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厦门八大书法新秀齐集展览现埸,热情为观众讲解他们的创作理念。</p> <p class="ql-block">书法游历班部份同学参观博览会,聆听王家一老师讲解其创作的作品,让同学们增长很多知识。</p> <p class="ql-block">王家一老师系书法科班出道,是厦门书法界后起新秀之一</p> <p class="ql-block">学书拾零—王家之</p><p class="ql-block">读帖非常重要,可展开的话题很多,黄庭坚说过,“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因此我也学着将自己主要取法方向的代表作品挂上墙,隔三岔五看一看。</p><p class="ql-block">对黄庭坚说的“观之入神”也时常能领会一二。不过怎么读帖往往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方式。多看书多体会生活,这些过程其实就是启蒙过程,很多时候只有思想转变过来了字才能写进去。依样画瓢没什么太大意义!所以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叙》中说过:“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怢...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p><p class="ql-block">写字并不是埋头苦练能成的,所以有时候自己遇到瓶颈时常常感叹书法真的“太难了”。至于临创转化问题,就是带着目的去临,然后多在创作中实践。一定要对创作重视起来,很多人临摹的很好,创作不行,就是因为创作的太少了。</p><p class="ql-block">创作和临摹本来就不是一回事。创作的能力也是在一次次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以我自己学书的经验为例,比如说写颜真卿行书,我们常说颜真卿行书中有“篆籀气”,但其实“篆籀气”是很抽象的东西,怎么写出那种篆书的质感出来呢?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书体。</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在临习篆书和颜真卿行书的过程中就要主动去思考怎样把“篆籀气”糅合起来,不然我们临到最后可能就只有一个框架,外形可能会像,但内部的东西可能就会差得比较远,这个是很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日本回流珍稀碑帖展</p><p class="ql-block">台湾新闻界书画邀请展</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文房四寶博览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