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水墨:微茫 5

立雪听松山房

<p class="ql-block">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学相通,人们常说“诗情画意”,说明在古典审美中东方意蕴丰富而深邃。这组作品创作于去年,命名为“微茫”,出自古汉语,意思是迷漫而模糊‌。例如“月色微茫”、“初晓微茫”。</p><p class="ql-block">“微茫”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多有出现。例如,唐代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使用了“微茫”来形容梦境的模糊不清。此外,晋代葛洪在《抱朴子·祛惑》中也提到“微茫欺诳”,进一步说明了其模糊不清的特性。</p><p class="ql-block">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已开始重视艺术的朦胧美。《世说新语》中记载“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中说“隐之为体”,“优采潜发”,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及后人说的“水中月,镜中花”等,都是追求一种朦胧蕴藉的美。</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纵5.5厘米,横9.6厘米</p> <p class="ql-block">现代中外艺术追求模糊、抽象等,也试图达到朦胧美的效果。自然界中,水光山色的空蒙迷茫,月光下物体的模糊恍惚等即为自然界的朦胧美。</p><p class="ql-block">艺术中的朦胧美表现于内容意蕴的模糊、多义、抽象、含蓄蕴藉不直露,表现于形式多用比兴、象征、隐喻,语言、形、色、声及其组合的模糊不确定、离奇超常,大幅度的变形、变色、变声,使人难以通过直观和按常理加以理解,必须通过丰富的想像力进行猜测、推断,才能把握其真实的含义和内在的美。朦胧美可以造成特定的意境,诱发人的好奇心,激起人的探究心理,使人在似明白又模糊中得到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p>