小学应是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教育阵地,这个名字能体现学校的亲民性与普及性。周品泉则建议称“胜利小学”,在他心中,新中国的成立是伟大的胜利,这所小学的创办也是他们在教育战场上的一次胜利,象征着他们为家乡教育事业迈出的坚实一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剑人和马敏之看着两位“品泉”争执不下,偷偷捂着嘴笑,那笑容里满是对他们的敬意与喜爱。许晔老师微微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他学识渊博,读过大学,在众人中颇有威望。他轻轻开口说道:“既然两位各有见地,那不如中和一下,就叫群胜小学吧。”众人听闻,先是一愣,随后细细品味,皆觉此名甚妙,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在祠堂里回荡,仿佛是对这所新生小学美好的祝福与期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周家巷的乡亲们听闻小学即将开办,纷纷自发前来。他们敲锣打鼓,那锣鼓声震天动地,响彻整个村庄,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家乡第一所民校的诞生。周品泉站在人群中,望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激动不已,他的脸庞涨得通红,像喝了酒一般兴奋。在朝东的学校大门口,挂起了由许晔老师亲笔题写的校牌:群胜小学。那校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七房乡的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群胜小学自开办以来,如同一颗破土而出的幼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最兴旺的时候,这里设有 4 个班级,5 位老师辛勤耕耘,培育着 150 多名学生。校园里书声琅琅,孩子们的读书声如同一首美妙的乐章,回荡在村庄的上空。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学校还办起了几个扫盲班,许多原本目不识丁的村民走进了课堂,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握住笔杆,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对新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悠悠岁月,脉脉含情,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便是四年。在这四年的教学相长中,老师们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校园里的故事如同一串串晶莹的珍珠,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张剑人与郁品泉在日常的相处中,渐渐被彼此的才华与品质所吸引,他们的感情如同春日里的花朵,悄然绽放。马敏之与周品泉也在共同的教育事业中,相知相惜,情愫暗生。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两对新人在小学的礼堂里举办了隆重的集体婚礼。那一天,礼堂里张灯结彩,鲜花盛开,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两对夫妻互为媒人和证婚人,他们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许下了一生的誓言,携手迈向幸福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年之后,周品泉与马敏之的爱情结晶降临人间。那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的诞生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小学校园。许晔老师作为学校里最有学问的人,当仁不让地为孩子取名为“忆群”。这个名字寓意着对群胜小学的深深眷恋与铭记,仿佛将学校的精神与血脉融入了孩子的生命之中。从此,群胜小学便有了生命和血脉的传承,它不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对家乡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传承。它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为这片土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让知识的花朵在北七房乡永远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